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蔡特麗
清晨,望著天邊的朝霞,想起兒時的一些場景來。
那是一個朝霞初露的清晨,我和母親已在金燦燦的稻田里,準備收割。母親麻利地把打谷大木桶推到田里,又裝好了篩稻谷的帆布擋篷,拿起鐮刀割水稻。只見母親先從左往右,又從右往左一株株地割,最后迅速把稻谷擺在田埂上,那一連串動作一氣呵成。我不甘示弱,和母親一起割起稻谷來,不一會兒便腰酸背痛,一屁股摔坐在稻谷上。母親沖我一笑,說:“眼是孬種,手是好漢。手不要停下,很快就做完了。”說完,她便拿起一大把稻谷在打谷桶甩打,打一下還要輕輕抖幾下,谷粒完全脫落下來。
我們家水稻田一塊塊的,并不挨在一起,每收割完一塊,就得轉(zhuǎn)移這些又大又重的農(nóng)具。我望著稻田,只覺得這苦日子了無盡頭??稍倏纯锤傻脽峄鸪斓哪赣H,我又重新俯下身子割起稻谷來。母親說,種地不怕慢就怕停,一步一個腳印,吃得苦中苦,方有甜中甜。我不再抱怨,嘴里哼起“日出喚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讓和風拂出的影像,譜成生命的樂章,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p>
水稻收割完了,跟著抓緊翻地播種別的農(nóng)作物。母親說翻土可以使土壤變得松軟,有利于種子吸收營養(yǎng)。土翻好了,母親又用鋤頭把大的土塊一一敲碎了再整平,然后開始種菜。母親揮起鋤頭刨一個坑,我按照母親的吩咐往坑里丟進兩三粒種子,母親迅速把土坑填平,每隔15 厘米左右再挖一個坑。一而再,再而三,直到我們“征服”了那塊地。
之后的幾個月里,母親定期給它們除草澆水,松土施肥。蔬菜成熟了,母親又趁天蒙蒙亮時來到田地里摘下它們,待挑揀后一捆捆綁好,挑上擔子走十幾里路到集市上擺攤售賣。天邊的朝霞雖絢麗多彩,但母親無暇欣賞,只知道得趕緊到集市上找個好位置,趕在晌午之前賣完趕回家,家里還有我們姐弟等著她哩。
從我記事起,母親就一直忙碌在田間地頭。她種過麥子、玉米、紅薯、黃豆、西瓜等農(nóng)作物,年年都能獲得不錯的收成。當別人問起種地秘訣,母親只是笑笑。其實,這里面哪有什么秘訣可言?只不過在種莊稼上,比別人多流了一些汗水而已。
母親只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者中的一個,沒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說不出人生大道理。但她知道莊稼是有感情的,她用自己從莊稼地里得到的經(jīng)驗,教會子女樸實真誠、勤勞善良。“人勤地長寶,人懶地長草”“人瘦面皮黃,地瘦不打糧”“地整平,出苗齊;地整方,裝滿倉”這些常掛在母親口頭上的話,讓我很早就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人要勤快,不能懶惰。
是的,只有握著勤奮這把鋤頭,在人生的田野里用心勞動,才能收獲屬于自己的那份“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