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304不銹鋼電鑄鎳層厚度均勻性研究

2024-04-12 08:09何康許芳周趙琪劉超男喬葉平王振衛(wèi)
電鍍與精飾 2024年4期
關鍵詞:電鑄結瘤電力線

何康,許芳,周趙琪,劉超男,喬葉平,王振衛(wèi)*

(1.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上海 201418;2.上海有色金屬工業(yè)技術監(jiān)測中心有限公司,上海201800)

電鑄技術是利用電鍍原理,在芯模表面沉積一定厚度金屬,從而獲得具有特定功能的金屬零件的增材制造技術[1-3]。此技術具有精度高、可復制性強、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4-6]。鎳有良好的韌性、延展性、耐腐蝕性能和高溫熱穩(wěn)定性[7-8],電鑄鎳工藝廣泛應用于印制電路板制造[9]、模具[10]、火箭推力室身部制造[11-12]、藥型罩[13]及微電子[14]等諸多方面。

鑄層均勻性是衡量電鑄層質量的重要指標,直接影響電鑄器件的機械性能和使用需求[15]。在電鑄鎳生產(chǎn)過程中,電流邊緣效應導致鑄層中心區(qū)域厚度薄,邊緣區(qū)域厚度較厚[16]。一般通過改變電化學因素和幾何因素來改善電鑄鎳層厚度分布的均勻性。

隨著電鑄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研究人員往往借助超聲攪拌[17]、兆聲震動[18]、添加輔助電極[19]和陰極屏蔽[20]等方法,使電流分布更加均勻從而獲得厚度均勻的電鑄鎳層[21]。Wang等人[22]提出了一種制備層狀輔助陰極的新方法,制作的電鑄鎳微型齒輪厚度不均勻性降低了101.15%。Zhao等人[23]研究了超聲攪拌對電鑄鎳厚度均勻性的影響,并利用微細電鑄鎳工藝制作的金屬芯片模具進行驗證,其厚度均勻性提高了43.4%。趙斯焱等人[24]在電鑄鎳薄片的過程中添加仿形輔助陰極,鎳薄片厚度的不均勻性由30.3%降至13.6%。袁煒[25]在電鑄鎳印版實驗中將一整塊陽極鎳板分成5個獨立的小陽極板,此方案厚度均方差從447 μm降到了409 μm。目前,很少有針對電鑄掛具設計,改善結瘤問題來提高電鑄均勻性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在304不銹鋼片上進行電鑄鎳實驗,電鑄厚度為0.400 ~0.600 mm。通過單因素實驗分析電流密度、陽極長度、極間距、溫度的影響,確定最佳工藝條件,同時對掛具進行多次改進,緩解結瘤來提高鎳鑄片厚度均勻性。

1 實驗過程

1.1 實驗材料

電鑄模具為304不銹鋼片(50.0 mm×20.0 mm ×0.5 mm)。陰極掛具為鈦絲,導電接觸點裸露,其余部分用絕緣膠包裹。陽極鈦籃(50 mm×20 mm×20 mm)孔洞為Φ3.0 mm × 1.2 mm。陽極材料為柱形鎳粒(Φ3 mm × 5 mm)。

1.2 實驗裝置

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陰極掛鉤上黑色部分用絕緣膠包裹,導電接觸點處裸露,不銹鋼片正面設置絕緣擋板來遮蔽部分邊緣電力線。

圖1 初始電鑄陰極掛具和陽極鈦籃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athodic rack and anodic titanium basket in initial stage

1.3 實驗流程

1.3.1 304不銹鋼電鑄鎳

電鑄鎳工藝流程:清洗→除油→18% HCl活化→清洗→預鍍鎳→清洗→電鑄鎳→清洗→擦干吹干→干燥保存。

實驗前將不銹鋼片的一面用絕緣膠包裹,以實現(xiàn)單面電鑄。正對陽極面稱為正面,絕緣面稱之為反面。隨即將單面絕緣的不銹鋼片依次進行清洗、除油、活化、清洗,再將其放置在圖1中的陰極掛具上進行預鍍鎳、鑄鎳。各主要工藝操作條件如下:

除油工藝:除油劑(溫州奧洋金屬表面處理有限公司)∶去離子水 = 4∶96,溫度50~60 ℃,時間5 min。

預鍍鎳工藝:鍍液組分為HCl 80 mL·L-1,NiSO4·7H2O 250 g·L-1,在40 ℃下電鍍10 min。

電鑄鎳工藝:電鑄鎳鍍液配方見表1,電流密度8~12 A·dm-2,溫度35~55 ℃,陽極長度2.5~4.5 cm,時間10 h。

表1 電鑄鎳鍍液配方Tab.1 Formulations for nickel electroforming plating solution

1.4 鑄層厚度測量與評價

不銹鋼電鑄鎳完成后,去除鎳片背面的絕緣膠和結瘤,在鎳層表面取如圖2所示的15個測厚點。用電子數(shù)顯千分尺進行測厚,將實測數(shù)據(jù)減去304不銹鋼基材厚度,得到鑄鎳片厚度。預鍍鎳層厚度為3~5 μm,與電鑄鎳層厚度相比較小,忽略不計。

圖2 測厚點位圖Fig.2 Schematic of thickness measurement points

1.4.1 測厚點

在電鑄鎳片上取15個點進行測厚,測厚點選取如圖2所示。

1.4.2 測厚評價

利用極差、平均值、均方差作為鑄層厚度分布情況的評定數(shù)據(jù)。

極差R:

平均值:

均方差S:

式(1)中Max為鎳片測厚點厚度最大值,Min為測厚點厚度最小值;式(2)和式(3)中n為樣本數(shù),xi為各點厚度實測數(shù)據(jù)。極差反映了整組數(shù)據(jù)的波動性,平均值反映了鎳片的整體厚度。均方差是各數(shù)據(jù)偏離真實值的平方和的平均數(shù),可以直觀地反映樣本數(shù)據(jù)的偏離程度。均方差越大,數(shù)據(jù)離散程度越大,厚度分布越不均勻;反之越小,厚度均勻度越高。

2 結果與討論

2.1 改善電鑄工藝參數(shù)

2.1.1 電流密度對均勻性的影響

分別在電流密度為8、9、10、11、12 A·dm-2的條件下進行電鑄鎳。圖3為不同電流密度下電鑄鎳片厚度示意圖。由圖3(a)可知,電流密度較小時,沉積速度慢,整體厚度偏低;由于鎳片底部和掛鉤結瘤分擔了接觸點處大部分電流[26],導致此處鎳層厚度低于0.3 mm。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大,接觸點處厚度有所增加,但仍需進一步提高。從圖3(b)和圖3(c)可看出,當電流密度為11 A·dm-2時,鎳片表面均勻性最好。此時均方差為最低值0.049 mm ,極差為0.170 mm,厚度平均值為0.423 mm,電鑄效果最好。當電流密度12 A·dm-2時,電鑄鎳片整體厚度提高,各點位均能達到0.400 mm,但鎳片邊緣處厚度最高達0.608 mm,且結瘤嚴重,均勻性降低。

圖3 不同電流密度下電鑄鎳片厚度Fig.3 Thickness of electroformed nickel sheet from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

圖4為不同電流密度下鎳片厚度極差、平均值及均方差對比圖。當電流密度為10 A·dm-2時,極差值最小,此時電力線的邊緣效應較弱,但極化度較高,中間位置厚度增加,鑄層均勻性提高。進一步增大電流后,電力線的邊緣效應對鍍層均勻性的影響成為控制鍍層均勻性的主要因素[27],邊緣位置厚度增大,中間位置厚度無明顯變化。在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鎳片厚度極差增大。

圖4 不同電流密度下鎳片厚度的極差、平均值及均方差Fig.4 Range, mean valu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ickness of nickel sheet from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

2.1.2 極間距對均勻性的影響

電流密度為11 A·dm-2時,分別在極間距為2.0、2.5、3.0、3.5、4.0 cm時進行電鑄鎳實驗。結果見圖5和圖6。如圖5(a)所示,當極間距為2.0 cm時,電場強度較大,電力線邊緣集中更明顯,導致鎳片邊緣厚度高于中間厚度。如圖5(b)所示,當極間距增大至2.5 cm時,厚度整體均勻性提高。但2.1.1節(jié)中結瘤問題且接觸點位置厚度薄的問題未得到明顯改善。如圖5(c)所示,當極間距增大至3.5 cm時,鎳片底部厚度高于上側部位厚度,鑄層中間厚度低于0.400 mm,鎳片整體均勻性較低。這是因為隨著極間距增大,電解槽中電力線分布范圍隨之變廣,鎳片下端電解液比上端電解液多,集中在鎳片下端的電力線因此更密集[28];陰極和陽極距離增大,電阻增大,整體厚度也相應減小。不同極間距下鎳片厚度極差、平均值及均方差如圖6所示,當極間距為2.5 cm時,厚度極差為0.170 mm,鑄層厚度均方差為0.046 mm,優(yōu)于2.1.1節(jié)中的0.049 mm。

圖5 不同極間距電鑄鎳片厚度Fig.5 Thickness of electroformed nickel sheet from different electrode distance

圖6 不同極間距下鎳片厚度極差、平均值及均方差Fig.6 Range, mean valu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ickness of nickel sheet from different electrode distance

2.1.3 陽極長度對均勻性的影響

電流密度為11 A·dm-2,極間距為2.5 cm時,分別在陽極長度為2.5、3.0、3.5、4.0、4.5 cm下進行電鑄鎳實驗。當陽極長度為2.5 cm和3.0 cm時,陽極整體面積較小,電流密度相對較高,表層鎳粒產(chǎn)生了鈍化現(xiàn)象,導致陽極鎳粒不能正常溶解。當陽極長度為3.5 cm時,電鑄鎳層除接觸點位置外其余各點位厚度均達到0.400 mm,此時鈍化現(xiàn)象消除,鎳粒正常溶解,結果如圖7所示。從圖8看出,此時鎳片平均厚度為0.484 mm,極差為0.157 mm,厚度均方差最小,為0.044 mm。若進一步增大陽極長度,消耗的鎳粒數(shù)量增加,造成陽極鎳浪費。綜合考慮,陽極長度選用3.5 cm。

圖7 陽極長度為3.5 cm時電鑄鎳片厚度Fig.7 Thickness of electroformed nickel sheet when the anode basket length is 3.5 cm

圖8 不同陽極長度下鎳片厚度極差、平均值及均方差Fig.8 Range, mean valu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ickness of nickel sheet from different anode basket lengths

2.1.4 溫度對均勻性的影響

電流密度為11 A·dm-2,極間距為2.5 cm,陽極長度為3.5 cm時,分別在35、40、45、50、55 ℃下進行電鑄鎳,結果見圖9和圖10。從圖9(a)和圖10看出,35 ℃電鑄時鎳片中間位置厚度低于0.400 mm,接觸點處厚度分別為0.385 mm、0.357 mm,鎳片厚度平均值為0.408 mm,整體厚度偏低。從圖9(b)和圖10看出,當溫度升高至45 ℃時,鎳片平均厚度為0.484 mm,整體厚度增加。這是由于溫度升高,鎳離子擴散速率增大,電極極化降低。從圖9(c)和圖10看出,當溫度升高至55 ℃時,陰極沉積速度和鎳離子擴散速度進一步增大,電力線集中現(xiàn)象更加明顯,導致四周結瘤加重。如圖10可知,在45 ℃下,鎳片厚度極差和均方差分別為0.157 mm、0.044 mm,均勻性優(yōu)于35、40、50、55 ℃。

圖9 不同溫度下電鑄鎳片厚度Fig.9 Thickness of electroformed nickel shee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圖10 不同溫度下鎳片厚度的極差、平均值及均方差Fig.10 Range, mean valu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ickness of nickel sheet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2 改善電鑄掛具

2.1.4節(jié)最優(yōu)條件下得到的鎳片邊緣厚度仍然較高,且結瘤嚴重。針對初始掛具的缺點,為使電力線分布更均勻,做以下改進:

方案1:將導電接觸點焊接在不銹鋼片反面,然后將不銹鋼片反面涂覆絕緣膠,4個側面用5 mm寬的絕緣膠片封貼,如圖11(a)、11(b)所示。由于該掛具沒有對不銹鋼片正面四周邊緣進行遮蔽,電力線仍然集中在邊緣位置(圖11(c)),導致電鑄鎳片邊緣平均厚度(0.671 mm)高于中間平均厚度(0.404 mm)(圖11(d))。雖然厚度分布并不均勻,但2.1節(jié)中接觸點處鎳層厚度薄的問題得以解決,并且鎳片結瘤現(xiàn)象有所緩解(見圖12)。這是由于除待鑄面外其余面均被絕緣,結瘤生長受到限制。之前邊緣結瘤所消耗的鎳絕大部分轉移到正面鑄鎳,因此電鑄時間由10 h減短至4 h。

圖12 方案1改進前后電鑄鎳片上結瘤對比Fig.1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lectroformed nickel nodule formation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ment of scheme 1

方案2:在不銹鋼正面四周前側增加寬度為5 mm的絕緣膠片,如圖13(a)所示。絕緣膠片作為屏蔽擋板來遮蔽部分邊緣電力線見圖13(b)。對不銹鋼片進行遮蔽后,使得電流分布比較均勻,鎳片四周邊緣平均厚度(0.501 mm)減小,中間平均厚度(0.481 mm)增大(圖13(c)),均勻性有所提高。

圖13 方案2結構示意圖、電力線分布圖及鎳片厚度Fig.1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tructure of scheme 2, power line distribution diagram and schematic diagram of nickel sheet thickness

方案3:為了進一步降低邊緣位置厚度,減小邊緣與中間位置厚度差值,對掛具進行了如圖14(a)的改進。將不銹鋼片正面四周前側的絕緣膠片寬度增至10 mm,因此可減少更多電力線在邊緣處的分布(圖14(b))。結果如圖14(c)所示,鎳片四周邊緣平均厚度(0.495 mm),中間平均厚度(0.484 mm),整體厚度均勻性進一步提高。圖15為3個方案得到的鎳片厚度均方差、極差、平均值對比圖。從圖中可看出方案3得到的鎳片厚度均方差、極差最小,分別為0.036 mm、0.116 mm,平均值為0.487 mm。

圖14 方案3結構示意圖、電力線分布圖及鎳片厚度Fig.14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tructure of scheme 3, power line distribution diagram and schematic diagram of nickel sheet thickness

圖15 掛具改善后鎳片厚度極差、平均值及均方差數(shù)據(jù)圖Fig.15 Range, mean valu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ickness of nickel sheet after improvement of hanger

3 結 論

(1)優(yōu)化后電鑄鎳工藝參數(shù)為:電流密度11 A·dm-2,極間距2.5 cm,陽極長度3.5 cm,溫度45 ℃。此時厚度均方差為0.044 mm、極差為0.157 mm、平均值為0.484 mm。

(2)改善掛具結構緩解了結瘤問題及不銹鋼片與掛鉤接觸點處鎳層厚度薄的問題,電鑄時間從10 h降至4 h,電鑄效率提高60%,節(jié)約了電鑄成本。

(3)鎳片邊緣厚度仍比中間部位厚,并且結瘤未徹底消除,因此需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電鑄結瘤電力線
日鋼4#高爐結瘤原因及處理措施
SAE8620H齒輪鋼連鑄水口結瘤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GCr15鋼澆注過程浸入式水口結瘤的原因及控制
基于電力線載波通信的智能限電裝置
Ni-SiC復合電鑄層內應力實驗研究
金屬微結構電鑄裝置設計
一種壓縮感知電力線信道估計機制
碳纖維粉對電鑄鎳-碳纖維粉復合材料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退火對高速電鑄鎳組織和塑性的影響
電力線載波通信標準PRIME和G3-PLC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