◎ 葉春雷
想到夜晚,自然以“秉燭夜游”為趣事。但是,善于修身的古人,在夜晚,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課要完成,那就是“夜而計過”。
《國語·魯語下》有記載:敬姜是位貴族夫人,他的兒子在朝中做大夫,按說可以養(yǎng)尊處優(yōu),但是敬姜卻每天夜晚都要績麻,勞作不輟。兒子覺得母親太勞苦,就勸說母親休息,不要讓兒子感覺難堪。敬姜對兒子講了一番道理,無非是,從天子到庶人,都要勞作,自己也不例外。其中說到“士人”的勞作,說“士人”以學(xué)業(yè)為重,白天講習(xí),傍晚復(fù)習(xí),到了晚上,就要反省自己這一天有沒有過失,這就是“夜而計過”。
我記得《菜根譚》中,也提到過清夜是一個反省自己的好時候?!耙股钊遂o獨坐觀心,始知妄窮而真獨露,每于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xiàn)而妄難逃,又于此中得大慚悔?!边@段話說得真是太好了。在安靜的夜晚,白天的喧囂浮躁都遠(yuǎn)去了,一顆心靜定下來,正好可以檢討自己一天的作為。哪些做對了,哪些做得不對,此時都一清二楚了。做錯了,感覺“大慚悔”,就可以“知恥而后勇”,積極改正過錯,人的德行,就會一天天得以提升。
我們是強調(diào)“自省”的文化,孔子所謂“吾日三省吾身”,這“夜而計過”,就是明證。荀子在《勸學(xué)》中也說:“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p>
《東坡志林》中,蘇軾記載弟弟蘇轍的一則談話,說有人死而復(fù)生,就問冥官如何修身才能免罪。冥官告訴他準(zhǔn)備一本記事簿,每天晚上將自己白天的所作所為都記錄下來,如果有見不得人的不能記載下來的事或話,那就不能做、不能說。
蘇軾給弟弟的這則談話命名為《修身歷》。我覺得人人都要有這樣一本“修身歷”?!耙苟嬤^”,就是要把自己一天做的好事壞事原原本本記下來,見不得人的不能記載下來的事或話也要記,盧梭不就有《懺悔錄》嗎?就是要讓自己生愧疚心,如《菜根譚》所言,有“大慚悔”。自己看了眼熱心跳,感覺不自在,這就有了改過的動力。不然的話,文過飾非,只記住自己做得對的事,每天的錯處卻隨做隨忘,那么人就會一天天變得自大,覺得這個世上只有自己對,別人都是錯的,時間長了,沒有不折跟頭的。
《紅樓夢》中寫到賈雨村路過智通寺,看到一副對聯(lián):
身后有余忘縮手
眼前無路想回頭
這副對聯(lián)其實就是為賈雨村寫的。可能賈雨村沒有“夜而計過”的習(xí)慣,所以他始終沒有明白這副對聯(lián)的真意。等到有一天,“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恐怕他才會明白過來,自己真是無路回頭了。賈雨村號稱曹操似的梟雄,可惜他的“智”,是一點也不“通”呀!
所以說,真正的“智通”,還得要有這“夜而計過”的真功夫。蘇轍肯定是給哥哥講了個笑話,但這個笑話,卻意趣深遠(yuǎn),耐人尋味。世上沒有死而復(fù)生的人,但可以有“知過則改”的人,孔子的弟子子路,不就是“聞過則喜”嗎?我想,有了這“夜而計過”的真功夫,那么有人肯熱心指點他的過錯,他一定是會坦然而欣慰地接納,并及時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