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偉廷
到目前為止,集華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的編劇、導演、演員、制片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美籍女性華人,我們只知道她的英文名是Marion Evelyn Wong,而她的中文名究竟是什么,仍然無法完全確認。即便是這位先驅(qū)者的后代們,也只知道她的英文名字。而迄今提及此事的一些中文信息(例如《霞哥傳奇:跨洋電影與女性先鋒》,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6年版)則認為,她的中文名很可能是“黃女娣”。雖然這種說法尚未完全證實,這里仍然暫且稱她為“黃女娣”。
黃女娣(1895—1969)出生于美國舊金山一個華人中產(chǎn)家庭,1903年,隨父母搬去奧克蘭,經(jīng)營著一家名為埃德溫的咖啡館。1911年,黃女娣曾隨兩個哥哥一同回到中國,尋找婚配對象,這次中國之旅使她失去了一個哥哥,同時也獲得了一個嫂子兼終身密友。
1915年的一天,大名鼎鼎的卓別林來到奧克蘭的埃德溫咖啡館,以該咖啡館為場景,拍攝喜劇片《深夜外出》(A Night Out)。此時,在咖啡館擔任收銀員和女侍應的黃女娣,和其他的年輕人一樣,就在咖啡館后面觀察電影的拍攝。很顯然,她目睹了整個拍攝過程,并對電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她結(jié)合中國之行的見聞,創(chuàng)作了《關(guān)公的咒語:當遠東和西方融合的時候》(The Curse of Quon Gwon:When the Far East Mingles with the West,下稱《關(guān)公的咒語》)的電影劇本,隨后向家人宣稱,她要像卓別林的團隊那樣,用這部劇本拍攝電影。當時雖然拍攝電影不像現(xiàn)在這樣投資巨大,但還是一筆不菲的投資。我們可以想象,她的決定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因為一旦實施,對于這樣一個沒有電影圈根底的黃毛丫頭,困難太多了。
首先,黃女娣說服了富有的地產(chǎn)商人舅舅本·林(Ben Lim)給電影投資。接著,黃女娣開始組建團隊。她說服卓別林團隊里的攝影師——當時好萊塢最專業(yè)團隊的攝影師來拍攝她的作品,這也是黃女娣的電影拍得十分專業(yè)的原因。黃女娣還邀請了當時好萊塢的專業(yè)華裔演員亨利·蘇滬(Henry Soo Hoo)演男主角。不僅如此,興致勃勃的黃女娣在奧克蘭注冊了“文華電影公司”,看來她打算長期做下去。不過黃女娣當時確實沒有想到,她的電影公司將會在世界電影歷史巨著中留下華人的最初一頁。
黃女娣成立公司拍電影,這在當時絕對是開風氣之先的舉動,而她的家人也樂于參與其中,并給予大力支持。確實,為了這部電影,不但全家出資出力,而且可以說是動員了整個家族。比如親朋好友分擔服裝、布景、化妝發(fā)型等諸多工作,有的長輩甚至擔任監(jiān)制。家庭成員中有許多人出演:嫂子蔚蕾(Violet)在舊金山灣區(qū)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華人美女,在電影中扮演男主人公小妾的角色;黃女娣自己飾演片中的反面角色即原配妻子;她的媽媽(出演男主人公的母親)和蔚蕾的女兒斯泰拉(Stella,出演小妾的女兒)都成了主要演員,甚至哥哥艾爾伯特和其他一些親戚也擔當了片中的小角色。在演職人員表上,赫然列著多達三十位的華人演員和工作人員。
當1916年,黃女娣自任導演,開始拍攝《關(guān)公的咒語》時,曾引起過一些媒體的興趣,特別是奧克蘭地方報紙的注意。5月11日,《奧克蘭論壇報》以《一個中國姑娘創(chuàng)作和拍攝的第一部中國電影》為標題,及時報道了這一消息。這份報紙在文章的開頭就給了這部作品一個恰到好處的歷史定位:“洛杉磯可能是世界電影的中心,但是舊金山的奧克蘭從今天起卻有幸見證了第一部完全由中國人出演、由中國人制片的中國電影的誕生?!?/p>
在接受《奧克蘭論壇報》采訪時,黃女娣說:“我決定以電影的方式將中國介紹給世界。我寫的是一個浪漫的故事,對我的國家和人們感興趣的觀眾從我的電影里,會喜歡中國的生活。因此我在戲里面加了很多描寫這些元素的場景。我的確希望這部電影會成功?!彼x擇中國人設計的中國景色為背景,用中式的家具、擺設、道具,喝中國茶,墻上甚至貼著中國的對聯(lián)。劇中人物的服飾和發(fā)型也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從現(xiàn)存的殘片來看,黃女娣完全達到了她的預期。
據(jù)稱,黃女娣組織了電影整個制作過程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寫劇本,設計場景和服裝,對演員進行排練,在拍攝制作過程中擔任導演和制片,事無巨細,親力親為,且出演主要角色。在拍攝過程中,她非常敬業(yè),一絲不茍,懷抱著遠大的藝術(shù)理想,而且拍攝方式絕對不亞于當時好萊塢的主流。比如,在表現(xiàn)一個爭取被男方理解的亞裔美國新娘的場景時,女演員當時無法進入狀態(tài),于是黃女娣親自上場示范,展示了出色的默片表演技巧。
1917年7月,《奧克蘭論壇報》又登出了《中國女孩在自己的戲中做了影星》一文,稱黃女娣“集想象力、行動力、智慧和美貌于一身”,是“新電影公司的女老板”,并且比較全面地介紹了拍攝過程。后來她的三個侄女回憶說:“黃女娣當時一派男性作風,雷厲風行,馳騁在美國的疆土上想要實現(xiàn)自己的電影理想。”
1916年春,《關(guān)公的咒語》粗剪版在灣區(qū)金內(nèi)瑪影院試映,1917年正式上映,轟動整個灣區(qū)。不幸的是,《關(guān)公的咒語》只上映了這兩場,從未進行過商業(yè)營利性的公映。據(jù)說,黃女娣和母親曾于1917年攜片赴紐約尋找發(fā)行商,但美國發(fā)行商對此片并無興趣,沒有一家愿意發(fā)行,她們無功而返。當時的美國華人仍然遭受著1882年以來的排華法案的壓制與歧視,這樣的政治氣氛讓華人電影無法打開銷路。
由于未能成功打入美國主流電影市場,舅舅本·林投下去的錢血本無歸,但他沒有過多責備外甥女,后來宣布破產(chǎn)。無論如何,這個結(jié)局對黃女娣來說,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本來,如果這部電影發(fā)行成功,黃女娣會再接再厲拍攝更多有關(guān)中國的影片?,F(xiàn)在她悲痛萬分之下,決定讓自己的電影才華永久地埋在心里,并要求全家永遠不要再提這部影片,也不再拍攝新的電影。而《關(guān)公的咒語》膠卷從此被打入“冷宮”——埋沒在黑暗的地下儲藏室近一個世紀。
2005年,著名美籍華裔紀錄片導演曾奕田(Arthur Dong)正準備拍攝紀錄片《好萊塢華人》,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1916年華人拍攝過《關(guān)公的咒語》的信息,而以前從未聽說過這部電影。他進一步了解到,這部華人電影還保留有幾盤膠卷,立刻循線索找到了該影片導演黃女娣、主演蔚蕾的后人格雷格·馬克(Gregory Mark)。
格雷格·馬克在老屋地下儲藏室發(fā)現(xiàn)了殘存的電影膠卷。隨即,馬克與曾奕田將電影膠片送往美國電影協(xié)會進行鑒定,結(jié)果認為,《關(guān)公的咒語》是美國最早時期的一部無聲電影,在美國華人電影史上確有里程碑意義。馬克與家族諸成員商議,一致決定,將電影膠卷捐獻給好萊塢電影學院。所幸發(fā)現(xiàn)還算及時,經(jīng)過努力,《關(guān)公的咒語》完成修復。2005年10月22日下午,在馬克從教的大學,《關(guān)公的咒語》進行了放映。根據(jù)資料記載,原片共有八盤,時長約有九十分鐘;現(xiàn)存兩盤(八盤中的第四盤和第七盤),僅有時長三十五分鐘的殘片。后來,曾奕田和學院電影檔案館聯(lián)系,派人將膠盤帶回檔案館,制成數(shù)碼DVD,使之得以永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