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貓
陳紅的兒子沒上過“幼升小”補習班,導致一年級時成績很差,被同學們孤立。作為母親,她決定讓兒子在家讀書,自己來當兒子的老師。
放養(yǎng)的孩子成“刺頭”
上小學之前,童童沒有進過“正規(guī)”幼兒園。
三歲那年,陳紅領他去附近的幼兒園報名。幼兒園向陳紅推銷各種花里胡哨的課程,英語、樂器、樂高機器人、幼兒啟蒙編程,都是需要額外付費的。
陳紅不理解,三歲的孩子,話都說不太明白,為什么要學那么多東西。找了一圈,她最后敲定了松山附近的一家幼兒啟蒙中心。這里面有三十多個孩子,他們經(jīng)常排著隊到大山里去學習做各種植物樣本、記錄天氣變化、去河里捉魚摸蝦。學校后院還開辟了一塊菜地,孩子們自己種菜自己吃。
當然收費也不低,一年學費在四萬左右。
這樣的日子只持續(xù)了兩年。在童童要升大班的時候,班上的很多孩子都被家長轉入了其他幼兒園讀幼升小,最后,啟蒙中心只剩下不到十個小朋友,學校無法繼續(xù),童童被迫退學了。
陳紅沒太在意,覺得小學低年級都是很簡單的東西。所以,在兒子六歲時,她帶他瘋玩了一整年。
這確實開拓了孩子的視野,但也把他徹底變成了不受束縛的“野孩子”。
剛上一年級,童童就被校長抓上了臺。那天做課間操的時候,因為下雨,童童一個人跑進教學樓避雨,被巡視的校長撞見。她問童童為什么不去做操,童童說:“外面下大雨了。”
校長告訴他:“下雨也應該堅持。”
童童回了一句:“可人是無法和大自然對抗的。”
這句話,是童童幼兒園的外教教給他的。
校長皺起眉頭,問童童:“你哪個班的?”還批評他說:“這點困難都不能克服,以后能成什么事?”
等放學,陳紅去接童童的時候,班主任跟陳紅數(shù)落了一番,說童童頂撞校長,害她被校長批了一頓,班上也因此丟掉了“文明班級”的稱號。陳紅雖然不完全贊同校長和老師的說法,但想著這才剛開學,還是別和老師叫板。
回家路上,童童歪著頭問陳紅:“媽媽,難道淋一場雨就能學會克服困難嗎?”
陳紅只好跟他解釋說:“可能校長和老師覺得,小樹苗要經(jīng)風雨才能成長吧?!?/p>
“不對啊,奶奶鄉(xiāng)下的雞仔,淋了幾滴雨就全死了?!蓖牬罅搜劬粗惣t。
陳紅一時不知道怎么回答,心想,時間長了就好了。
很可惜,后來童童并沒有順利融入班集體。因為陳紅堅持“不雞娃”,他在班上被孤立了。
剛開學的時候,班主任就在班上調(diào)查大家有沒有參加過“幼升小”。結果,除了童童,大家都舉手表示參加過,大部分都學完了小學一年級的課程。
很快,進行了一次摸底考。童童的數(shù)學只有48分,一半以上的同學都是滿分。
班主任特意給陳紅發(fā)微信:“童童媽媽,童童學習拖了后腿,家長需要花點時間,好好輔導孩子學習?!?/p>
陳紅回復她:“剛開學,課本還沒發(fā),孩子怎么就跟不上班級進度了呢?”班主任沒再理陳紅。
班主任教語文。每天,家委會成員會在群里列出當天的作業(yè),光語文就有五六項。每一項都要拍照打卡,有時候還要觀看上級指定的節(jié)目,完成的要拍照接龍。家委會強調(diào):“咱們班主任是特級教師,這些作業(yè)都是自愿完成,但希望每位家長積極配合?!?/p>
要完成這么多作業(yè),陳紅必須一刻不停地盯著童童,一樣一樣地拍照上傳。這搞得陳紅每晚都手忙腳亂,等完成所有的作業(yè),童童上床已經(jīng)是晚上10點半。幾天下來,陳紅崩潰了,懶得再打卡接龍,可只要陳紅沒完成,就會有家委會的人來催促她,次數(shù)多了,有家長看不下去,在群里抱怨:“大家都完成了任務,你家怎么總搞特殊,拖班級后腿?”
陳紅不客氣地回復:“既然老師說是自愿,家委會為什么要來強迫呢?”
群里的人不再說話,后來那個群安靜了不少。
真正讓童童被全班孤立,起因是只有他一個人沒有參加課后托管。童童告訴陳紅,在學校,課間除了上廁所,老師不讓他們在外面瘋跑,必須坐在教室里。他不想一天到晚被關在籠子里,所以不想?yún)⒓油泄堋?/p>
陳紅也覺得,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在放學兩小時里,做三五張口算題,寫十遍生字詞組,不但不會鞏固知識,還容易造成孩子的厭學情緒。
于是,陳紅沒有在《課后托管自愿書》上簽字。
這樣一來,陳紅每天要在三點半按時接他放學。這種行為,再次影響了班級的“團結”。
有關系比較好的家長勸陳紅:“全班都參加了,只有你們家不來,老師會不高興的。再說,咱們班主任教學很有一套,她帶的班,語文成績一直是年級第一,說不定會在課后給孩子們強調(diào)知識點呢?!?/p>
陳紅笑笑說:“我不雞娃,不想讓孩子吃小灶。”
那位家長說:“你呀,到時候吃虧的是孩子,有你后悔的時候?!?/p>
媽媽不“雞娃”兒子被孤立
事實證明,那位家長說得沒錯。陳紅不“雞娃”的選擇,讓童童和學校教育越走越遠。
二年級,老師布置作文題《難忘的一件事》,給出了“過生日”“生病”和“入隊儀式”三個選題,但童童拒絕寫自己沒做過的,自作主張地寫了他“解救小鳥”的故事,得了零分。
三年級的英語課上,童童早已習慣了連讀,但英語老師指責他:“走都沒走好,不要就想著跑?!?/p>
學校帶來的挫敗讓童童愈發(fā)討厭作業(yè)。他委屈巴巴地問陳紅:“為什么不能寫我做過的真事兒?”“為什么不能用我自己的方法?”這些問題,陳紅也沒有答案。
有天,接童童的時候,他問:“媽媽,你知道最孤單的數(shù)字是幾嗎?”陳紅不解地搖頭。
“是1?!蓖f。
他告訴陳紅,班級一共50人,老師將參加托管的49個孩子組建成7人一組的學習小分隊。每天,小分隊的成員要互相抽背課文、互相批改口算。除掉童童這個“另類”,7個小分隊人數(shù)剛剛好。
童童的學號就是“1”。
陳紅的心也跟著沉重起來。
后來,陳紅跟以前還能說上話的家長打聽,才知道,因為她長期不參加接龍打卡,索性,那些家委重新建了個沒有陳紅的微信群。他們在里面接龍購買老師建議的練習冊,7個小組認真完成著老師的各項作業(yè),家委認真上傳老師每日的作業(yè)反饋。
而學號“1”下面,一直畫著“×”。
慢慢地,童童曾經(jīng)要好的朋友也和他疏遠了,因為家長覺得他家什么都和班級反著來,寵孩子沒有底線,叮囑孩子都不要跟童童玩。
三年級的時候,還發(fā)生了一件事。班級要制定一本相冊,要求每個孩子提交穿校服戴紅領巾的照片,附上自我介紹。這個消息原本是家委發(fā)在沒有陳紅的家長群里的,童童從其他同學口中知道了這個事情,陳紅便主動問班主任,童童是否也需要拍照。班主任同意了,陳紅馬上拍照單獨上傳給她。班主任先說照片的尺寸不對,但又沒告知具體尺寸。
陳紅表示可以重拍,班主任說先看看。
兩天后,童童回來告訴陳紅,同學們的相冊已經(jīng)制作好了,里面沒有他。他跑去問班主任,班主任說他提交的照片尺寸不對,童童急了,質(zhì)問老師:“那您為什么不讓我媽重拍呢?”
班主任似乎很不高興,回了一句:“那天已經(jīng)很晚了,我不用睡覺的嗎?”陳紅特意翻看了一下那晚和班主任的聊天記錄,才九點鐘而已。
這件事讓童童覺得很受傷,他上課越來越不守規(guī)矩。老師也經(jīng)?!盁o視”他,還暗示其他同學不要和不寫作業(yè)的人混在一起。相應的,童童便擁有了一定范圍內(nèi)的自由。
大課間,別人在實操學校的三項運動:跳繩、踢毽子、打球,他跑到高年級教室外,偷聽人家的京劇鑒賞課;上體育課的時候,童童跑到校園的角落里找蟲子,收集花朵和果實,還會爬到天臺頂上去玩。
直到有一天,陳紅去接娃時嚇了一大跳。他整個人從頭到腳長滿了疹子,臉腫到變形,接回家之后,他還出現(xiàn)了胃痛和上吐下瀉。
班主任告訴陳紅,說已經(jīng)讓校醫(yī)看過了,應該是過敏。陳紅很惱火,問班主任:“為什么不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班主任說:“他經(jīng)常到處跑,我沒注意到?!?/p>
陳紅帶童童去醫(yī)院檢查之后,醫(yī)生診斷為神經(jīng)性蕁麻疹,會不定期無征兆地突然爆發(fā),是否能夠根除還是個未知數(shù)。醫(yī)生推斷,很可能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
借生病,陳紅幫童童請了一周的病假。童童躺在病床上,跟陳紅說,不想去上學了。陳紅問他為什么,他說,每天走進校門時,就覺得很痛苦。還說:“我站在學校樓頂上看櫻花的時候,有時候想跳下去?!边@話把陳紅嚇得夠嗆。
幾天后,陳紅路過學校,透過操場圍欄,看到兒子一個人坐在陰影里,一動也不動。那一刻,陳紅終于起了讓兒子“回家讀書”的念頭。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陳紅和老公深聊過,不去學校真的可以嗎?孩子長大后,該如何融入群體,家庭教育能代替學校教育嗎?另外,孩子的社交,應變能力等等也需要考慮。
最現(xiàn)實的就是經(jīng)濟壓力,陳紅家只是普通家庭,她和老公都是打工族,如果孩子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下去,他們是否有能力承擔后果?
童童好轉之后,回校上課不到一周,再次起了疹子,這次比上次嚴重,引發(fā)了呼吸不暢,被送到醫(yī)院急救,他熬了五天,才開始好轉。陳紅和老公終于下了決心,讓兒子在家上學。
2022年3月1日,陳紅拿著醫(yī)生開的診斷書,給孩子辦理了休學手續(xù)。因為孩子情況特殊,學校協(xié)商之后,同意只要他參加每學年的學期考試,不違反義務教育。就這樣,在家上學的日子開始了。
“學渣”不進學堂也成才
在家上學之后,陳紅和兒子相處的時間被無限拉長,相處的距離更近,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
每天6點半,陳紅要起來做早飯,出門買菜,回家喊兒子起來吃飯,給他上課,趁他休息的時候,陳紅要洗菜、切菜,準備中飯。等他午睡的空當,陳紅又忙著洗碗,把晚上的菜也備好。
這樣一來,陳紅的個人時間被壓縮到只剩下蹲廁所,每天只圍著童童一個人轉。
有一次,童童把喝光了的巧克力奶隨手放在桌子上,忘記洗杯子了。這其實只是一件小事,但陳紅把這些日子的焦慮和壓力借題發(fā)揮了。
陳紅批評他:“童童,你太不自覺了吧,杯子為什么不洗干凈?”
“我忘記了?!蓖÷曊f。
“那還不趕緊去洗?”陳紅提高了聲音。
童童去廚房洗杯子,陳紅看著他把水弄得池邊和地上到處都是,又忍不住大聲指責他:“提醒過你很多次了,不能把水開得小點?”童童也生氣了,把洗好的杯子“啪”的一聲,用力蹾在托盤上。
陳紅的火直往上沖?!澳阌惺裁床粷M的?我每天給你買菜做飯,教你學習,還要出去遛你。為了你,我連工作都辭了,犧牲了那么多,你不能為我分擔點嗎?”
童童站在廚房,沒說話,狠狠瞪了陳紅一眼。
這一瞪,徹底讓陳紅失去理智。她吼到:“再瞪,我把你送回學校去?!蓖K于委屈地哭了。陳紅甩門下樓,想冷靜一會兒。沒多久,童童發(fā)來一條語音?!皨寢?,你在哪?真的要把我送回學校嗎?”
那一刻,陳紅感覺自己沒有給兒子適合的教育、生活,反而讓他失去了安全感。陳紅馬上沖回家,向兒子道了歉。
回家后,童童告訴陳紅:“我每天都很害怕,怕讓你失望,再把我送回學校去?!?/p>
陳紅的心猛地一抽。
反省之后,陳紅決定把每天學習的時間調(diào)整為兩個小時,在這兩個小時的有效時間內(nèi),將數(shù)學、英語、語文做好時間規(guī)劃。她改變了教學方式,數(shù)學會著重講書上的知識點,讓他自己去思考。陳紅還為他重新畫了一本數(shù)學書,里面以他喜歡的貓為主人公,每個公式算法都和貓的日常有關,還可以夾帶私貨,比如兩三個英語單詞之類。語文,陳紅只讓他把書上的詞匯和生字練會,需要背誦的課文記熟,加強課外閱讀。
優(yōu)化學習時間后,他們開始有了剩余時間,陳紅會帶兒子去超市,讓他參與家務勞動,擇菜、煮飯、煮面、打掃衛(wèi)生。
端午節(jié)的時候,陳紅特意買來糯米、粽葉、鐮草、花生,帶他一起包粽子。
陳紅原打算把包粽子的步驟手把手教給兒子,沒想到童童不但在米盆里玩起糯米山的游戲,還給粽子加了不同的餡料,巧克力、甜玉米、肉松,還有一只粽子是咸魚餡的。等老公回家的時候,客廳已經(jīng)被各式奇葩粽子占領,地板上糯米撒了一地。
這要在以前,陳紅可能會制止童童這樣的“搗亂”,但那一刻,她覺得只要孩子開心,為什么要阻止他的創(chuàng)造發(fā)揮?誰規(guī)定粽子只能是一種味道。
童童極喜歡科技館,特別是物理展廳中央的星空影院,百看不厭。陳紅就每個周末都帶他去。以前,在學校童童有點“社恐”,現(xiàn)在,他明顯活潑了很多。每天,他可以在樓下自己玩,但很少能找到同齡的玩伴,因為,像他這樣的孩子,放學不是去補習班,就是在家趕作業(yè)。但這讓他學會了向“上”社交,和他聊天的都是成年人。
他和小區(qū)保潔談論天氣,和賣煎餅的討論手藝,和小區(qū)鍋爐房的老爺爺成了忘年交。他們用手工鉆、刨子、斧子做了一個雞窩,養(yǎng)雞,收蛋,養(yǎng)鳥,給鳥捉蟲子。兩個人還在小區(qū)門口擺了二手地攤,童童賣他的二手玩具,鍋爐工爺爺賣他手工做的木頭板凳,攤煎餅的木推子。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兩個人會互送禮物。
有天,陳紅看他托著腮幫,在書桌前寫著什么。走過去一看,紙上有這樣一行字:“我有一個看不見的朋友,原來是我自己?!标惣t心里一震:這樣的詩句,靠坐在教室背課文寫生字是教不出來的。
在家上學后,鄰居們免不了會來八卦?!澳慵液⒆釉趺床簧蠈W了?”“不上學能行嗎?”
一開始,陳紅還認真解釋,后來,陳紅也懶得說了,直接回復,身體不舒服,請假了。大家反而都閉了嘴。
七月,休學半年后,按照學校的要求,童童回學校參加第一次期末考試。出結果那天,陳紅十分緊張。她很想知道,自己這樣“自成一派”的教學方式,是否符合當下的應試教育。意外的是,童童英語得了97分,語文93分,只有閱讀部分丟了一些分,但是,數(shù)學只有50分。
他把數(shù)學卷子的成績改成了60分,陳紅沒有戳穿他??戳艘幌洛e題,陳紅釋然了。除了計算錯誤、答案謄寫錯誤,附加題和轉彎子的題,沒教過,他肯定是不會的。應用題,他選擇了最簡單的算法,沒有寫詳細的步驟,有些直接給出了答案,當然也沒有得分。最好笑的是,他居然隨意在試卷上畫了不少貓咪,還標注著,“這里是重點”的字樣。
這樣一分析,他也并非什么都不懂,下次注意,至少是能及格的。陳紅獎勵了他,買了他盼望已久的套裝火車。
現(xiàn)在,童童已經(jīng)升到了四年級。有天,陳紅一家出去散步,路過童童的學校。他把臉蛋擠進護欄里,念著宣傳板上的標語。陳紅試探著問:“你有沒有想過回去和同學一起?”他仍然搖頭。
陳紅和老公商量,小學階段準備繼續(xù)在家,直到童童做好回到校園的準備。畢竟,學校是社會生活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有天,陳紅帶著兒子開車路過曾經(jīng)那所幼兒園,陳紅問兒子:“如果有一所學校,像你上幼兒園時一樣,你會愿意去讀書嗎?”童童盯著車窗外,想了想,回答:“可能會吧!”末了,他又補充了一句:“可是,世界上哪有那種學校呀?”
陳紅通過后視鏡看他,撞上童童的目光,母子倆相視一笑。
編輯/邵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