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汝
“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zhàn)卻不可須臾或缺?!笔疯F生以這般信念在輪椅上澆灌出生命之花。我輩青年學子,也當以自強向上的精神,發(fā)出自己的光亮。不能像米蘭·昆德拉所描述的“迷醉于自身的軟弱之中”,而致最終深陷于軟弱而停滯不前,泯然于眾人而落后于時代。
流水至弱,但不息的涌動能奔向海洋的廣闊;小草至弱,但頑強的生長能擠出狹小的縫隙;蚌肉至弱,但苦痛的磨礪孕育出晶瑩的珍珠;雛鷹至弱,但多次跌落會換得豐滿的羽翼。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爱敶枴睆埡5?,在輪椅上自學成才,創(chuàng)作和翻譯了眾多的文學著作;無臂鋼琴師劉偉,用雙腳為夢想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無數(shù)個身殘志堅的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生命從不該被所謂的“弱”禁錮?!罢娴拿褪浚矣谥泵鎽K淡的人生”,更勇于抗爭軟弱,把握自己的人生。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辈饺敫呷?,盡管我們肩負重壓,也應(yīng)有如山的挺拔身姿。我們在競爭的洪流中時感無力,但應(yīng)奮力掙脫自我否認與懷疑的枷鎖。
誰說弱者恒弱?毛澤東同志青年時期便高呼:“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被赝麣v史,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有著不屈不撓的挑戰(zhàn)精神和轉(zhuǎn)弱為強、絕處逢生的意志力量。黑暗年代,仁人志士們未哀于貧弱,反而高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建設(shè)時期,老一輩科學家們突破中國缺資金、缺核心技術(shù)的困境,在茫茫戈壁升起壯美的蘑菇云;當今時代,華為沖破西方國家的“卡脖子”封鎖,挺起中國高科技領(lǐng)域的“脊梁”……正所謂“人既發(fā)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正是在處于弱勢之時,有這般不屈于弱勢之風骨,中國人才能一次次在時代的舞臺上傲然挺立。
那么,正處“生命之晨,奮斗之初”的青年,又怎能知弱即自棄?要相信只要心有信念,踔厲奮發(fā),哪怕我們擁有的不過是一雙草鞋、一葉扁舟,我們也始終能夠帶著希望,行至心之所向。
也許上天給人的生命長度設(shè)了限,給每個人的先天條件設(shè)了限,卻從沒有給生命的深度和廣度設(shè)限。面對“自身的軟弱”,我們要“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待炬火”,做暴風雨中的海燕,在風雨雷電的洗禮中向上沖飛,要做不改顏色的孤星,在無盡的黑夜里奮力發(fā)光。
指導(dǎo)教師:文心全
浙江省浦江中學高三(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