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愛平
文本解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為導向設計語文課程實踐活動,教師要善于設計任務群,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文本解讀。任務群中的任務往往是有關聯(lián)的,教師要不斷完善、優(yōu)化任務群,讓其真正發(fā)揮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
一、對照學習目標,設計任務群
學習目標是開展文本解讀的原點和歸宿。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對照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等精心設計任務群。一般來說,學習目標既要契合課文解讀要求,又要契合具體的學情,還要能切入學生語文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習目標不僅包括文本解讀的教學目標,也包括整體教學目標以及課文所在單元的教學目標等,尤其需要了解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等。
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梅花魂》一課為例,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童年往事”,其語文要素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具體而言,通過“外祖父愛梅花”去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情感”。由此,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任務群:任務一,梳理并積累課文中有關“梅花秉性”和“眷戀祖國”的兩組詞串,誦讀課文并找出外祖父講述“梅花魂”的核心語段;任務二,從課文中提取并整理外祖父身世經歷和性格特點等方面的信息,為外祖父撰寫一篇人物小傳;任務三,梳理課文中有關外祖父與梅花之間的故事,借助語境觀照、知人論世等方法理解文學意象——“梅花”,理解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等表達手法;任務四,以《梅花魂》為藍本,從角色、對白、場景、音樂和畫外音等方面,創(chuàng)編課本劇并進行表演。
這樣的任務群既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與梳理”(如任務一),又著眼于“實用性閱讀與創(chuàng)作”(如任務二),既針對“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如任務三),又兼顧“跨學科學習”(如任務四)。教師通過對照學習目標設計任務群,能夠確保任務群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又能讓任務群緊密關聯(lián)學生的日常生活,實現(xiàn)學生語文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的有效遷移。
對照學習目標來設計任務群,意味著教師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差異,確保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要明確,同時要更具挑戰(zhàn)性。任務群的設計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深入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基于學習合作,設計任務群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依靠個人的思維和探究,更需要互動、交流、對話和合作。為了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教師不僅要對照教學目標和要求來設計任務群,還要基于學生的學習合作來進一步設計任務群。在設計任務群的過程中,教師要同時考慮學生群體和學生個體的需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合作學習動力,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情境。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借助任務群,在文本解讀過程中交流和分享,以促進學生的進步。
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大任務”——“撫摸圓明園的斷壁殘垣”中,設計三個“子任務”,這些“子任務”構成了一個微任務群:子任務一,畫一畫。畫出圓明園的布局圖,說一說圓明園之美;子任務二,辯一辯。探討誰應該為圓明園的毀滅負責?子任務三,講一講。給圓明園撰寫導游詞,講一講圓明園的“前世今生”;子任務四,誦一誦。組織詩歌朗誦會,展示學生對圓明園的情感和理解。
教師通過這樣的微任務群引導學生相互合作、傾聽與對話。同時,子任務群的設計巧妙地融合了美術、歷史等相關知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借助繪畫、演講、辯論和表演等方式,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和認知。基于學生的合作視角設計任務群,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有效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任務群的設計應當是開放的。教師在設計任務群時,要打破時空限制,從學生互動合作出發(fā),注重他們在研討中的經驗、智慧、思想以及觀點的交流與碰撞,實現(xiàn)其價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應用任務群來激發(fā)學生的交互性學習活力,從而真正實現(xiàn)任務群的價值。此外,任務群能促進師生、生生以及學生與課文之間的多重互動,增強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三、催生反思評價,設計任務群
反思評價是學生文本解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分析,培養(yǎng)他們識別關鍵信息和推理隱含信息的能力,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目的等方面進行揣摩,如表達的主題、中心觀點以及論證的結構等。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這種評價既包括對文本本身的評價,也包括文本解讀的評價。通過評價強化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從學生的反思評價入手來設計任務群,實際上是一種“以終為始”的教學設計。這意味著教師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期望達到的效果,然后以此為基礎設計一系列的任務和活動,以引導學生完成這些目標。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青山不老》這篇課文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評價,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的基礎上設計任務群。基于課文內容,教師可以構建一個以“采訪”為主題的任務群,讓學生對文中的“老人”進行采訪,話題包括:在過去的十五年中,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十五年奇跡背后的動力和支撐是什么?這樣的任務能讓學生積極地從文本中提煉有價值的信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還原“采訪”現(xiàn)場,讓學生在“采訪”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精神,拓展人物形象。這個過程不僅能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解讀與評價,還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寫作技巧進行評價。教師基于反思評價設計任務群,而任務群又能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評價。通過這樣的任務群設計,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造一個難忘的“采訪”現(xiàn)場,讓學生了解老人如何帶領一群人奇跡般地創(chuàng)造出一片綠洲,感悟老人不朽的生命意義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
基于反思評價的任務群設計,使得任務群在學生的文本解讀認知中更具有挑戰(zhàn)性。在評價反思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科學合理的想象,如“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是怎樣克服困難的?”基于反思評價設計任務群,能夠挑戰(zhàn)學生的原有認知并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想象力。
綜上所述,教師設計單篇文本解讀的任務群時,需要從學生的文本解讀目標、學習互動合作、對文本以及文本寫作等多元反思評價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和實踐。設計單篇文本解讀的任務群時,教師不僅要關注課時教學,還要關注課文教學和單元教學等。只有這樣,才能在單篇課文的文本解讀任務群設計中體現(xiàn)單元主題,將單元與單篇文本有機整合,使學生的文本解讀具有關聯(lián)性、遷移性、綜合性和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