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霖
啦啦啦,跟著詩詞游江西,咱們今天來到了江西省的南大門——贛州。
贛州是江西省內(nèi)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qū)。章江和貢江在贛州市城區(qū)匯合,成為江西的母親河——贛江。因此,贛州被人們譽(yù)為“千里贛江第一城”。此外,贛州還有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紅色故都、世界橙鄉(xiāng)、世界鎢都等諸多美譽(yù)。
接下來,咱們就跟著古人的詩詞,一起到贛州去看看吧。
樂而忘歸通天巖
石窟與摩崖石刻,是我國古代極具代表性的石刻藝術(shù)。在江西省贛州市西北城郊,便有一處非常有名的石窟與摩崖石刻,那便是通天巖。
通天巖石窟開鑿于唐代?!巴ㄌ鞄r”為何叫通天巖?原來,通天巖的整體景致,可以被形容為“石峰環(huán)列如屏,巔有一竅通天”,即石峰像屏障一樣環(huán)列;石峰之巔有個石洞,謂之為“竅”。如今的通天巖景區(qū),還設(shè)有明代心學(xué)大師王陽明的雕像。因為王陽明擔(dān)任南贛巡撫期間,曾在通天巖講學(xué),并在通天巖內(nèi)的忘歸巖題刻了一首五言詩:
通天巖
[明]王陽明
青山隨地佳,豈必故園好?
但得此身閑,塵寰亦蓬島。
西林日初暮,明月來何早。
醉臥石床涼,洞云秋未掃。
青山往往與佳地同在,并不必一定非得是故鄉(xiāng)的才好。只要此身清閑,即便身處塵囂也如身在仙境。我想,王陽明一定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里,來到了通天巖,并且深深地沉浸在這片美景之中。望見西林日暮初降,他不由得感慨道:月亮為什么來得這樣早?通天巖的月色一向優(yōu)美,月光一向皎潔無瑕。
在歷史上,通天巖也被稱為“玉巖”,清朝“贛州八景”中的“玉巖夜月”說的便是通天巖的美麗夜色。我想,當(dāng)年王陽明來到通天巖,一定也陶醉于這里的美麗景致樂而忘歸。
郁孤八境好風(fēng)光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說起贛州,大家肯定會想到郁孤臺。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辛棄疾在贛州就任江西提點刑獄,他曾數(shù)次登郁孤臺,喟然興嘆,寫下了這首詞。詞中借景抒情,表達(dá)了自己對家國淪亡的痛心以及對故土收復(fù)無望的悲憤,更表達(dá)了自己對南宋朝廷茍安江南的不滿。
在辛棄疾來到贛州登臨郁孤臺之前,另一位宋代大文豪也曾登臨郁孤臺,面對無限風(fēng)光,他贊嘆不已。他就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
蘇軾被貶嶺南途經(jīng)虔州(贛州古稱),他得以親臨八境臺,并親自登上了古城制高點——郁孤臺。
過虔州登郁孤臺(節(jié)選)
[宋]蘇? ?軾
八境見圖畫,郁孤如舊游。
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麗崆峒曉,風(fēng)酣章貢秋。
蘇軾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登上郁孤臺,他曾在《虔州八境圖》中見識過郁孤臺的美麗景致。因此,登上郁孤臺如同故地重游一般。從臺上放眼望去,那起伏的山巒像翠綠的波浪在涌動,江水如玉帶彩虹般流淌,美不勝收。城外崆峒山的清晨風(fēng)和日麗、秋風(fēng)習(xí)習(xí),章江和貢江兩岸秋意濃郁,令人賞心悅目。
在遍覽贛州的旖旎風(fēng)光之后,蘇軾忍不住補(bǔ)寫了一篇《八境圖后序》,文中寫道:“得遍覽所謂八境者,則前詩未能道其萬一也。”眼見為實,被贛南風(fēng)光折服的蘇軾深感過去對于虔州八景的描寫“未能道其萬一”。
贛州詩人綦毋潛
在唐代,虔州還出現(xiàn)了一位杰出的詩人——綦毋潛。
《全唐詩》中一共收錄了綦毋潛的26首詩,體現(xiàn)了綦毋潛在唐代詩壇中的殊榮。南宋詩論家嚴(yán)羽在他的著作《滄浪詩話》中將綦毋潛與初唐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及盛唐的張九齡、王維、劉長卿等詩人并列,稱他們?yōu)椤按竺摇???梢哉f,來自贛州的詩人綦毋潛,是唐代江西最有名的詩人,同時也是唐代第一流的詩人。
結(jié)? 語
時間過得真快,咱們的贛州之旅就要到站啦。
贛州風(fēng)光旖旎、勝景無邊,好玩的地方實在太多啦,咱們在有限的篇幅內(nèi),很難將人文、自然景觀走遍。希望讀者們有機(jī)會能吟著詩詞,走訪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