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
如果說青島有一種飲品,可以領銜中國的飲食風尚的話,那就是啤酒,“一杯啤酒天下知”的青島啤酒。
而在青島,青島啤酒的原產(chǎn)地,也就是它的故鄉(xiāng),那就是臺東,就是1903年的臺東鎮(zhèn)。屈指算來,從這里走出的第一瓶青島啤酒,直到今天,已經(jīng)穿越了整整121個春秋。它的爽口與甘冽,激情與豪邁,也已經(jīng)融化進青島人的血脈和城市性格之中。
也許,現(xiàn)在的年輕人并不清楚,當年的青島啤酒之所以落戶于臺東,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一條河,一條青島人賴以生存的“母親河”,這就是臺東的海泊河。
1902年,青島人為了紀念和報答海泊河的養(yǎng)育之恩,不忘吃水之情,便以“海泊”為名,在中山路的東側開辟了一條新路。
實際上,海泊河最初是臺東鎮(zhèn)的一條扇形的泉水河,由數(shù)平方公里的地下噴涌而出,并分多條涇流,一路向西注入壯闊的膠州灣。
現(xiàn)在的海泊河公園,就是青島最早的城市自來水水源地。所以說,青島啤酒的生命和根系,完全來自于臺東的涵養(yǎng)與呵護。
通常,青島人一說起臺東,就會提到“蘿卜會”。
相傳,早在元代初年,這里的道口路上就有一座玉皇廟。它是楊家村人集資修建的,后來也叫清溪庵。
因為玉皇大帝的生日是正月初九,故每年到了這一天,就成了玉皇廟的廟會。什么說書的唱戲的、說武老二練把式的、說相聲演雜耍的、舞龍耍獅扭秧歌的、還有踩高蹺跑旱船和敲鑼打鼓的等等,所有的演藝絕活兒,一應俱全。
當然,廟會上的各種買賣也是少不了的。像包子、水餃、鍋貼、爐包、火燒、鍋餅、麻花和面條、茶湯等等一類的面食暫且不談,什么黃酒、白酒、米酒和葡萄酒咱也不說,單就沿著清溪河一路望去,連綿的一大片菜市大集,便是這里的一大特色。
時人曾經(jīng)感嘆道:這就是青島有名的“蘿卜會”!
是啊,“蘿卜會”上的蘿卜是春節(jié)的一大主題。青島人把正月里啃蘿卜,叫做“咬春”,還有“吃了蘿卜不牙疼”之說,這都是老臺東人特有的民風民俗。因故,廟會上的蘿卜種類也特別多。什么“嶗山青”大蘿卜,什么細長的“濰縣蘿卜”,什么四方的“沙窩蘿卜”,還有白蘿卜、青蘿卜、水蘿卜、紅瓤蘿卜和胡蘿卜等等,凡是來趕“蘿卜會”的,都會抱著蘿卜啃上幾口,品嘗一下春天的味道。
所以說,700多年的“蘿卜會”,催生、延續(xù)和拓展了老臺東的“商貿之根”。
在老青島人記憶里的臺東市場百貨商店,坐落于臺東三路63號,是臺東棋盤街的核心部位,也是一個獨占鰲頭的風水寶地。當?shù)厝艘步兴笆袌鰳恰薄?/p>
這家商店原為“臺東商業(yè)市場”,是一座1932年建成的綜合性商業(yè)大樓。1957年又進行了整體裝修和擴建,有4個大門分別通往4條街道,是一座典型的“回”形圍合式商場建筑。
它的樓上,有南北兩個營業(yè)大廳,共1650平方米。南廳經(jīng)營針棉織品、日用百貨、化妝品、五金交電商品、文化用品和鐘表眼鏡等等;北廳經(jīng)營服裝、時裝、鞋帽、床上用品和綢布呢絨、絲織品等。另外,在商店面街的幾個門市,還經(jīng)營副食品、煙酒糖茶、罐頭、汽水和各種營養(yǎng)保健品。
樓下為2100平方米的大型蔬菜副食品商場,也是當時青島最大的室內菜市場。除經(jīng)營多種蔬菜外,魚肉禽蛋奶和各種調味品,亦般般樣樣,應有盡有。故一向還被青島人戲稱為“臺東的大廚房”。
改革開放后,商場還在北門的街對面,開設過門市部,專營電視機、電冰箱、電風扇和洗衣機等現(xiàn)代家用電器,成為臺東最大的商業(yè)集合體。
和現(xiàn)在逛“利群”一樣。當年逛臺東,如果不逛“市場樓”,就等于沒到臺東。這都是一些老話,也說明“市場樓”在臺東人心目中的位置。
與“市場樓”相呼應。臺東三路的利群百貨商店,也是個大買賣家,當街一連好多個門市,如珠成串,獨呈大觀。此外,這周邊還有以傳統(tǒng)湯菜聞名的聚福樓酒店,以醬貨起家的臺東飯店,靠排骨打天下的萬和春小吃,還有絕不短斤缺兩、當門一個彎形大柜臺的大陸茶莊。
要說是看戲看電影,一邊是大光明電影院,另一邊就是光陸大戲院。“大光明”的電影都是“街里”串下來的老片子,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半價,每場只收5分錢。或連續(xù)看上一天,也不過就是1毛錢。
而當市內的茂腔劇團、柳腔劇團,還有曲藝團推出新戲、新節(jié)目的時候,也都是首選光陸大戲院來演出。因為臺東人幾乎都是“老戲迷”,喜歡看玩意兒,他們閉上眼就會哼上一支小曲兒。
還有,臺東的“小人書”攤,也是到處都是,吸引了不少的四處蹦蹦跳跳的“野孩子”。這些“小人書”攤都是當街豎幾扇長木書架子,下面就是幾條長板凳。租書的老爺爺也特別好說話,有時1分錢一本或兩本連環(huán)畫,有時2分錢可以看好幾本,或看半天。人家說了,不為錢,為的就是哄孩子、逗樂。
威海路和臺東一路的“十字大街”拐角處是一家新華書店。這里的書籍不光是社科類的,工具類的、農(nóng)業(yè)類的和機器維修類的也很多。因為離著不遠就是大名鼎鼎的臺東五金商店,這里的實用工具數(shù)不勝數(shù)。接下來,這里還有萬寶銀樓、藥店、理發(fā)館、洗澡塘和修腳鋪子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清和路上的天主堂,是一座飛檐斗拱的中國式建筑。這是中國唯一的“中式”天主教建筑式樣,曾經(jīng)上過民國大上海的時尚畫報。
也就是說,在臺東那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人流當中,你偶爾會見到一兩個神清氣爽、飄然而至的善男信女。
現(xiàn)在說來,可能說了你也不會相信,臺東商圈最盛的時候,竟然有460多家店鋪,真把個臺東鎮(zhèn)打造成了一個無所不包、無所不有的“小社會”。
難怪當時有人這樣說,即:要說臺東,就是四個字,除了“便宜”,就是“熱鬧”!仔細想來,還真是。
由于臺東一帶的居民,大多都是青島最早的產(chǎn)業(yè)工人。如他們都在四方機廠,各大棉紡廠、紗廠、絲織廠、織布廠、刺繡廠和印染廠等等,還有眾多橡膠廠和機械制造廠等,還有玻璃廠等等工廠里做工。所以他們的動手能力特別強,個個都是能工巧匠,每人手底下都有一套看家的本領和活計。
比如肥皂制作吧,這里的好多人家,自民國時,日本占領時,就會在自家院子里制作肥皂。雖說“自造牌”的肥皂質地又粗又黑,但用起來,卻很起沫,很下灰。于是,當?shù)厝司烷_心地叫它“黑胰子”。
說到醬油、醋和豆腐、豆腐乳等等,他們也會自己做。記得這里有許多不掛招牌的街頭小酒館,民間叫它“燒鍋”,都是獨門獨戶。里面的人家,除去賣自產(chǎn)的“老白干兒”,用錫制的酒提往外一兩二兩地打,還賣米醋,且各家的味道都不一樣。所以只要你一進門,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濃濃的酒糟和醋的味道。
做醬油的人家,往往是醬園的職工。他們都會用大缸做大醬,還會腌制各種咸菜。說到醬油,那是大醬的副產(chǎn)品,他們幾乎都不用單獨去做。
東鎮(zhèn)的女人,總是一天到晚閑不著、不擱爪。不是織毛衣、織圍巾、織帽子、織毛背心、織手套,就是繡鞋面、繡枕頭、繡兜兜、繡布老虎。她們還會用鉤針,一會兒勾茶盤墊兒,一會兒勾桌布,一會兒勾窗簾等等。有的,還會給孩子裁縫時節(jié)不同的小衣服,拿出去賣。空閑的時候,她們也常常對外干加工活兒,掙點辛苦錢。所以,在臺東的好多小店里,幾乎都有一些民間小制作、小手工出售。
一些民間的特殊手藝,比如各種絕活兒,你也能在臺東的三街五坊里找到。
比如常見的配鑰匙的、修理鋼筆的、修表的、修自行車的和修理收音機的。還有會修口琴、會調鋼琴的。手藝精良的,還有會做吉他和小提琴的。
更有會修馬掌、釘馬蹄鐵、掌鞋、剃頭、修面修腳、接骨拿踝、點痣去痦子,外加打制各種小農(nóng)具的,這叫作一人多能。
有時,你一時找不到一種合適的機油,或自行車掉了幾粒鋼珠,騎不動了。不要緊,只要你到臺東鄰舍百家一打聽,保證就有能給你找到,能給你配上的。你就把心擱肚子里,請擎好吧!
哎喲,說了一大圈兒,總而言之,臺東不僅僅是青島的大市場,也是青島工藝和手藝的“試驗場”和“加工作坊”。
Taidong: A Kaleidoscope of Diverse Realms
A s i n g l e s t re e t c a n i gn i te a n e n t i re c i t y, a n d Ta i d o n g Pe d e s t r i a n S t re e t i s just that for Qingdao.
I n t h e m i n d s o f o l d Q i n g d a o l o c a l s, Taidong is like a kaleidoscope: mottled, fantastical, and radiant with myriad colors. In truth, within this seemingly small kaleidoscope lies a vast world of blooming flowers, dazzling jewels, and diverse cultures.
I n t h e 1 9 2 0 s a n d 1 9 3 0 s , T a i d o n g Town had already become a vital commercial district in Qingdao, with bustling markets and active trading. The Taidong C o m m e r c i a l S t r e e t , w i t h i t s 1 2 0 - y e a r history, always thrives regardless of the historical context, remaining lively and prosperous through social upheavals. It hums with activities, bustles with people, and flourishes with commerce. Both purchasing and marketing are brisk so that ever y inch of land is wor th an inch of g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