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慧平
最近文學界的老師接連去世,讓我們憂傷的同時,更應該引起深思。想起五年前的初春早上,西影的麗萍姐發(fā)來微信:“紅柯老師去世了。”消息來得太突然,不敢相信,正當巔峰期的中年,又是那么活力四射的人,怎么可能?但是一向嚴謹?shù)柠惼冀阍鯐@樣的事有差池!我也不敢問,怕坐實了,仿佛憑空要落下一塊巨石,很是無助。2018年2月24日,當代著名作家紅柯先生因心臟病突發(fā),在西安去世,享年56歲?;▋赫㈤_,騎手卻已離去,令人無限噓唏。紅柯老師是文學陜軍的領軍人物,亦是史上提名茅獎次數(shù)最多的作家,始終站在中國文學的先列,他的去世,不獨是陜西文壇的重大損失,也使中國文壇痛失棟梁。
對于紅柯老師,我是先讀其著,后見其人的。從《百鳥朝鳳》《好人難做》《西去的騎手》……從可可托海到大漠人家,從跟月亮結(jié)婚再到太陽發(fā)芽等等,他的作品里浸透了對人和生命的同情與悲憫,他的目光始終凝視著那些生存著、勞作著、掙扎著的人們,關注普通大眾。他那雙悲憫仁慈的目光,凝視著大地上的人、生命和一切事物,在他的眼睛里,沒有卑微,只有當一個人靈魂卑微的時候,他才卑微;值得尊敬的不是世俗等級中的所謂角色和身份,值得尊敬的是那些心靈高尚、為靈魂活著的人。他作品里悲壯蒼涼中常常有令人捧腹大笑中含淚的果戈理式的民間藝術,那要怎么博大深邃的情懷,才能驅(qū)動著這些帶著人的體溫和心跳的文字。
2016年底,在陜西省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百人計劃”入選學員培訓班上,初次見到真人版的紅柯。個兒不高,身材壯碩,微卷的黃頭發(fā),笑瞇瞇的眼睛,怎么看也不像關中人,倒有點像新疆哈薩克族人。給我們授課時,講到西部的精神和圖騰,講在天山大漠生活……從講臺到中間過道,眼睛發(fā)光、口若懸河、手舞足蹈、激情四溢、幽默風趣,他講話中的文字及人格魅力,感染了我們,引起同學們陣陣會心的笑聲和喝彩。
后來,陸續(xù)聽了多次紅柯老師的講課,他的笑聲、姿勢、言談,一派性情中人的樣子,隨處可見的自信,阻擋不住的健康蓬勃的氣息,有著一個文化大家的豪爽和妥帖。我曾多次想象,這樣一位優(yōu)秀作家,在天山大漠自由地生活,是何等的快意人生呀。他就是大漠里的胡楊,戈壁灘中的紅柳,是西部大漠賜予了他原始洪荒之不絕之力,他就是太陽深處的火焰。我們感知到了他的強悍和釋放出的巨大創(chuàng)造力,自信地認為他精力充溢,會神采奕奕寫下去,未來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文學精品力作。豈知他竟然走了,真的走了,沒有一聲告別,像一個高貴的騎手,揚鞭策馬永遠地西去了。沉浸在他文字中的讀者,又是何等的痛心呀!
當我們手捧一本愛不釋手的新書時,往往會忽略作家背后的勞動。作家那種長期伏案寫作的特殊勞動,換來有讀者的喝彩,有金錢的認可和社會的尊敬,更有身體健康亮紅燈的尷尬與無奈,他們寫作的過程充滿著敬畏生命的勤勉和艱辛動人的努力。
紅柯老師的去世,除了身體患有心臟病的原因之外,還是因為勞累,他常常是拼著命去寫作,一邊教學一邊寫作,教學工作、科研任務、寫作計劃堆在一起——壓力太大,加上不按作息制度生活就累倒了。此刻,我想起了陳忠實、路遙,想起了路遙在寫完《平凡的世界》要罵句“日他媽文學”,陳忠實在無知的指手劃腳者面前會說句“你懂個錘子”,足見文學原創(chuàng)性耗費得作家身心透支……
文學創(chuàng)作是愚人事業(yè),寫作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不但有身體上的損耗,還有作家對生命、歷史痛苦的思考而又無法逃避所帶來的心神損耗。創(chuàng)作的過程就是作家不斷折騰自己的過程,是自己與自己的戰(zhàn)斗,無數(shù)個作家都希望這一部作品比上一部作品好,這種壓力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給的。麥家在創(chuàng)作《風聲》的時候,不止一次表示,這次小說的寫作是一次瘋狂的經(jīng)歷,他累得都想抽自己的耳光?!拔矣X得寫作對我來說就像吸毒,一切都在不言中,失控了,苦和樂都已經(jīng)不在了,在的就是一種狀態(tài)”。這肯定不是一個健康的生命狀態(tài)。
寫作是作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但寫作不是作家生活的全部,也不是生命的全部。寫作是一項重要的藝術活動,但作家也要藝術地生活。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每天晚上十點睡覺,早上五點起床,堅持長跑幾十年,六十歲還要參加“鐵人”賽,這是多么令人鼓舞。余秋雨認為寫作連接著健康的生命,“在健康不佳的情況下有文學作伴應該是一種智慧的生存方式?!边t子建從寫作走出失去摯愛丈夫的悲痛,當《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寫完后,她說自己“放下了一段痛苦的經(jīng)歷”。史鐵生在寫作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他坦言,“寫作是為了不至于自殺,也是要為活著找到可靠的理由。”
著名文學評論家馬至融教授對此看得真切:“有藝術靈性的作家,不是拿生命拼創(chuàng)作,而是用生命在享受藝術,用藝術在滋潤生命!”這無疑是很有見地的寫作和生存建議。藝術的道路上,都是持久戰(zhàn),身體才是我們最大的資本。作家的藝術使命不只是用筆來謳歌社會,反映現(xiàn)實,催人奮進,還有健康。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使命,希望每一位奔跑在文學道路上的老師文友們,別忽略了身體發(fā)出的訊號,有張有弛,少熬夜熬身體,活得久,才能創(chuàng)作更多的好作品。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