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戶外游戲時,我們觀察到,很多幼兒已玩得滿頭大汗,卻仍然沉浸在游戲中,完全沒有意識到需要脫掉外套、喝水、擦汗,還有的幼兒直接用沾著泥的手去擦汗,汗沒怎么擦掉,泥倒是糊在了臉上??梢姡變撼龊购蟮淖晕易o理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
幼兒不能永遠在成人的保護和照顧下生活。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幼兒需要在成人的指導下學習和掌握基本的安全和健康知識,具備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只有這樣,幼兒才能逐漸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并健康地成長。出汗了,幼兒會感到身上黏黏的、很難受,我們認為,不妨以此為契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具體深入地對幼兒進行相關的健康指導,讓幼兒明白身體出汗的原因,加強幼兒的自我護理意識,鼓勵和引導幼兒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識,主動進行自我護理,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培養(yǎng)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習慣。
人為什么會出汗
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出汗?教師組織孩子們展開了討論。含含說:“跳的時候會出汗?!北虮蛘f:“跑步以后也會出汗。”彎彎說:“曬太陽會出汗。”晨晨說:“踢足球的時候會出汗。”邱邱說:“玩的時候會出汗,生病的時候也會出汗?!笨煽烧f:“夏天太陽很大,我們就會出汗?!痹f:“吃辣椒的時候會出汗?!?/p>
教師又問:“人出汗時是怎么樣的,你們怎么知道自己出汗了?”對此,孩子們的認識比較一致:“背上濕濕的就是出汗了?!薄拔遗苤苤樕嫌兴耍褪浅龊沽??!薄邦^發(fā)濕濕的在滴水,也是出汗了。”看來孩子們對于出汗都很有經驗。
教師追問:“你們出汗時是什么感受?”圖圖說:“我感覺很熱,就像變成噴火龍一樣?!毙男恼f:“出汗了,身上會很黏很黏?!焙f:“感覺有水從身上流下去?!泵髅髡f:“汗滴在手上有點涼涼的?!睒窐氛f:“身上會癢癢的?!睍剷務f:“我出汗了就覺得很難受,不開心。”
在討論時,平常很容易出汗的彬彬提出了一個想法:“出汗太討厭了,我們?yōu)槭裁匆瞿敲炊嗪鼓?,要是可以不出汗就好了,那我就可以一直玩一直玩,玩?zhèn)€痛快了?!睒窐氛f:“我也不喜歡出汗,出了汗感覺背上黏乎乎的,一點也不舒服?!倍苟拐f:“我也覺得,背上就好像有個太陽一樣。”晨晨說:“有時候我知道自己出了很多汗,但我想等游戲結束后再去擦汗,我不想玩到一半停下來?!笨梢姡⒆觽兡芤庾R到出汗,只不過在游戲玩得正酣時不愿意中斷去做一些休整和護理,同時,他們覺得出汗讓自己感到很不舒服,還阻礙了自己的游戲,所以都覺得出汗是一件很討厭的事。
于是,教師引導孩子思考:“人為什么會出汗呢?如果不出汗會怎么樣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孩子們在戶外游戲時當起了小觀察員,有意識地觀察自己也觀察同伴,了解什么情況下最容易出汗以及身體的哪個部位最容易出汗。通過幾天的觀察,孩子們總結出奔跑時最容易出汗,頭上和背上最容易出汗。
那么,出汗是一件壞事嗎?為此,教師與孩子共讀了繪本《我會擦擦汗》和《汗珠珠的誕生》。繪本通俗易懂,通過有趣生動的故事,形象地講述了人們出汗的原因和方式。讀完繪本后,教師組織孩子們進行討論。果果說:“在外面玩的時候,我們會感覺身體熱熱的,如果一直不出汗,身體就會發(fā)燒,我們就會生病?!倍苟拐f:“運動和緊張的時候,我們身體的溫度會變高,所以會出汗?!苯處熆偨Y道:“是呀,其實出汗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幫助,是在幫助我們降溫呢!你們回憶一下,在生病發(fā)燒的時候,有沒有出過汗呢?”樂樂說:“我想起來了,我上次發(fā)燒的時候,媽媽讓我喝了退燒藥,我出了很多很多汗,衣服都濕掉了,然后我就不發(fā)燒了?!毙男恼f:“我發(fā)燒的時候,奶奶老是說,睡一覺出出汗就好了?!?/p>
第二天戶外活動前,教師提議做一個小實驗。教師拿出了額溫計,讓每個孩子測量并記錄自己的體溫。戶外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回到班里,有的孩子出了很多汗,有的孩子玩得小臉紅撲撲的。教師讓孩子們把汗擦干,再次測量體溫。孩子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體溫沒有變化。豆豆說:“好神奇呀,我明明熱得都快爆炸了,但體溫還是36度!”受到繪本故事的啟發(fā),孩子們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了解了人為什么會出汗以及出汗究竟有什么用,教師通過一個簡單的體溫對比實驗,讓孩子更直觀地了解到出汗對于調節(jié)體溫的作用,從而知道了出汗不是什么壞事,人要是不出汗就會生病。
出汗了怎么辦
孩子們了解了身體出汗的原因,那么他們是否懂得出汗后應該怎么護理呢?教師提出“出汗了該怎么辦”的問題,請孩子們說一說自己知道的辦法。晨晨說:“出汗了吃個冰激凌,汗就沒了!”珠珠說:“出汗了我就拿紙巾擦一擦,把頭上的汗擦干?!笨煽烧f:“站在空調下面,讓空調的風吹一下,就能把汗都吹干。”貝貝說:“我媽媽給我買了好多吸汗巾,媽媽說出汗就墊個吸汗巾在背上?!蓖┩┱f:“出汗了就站在太陽下面,把汗烤干就好了?!卑f:“我媽媽說了,衣服濕了的話,我會感冒的,要換件干干的衣服才行?!眻D圖說:“出汗了就到教室里去坐著休息,汗一會兒就沒了。”
孩子們提到了那么多的辦法,那么哪些辦法是科學合理的呢?教師讓孩子們來討論,談談各自的看法。比如,對于出汗了就去吃冰激凌的辦法,有孩子就提出,玩得很熱的時候吃冰激凌容易肚子疼;對于出汗了就去吹空調的想法,有個孩子說,他上次在戶外玩了一身汗,回家打開空調吹風,結果第二天就生病了。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不同意見,同伴之間互相吸取經驗,比教師單方面告訴孩子該怎么做要有效得多。
孩子們的想法究竟對不對呢?教師鼓勵孩子們去請教幼兒園的保健醫(yī)生。教師把保健醫(yī)生請到班里來,孩子們把自己了解到的出汗后的護理辦法告訴保健醫(yī)生,保健醫(yī)生表揚孩子們能從自己的生活中總結經驗,提出的很多辦法都很有道理也很有用。保健醫(yī)生也提醒孩子們:“有很多小朋友跟我說,玩得出汗時不想停下來,想等游戲結束后再去擦汗。我小時候也會像你們這么想,結果就經常生病。后來我才知道,人的大腦可聰明了,它感應到你玩得有點累了,就會用出汗的方式提醒你,游戲該暫停一下了,是時候擦擦汗、喝點水、歇一會兒了,不然就會生病的。大腦是想提醒我們,幫助我們保持健康,希望我們可以玩得更長久、更愉快呢!下回大腦再用出汗的方式提醒你們的時候,你們可要留心啦,別不理睬它哦!”
請教了保健醫(yī)生后,教師帶著孩子們一起對出汗后該怎么辦進行了梳理,從而總結出了一些適宜的自我護理方法。比如,在微微有些出汗時,及時脫掉外套,并且在背上墊一塊吸汗巾;在出汗量較多時,讓游戲暫停幾分鐘,到陰涼的地方歇一歇,用干凈的紙巾或小毛巾擦擦汗,喝一點水,再繼續(xù)玩;戶外活動結束回到班里后,及時抽掉吸汗巾或換掉汗?jié)竦膬纫拢脺責岬拿硐聪茨?,并穿上外套?/p>
在之后每天的戶外活動分享回顧環(huán)節(jié),教師會有意識地根據自己在游戲中觀察到的情況邀請幾個孩子來分享關于出汗的自我護理經驗。比如,有的孩子說:“我今天出去玩之前就墊好吸汗巾了,是好朋友幫我墊的,我也幫好朋友墊了。玩好回來,我們的衣服都沒濕?!庇械暮⒆诱f:“我媽媽讓我在口袋里放一包紙巾,我出汗了就拿出來擦擦汗?!庇械暮⒆诱f:“今天我和好朋友一起玩‘送快遞’游戲,我出了好多汗,我看到好朋友頭上也全是汗,我就說,我們休息一會兒吧,然后,我們就到樹蔭下去玩‘一二三,木頭人’的游戲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鞏固,孩子們自我護理的意識普遍增強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逐漸形成。
思考與小結
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成人給予適宜的引導和支持。在培養(yǎng)幼兒出汗后的自我護理意識和習慣的過程中,教師以幼兒的真實需要為起點,即從幼兒討厭出汗、不喜歡出汗后黏糊糊的感覺為切入口,引導幼兒思考和討論“人為什么會出汗”以及“如果不出汗會怎樣”,同時,借助有趣生動的繪本故事以及直觀的測體溫小實驗,引發(fā)幼兒回憶和分享生活中的相關經歷,從而發(fā)現(xiàn)“出汗”與“健康”之間的關聯(lián)。在幼兒學習正確的出汗護理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沒有直接教授,而是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來提出各自的想法,互相學習,并且引導幼兒在日常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加深認識、鞏固經驗、形成習慣。此次的學習,是建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的,最后又回歸幼兒的生活,讓幼兒感受到了自我服務的樂趣,提升了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