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赟 鄧波
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是動手能力強、實踐技能過硬的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還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方方面面,要引導學生而非管理學生,要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讓他們重新找到自我,通過高職階段的學習成為更好的自己。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還要走進學生的心靈。而溝通,就是通往學生心靈的橋梁。
還記得筆者第一次見到2020級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蘭蘭時,她躲在別人身后和筆者打招呼。后來筆者發(fā)現(xiàn)她性格內向,極度缺乏自信。但在一段日子的相處中,筆者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做事細心,又有耐心,便鼓勵她加入學生會,讓她負責整理學生辦公室的文件、物品等。慢慢地,她開始主動和老師、同學交流,并且能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問題。
還有一名學生小洋,因患有疾病而走路不便,感到極度自卑。通過與他溝通,筆者發(fā)現(xiàn)他很有自己的想法,筆者給他提供在班級公開演講的機會,并且經常有意無意地開導他,根據(jù)他擅長的技能鼓勵他參加職業(yè)技能大賽,盡管同組學生擔心小洋的身體狀態(tài)可能會影響比賽成績,但是筆者依然支持他參賽。最終,小洋所在的小組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建立信任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應該以平等和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偏袒任何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公平和公正。情感的傳遞也是溝通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學生在高職階段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和困惑,他們需要教師的關心和支持。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傾聽他們的煩惱和困擾,給予他們安慰和鼓勵。教師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驗,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支持,從而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應該是持續(xù)的,不限于課堂。教師應該主動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和給予幫助,同時也應該鼓勵學生和其他同學建立更多的溝通渠道,通過互相交流共同進步。筆者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高職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
第一,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教師應該努力營造一個積極、開放、和諧的溝通氛圍。這可以通過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問題,并對他們的參與表示贊賞和肯定來實現(xiàn)。同時,教師應該傾聽學生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和關注點,如可以定期與學生交流,設立開放的溝通渠道等。
第二,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師應該使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避免使用過于復雜或專業(yè)的術語,確保學生能夠理解教師所傳達的信息。同時,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反饋和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和動力,如可以及時表揚有進步的學生。
第三,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意見。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意見,并將其視為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和決策,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溝通方式,如面對面交流、發(fā)電子郵件、使用社交軟件等,以滿足學生不同的溝通需求,積極解決學生之間的問題和沖突。
通過雙向的溝通、建立信任、傳遞情感和關懷以及持續(xù)的溝通互動,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這樣的溝通方式能夠培養(yǎng)出更加積極、自信,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能為他們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通過溝通走進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通過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傾聽學生的心聲、提供具體的反饋和指導、鼓勵學生互動以及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意見,教師可以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