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
1916年,王會悟考入湖州湖郡女校。當年的湖郡女校藏書豐富,她常去圖書館,尤喜愛閱讀《新青年》雜志。
有一次,她懷著一顆激動之心,提筆給陳獨秀、惲代英等寫信,表示贊成采用白話文,接受新文化洗禮。陳獨秀看了信,馬上回信給正在湖州學習的王會悟,對這位未曾相識的學生說,沒想到新思想影響這么大,并夸獎她“膽子大”,同時勉勵她要“多讀點書”。
1919年,全國爆發(fā)了五四運動,王會悟深受鼓舞。
1920年夏,留學日本的李達回到上海,與陳獨秀、李漢俊等組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王會悟與李達等人參與了《新青年》的編輯工作,并參與主編《共產(chǎn)黨》月刊,還經(jīng)常幫李達謄抄各類文稿?!豆伯a(chǎn)黨》月刊創(chuàng)辦于1920年11月7日,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第一個黨刊。因為一起做了大量中共建黨前的準備工作,兩人懷有共同的理想,在工作中聲氣相投,李達與王會悟后來結為一對革命夫婦。
當時選定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隨即,由“一大籌備組”寫信通知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和旅日的黨的早期組織,各派兩名代表到上海出席會議。7月下旬,各地代表陸續(xù)抵達上海。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等,共十三人代表著全國五十多名黨員,參加了中共“一大”。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也出席了大會。而王會悟作為當時唯一一位女性,負責“一大”的保衛(wèi)工作。
王會悟擔當此重任,首先要負責找到召開“一大”的會址和“一大”代表的住宿點。她精心細致地做了大量工作后,代表們終于在1921年7月23日走進上海興業(yè)路76號這一座并不起眼的建筑。他們懷揣著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圍著一張長方形餐桌,召開了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
然而,至7月30日晚上八點多鐘,代表們剛在那張大餐桌四周坐定,突然發(fā)覺有偵探上門,會議立即停止,大家迅速離開。在這種情況下,會議已無法在此繼續(xù)進行下去了,必須另選地點。當時提出了幾個繼續(xù)開會的地點,但都不理想,最終王會悟提議至嘉興南湖,代表們表示同意。
為了確保會議安全進行,王會悟與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先乘頭班車到嘉興南湖察看路線,為確保黨的“一大”順利召開,王會悟做了周到細致的安排。隨后,其他“一大”代表也提前來到嘉興,在城內(nèi)張家弄鴛湖旅館開了房間暫住。
王會悟又托旅社代雇了一艘中等畫舫,隨后,參會代表們在她帶領下,坐擺渡船到湖心島,再由小拖梢船接到預先雇好的游船上。此船艙當中擺設一張八仙桌,周圍設茶幾、椅凳,會議就在艙中舉行。代表們在艙中開會和吃飯時,王會悟始終坐在船頭放哨望風,保衛(wèi)著“一大”會議順利進行。
1922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召開“二大”,王會悟依然是重要的會務組織者。那時,她和李達住在上海成都路輔德里625號(今靜安區(qū)老成都北路7弄30號),這里既是他們的寓所,也是中共第一個出版社的社址。中共“二大”的會場就設在李達、王會悟的家里,而王會悟再次承擔起會務服務和站崗放哨的重要保衛(wèi)工作。
中共“二大”后,王會悟和李達受毛澤東之邀,赴湖南長沙。當時,王會悟帶著剛出生幾個月的大女兒李心田,在清水塘毛澤東和楊開慧夫婦的住所暫住。毛澤東聽李維漢介紹,王會悟的英文很好,就建議她到自修大學補習學校教英文。
新中國成立后,王會悟則受毛澤東主席邀請,在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工作。毛澤東將李達留在北京任職,但李達因喜愛教學研究,即于1950年2月接任湖南大學校長,后調(diào)任武漢大學校長,并兼中國哲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