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鐵軍
在阿拉伯世界中,有諸多文學獎項,如卡塔爾的“卡塔爾卡塔拉小說獎”、阿聯酋的“謝赫扎耶德圖書獎”“阿拉伯小說國際獎”、科威特的“阿拉伯短篇小說獎”、埃及的“馬哈福茲文學獎”“馬哈福茲小說獎”等,在這些獎項中,“阿拉伯小說國際獎”被看作是阿拉伯世界的最高文學獎。
● 阿拉伯小說國際獎的發(fā)展情況
阿拉伯小說國際獎(IPAF)是阿拉伯世界最負盛名和最重要的文學獎。阿拉伯小說國際獎是由阿聯酋國家阿布扎比文化和旅游部下屬的阿布扎比阿拉伯語言中心主辦,在創(chuàng)辦過程中得到了英國布克獎基金會的大力指導,由于在評選規(guī)則、參選規(guī)則中仿行了英國布克獎的一些規(guī)則措施,因此,阿拉伯小說國際獎又被稱作阿拉伯布克獎。
阿拉伯小說國際獎從2007年4月開始在阿布扎比啟動,創(chuàng)始人喬納森·泰勒說:“我相信這個獎項將獎勵并為阿拉伯語的杰出作家?guī)碚J可和讀者,我期待看到更多高質量的阿拉伯語小說進入更廣闊的世界?!卑⒗≌f國際獎每年評選一次,面向所有阿拉伯國家的阿拉伯語原創(chuàng)小說文學,其目的是獎勵當代阿拉伯創(chuàng)造性寫作的優(yōu)秀作品,同時把這些獲獎和入圍的高質量阿拉伯文學,通過翻譯和出版成其他語言向國際傳播。
從創(chuàng)始至今,阿拉伯小說國際獎已經走過了16載,雖然短暫,卻在穩(wěn)步前進中,不僅在阿拉伯文學世界成為領頭羊,也在世界文學領域嶄露頭角,為阿拉伯世界文學發(fā)展帶來了曙光。
● 評選規(guī)則及獎勵措施對出版的影響
阿拉伯小說國際獎的董事會每年都會選出一個新的評委小組,評委由五名專家學者組成,這些學者可能來自阿拉伯國家,也可能來自其他非阿拉伯國家,在五名專家學者中,特意安排了一名非阿拉伯人,以彰顯其國際性。評委必須是懂阿拉伯語的文學評論家、作家或者是阿拉伯語的研究者,由于聘請的非阿拉伯人可能來自全球各地,因此對參賽作品能夠從更廣域的視角來解讀和評判,中國阿拉伯文學研究會的張洪儀教授就曾受邀于2019年擔任該獎項的外籍評審。
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是作品提交時間,12月公布入圍作品長名單,次年2月公布短名單,次年4月公布獲獎者。參賽作品要求是近一年內出版的作品,如2024年評選的參賽作品必須是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出版的作品。
評委們會先從提交的眾多作品中初步篩選出16本入圍名單(即長名單),從這16本入圍作品中選出6本作為候選名單(即短名單),并最終確定一名獲獎者。在評審過程中,評委們不需要考慮國籍、宗教、政治、性別等問題,也不需要考慮外界的影響和評論,因為他們都是匿名的,在整個評審階段都處于保密狀態(tài),評委們只是在確定長名單、短名單、獲勝者的時候有三次聚會,其他時候都是獨立進行評審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評選的獨立性和完整性。
凡是進入短名單的作者每人將會獲得一萬美元的獎勵,而最后的獲獎者將會再獲得五萬美元的獎金,同時IPAF承擔將獲獎小說翻譯成英文的費用,為其向英語國家出版提供保障。IPAF不僅給獲獎作品提供保障,而且積極鼓勵其他入圍短名單的作者將他們的作品翻譯成其他語言進行出版,IPAF的這些積極舉措極大地促進了獲獎及入圍作品在阿拉伯地區(qū)和全球的推廣,這種操作是完全站在國際角度來對待本區(qū)域的文化及出版,在阿拉伯世界增加了讀者群的同時也在國際上增加了阿拉伯文學的讀者群,切實地擴大了阿拉伯文化的世界需求。目前為止,已經翻譯成英語面向全球發(fā)行的獲獎作品有《夜信》《命運:大屠殺與大災難協奏曲》《弗蘭肯斯坦在巴格達》《竹竿》《拱門與蝴蝶》《鴿子的項鏈》《日落綠洲》《火花飛濺》《阿薩澤爾》等,還有部分入圍短名單的作品也被翻譯成英文出版。
阿拉伯小說國際獎如此鼓勵和支持入圍及獲獎作品的出版及推廣,與其創(chuàng)始之初的目的息息相關。設立阿拉伯小說國際獎的想法最初是在一次東西方出版會議上產生的,當時的阿拉伯出版商會主席與一位著名的英國出版人士在談論當代阿拉伯文學出版時,商會主席表示在阿拉伯世界有很多高質量的當代小說,但是它們卻沒有被翻譯出來向世界展示,對方建議可以嘗試建立類似“布克獎”的方式,以此鼓勵高質量的阿拉伯小說脫穎而出,并確保將這些小說翻譯成世界語言。隨后,籌建指導委員會以打造高質量阿拉伯小說文學出版并向全球發(fā)行為宗旨開始籌備。阿拉伯小說國際獎是由來自阿拉伯世界和全球其他地區(qū)的作家、阿拉伯文學研究翻譯專家、學術界及出版媒體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獨立的委員會管理。這種籌建時的初衷外加仿行成功的布克獎模式,使得阿拉伯小說國際獎在短時間內成為阿拉伯地區(qū)最重要的文學獎項。
雖然阿拉伯小說國際獎的初衷是發(fā)展阿拉伯地區(qū)的出版,但是為了保持獎項的公平、公正,在管理委員會中有一個明確規(guī)定,代表阿拉伯語出版商的受托人的任期只能是3年,以防出現偏袒和影響評委們的評判,還有,出版商不能擔任評委,防止評選過程中的營私舞弊。
● 參選規(guī)則對促進區(qū)域出版發(fā)展的意義
阿拉伯小說國際獎致力于文學小說,不收錄短篇小說、詩歌和電子書。參賽作品必須由出版商提供并獲得作者的同意,作者不能單獨參賽。組委會對參賽的出版商有嚴格的要求,不僅是注冊兩年以上的出版商,而且要求出版商是一個活躍的出版商,這對出版機構設置了一定的準入門檻?;钴S的出版商能夠不斷地出版新的作品,說明該出版機構的內容是有一定的市場,有很多作者投稿,其運營也是良好的。作者參股或以其他方式控制公司的出版商不允許參賽,這個規(guī)定避免了只為追求獲獎的商業(yè)化寫作。這些要求都是對良性發(fā)展的出版商的保護和支持。同時,出版商提交的作品不能是作者自費出版的,也不能是通過商業(yè)安排出版的作品。
近些年,組委會對參選作品提出了更加嚴苛的條件,出版商提交的參賽作品數量取決于該出版商5年內的入圍名單,如在5年內沒有入圍長名單作品的,只允許提交一個作品;在5年內有1—2個作品入圍長名單的,可以提交2個作品;在5年內有3—4個作品入圍長名單的,可以提交3個作品;在5年內有5個以上作品入圍長名單的,可以提交4個作品。以前入圍短名單作者的作品,會直接自動進入參賽作品,不算入出版商的提交配額,這對作者和出版商都是極大的鼓勵。由此可見,該獎項是要鼓勵扶植一批擁有強大文學出版能力的出版商。這種參選規(guī)則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限制平庸作品的進入,提高評委們的評審效率,依據參選條件,現在每年提交的參選作品大概在150本左右,這對于只有5名評委的評委會來講壓力不算很大,也能更好地去品讀作品并做出準確的判斷。
IPAF不僅評選參賽作品,同時通過積極支持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來識別和鼓勵未來的杰出作家,從2009年開始,IPAF舉辦了首屆名為“Nadwa”的作家工坊,旨在指導新興作家在該領域的寫作技巧。
● 阿拉伯小說國際獎作品發(fā)展趨向分析
一個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離不開本土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淵源、人文結構、政治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阿拉伯地區(qū)在世界歷史長河中也是一個重要的區(qū)域,誕生過古老文明,經歷了時代變遷。阿拉伯大部分作品現在比較關注現實社會的矛盾和問題,能夠體察人民的痛苦,圍繞著身份認同、社會公正、邊緣群體境遇、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科學和宗教、知識和信仰等話題展開。隨著時代和社會的演進,阿拉伯小說體現出對文學的政治訴求、倫理功能和審美價值的重視。從獲獎作品的分類來分析,其文學出版內容發(fā)展的特點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回溯歷史,描述戰(zhàn)爭記憶。由于地緣環(huán)境及種族歷史原因,戰(zhàn)爭題材是阿拉伯文學的重要主題之一,是其民族身份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反映出阿拉伯社會動蕩不安的現實。仔細分析入圍名單發(fā)現,從2015年開始,大部分是歷史題材,既有涉及宗教問題的,也有涉及種族問題的。2009年的《阿薩澤爾》講述的是公元五世紀埃及和敘利亞的宗教斗爭,阿薩澤爾是魔王撒旦的另一個名字,也是象征靈感的來源,作者把邪惡的撒旦和人類的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2016年獲獎作品《命運:大屠殺與大災難協奏曲》以復調和戲謔的藝術手法,將猶太人的大屠殺和巴勒斯坦人的大災難并置,揭示歷史的循環(huán),呼喚巴以和解。2020年的獲獎小說《斯巴達宮廷》用五個人物相互關聯的生活講述了1815—1833年阿爾及爾殖民運動的變化。
二是探討社會、彰顯人文關懷的邊緣敘事。阿拉伯作家比較關注遠離社會中心的邊緣化人物及弱勢群體,如底層階級、女性群體、移民和難民群體等。如2013年的《竹竿》和2019年的《夜信》都是講述移民的困境問題,《竹竿》講述了菲律賓女傭和科威特男人的私生子伊薩在身份認同困境和信仰危機中掙扎的故事,真實揭露了海灣國家外籍勞工的生存狀態(tài)及其背后的社會問題;《夜信》講述了寫信人的故事,隱喻出了移民的無奈和支離破碎,如同信件丟失,但每封信和另一封信都存在聯系一樣,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質疑和模糊的時代,邊界一旦被抹去,舊的地方和家園就永遠失去了。2011年的《鴿子項鏈》描繪了圣城麥加的地下生活。2021年的《書商筆記》講述了一個有文化的書店老板在面對失去家園和親人的不同困境時所表現出來的殘酷故事,相互交織的命運揭示了作為一個人家園象征的房子所蘊含的價值。2022年的《米拉德舅舅餐桌上的面包》講述了封閉社會中的性別觀念。
三是運用后現代技法來表現當前的社會政治。受文學敘事新技法、新思潮的影響,阿拉伯作家們打破了傳統的線性敘事結構,采用非線性、碎片化和自反性的復調敘述方式及元敘事等后現代創(chuàng)作技法紛紛出現。2010年的《火花飛濺》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揭示了沙特當代社會的權力腐朽及道德淪陷。2014年阿拉伯小說國際獎獲獎作品《弗蘭肯斯坦在巴格達》運用超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反映戰(zhàn)后伊拉克光怪陸離的社會現實。2018年的《狗的二次戰(zhàn)爭》是部科幻小說,揭示了主人公由于內心的貪婪,忽視了人的價值,從一個政權的反對者轉變?yōu)槌鲑u肉體和靈魂的極端分子,展現了社會和現實的野蠻及丑惡變化。
四是生態(tài)書寫。阿拉伯世界是一個相對來說淡水資源短缺的區(qū)域世界,對生態(tài)的關注更加突出了他們對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阿拉伯文學作品中對地理景觀的描述日益豐富和深入,反映了作家們對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關系的深刻思考。2023年阿曼新銳作家扎赫蘭·卡西米的小說《卜水者的流亡》,借助神話傳說和魔幻敘事的手法,圍繞水元素探尋自然資源對人與環(huán)境、文化關系的影響,水資源用它的包容與博愛滋潤著萬物。
阿拉伯地區(qū)隨著經濟實力的發(fā)展,文化實力相對滯后,為了增強阿拉伯文化凝聚力,他們努力發(fā)展文學創(chuàng)作并向世界出版自身文化成果,擴大文化影響力。隨著獲獎作品的不斷累積和文學作品的發(fā)展,以阿拉伯小說國際獎為代表的諸多獎項為當地的文化及出版事業(yè)帶來一定的文化繁榮,在不斷挖掘歷史、審視當下的敘事過程中,給世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也擴大了其在世界范圍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