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技法指導
人物短評是以人物作為評論對象的理論文體,一般從品質(zhì)、事跡、影響等方面對一個人進行定義。人物,可以是歷史上的或現(xiàn)實中的人物,也可以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寫人物短評時應(yīng)注意:
一、重點分析,以小見大
要寫好人物短評,平時就要多積累歷史人物和文學人物的素材,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多關(guān)注社會事件,留意新聞人物,要有一定的分析聯(lián)想能力。如要想寫好歷史人物短評,就要多收集史料,多了解人物以及人物所處的時代,這樣對人物的評論才能更客觀。我們可以對歷史人物的思想傾向、性格特點、活動事件、歷史影響等進行探究、分析,評論人物的功過是非、成敗得失。
人物短評無需全面地評價人物,而是要選擇人物的某個典型事件或某個側(cè)面加以評論。人物是復(fù)雜、多變的,因此我們要用全面、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抓住人物的主要事件和主要思想傾向。如果能夠“以小見大”,選擇范圍較小的一個方面,集中筆墨,深入挖掘,效果會更好。有的人物短評之所以空洞無物,就是因為求全求多造成的。
二、敘議結(jié)合,有理有據(jù)
人物短評在表達方式上的特點是敘議結(jié)合、以“議”為主?!皵ⅰ?,是指根據(jù)自己評論的中心,概述、簡介、引用作品內(nèi)容。“議”包括“分析”和“評價”兩個方面,“分析”是逐步揭示人物的特點的過程,“評價”則是分析后得出的結(jié)論?!皵ⅰ笔菫椤白h”服務(wù)的,而“析”和“評”的關(guān)系,實際上是論證與論點的關(guān)系,“析”是為“評”服務(wù)的??刹捎孟葦⒑笞h、先議后敘、夾敘夾議、精敘詳議等多種形式。語言要概括簡練,表述要清晰明確。另外,需要強調(diào)的是,歷史人物短評要做到“史論結(jié)合,論從史出”。
三、觀點鮮明,客觀公正
對人物的評價要客觀公正,要以積極、陽光、健康的心態(tài)去完成人物評論。評論人物要依據(jù)事實給予客觀的評價,不因功掩其過,也不因過而抹其功。評論歷史人物時應(yīng)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不苛求,不溢美,秉筆直書;不神化,不妖化,實事求是?!捌湮闹保涫潞?,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是班固對司馬遷的稱贊之語,其中“不虛美,不隱惡”就是指忠實記錄人物事跡和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對歷史人物的“善”不夸大,對“惡”不避諱。
評論歷史人物應(yīng)堅持時代性原則,將人物放在他所處的歷史時代。歷史人物的思想動機與事件的功過是非,都是與當時歷史環(huán)境緊密相連的,他的所作所為,不可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
優(yōu)秀習作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曹澄宇
人,生而平凡,后來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主動選擇從而成就了不凡。一代名臣于謙,謙謙君子,一生恪守清白,一如他自己所言“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公元1457年,民族英雄于謙的生命走到了盡頭。誰能想到,這位扶大廈于將傾的英雄竟死于他曾舍身守護的城池前;誰能想到,當時身為一品大員的于謙被抄家時,家中值錢之物只有先帝賜的蟒袍與劍器。青史無言,將于謙的“清白”永流傳。
“清白”為官,是于謙的初心。相傳于謙12歲就寫下《石灰吟》以明“清白”之志。他自幼以文天祥為榜樣,飽讀詩書,23歲便考取了進士,走上了仕途。他少年得志,卻無“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張揚,也沒被那浮世繁華迷了眼。他把海清河晏的愿景踐行到自己的為官之道上。巡按江西時,他親自處理數(shù)百起冤案;到任河南、山西后,他走遍轄區(qū),訪問百姓,治理水災(zāi),修筑水利,開倉放糧。他將自己完完全全奉獻給了社稷與百姓,即便奸臣王振當?shù)?、?quán)勢滔天,于謙入京依然不送任何好處。他攜兩袖清風走入京師,走入歷史深處。他在“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的磨煉后,依然能夠“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地堅守。
表里倶澄澈,肝肺皆冰雪。于謙的“清白”源于滿腔的愛國熱忱。奸邪小人王振嫉恨他,用權(quán)勢戰(zhàn)勝了清白的君子,但歷史永遠記住了于謙。于謙被誣下獄,判處死刑。百姓群情激憤,聯(lián)名上書,山西、河南的百姓更是入京上訪。王振迫于壓力將于謙釋放?;实蹘е竺髦髁婈犛{親征,結(jié)果在土木堡被俘,蒙古的十萬騎兵向北京城進發(fā)。此時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徐有貞甚至提出南遷以保全半壁江山。為大明百年國運而奔波的兵部侍郎于謙,聽聞此言,怒發(fā)沖冠:如偏安一隅,置天下百姓何?置民族家國何?他振聾發(fā)聵的話語敲打著朝堂百官。他還保住了在朝堂上打死王振黨羽的大臣,他奏請?zhí)髢粤⑧J王為新帝,穩(wěn)住了大明江山。做完這些后,于謙關(guān)閉城門,在德勝門外直面也先的部隊。他沒有激動人心的演講,沒有金銀財寶的許諾,他單薄的身影立于陣前,用“清白”之軀筑起了的保衛(wèi)國都的城墻。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庇谥t在“清白”之路上踽踽獨行。作為官場的一股清流,于謙兩袖清風,不貪腐,不結(jié)黨。作為護國的首功之臣,他拒絕了金銀財寶的賞賜,拒絕了加官晉爵的機會,因為他把護國救主視為臣子的本分。他甚至責備與他一同保衛(wèi)北京的將領(lǐng)石亨,只因他舉薦了于謙的兒子。
大明景泰八年正月的一個夜晚,于謙在兵部值班,其子沖進兵部,告訴他宮廷發(fā)生兵變,準備迎回朱祁鎮(zhèn)稱帝。那一晚,手握重兵可以阻止這一切的于謙,為了大明江山社稷的穩(wěn)定,為了避免因皇位爭端再起兵戈,他決定赴死以保社稷。當大明皇城那上朝的鐘聲傳遍,朱祁鎮(zhèn)拿回了他的皇權(quán)。年過六十的于謙撣了撣官服,纖塵不染;揮了揮手,兩袖清風。他朝著那被迷霧籠罩的皇城走去,完成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朝會。于謙臨刑,陰霾翳天,行路嗟嘆,天下稱冤。成化初年,其子申冤;弘治二年,追謚“肅愍”;萬歷年間,改謚“忠肅”。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苯^代風華已然逝,自此大明無國事,赤膽忠心思報國,特向史書深鞠躬。
于公,千古!
【湖北十堰市東風高級中學】
◆點評
這篇作文緊扣“清白”展開,對于謙的人品氣質(zhì)進行評論,觀點高度集中。作者熟讀史書,選取了為官清廉、勤政愛民、鏟除奸黨、保衛(wèi)京師、奪門之變等歷史事件作為素材,全面而典型地刻畫了于謙的“清白”形象,揭示了“清白”的精神內(nèi)涵。本文語言簡練,情感充沛,表達了對于謙的深沉嘆惋之情與崇高敬意。作為一名高中生,有這樣的積累和文筆,實屬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