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莫過于一碗家常飯,一抹斜陽下的守候。在我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最讓我感動的,便是母親那無聲無息、如影隨形的溫暖。
小時候,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資還不寬裕的川北農(nóng)村。因莊稼收成不太理想,家里糧食不足,每頓飯都要定量,只有過年或走親訪友時才吃得上雞肉之類的食物。但母親有一雙巧手,會做包子、饅頭、湯圓、餃子等各種美食,還有蘿卜干、腌菜等各種下飯菜,因此我的童年也算過得有滋有味。
上學時,家里的衣物來來回回就那么幾件,往往是大姐穿了二姐穿,二姐穿剩了我再穿,只有過年時才穿得上一身新衣。后來,母親自學了縫紉技術,利用休息時間踩縫紉機制作衣服。不僅如此,她還會做布鞋,讓我們姐弟幾人每年都能穿上“愛心牌”布鞋。我喜歡跑來跑去,往往一雙鞋半年就穿爛了,為了在年前趕做出來,母親常常深夜在煤油燈下打底、納幫,針線有條不紊地穿梭。“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次讀到這首詩,我都會想起我的母親,想起她在燈下做布鞋的情景。
時間飛快,一眨眼的功夫,我去外地工作已有20余年,但母親對我的愛一絲不減。我與母親分隔兩地,遠在成都的我,有時一兩個月才能見到母親。端午節(jié)前的周末,我回了趟家。飯桌上,見到母親拿著筷子,好幾次夾不準飯菜,經(jīng)過追問才知道母親眼球外長了一塊胬肉,差點把眼珠遮住,姐姐們一直以為她得的是白內(nèi)障,說抽個時間到醫(yī)院做個手術就解決了??晌疫@做兒子的一直待在外邊,極少關心母親的身體,頓時覺得慚愧不已。
離家前一天晚上,我對母親說:“媽,您以后干活悠著點,等我掛職結束了就回來幫您?!蹦赣H說:“哪能等你來幫,你工作忙,回家一趟不容易?!鄙院?,母親遲疑地說:“不能在家多待一天嗎?”我心一緊,小聲道:“媽,不行的,明天得上班,后天車子限號?!蹦赣H聽了,半晌無語。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我就醒了,聞到一股粽葉的清香。廚房里,母親正在忙碌著,看見我輕輕一笑說:“兒子,媽連夜裹了幾個粽子,你帶一些回去。鍋里的這幾個煮好了,你等會兒吃了再走?!笨粗赣H布滿血絲的雙眼,我心里熱熱的,不禁心疼地埋怨:“媽,粽子不是到處都買得到么,您何必那么辛苦呢?再說您眼睛不好,要多保重自己啊……”我的話還沒說完,母親就打斷了我:“外面的粽子哪有媽親手包的好吃!”見母親的手顫抖著,我的嗓子發(fā)緊,趕緊拿一個粽子低頭去剝。
我正吃著粽子,母親拎來了一個口袋。她一邊解開袋子,一邊絮絮叨叨地交待我:“這里面有3袋花生,媽分成了3個小口袋:一袋是給堂弟家的,侄兒喜歡吃;一袋給你辦公室的同事,你不是說他們喜歡這個山東炒貨的花生嗎;一袋給舅舅家的表妹,要記得親自給她送去,順便向外婆問聲好……”
等我落地成都,母親的電話又來了:“兒啊,菜辣了就少吃點,多吃飯,不要到處亂跑,出門一定要記得戴口罩啊?!彼脑捳Z如同春雨,細細密密地灑在我心頭,讓我感到無比的溫暖與感動。我立即掏出筆記本,用詩句記下這些難忘的片段:
媽媽今天又打來電話
“你是不是還在外面工作
沒有按時回家?”
媽媽呀,今天是星期六
孩兒靜守在山坡
就像您指派在菜園里的藤架
……
媽媽,您快去休息吧
暑熱和驚嚇
已對著谷倉和晴空整齊跪下
“孩子,哪兒也別去
你的任務是
——乖乖地守住麥子、稻谷和果實的家!”
我時常在想,什么是溫暖?如今我知道了,溫暖是母親那無私的關愛,是那無盡的牽掛,還有那默默的付出。她就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讓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終能夠感受到母親的溫暖。
一晃眼,母親都快80歲了,我越發(fā)珍惜與她相處的每一刻。每當我有空閑時,總會抽時間陪母親聊聊天、散散步。我喜歡聽她講述那些過去的和老家的故事,感受她那份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家庭的執(zhí)著。在母親身上,我看到了堅韌與溫柔并存的力量,也學到了如何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zhàn)。她用那份深沉而無私的愛,為我筑起了一個堅實的后盾,讓我在前行的路上始終充滿信心和勇氣。我知道,無論未來會遇到多少風雨和坎坷,只要想起母親的溫暖,我就能夠勇敢地面對一切。
高爾基曾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母愛更加偉大與無私了。是啊,母愛如織,溫暖如春。我們應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溫暖,讓它在心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