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萱
作為元雜劇的壓軸之作——《西廂記》,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有著“離愁別賦之絕唱”的美譽,而其中的《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可以說是《西廂記》中最精彩的一曲,其中的意象之美、意境之美、曲調(diào)之美、悲情之美,歷來被人稱道。下面我們就來談?wù)劇堕L亭送別》的意象之美。
以字詞之錘煉,顯意象之靈動。古人看重“煉字”,堅持“以意取勝”,追求“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堕L亭送別》中的語言不僅精練準確,而且生動,這主要得益于對字詞的錘煉?!拔黠L(fēng)緊”一個“緊”字點出了深秋時節(jié)、離別時分,秋風(fēng)之急、秋之蕭瑟;“北雁南飛”的“南飛”二字,更是寫出崔鶯鶯與張生離別時的孤寂,大雁秋去春歸,人今日一別,又將何日歸來?渲染離到的凄涼;“曉來誰染霜林醉”,一個“醉”字,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又寫出了崔鶯鶯與戀人分別時,無法言說的痛苦,只能借酒消愁,霜林之所以醉,是由惜別的血淚染紅的;“總是離人淚”,畫龍點睛,五個字,就使周圍之景都染上了血淚??此撇唤?jīng)意,卻能將情感表達得酣暢淋漓?!安磺蠊ざ怨ぁ保毱贩接X其中味,這就是錘煉字詞的好處。
以意象之繁多,彰意境之蕭瑟。“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不愧是元雜劇“文采派”的代表人物,幾句曲就出現(xiàn)了多個意象,渲染了離別的氛圍和主人公當時凄涼的心境?!氨淘铺臁薄氨獭睘槔渖{(diào),碧藍的天給人一種澄澈之感,更給人一種冷澀之感;“黃花地”,憔悴隕落的菊,給人衰敗頹廢之氣;“西風(fēng)緊”,蕭瑟的秋風(fēng),在冷肅的時節(jié)離別,更讓人傷感;“北雁南飛”,南飛的大雁有再回來的時候,而人卻不知何時歸,兩相對照,豈不讓人傷感?詩人將這些極具愁情的眾多意象融成一體,不僅表現(xiàn)了深秋時節(jié)的環(huán)境特點,更是營造了寥落蕭瑟、令人黯然的意境。
以所見之象,抒一己之愁情。經(jīng)典的意象被文人墨客頻繁使用,于是具有了豐富的內(nèi)蘊和獨有的審美情趣。在這首只有短短25個字的曲詞中,王實甫選取了5個富有內(nèi)蘊的意象:“碧云”“黃花”“西風(fēng)”“北雁”“霜林”,巧妙寫離情,將“黯然銷魂”寫得委婉而深沉。如“黃花”這一意象,本就蘊含著憔悴的容顏、離別的傷感,李清照就寫過“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西風(fēng)”這一意象,本就是悲愁的象征,李商隱的“孤猿耿幽寂,西風(fēng)吹白芷”,就用“西風(fēng)”來寫?yīng)毺幩l(xiāng)的孤寂之感?!把恪边@一意象,本就蘊含著孤獨之感,如杜甫的“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就以孤雁來寄寓詩人當時渴望與親人朋友團聚的心情。詩人擷取有豐富內(nèi)蘊的意象,以景寓情,融情于景,讓崔鶯鶯在秋風(fēng)之中,訴盡她無法向人傾訴的綿綿情思愁緒。
《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以其繁多的意象,創(chuàng)設(shè)了寥落蕭瑟的意境,傳達了綿綿的離愁,展現(xiàn)了一個欲訴還休、愁緒滿懷的崔鶯鶯形象,其文學(xué)價值萬古不朽。
【湖南常德芷蘭實驗學(xué)?!?/p>
◆點評
本文就意象從三個方面鑒賞了《西廂記》的《長亭送別》,選點精心獨到。作文敘議結(jié)合、評論深刻、有理有據(jù),做到了“敘”和“議”、“評”和“析”的有機結(jié)合,是一篇規(guī)范的、有深度的、有見解的鑒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