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模范是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踐行者,他們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創(chuàng)造輝煌、彪炳史冊,他們身上彰顯的愛崗敬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在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章以時間為軸,選取了不同時期、不同崗位的全國勞動模范,講述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先進事跡,以激勵我們以勞動模范為榜樣,誠實勞動、勤勉工作,共同譜寫新時代勞動者之歌。
老是把自己當珍珠,就時常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路。
——孔繁森
◆延伸閱讀◆
孔繁森(1944—1994),山東聊城人。先后兩次赴藏工作,將一腔熱血甚至生命,奉獻給了藏區(qū)人民。1995 年被評為 “全國先進工作者”,2018 年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1979 年,時任中共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第一次赴藏工作,擔任日喀則地區(qū)崗巴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3 年,孔繁森跑遍了全縣的鄉(xiāng)村、牧區(qū),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他奉命調回山東離開崗巴時,藏族同胞依依不舍地含淚為他送行……1988 年,孔繁森第二次赴藏工作,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wèi)生和民政工作。到任僅4 個月,他就跑遍了全市8 個縣區(qū)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為發(fā)展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yè)奔波操勞; 為結束尼木縣續(xù)邁鄉(xiāng)等3 個鄉(xiāng)群眾易患大骨節(jié)病的歷史,他多次爬到海拔近5000 米的山頂水源處采集水樣,幫群眾解決飲水問題; 在了解農牧區(qū)缺醫(yī)少藥的情況后,他每次下鄉(xiāng)都特地帶一個醫(yī)療箱,工作之余就給農牧民群眾認真地聽診、把脈、打針。
藏族農民向孔繁森敬獻青稞酒(資料圖片)
1992 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調藏工作期滿,西藏自治區(qū)黨委決定任命他為阿里地委書記。這一任命意味著孔繁森將繼續(xù)留在西藏工作,面對又一次重大選擇,他毫不猶豫地服從了黨的決定。阿里地處西藏自治區(qū)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 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積相當于兩個山東省,而人口僅有六萬人,地廣人稀,氣溫長年零度以下,最低溫度達零下40 多攝氏度,每年7 至8 級大風占140 天以上,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艱苦的生活條件使許多人望而卻步。為了尋找阿里的發(fā)展優(yōu)勢,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全地區(qū)106 個鄉(xiāng),他跑了98 個,行程8 萬多公里。在孔繁森的努力下,僅僅兩年的時間,阿里全地區(qū)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 億元,比上年增長37.5%; 國民收入超過1.1 億元,比上年增長6.7%。
1994 年11 月29 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務返回阿里的途中,不幸發(fā)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 歲。在他的葬禮上,懸掛著一副挽聯(lián),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 “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 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心正人才正,人正樓才正。
——范玉恕
◆延伸閱讀◆
范玉?。?952—),河北滄州人。天津建工集團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副總工程師,被譽為“群眾信得過的建房人”。2000 年被評為 “全國勞動模范”。
作為建設行業(yè)的一名普通勞動者,范玉恕工作幾十年來始終視質量如生命,處處履行 “為人民建房,對人民負責”的承諾,把一塊塊磚瓦、一方方木石變成一幢幢精美的高樓大廈、一道道亮麗的城市風景。
為了兌現(xiàn)諾言,范玉恕始終堅持“四個一樣”: 大事和小事一個樣,外露工程和隱蔽工程一個樣,分內事和分外事一個樣,有要求和沒要求一個樣。工程無論大小,為確保所有工序都能達到一次全優(yōu),他每天死盯現(xiàn)場,嚴把質量關。他幾乎放棄了所有的公休日和節(jié)假日,把自己負責的幾十個工地轉了個遍。為了兌現(xiàn)諾言,范玉恕始終堅持嚴細管理。他擔任北京奧運工程一奧體中心運動員公寓工程項目經理時,正值酷暑,地面溫度高達50 攝氏度。他一天也沒離開過施工現(xiàn)場,做到制訂施工方案一盯到底、關鍵部位一盯到底、工藝難關一盯到底、交叉作業(yè)一盯到底、質量驗收一盯到底,帶領員工從一張圖紙、一根鋼筋、一塊磚、一車混凝土抓起,嚴嚴實實地把住了每一道質量關。為了兌現(xiàn)承諾,范玉恕堅決攻克技術難關。第43 屆世乒賽主賽場天津體育中心,是他施工生涯最難忘的一項工程。該工程由主館、大小練習館、運動員賓館等組成,5 萬多平方米的建筑群要在一年零十個月內完成,工期緊、工藝復雜、質量標準要求高,是當時天津市的一號工程。工程建設中,有一個精度要求特別高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把固定屋面網架用的384 顆螺栓準確地預埋在96 根柱頂上,而且要使預埋螺栓和網架上的螺孔一一對應,誤差稍大,直徑108 米、重800 噸的大型屋面網架就難以吻合。為了攻克這道技術質量難關,他和伙伴們付出了極難想象的代價,精心進行了上萬個點的測量,最后大型屋面網架分毫不差地架到了梁柱上,一次安裝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