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雷
所謂文言虛詞,是指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實在意義的詞,其主要作用是組合語言單位。它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等。
高中階段要求學(xué)生熟練掌握大約18個重點虛詞的常見用法。高考所要求的不是羅列文言虛詞知識,而是通過理解虛詞進而理解相關(guān)文意。高考文言文閱讀主要考查常見文言虛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命題者很少對虛詞進行單獨考查,大多情況下是進行綜合考查,比如在斷句題、翻譯題和對文本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題中考查。
真題再現(xiàn)
2023年高考北京卷對文言虛詞的考查: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
A.無不屬之豪紳? ? 行一切之變
B.是以天下奢侈? ? 相沿以為常事矣
C.則擇便巧史書……者? ? 則爭盡力為善
D.數(shù)十年于此矣? ? ?今日之變,有甚于此
【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代詞,代指“天下水利碾硙,場渡市集”;結(jié)構(gòu)助詞,的。句意:全部都?xì)w豪紳所有。/就變更各種舊有規(guī)制。
B.介詞,因為;介詞,把。句意:因此,天下奢侈之風(fēng)盛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舉國都習(xí)以為常。
C.都是連詞,就。句意:就選擇精通掌故、長于為文……的人。/就會人人爭相盡力為善。
D.介詞,到;介詞,比。句意: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數(shù)十年了。/當(dāng)今的社會形勢比漢武帝時期要嚴(yán)峻。
【答案】C
2022年高考上海卷對文言虛詞的考查:
②然余竊嘗論國家之用人□,如臾柎、扁鵲之蓄百藥焉,取之必?fù)衿涞?,聚之必?dāng)其時,儲之必備其物。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處的一項是(? ? )
A.耳? ? ? ? ? ? ? ? ? ?B.矣
C.耶? ? ? ? ? ? ? ? ? ?D.也
【答案】D
2023年高考新課標(biāo)Ⅰ卷的文言文翻譯題: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解析】我們發(fā)現(xiàn)翻譯要準(zhǔn)確,虛詞不可忽略。首先是三個“之”字,語意和用法并不完全相同。其中,第一個和第二個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意思是相同的;第三個卻做代詞,指稱“他”,即高赫。再說“唯”,譯為“只有”,這里不能弄錯意思。“者”,在文中只起到一個停頓作用,可以不譯?!盁o有不”構(gòu)成一個雙重否定句,應(yīng)該譯為肯定的意思。假設(shè)此處譯為否定意,整個句子就成了錯譯,可能一分也得不到。
【答案】我的大臣們都對我有高傲輕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沒有失掉君臣之間的禮節(jié),所以先獎賞他。[“驕侮”(高傲輕慢)、“唯”(只有)、“是以”(因此,所以)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解析】我們分析這個句子,首先要弄清楚“而”怎么譯。“而”可以做順接連詞,也可以做轉(zhuǎn)折連詞,從句意看,此處應(yīng)該是順接意,所以不能翻譯成轉(zhuǎn)折連詞?!把伞痹诖颂幾髡Z尾音節(jié)助詞,可以不翻譯。
【答案】請允許我簡略地說其中的一小部分,您來仔細(xì)考察它真實與否。[“一隅”(一小部分,一個方面)、“審”(仔細(xì)考察)、“信”(真實)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分析近幾年高考文言文的考查題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有些考卷并沒有采用選擇題的方式直接考查文言虛詞,但是在文言斷句和文言翻譯中,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考查點。因此,在文言文閱讀復(fù)習(xí)中,學(xué)生必須掌握常見的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同時,還需掌握一定的應(yīng)試技巧。只有這樣,學(xué)生才能在考試中胸有成竹,沉著應(yīng)對。
方法指津
一、文言文斷句中如何利用好文言虛詞
以2023年高考新課標(biāo)Ⅰ卷為例: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試卷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韓非書云A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解析】考生解答此題,可結(jié)合語意和固定結(jié)構(gòu)進行斷句。從語意上看,本句的意思是“韓非子的書里記載說”,其后應(yīng)跟說的內(nèi)容,結(jié)合材料一《韓非子·難一》中的“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進行分析,可知“夫子善之”是韓非子書里記載的內(nèi)容,應(yīng)作“云”的賓語,此句語意完整,其后應(yīng)斷開。材料一中韓非子先引用孔子的觀點,這就是“引以張本”,然后加以批駁“然后難之”,故“引以張本”后應(yīng)斷開。從固定結(jié)構(gòu)上看,“豈……哉”為反問句式,“豈”前應(yīng)斷開。
【答案】C E G (每處1分)
從虛詞角度考慮,這道斷句題的“豈”字前必須斷句。因為“豈”在這里構(gòu)成反問語氣,“豈”字只可能出現(xiàn)在句首。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斷句就有了依據(jù)。這是對虛詞用法熟練掌握的例子。
另外兩處斷句都在“之”后。為什么都在“之”后呢?這就不能只根據(jù)虛詞出現(xiàn)的位置來判斷,而要根據(jù)語意來判斷。事實上,這兩處的“之”字都作代詞講,代指高赫這件事?!吧浦笔钦f孔子肯定這件事,“難之”是說韓非子質(zhì)疑這件事。因此,學(xué)生要準(zhǔn)確斷句,必須熟練掌握虛詞的語意。這是對虛詞語意熟練掌握的例子。
可見,在文言文閱讀中考生掌握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非常重要。那么,從用法上看,虛詞的固定位置一般在哪里呢?我們可以對此進行分類整理。
要關(guān)注句首發(fā)語詞。其、爾、若、夫、且夫、蓋、然則、是故、然而、猶且、凡等常常用在句首。斷句時,我們要在它們的前面斷開。
要關(guān)注句尾語氣詞。也、矣、焉、耳等經(jīng)常用于陳述句末尾,耶、邪、乎、與等經(jīng)常用于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jīng)常用于感嘆句末尾。要注意的是,“夫”既可作語尾語氣詞,也可作句首發(fā)語詞,我們判斷時要靈活處理,仔細(xì)分析。
要關(guān)注句中語氣詞。以、于、為、則、而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們的前后一般就不能斷句。當(dāng)然,有時候當(dāng)“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且其后接了一個比較長的有完整語意的句子時,“而”字前面要斷開。
要關(guān)注復(fù)音虛詞。且夫、若夫、乃夫、已而、得無、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斷開。
要關(guān)注復(fù)句中的關(guān)聯(lián)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等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二、文言文翻譯中如何分析文言虛詞
1.語境推斷加語法分析法
虛詞的用法很復(fù)雜,要確定具體的意義和用法,考生必須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作具體分析。同時,還要分析句子的語法結(jié)構(gòu),對課文知識進行遷移運用。高考雖然考的是課外的文言文,但其中考查的文言知識一定是在課內(nèi)學(xué)習(xí)過的。下面以課文中和高考中出現(xiàn)的“焉”字為例:
①焉用亡鄭以陪鄰?( 《燭之武退秦師》)
②青麻頭伏焉。 (《促織》)
③猶且從師而問焉。( 《師說》)
④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六國論》)
⑤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2023年高考新課標(biāo)Ⅰ卷)
首先,分析高考題中“焉”字出現(xiàn)的位置,因為它在句尾,那么,我們可以排除①。因為①中的“焉”在句首,作疑問代詞“哪里”講。但是,“焉”在句尾的用法有多種,②③④都不相同,到底是哪一種呢?這就可以根據(jù)語境來推斷。我們發(fā)現(xiàn)“審其信否”語意完足,這和④中“速禍”一樣,謂語和賓語都不缺,因此,我們最終確定,⑤中的“焉”的意義和用法與④相同,作句末語氣詞講,可以不譯。硬要譯的話,大致相當(dāng)于“了,啊,呢”。②中的“焉”作謂語“伏”的補語,作兼詞“于此”講;③中的“焉”作謂語“問”的賓語,作“之”講,代人。
2.句位分析法
同一個虛詞處在句子不同的位置,其意義和用法也不同。下面以“其”為例:
①其皆出于此乎?( 《師說》)
②秦王恐其破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伶官傳序》)
④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2023年高考全國乙卷)
在④中,“其”字處在句中,這就可以將之同①的用法區(qū)分開。①句中的“其”處在句首,作揣測語氣詞講,相當(dāng)于“大概”。②③句的“其”在句子中間位置,語意也有差別:②句中的“其”放在動詞“恐”后,作代詞,指“藺相如”;③句中的“其”放在代詞“爾”后,作語氣詞,相當(dāng)于“一定”。④句中的“其”的意義和用法,應(yīng)該和②不同,和③近似,因為它放在名詞“曹”后?!捌洹痹诿~、代詞后一般作語氣副詞講,所以④句中的“其”就是一個語氣副詞,差不多就和②的意義一樣,可以翻譯為“一定”。
3.對句互推法
語言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gòu)成對句,其對應(yīng)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下面以“以”為例:
①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歸去來兮辭》)
②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離騷》)
句①中“以”的用法和后文中“而”的用法近似,都是表示修飾關(guān)系的連詞。句②中的“以”和前句中的“用”的用法近似,作動詞“任用”講。
模擬訓(xùn)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材料一:
驪姬譖世子申生于晉獻公,公將殺之。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蓋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辭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茍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
(節(jié)選自《禮記·檀弓上》)
材料二:
楚有士申鳴者,在家而養(yǎng)其父,孝聞于楚國。王欲授之相,申鳴辭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鳴對曰:“舍父之孝子而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祿于國,立義于庭,汝樂吾無憂矣。吾欲汝之相也?!鄙犋Q曰:“諾?!彼烊氤?,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勝為亂,殺司馬子期,申鳴將往死之。父止之曰:“棄父而死,其可乎?”申鳴曰:“聞夫仕者身歸于君而祿歸于親今既去父事君得無死其難乎?”遂辭而往,因此兵圍之。白公勝謂石乞曰:“申鳴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圍我,吾為之奈何?”石乞曰:“申鳴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鳴聞之必來,因與之語?!卑坠珓僭唬骸吧??!眲t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鳴曰:“子與吾,吾與子分楚國;子不與吾,子父則死矣?!鄙犋Q流涕而應(yīng)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聞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祿者畢其能。今吾已不得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殺白公勝,其父亦死,王賞之金百斤。申鳴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難,非忠臣也。定君之國,殺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兩立,行不可兩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殺也。
(節(jié)選自《說苑·立節(jié)》)
1.文中畫波浪線處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下面相應(yīng)位置的標(biāo)號上打上“/”。(3分)
聞夫仕者身A歸B于C君D而E祿F歸G于H親I今J既K去L父M事N君O得P無Q死其難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然而蓋行乎”與《齊桓晉文之事》中“蓋亦反其本矣”的“蓋”意思相同。
B.“伯氏不出而圖吾君”與《燭之武退秦師》中“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的“圖”意思相同。
C.“王欲相汝”中“相”的用法與《與妻書》中“汝幸而偶我”的“偶”字用法不同。
D.“居三年”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居則曰”的“居”意思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驪姬僭越,晉獻公想殺了她。重耳勸申生向父親說明情況,申生堅持不這樣做。
B.申生覺得晉獻公年事已高,愛子又年幼,國家有許多憂患,如果伯氏愿意出山,申生甘愿去死。
C.申鳴想在家里侍養(yǎng)父親,于是拒絕了楚王的授任,但父親卻認(rèn)為申鳴應(yīng)該入朝為官。
D.面對白公勝的詭計,申鳴陷入了忠孝兩難的境地,但最終申鳴選擇了忠,他的父親也因此被殺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
(2)申鳴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鳴聞之必來,因與之語。
5.申生與申鳴在盡孝上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請談?wù)勀愕目捶?。?分)
/參考答案/
1.D I O
【解析】“聞夫仕者身歸于君,而祿歸于親,今既去父事君,得無死其難乎”意思是:聽說做官的人身體屬于君王,俸祿歸于親人,如今既然已離開父親去侍奉君王,怎能不為國家的危難而死呢?“得無”是個重要標(biāo)志,只能放在句首,表示反問,與《促織》中“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中的“得無”相似。
2.B
【解析】“伯氏不出而圖吾君”的“圖”是“為……圖謀”的意思;“唯君圖之”的“圖”是“考慮”的意思。本題考查了虛詞“蓋”的用法,在文中的意思與“蓋亦反其本矣”中的“蓋”用法相同,都相當(dāng)于“何不”,表示反問語氣。C項中“相”是使動用法,“偶”是一般動詞,“嫁給”的意思。D項中第一個“居”用在時間詞語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時間;第二個“居”意為“平日,平時”。
3.A
【解析】“驪姬僭越,晉獻公想殺了她”錯誤。文中“驪姬譖世子申生于晉獻公,公將殺之”的意思是:驪姬在晉獻公面前誣陷申生,晉獻公想殺了申生。
4.(1)君父會說我想謀害他,天下哪里有沒有君父的國家!再說我能逃到哪里去呢?
【解析】此題中虛詞“豈”作“難道”講,表示反問語氣;“吾何行如之”即“吾行如之何”,意思是“我逃跑到哪里呢”。
(2)申鳴是天下的大孝子,你去用武力劫持他的父親,申鳴聽到這件事必然前來,你趁機與他談判。
【解析】此題中虛詞“者……也”構(gòu)成判斷句式?!敖倨涓敢员睘闋钫Z后置句,其中“以”作介詞“用”講。虛詞“因”為副詞,作“趁機”講。
5.①申生的孝:一切尊重父親,為父親考慮勝過自己,對父親絕對服從。
②申鳴的孝:尊重父親,愿意以死盡孝;但是申鳴的孝不是對父親觀點的絕對認(rèn)同和接受,在國家大局和孝的兩難上,他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顧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