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承
解題技巧
現(xiàn)代詩歌與小說、散文、戲劇并稱四大文學體裁,但歷年高考全國卷和地方卷文學類文本閱讀比較青睞小說、散文,現(xiàn)代詩歌與戲劇幾乎從未出現(xiàn)過。新高考擴大了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查的范圍,這意味著現(xiàn)代詩歌也有可能在新高考試卷中出現(xiàn)。
閱讀現(xiàn)代詩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掌握現(xiàn)代詩歌特征及其分類
中國現(xiàn)代詩歌又稱新詩,是指“五四運動”以來的詩歌。它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接近群眾的白話語言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現(xiàn)科學民主的革命內容,以打破舊體詩格律形式束縛為主要標志的新體詩。
現(xiàn)代詩歌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根據不同的原則和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種類。例如按照表達方式可以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等,按照音韻格律和結構形式可分為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韻腳詩等。
二、掌握現(xiàn)代詩歌鑒賞角度
詩歌的藝術概括力很強,鑒賞時要從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入手,把握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理解詩歌塑造的藝術形象,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品味詩歌抒發(fā)的情感,分析詩歌的各種藝術表現(xiàn)手段,歸納起來即語言、形象、技巧、情感四大維度。
首先是語言?,F(xiàn)代詩歌沖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語言趨于口語化、散文化,其語言與散文的距離縮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點,如語序倒置、成分省略、詞性轉變、語句凝縮、反常搭配、復沓鋪排、富有音樂美、語言形象化等。
其次是形象。現(xiàn)代詩歌的形象具有更含蓄、更多樣、更具有現(xiàn)代生活氣息等特點。了解現(xiàn)代詩歌的形象要特別注意詩歌中的意象,包括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和描述性意象等。
再次是技巧。應該說,古典詩歌所能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現(xiàn)代詩歌都能使用。古典詩歌最常用的手法是借景抒情、用典,而現(xiàn)代詩歌最常用的手法是象征、對比、回環(huán)與重復、陌生化和蒙太奇、人稱的轉化等。
最后是情感。現(xiàn)代詩歌的情感往往復雜多樣,注重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社會的關注,以及探索宇宙自然、人生哲理的愿望。
三、掌握現(xiàn)代詩歌“四步讀文法”
一是看背景。鑒賞現(xiàn)代詩歌,必須了解詩歌的時代特征,必須了解作者的身世、思想狀況及寫作動機等,要聯(lián)系時代特征去分析詩歌的內容。
二是看詩眼。詩眼是詩中最富表現(xiàn)力、最能開拓詩歌意境的關鍵詞句,是能使詩歌生輝的聚光點。詩眼的錘煉和設置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詩評家無不從這點出發(fā)賞析詩歌。
三是看意象。意象是詩人的主觀意念和外界客觀物象撞擊的產物,是詩人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內心世界,把客觀的物象經過選擇、提煉、重新組合而產生的一種含有特定意義的語言藝術形象。詩歌中,詩人不僅用意象進行思考和感受,還用意象進行表達。
四是看虛實。社會生活無限廣闊,詩人不可能把它們全部寫到詩作中去。因此,詩人往往用“實”表現(xiàn)“虛”,或用“虛”表現(xiàn)“實”。虛實相生,相互映襯,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條藝術規(guī)律。詩中的“虛”就是思想感情,詩中的“實”就是景物形象。詩歌如果只寫“虛”,會顯得抽象空洞,沒有詩味;如果只寫“實”,則會顯得死板而缺乏生氣。
模擬演練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
一朵野花
◎陳夢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不想到這小生命,向著太陽發(fā)笑,
上天給他的聰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
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
聽慣風的溫柔,聽慣風的怒號,
就連他自己的夢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選自《夢家詩集》)
1.下列對本詩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從空間和時間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看似輕描淡寫的敘述中蘊含著詩人的慨嘆。
B.“向著太陽發(fā)笑”正是“上天給他的聰明”的具體表現(xiàn),“不想到”則寫出詩人對小小野花做出這一舉動而產生的意外和驚喜。
C.“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兩句之間形成了對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類普遍存在的好高騖遠、妄自尊大的人性弱點。
D.這首詩將一朵野花進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詩人以飽滿而輕婉的詩情入筆,以小見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懷與由衷的生命禮贊。
2.下列對本詩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A.詩歌前后兩節(jié)的首句形成復沓,成為兩節(jié)詩詠唱的基礎,雖然一字不改,卻在情感上呈現(xiàn)出強化效果。
B.“他的歡喜,他的詩,在風前輕搖”,將野花如詩般的歡喜化為具體可見的形態(tài),寓詩于畫,輕快灑脫。
C.詩人站在全知視角,用第三人稱指稱野花,易于更加靈活地刻畫野花的形象,展示其內心的情感世界。
D.詩歌采用象征手法,詠物喻人,語言清新自然,節(jié)奏急促緊湊,情感真摯樸素,充溢著向上的生命力。
3.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點。
答: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
金黃的稻束
◎鄭 敏
金黃的稻束站在
割過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無數個疲倦的母親,
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
收獲日的滿月在
高聳的樹巔上。
暮色里,遠山
圍著我們的心邊,
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
肩荷著那偉大的疲倦,你們
在這伸向遠遠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靜默,靜默。歷史也不過是
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
而你們,站在那兒,
將成為人類的一個思想。
(選自《詩集1942-1947》)
1.下列對本詩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描繪的是鄉(xiāng)村常見的圖景:秋天,收割好的水稻被捆成一束束,立在稻田里。
B.“黃昏路上我看見那皺了的美麗的臉”,“皺”寫出了母親的衰老,“美麗”蘊含著詩人對母親的謳歌。
C.“收獲日的滿月”與“金黃的稻束”兩個意象都是飽滿、豐碩的,是承載了詩人情感和思考的客觀自然物。
D.“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中,“這”指上文描寫的滿月、樹巔、暮色、遠山等稻田的周邊環(huán)境。
2.下列對本詩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A.詩歌開頭“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與結尾“而你們,站在那兒”前后呼應,具有形式美。
B.“暮色里,遠山/圍著我們的心邊”是實寫,描繪了暮色中遠山環(huán)繞的景象,營造出靜謐的氛圍。
C.“肩荷”“低首沉思”等詞語將稻束人格化,把稻束與母親的形象進一步聯(lián)系起來,生動形象。
D.詩歌節(jié)奏舒緩、從容,與柔和的色調、靜默的氛圍十分吻合,共同營造出詩思與哲思相交融的藝術境界。
3.“歷史也不過是/腳下一條流去的小河”,這句話在詩中有什么作用?
答:
4.詩中“稻束”和“母親”有哪些相同點?請簡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