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家飛
顧愷之是東晉杰出的畫家,因《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作品被人們所熟知。其實,除了繪畫之外,顧愷之吃甘蔗的故事也被傳為佳話。《晉書》中記載:“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本褪钦f,顧愷之每次吃甘蔗時總是從梢吃到根,別人覺得他的吃法非常奇怪,便問他原因。顧愷之回答說:“這樣吃才能漸入佳境呀!”俗話說“甘蔗沒有兩頭甜”,甘蔗在生長過程中,會將富余的糖分儲存在根部,所以越靠近根部的位置越甜。為什么從不甜的地方開始吃呢?倒吃甘蔗,越吃越甜,便是所謂的“漸入佳境”,這就是顧愷之的“甘蔗哲學(xué)”。
我讀錢鍾書的《圍城》時,發(fā)現(xiàn)他化用了顧愷之吃甘蔗的典故。他在《圍城》里寫道:“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yīng)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葡萄里面最好的;第二種人應(yīng)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葡萄里面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弊阋?,錢鍾書對吃甘蔗也是傾向于從梢到根的。
“甘蔗哲學(xué)”告訴我們,平時在做學(xué)問時,猶如倒啃甘蔗。有的人剛吃幾口,還沒有嘗到甜味,就認(rèn)為“這根甘蔗不甜”,將其舍棄。理論學(xué)習(xí)通常都是“很有嚼頭”,需要我們耐住性子,反復(fù)咀嚼,才能逐漸嘗到甜頭。你做三四月的事情,七八月自有答案,關(guān)鍵在于中間幾個月,能不能耐得住寂寞。初學(xué)理論時,總會食之無味,但隨著學(xué)習(xí)的深入,一定會甘之如飴。做學(xué)問如此,做人也是如此。人如果一開始就只是享樂,那么一旦哪天享受不到“甜味”時,必然經(jīng)受不住生活的打擊;人如果一開始舍棄享樂,努力拼搏,便可以一步步創(chuàng)造甘甜。
甘蔗得一口一口地吃,理論需一字一句地學(xué),人生要一步一步地走。只要持之以恒,定會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