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不會行走的生命,卻以安定的生命態(tài)堅守泥土中的一個個穴位,在春夏,綻放生命的華彩,給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披上一件生態(tài)的盛裝,其間有一朵春梅的紅艷,有一池夏荷的清逸,有一根小草的鮮綠,有一棵大樹的濃蔭……春夏形色彰顯著綠植生命蓬勃的偉力。
早春探梅
早春二月,窗口的枝條一如既往地枯萎著,于蒙蒙雨霧中勾勒出黑灰色的線條,如一幅國畫。這是三兩條櫻花枝,等待花兒爛漫尚需時日??墒牵U伏了一冬的心在春節(jié)里按捺不住看花的激情,誰能解憂?料峭春寒里,唯有梅花。
梅花就在老家不遠處的梅花園,搬遷后看一場梅花成了一種奢侈。沒有奢望梅花會自己走來成為唾手可得的清供,唯有尋探,主動到得梅花園,才能不負梅花之約。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睋蝹闳雸@,沒有宋人林逋所遇的驚艷。偌大一個園,籠罩在灰暗濕冷的雨霧里,看不見一朵花枝俏,我自知來得不是時候,這天氣太過陰冷了。不過,也有意外的小竊喜,賞客寥落,此時此地,幾乎唯有我一人向梅,不免奢侈,安靜若此,興許能有別樣的發(fā)現(xiàn)呢。
寒風和冷雨,默契地營造著煙雨江南的早春序幕。梅樹們兀自沉醉在雨霧里,呈著一派遠山一樣的黛青,聯(lián)袂成片,一棵又一棵,并不高俊,大都曲干虬枝。的確也是,梅的樹身向來不與別的樹一爭高下,顯得特別低調質樸。
當目光聚焦于某一棵梅樹,漸漸地感覺著有一種隱隱的光澤聚斂起來,粉粉的,這不是粉黛勝似粉黛,是一種由內而外透出來的色澤,像村姑粉撲撲的臉,我終于明白,梅樹已經醞釀了它的春光,可是,春寒里,它還小心翼翼地捂著掖著,嬌羞滴滴,含情脈脈。趨近去,眼里的光越來越亮,仿若在傍晚迫近了一座山村,邂逅著窗口越來越溫暖的燈光。定睛看,竟然是無數(shù)星星一樣的梅花苞點亮的,穿透嚴寒,傳遞出縷縷溫馨。一絲絲隱隱的香味也穿透雨幕鉆入鼻翼,不絕如縷。
感官受到美好的刺激,不由調集出更加專注的勁頭。定睛處,看到了一朵美艷盛開的小紅梅,它徹徹底底、平平展展地將花瓣袒露在春寒里,這是今天我的眼眸里有福飽享的第一朵春花,盡管渺小,但它用先行者的身軀宣告著與嚴寒斗爭的勝利。
梅的花朵嬌小,一朵之勝,僅是開始。梅花喜歡前仆后繼,靠集團蓬勃出一樹燦爛,有了第一朵,便有第二朵、第三朵,乃至成千上萬朵的赴約,它們在第一朵到最后一朵拉長的時值中,昭示著春天的信息和力量。在枝頭上尋找,從盛放的,到半開的,到微含的,到緊閉的,直至剛剛隆出一顆小米粒似的,各種狀態(tài)皆有。它們行走在早春的路上,準備著盡自己所能一展芳華。
其實,已然有盛放一樹的,這是在梅花園深處的一場幸遇,這一棵梅樹突兀地美艷在一排尚且灰暗的梅樹邊,我不知它是受了自然何等的青睞,先自披上了出嫁的婚紗。一個從教者曾經總是很喜歡這樣先知先覺的茁壯者,可是,看看旁邊的灰暗之軀上,其實也已經醞釀好了諸多星星點點的花苞,我堅信,不消假以時日,它們也能成為后起之秀,這便是靜待花開吧。
梅樹的枝條很特別,以極為張揚的姿態(tài)向著天幕努力伸展,也許惟其如此,方能給予每一星花苞以最好的陽光和雨露。這樣努力開放的懷抱,捫心自問:你擁有嗎?
相信,是梅,終會先行于百花,釋放清冽的梅香!
香椿,引燃春天的火焰
周末懶覺醒來,見鄰居群內一片沸騰,原來是鄰家阿婆在小河邊種植的幾樹香椿引爆了眾多看客羨慕的眼光,這香椿芽才冒尖,已招蜂惹蝶,這個拍照,那個觀瞻,阿婆喜上眉梢,她這也是隨手所栽,舉手之勞后任其自由漫長,不期然在一場春風里,筆直的枝干上已有嫩芽欣欣然長出,換來春日美味,不亦樂乎?
不知阿婆的巧手會做香椿炒蛋,還是香椿拌花生,抑或香椿皮蛋豆腐?吃香椿頭,謂之“吃春”,谷雨前后吃最佳,寓意新春已像這嫩芽和盤托出了。把春天看到眼里,吸到鼻里,還能吃到肚里,真是有福??梢哉f,香椿是獨特的一味春菜,蘇軾在《春菜》一詩中寫到蔓菁、韭芽、薺菜、青蒿等,鋪陳了一個美味的春天,香椿也名列其中。椿芽是孕育在寒冬枯枝上的一簇簇俏麗春色,眾蔬基本是起自于泥土之間的,但其凌然空中,屬“樹上蔬菜”,其紫薇薇、紅殷殷、水嫩嫩、嬌滴滴的模樣,像春日里噴薄的烈焰,引燃了一個萬物復蘇的春天。
先秦古籍《山海經》記載有“成候之山,其上多櫄木”的文字,櫄木即為香椿。漢代,食椿習俗就已普遍。唐宋食椿更盛,與荔枝成為兩大貢品,香椿下得了民間廚房,也上得了宮廷御廚。香椿受眾之廣,其味至美。難怪乎,民間這樣鐘情,文人墨客對其亦有頗多吟誦。
元金時期,“北方文雄”元好問在《溪童》一詩中展現(xiàn)了一幅“溪童相對采椿芽,指似陽坡說種瓜”的有情有趣的場景。溪童采椿,清新靚麗,盡顯蓬勃朝氣,回歸家中,其母一定歡喜煞也。
明代詩人李濂歸鄉(xiāng)治學期間,在《村居》中寫出“抱孫探雀舟,留客剪椿芽”的怡然之心。一捧鮮嫩清爽的椿芽,在村居之間待客,不知該存多久美好的記憶。
晚清康有為曾在安徽蕭縣的皇藏峪一游,也留有《詠香椿》一詩:“山珍梗肥身無花,葉嬌枝嫩多杈芽。長春不老漢王愿,食之竟月香齒頰。”其間所提到的典故是劉邦食椿。相傳劉項決戰(zhàn),劉邦兵敗,避難峪間,饑腸轆轆。山民招待,適逢谷雨,掰下椿芽,做就“香椿托盤”和“生油拌香椿”。劉邦食畢,齒頰留香,遂問緣由,山民答曰:“雨前香椿嫩如絲,雨后香椿生木質?!眲钜姕系灼屡?,香椿數(shù)株,芽尖紫嫩,感慨:“但愿香椿長春!”
香椿的確是“長春”之物,古有“大椿”之稱,被視為長壽物征。中國有悠久綿長的食椿歷史,有豐富多彩的香椿詩詞,還有獨到深入的香椿藥理?!侗静菥V目》中稱:“椿葉香甘可茹?!薄度杖A子本草》里記:“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腥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氣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毕愦恢?、皮、葉、枝、果,皆可入藥,可謂渾身是寶。
也許,作為藥物的香椿不為人們所熟知,但作為一味春菜,它確是深入人心的。春天伊始,因“常食椿巔,百病不沾,萬壽無邊”,所以鄰家阿婆的那片香椿會如此吸睛。懶人如我,也禁不住誘惑,要去看看那些紫紅鮮嫩的春日樹焰。順帶,也要向阿婆學一招扦插之術,以便以后近水樓臺也能饕餮新鮮美味。
五月流光皆美景
五月,金光四射的日子一動就熱,但孩子們聽說要去香溢園就一往無前,這是在小區(qū)小太陽廣場上的臨時決定,一場小小的說走就走的徒步“旅行”。
這座坐落在不遠的街口公園,平日里它是附近元和之春、綠色時光等居民的鍛煉佳所。我們小區(qū)離之半站地鐵路,跑去鍛煉嫌遠,過去休閑嫌近。采蓮路縱貫書香苑小區(qū)之東,南北走向,路段復雜寬闊,有巧妙的設計。中間縱貫一條小河,河兩邊便是被分割的采蓮路,東西分開,東路近河景觀道上騰空飛躍地鐵二號線的龍尾。西路近河辟有景觀,這是一條平日里被忽略的景觀道,大凡行經這里都是在汽車上,要么出門,要么歸家。今日有幸穿行其間,撐傘擋五月的熱頭完全是多此一舉,石板小徑兩側的樹木遮天蔽日,隆成自然的涼棚,林木密匝,樹影斑駁,經年累月的枯葉在石徑兩邊鋪成松軟的地毯,一切都是那樣令人怡情悅性。
一路行去,暗香浮動,樹影婆娑,光影交疊,辨一路花色,賞滿徑林木,在形色里陶醉。低處醉眼的是鳶尾、沿階草、山麥冬、黃菖蒲、金葉女貞、金邊黃楊。中層之中,有“籠籠抱靈秀,簇簇抽芳膚”的石楠,有“鳳腳踏過綠葉,留下一片緋紅”的雞爪槭,有“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的秀竹。黃天竹皮革一樣的綠葉平平展展,墜下一串串圓如彈珠的果實,敷面白色,像藍莓裹著一層白糖。絲蘭特別奇異,綠葉如劍,花柱上的白花含苞似筆、盛開如燈,一律都是倒垂。高處便是香樟,打出碩大的傘蓋。一陣風起,樹上“撒”下萬千花雨,窸窸窣窣,纖細瑣碎,如沙似金。
走出景觀道,在采蓮路與陽澄湖中路的大路口西北角便是香溢園了。遠遠地,就瞧見人們三三兩兩在園外廣場上活動,有在樹蔭下打羽毛球的,有騎自行車兜轉的。一塊擎天巨石如同一片風帆矗立廣場一側,面西而立,“香溢園”三個綠色字體清新醒目。巨石下還有數(shù)塊大石,相互支撐,形成龐大的座基,娃兒都把這里當作攀爬的練手場所,在竹林里穿進穿出,在石頭上爬上爬下,精力旺盛,石林仿若成了他們的花果山。
五月的流光在此肆意流轉,池邊小樹林間,一個奶奶竟然悠悠地蕩起帆布秋千,一睡方休。池邊草坪上有人野炊,有人練舞,有人拍抖音。一個小女子仰面躺在草坪上,被斜出的樹木掩著,旁邊牽著一條博美犬,相依相偎,靜謐安然。
遠處,小橋邊楊柳依依,棧道上人影綽綽,池面上波光粼粼。
更遠處,有歌聲裹著清香,攜著水汽,飄過樹林,蕩過水面,裊裊傳來。心間彌漫了五月的金光,飄蕩著溫軟的歌聲,流動著花木的清芬,便醉沉沉地席地而坐,任由娃兒們做小猴去吧。
這些家腳邊被忽略的美好,在慢時光里賞閱,如同打開了一方錦盒,陡然領悟,哎呀,這串珠寶怎么不知道拿出來戴上,順便曬曬朋友圈的呢?這也是蘇城好風光啊,一個以園林領異于世的城市,有著太多令人自豪的所在。這景觀道和香溢園,一路行賞,真是無處不美好呀。
與荷有約
如果說春天的爛漫是由百花營造的,那么夏天的浪漫全是由荷花締造的。荷是夏的代言,凌于清波,在夏陽熱烈地映照下,“映日荷花別樣紅”,釋放滿身華美,卻并不凜然威儀,咄咄逼人,而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夏,因為太過炎熱,人們喜歡幽閉于現(xiàn)代空調自創(chuàng)的舒適小氣候里,可是,沒有花的樂趣何等單調。荷每于夏天便與人們有約,召喚著人兒往出趕去,夏日觀荷,是一種何等風雅之舉。
荷并不是一種“物以稀為貴”的緊俏花朵,恰是一種有點兒大路貨的樸實之花,追溯它的歷史,古已有之,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有關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蘇,隰與荷花”。只要有水,她便會蔓延滿塘,然而她絕不任爾予取予奪,總在“彼澤之陂”脈脈含情地顧自沉醉。
若要見荷,那么深入藕花深處吧。自古以來,不乏許多觀荷男女。李清照是極為浪漫的一個女子,在她還是少女時代,她就在《如夢令》中寫下日記體般的看荷趣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币粋€叫作楊萬里的,盯著荷花,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直看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恁是將觀荷心得變作了兩首寫荷絕唱,觸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思,一定要在夏天去赴一場觀荷盛事。楊萬里詩中,那些映日荷花是盛開在一片碧綠溫柔的江南水中的,江南水確是孕育荷的絕好基質,所以,荷花出落得尤其可人。
同在江南,蘇州之荷也是引人入勝的,所以,早在古代,蘇州就形成了賞荷習俗。這種雅俗成于宋代,盛于明清,以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花生日,闔城男女盛裝往葑門外荷花蕩觀荷。《清嘉錄》中顧祿便記錄了荷花生日時“畫船簫鼓,競於葑門外荷花蕩,觀荷納涼”之情景。
蘇州人對荷花是獨具一份情結的,所以,每每盛夏來臨,便會在拙政園舉辦荷花節(jié)傳統(tǒng)特色活動,依托于拙政園寬闊的荷塘,以數(shù)百個品種的缸荷、碗蓮及多種水生植物造景,渲染荷花香遠益清的感官效果,營造夏日江南水鄉(xiāng)的清涼意境。
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們蘇城北郊人自然十分親近相城水土里的荷。在馮夢龍故居外面有一大片的荷花池,一入夏季,總要心心念念那些村居池塘里的荷,襯著一片白墻黛瓦的民房。去那里觀荷,如同觀瞻農舍里走出的小家碧玉。
也喜歡去荷塘月色濕地公園,這是每年與荷有約的家庭盛事,必全家驅車而往。園內,長橋如龍,人為凌波仙子;池景似畫,荷是娉婷嬌娘。放一葉輕舟,漫溯藕花深處。觀菡萏皎皎姿容;聞芙蕖脈脈清香,怎不令人醉?
紫薇爛漫十旬期
盛夏酷暑,最怕買菜,毒辣的日頭逼人勤快,喜歡趁早趕緊上菜市場,完成生存第一要務——買菜事宜。
千篇一律的路徑上,綠化帶全是單調的濃蔭翠綠,太過茫然,便無視這一場浩瀚的夏綠,總是在匆匆趕路中苦大仇深地埋怨高溫天氣的綿長。
特意換了一條路徑,也算是調節(jié)一下貧乏單調的出行。街角里,忽見一樹燦爛明艷的紫紅,如遇一個俏麗佳人,美艷的守候讓匆匆獨行的我,如同得到了一份突然的厚愛,一種受寵的幸福感頓時被引燃。
這是一種在路上司空見慣的樹,每年夏秋盛放,只可惜以前所走的老路上沒有,以至我錯過了夏日錦繡的一面。
一樹璀璨當前,不由駐足凝視,好在它并不高大,探手就能捉到花枝,舉起手機咔嚓咔嚓拍攝,存上堪稱夏季的美艷之作。
這樹俗名百日紅,又雅稱紫薇。我更喜歡紫薇的名字,不僅因為紫比紅更貼近本真,明媚卻不張揚,而且有一種紫氣東來的吉祥,難怪有人謂之吉樹。這一樹身影調節(jié)了濃郁而又單調的綠,驅散了因為燠熱而起的煩躁和郁悶,在我夏日買菜的苦差中灑進了點點歡樂。
一早遇吉,不免滿血復活。從此,不怕夏日早出買菜,在奔赴油鹽醬醋的生活路上,這紫薇仿若在夏日單調的生活卷帙里插進了一首雋永的詩,心情為之怡然。
紫薇的詩意激情燃燒在每一條枝頭,枝條向著四面八方錯落有致,隨性自由地伸展,微微下墜,如同娃兒擎著一桿煙花,正燃放出璀璨的火樹銀花。
紫薇的圓錐花序有別于一般花型中規(guī)中矩的模樣,花瓣卷曲如縐,輕薄如翼,像翻卷的木耳,又像一朵朵蓬松的祥云。每一朵紫薇花都很盡責,要開50天左右,風雨里站得,毒日里經得,不計遲早,互相接力,團結一新,你方唱吧我登場,共同鑄就一樹輝煌,唱出好花不常開的反例,正如明朝薛蕙詩里所寫:“紫薇花最久,爛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續(xù)放枝。”
紫薇用一己之力撐起夏秋漫長的百日爛漫。當人們總是盛贊春日百花爭艷的美好時,其實很多花都是曇花一現(xiàn)式的。唯有紫薇塑造了夏秋錦繡一面的恒常景象。一年之計在于春,當人佩服那些善于在最初時節(jié)就能造就的一番美好之時,其實最該佩服的是在往后的日常里如何以持久之功,詩意而又實在地持續(xù)美好。
紫薇,像一座加油站,讓疲憊于炎炎酷暑的人們路遇美景,蓄積了恒常奮斗、繼續(xù)前行的正能量。
紫薇以持久之力,曾得南宋陳景盛贊:“紫薇名盛,似得花之圣?!?/p>
是的,無論以花期之長,色彩之艷,還是以滿樹花序的鼎力合作,紫薇都該是首屈一指的吉樹,得花之圣,并不虛言。
作者簡介:
沈惠勤,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協(xié)會會員。文章發(fā)表于《奔流》《西部散文選刊》《金山》《天池小小說》《青年文學家》《遼寧青年》《蘇州雜志》等報刊。著有散文集《姑蘇漁姑情》《行云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