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寧
考點解讀
在主題為“節(jié)日”的文章中,作者常常通過描述某一節(jié)日,回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某種節(jié)日習(xí)俗,講述自己與節(jié)日之間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此類文章大多以記敘文為主,同學(xué)們需要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具備提煉線索、劃分結(jié)構(gòu)、賞析文章語言、體會作者情感的能力。中考常見的考點有:1.找出文章的線索;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3.分析文章標題的妙處;4.分析作者的情感;5.分析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等等。
端午的鴨蛋(節(jié)選)
◎汪曾祺
家鄉(xiāng)的端午,很多風(fēng)俗和外地一樣。系百索子。五色的絲線擰成小繩,系在手腕上。絲線是掉色的,洗臉時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紅一道、綠一道的。做香角子。絲線纏成小粽子,里頭裝了香面,一個一個串起來,掛在帳鉤上。貼五毒。紅紙剪成五毒,貼在門檻上。貼符。這符是城隍廟送來的。城隍廟的老道士每年端午節(jié)前就派小道士送符來,還有兩把小紙扇。符送來了,就貼在堂屋的門楣上。一尺來長的黃色、藍色的紙條,上面用朱筆畫些莫名其妙的道道,這就能辟邪么?喝雄黃酒。用酒和著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個風(fēng)俗不知別處有不:放黃煙子。黃煙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藥,而是雄黃。點著后不響,只是冒出一股黃煙,能冒好一會。把點著的黃煙子丟在櫥柜下面,說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點了黃煙子,常把它的一頭抵在板壁上寫“虎”字。寫黃煙“虎”字筆畫不能斷,所以我們那里的孩子都會寫草書的“一筆虎”。還有一個風(fēng)俗,是端午節(jié)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笆t”里我只記得有炒紅莧菜、油爆蝦、咸鴨蛋,其余的都記不清、數(shù)不出了。也許十二紅只是一個名目,不一定真湊足十二樣。不過午飯的菜都是紅的,這一點是我沒有記錯的,而且,莧菜、蝦、鴨蛋,一定是有的。這三樣,在我的家鄉(xiāng)都不貴,多數(shù)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咸鴨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雙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處,還不就是個鴨蛋!只是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奇不已。我對異鄉(xiāng)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好像我們那窮地方就出鴨蛋似的!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有“腌蛋”一條,我看后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文不長,錄如下:
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帶殼切開,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zhì)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
端午節(jié),我們那里的孩子興掛“鴨蛋絡(luò)子”。頭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絲線打好了絡(luò)子。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挑好了,裝在絡(luò)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這有什么好看的呢?然而它是孩子心愛的飾物。鴨蛋絡(luò)子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luò)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端午的鴨蛋,新腌不久,只有一點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里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選自《汪曾祺散文精選》)
●思考練習(xí)
1.文中第一段,作者寫到家鄉(xiāng)的端午,很多風(fēng)俗和外地一樣,如: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貼五毒、 ? ? ? ? ? ? ? ? ? ? ? ? ? ? ? 、喝雄黃酒,而高郵獨有的風(fēng)俗是 ? ? ? ? ? ? ? ? ? ? ? ? ? ? ? 和
。
2.結(jié)合語境,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答:
3.題目是《端午的鴨蛋》,可作者卻在文中第一段大談家鄉(xiāng)端午的種種風(fēng)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4.作者為什么對家鄉(xiāng)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文章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
過年(節(jié)選)
◎梁實秋
我小時候并不特別喜歡過年。除夕要守歲,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這對于一個習(xí)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種煎熬。
前庭后院掛滿了燈籠,又是宮燈,又是紗燈,燭光輝煌,地上鋪滿了芝麻秸兒,踩上去咯吱咯吱響,這一切當(dāng)然有趣,可是寒風(fēng)凜冽,吹得小臉兒通紅,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盧喝雉,沒有孩子的份。壓歲錢不是白拿的,要叩頭如搗蒜。
大廳上供著祖先的影像,長輩指點曰:“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雖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領(lǐng)略慎終追遠的意義。
“姑娘愛花小子要炮……”我卻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腳子。別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著耳朵。每人分一包雜拌兒,哼,看那桃脯、蜜棗沾上的一層灰塵,怎好往嘴里送?
年夜飯照例是特別豐富的。大年初幾不動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實上即是大鍋菜。大鍋的燉肉,加上粉絲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鍋的燉雞,加上冬筍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號的鍋、罐子、盆子里,此后隨取隨吃,大概歷十余日不得罄。
滿缸的饅頭、滿缸的腌白菜、滿缸的咸疙瘩,不知道什么時候才可以見底。芥末堆兒、素面筋、十香菜比較地受歡迎。
除夕夜,一交子時,煮餑餑端上來了。我困得低枝倒掛,哪有胃口去吃?胡亂吃兩個,倒頭便睡,不知東方之既白。
初一特別起得早,梳小辮兒,換新衣裳,大棉襖加上一件新藍布罩袍、黑馬褂、灰鼠絨綠鼻臉兒的靴子。
見人就得請安,口說:“新喜?!比丈先?,騾子轎車已經(jīng)套好,跟班的捧著拜匣,奉命到幾家最親近的人家拜年去也。如果運氣好,人家“擋駕”,最好不過,遞進一張?zhí)?,掉頭就走。否則一聲“請”,便得升堂入室,至少要朝上磕三個頭,才算禮成。
民國前一兩年,我的祖父祖母相繼去世,家里由我父親領(lǐng)導(dǎo),在家庭生活方式上作維新運動,革除了許多舊習(xí),包括過年的儀式在內(nèi)。
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門磕頭拜年。過年不再做年菜,而向致美齋定做八道大菜及若干小菜,分裝四個圓籠,除夕挑到家中,自己家里也購備一些新鮮菜蔬以為輔佐。一連若干天頓頓吃煮餑餑的怪事,也不再在我家里出現(xiàn)。
逛廠甸,我們是一定要去的,不是為了喝豆汁兒、吃煮豌豆,或是那大糖葫蘆,是為了要到海王村和火神廟去買舊書。
過年時,我最難忘的娛樂之一是放風(fēng)箏,風(fēng)和日麗的時候,獨自在院子里挑起一根長竹竿,一手扶竿,一手持線桄子,看著風(fēng)箏冉冉上升,御風(fēng)而起,一霎時遇到罡風(fēng),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中。這時候雖然凍得涕泗橫流,而我心滋樂。
(選自《梁實秋散文集》)
●思考練習(xí)
1.文章關(guān)于除夕守歲共寫了六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答:
2.請簡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