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充閭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由于遭到朝中保守勢力與宦官聯(lián)手反攻,革新僅半年即告失敗,他也因此被貶謫到蠻荒、瘴癘之鄉(xiāng)永州。
本詩即作于謫居永州期間。詩中以烈雪寒江寂靜、清冷的客觀世界(也可說是藝術(shù)境界),襯托并象征詩人那種遺世獨立、峻潔孤高,甚至不帶一點煙火氣的主觀世界(亦即人生境界)。
全詩緊扣題目“江雪”二字。前兩句寫雪,千山雪漫,觸目皆白,既無鳥跡,更無人蹤。一“絕”一“滅”,把大自然中最常見的行人飛鳥景觀,一筆抹去,這就使得客觀世界冷清到了極點。后兩句寫江,著眼點卻是凸顯“孤舟蓑笠翁”,這是全詩描繪的中心,在整個畫面上居于主體地位。而一“孤”一“獨”,則是彰顯其遺世獨立、一塵不染、卓爾不群的凄冷心境與高潔品格。
為了加深對本詩的理解,可以參閱詩人所作的另外兩首詩——《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乜刺祀H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溪居》:“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蓖ㄟ^書寫與世俗的疏離和與自然的親近,渲染一種桃花源般的情境,同時以“反話正說”的方式,抒發(fā)了對于朝廷與官場的怨懟情緒。三詩的共同特點,都是以幽冷寂靜的客觀環(huán)境,襯托詩人主觀心境的寂寞、孤獨,兩相映照,“清峭已絕”(沈德潛語);富有“奇趣”(蘇東坡語)。
詩人盛年被貶謫蠻荒之地,壯志難酬,情懷抑郁,遂以山水景物作為發(fā)泄?jié)M腔悶氣的突破口,抒懷寄慨。當(dāng)然,也可以說,寄情山水,耗壯心,遣余年,徜徉其間,用審美的眼光和豁達(dá)的心態(tài)來看待政治上的失意,達(dá)到一種順乎自然、寵辱皆忘的超然境界。
詩的格調(diào)是高亢而靜穆的,盡管義憤填膺,卻不作“金剛怒目”狀。如同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所說的:“嘻笑之怒,甚于裂眥;長歌之哀,過于慟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