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湖南出土銅鏡關鍵時代特征研究

2024-05-19 10:17:33劉亮藺朝穎肖攀吳小燕
東方收藏 2024年3期
關鍵詞:儀器分析銅鏡鑒定

劉亮 藺朝穎 肖攀 吳小燕

摘要:針對銅鏡鑒定工作中存在著感性認識成分較多、單一的定性描述難以滿足鑒定需求等問題,文章提出進一步開展銅鏡時代特征研究。從宏觀定性角度提煉銅鏡的關鍵鑄造工藝技術痕跡特征、關鍵形制特征、關鍵銘文特征、關鍵紋飾特征,從微觀定量角度提煉銅鏡合金和銹蝕物的關鍵組成元素含量,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盡可能具象化的關鍵時代特征數(shù)據(jù)庫,從而形成一套眼學和儀器分析相輔相成、并重的鑒定方法體系。

關鍵詞:銅鏡;關鍵時代特征;眼學;儀器分析;鑒定

銅鏡的基本功能是照容,同時還具有辟邪消災、禮物饋贈、感情信物、宗教法器等用途,是研究古代歷史、藝術、科學技術的重要實物資料,是古代墓葬中常見的隨葬品,考古學常將銅鏡作為古代墓葬斷代的標準器之一。

事實上,目前文物鑒定的基本方法和理論體系,即傳統(tǒng)鑒定方法,俗稱“眼學”,這一方法是目前主流的成熟方法。然而,由于地域差別、社會意識形態(tài)、國力、鑄造技術(包括工匠的水平)、仿品以及銅鏡腐蝕等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銅鏡呈現(xiàn)豐富多彩、錯綜復雜的時代特征,難以把握和分類。

當今處于信息時代,儀器分析發(fā)展迅速,科技方法逐步在銅鏡研究上得到運用,但是目前科研院所和高校對銅鏡開展科學分析檢測主要集中在成分和結構分析、產(chǎn)地及礦料來源等方面[1],博物館的藏品保護部門取得的定量的科學數(shù)據(jù)主要用于研究腐蝕機理和編制保護修復方案等方面,個別文物保護修復專家也在鑒定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2]。以上科技研究工作都未涉及銅鏡的形制、紋飾、銘文等時代特征。

綜上,本文以關鍵時代特征為突破口,從宏觀定性研究角度考察關鍵鑄造工藝技術痕跡特征、關鍵形制特征、關鍵銘文特征、關鍵紋飾特征,從微觀定量研究角度考察銅鏡表面銹蝕物的關鍵組成元素和含量。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盡可能具象化的指向性較強的關鍵時代特征數(shù)據(jù)庫,形成眼學和儀器分析相輔相成的鑒定方法體系,并以此為據(jù),開展銅鏡的斷代、辨?zhèn)喂ぷ鳌?/p>

一、銅鏡的發(fā)展歷程

銅鏡是青銅器中使用時間最長的一個小類,興起于戰(zhàn)國,發(fā)展于漢唐,衰落于宋,延續(xù)于元明清,經(jīng)歷了400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

最早的銅鏡出土于西北的甘青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晚期并已進入銅石并用階段的齊家文化墓葬,共兩枚:素鏡和七角星紋鏡,其體形小,圓形,裝飾有簡單的幾何線條圖形紋飾,表面粗糙。

商周時期,銅鏡屬于統(tǒng)治階級的生活用具,偶有發(fā)現(xiàn),到商晚期,才在殷墟遺址出土了5枚銅鏡[3]。到了西周時期,銅鏡在中原之外有少量出土。此時的銅鏡為圓形,橋形鈕,以簡單的幾何圖案和素面為主,做工粗糙,形制簡單,遠不如同時期青銅禮器紋飾神秘、數(shù)量龐大,銅鏡的鑄造工藝還處于發(fā)展的初期階段。

春秋時期,銅鏡延續(xù)西周的風格,出現(xiàn)了方形鏡。戰(zhàn)國時期,禮崩樂壞,青銅器向實用器方向發(fā)展,使用人群擴大至貴族,銅鏡的發(fā)展出現(xiàn)第一個高峰期。戰(zhàn)國鏡以楚式鏡最具代表性,打破了早期銅鏡紋飾簡單且只用陽線條勾勒的模式,出現(xiàn)較為抽象的動物紋,錯金銀、鏤空、彩繪、鑲嵌綠松石等裝飾工藝在銅鏡上得到運用。

西漢時期,隨著鐵器和漆器的發(fā)展,青銅器制造業(yè)整體走向衰落,但鑄鏡業(yè)進一步發(fā)展。漢代銅鏡以賦予了情感的陽文銘文鏡最具代表性,銅鏡同時也被賦予了多種用途以及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社會習俗,銅鏡的發(fā)展出現(xiàn)第二個高峰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戰(zhàn)亂,銅鏡基本上還是延續(xù)東漢晚期的風格,整體紋飾趨于簡單,鑄造工藝稍顯粗糙,出土銅鏡數(shù)量少,出現(xiàn)了鐵鏡。此時期打破了漢鏡以鏡鈕為中心向四周環(huán)繞式的構圖布局,出現(xiàn)了以鈕為中心分上下、左右布局,并產(chǎn)生了直形銘文,以斜緣神獸鏡最為流行。

隋代的統(tǒng)治時間短,在銅鏡裝飾藝術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以四神十二生肖鏡、四神銘文鏡最具特色。唐代國家統(tǒng)一強盛,此時鏡形多變,打破了方、圓模式,出現(xiàn)葵花形、菱花形、亞字形,恢復了東漢以鈕為中心環(huán)繞式構圖布局。在鑄后加工工藝上有創(chuàng)新,鑲嵌螺鈿、金銀平脫、金(銀)殼等裝飾新工藝在銅鏡上得到運用。銅鏡的發(fā)展出現(xiàn)第三個高峰期,達到全盛期。

五代十國時期,處于戰(zhàn)亂分割的局面,導致銅鏡制造業(yè)衰落,具體表現(xiàn)在出土的銅鏡少,素鏡數(shù)量增多,制作粗糙。五代十國銅鏡以湖南出土較多,且具有鮮明的特色。

宋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經(jīng)濟高度發(fā)展的時代,宋鏡整體重實用輕美觀,合金配方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克服了之前銅鏡易碎的缺點,以適于日常使用。出現(xiàn)了無紋飾,具有廣告性質的商標銘文牌記鏡。紋飾題材世俗化,以北宋的花鳥鏡和南宋的商標銘文鏡最具特色。宋代崇古、復古之風盛行,受仿古銅禮器的影響,出現(xiàn)了大量仿唐鏡,仿鏡大多暗滯無光,帶有本朝代的某些特征。

遼代銅鏡源于五代,發(fā)展于宋文化,體現(xiàn)了農(nóng)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融,但又有其民族特色。遼代銅鏡使用的都是宋代常見的鏡形,以具有對稱性和犀利風格的鳳鳥紋、龜背紋以及飾以珠點的菊花、方圓結合的連錢紋等最具特色。

金代與南宋形成對峙,金代銅鏡沿用宋代銅鏡的形制,鏡背裝飾內(nèi)容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女真族粗獷豪邁的特點,有較為明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并創(chuàng)造了一些新的紋樣,如童子入鏡,附耳形掛鏡應為金代首創(chuàng),以雙魚鏡最具代表性。金代一度實行嚴格的銅鏡檢驗制度,因此有的銅鏡鏡緣上鏨刻有標明鑄造地點、人名等官府押記,這是金鏡重要的時代特征。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政權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政權時間較短,確切的元代銅鏡較少。元代統(tǒng)治者在很多方面都是借鑒漢文化,表現(xiàn)在銅鏡上,基本沿襲宋鏡的制作工藝和圖案,創(chuàng)新很少,紋飾相對簡陋,工藝水平較宋金時代低。最具代表性的是宗教題材,如梵文佛像、八仙過海等。早期以仿宋鏡為主,鏡體較輕,晚期變得厚重。

明代銅鏡以八寶紋、五子登科等銘文、鈕上鑄銘最具代表性。仿古鏡除早期不帶銘文外,大多在鏡面加鑄有標明年款、工匠姓名的戳記,反映了崇古的意味。明代商品經(jīng)濟、手工業(yè)較宋元更為發(fā)達,商業(yè)競爭激烈,某些銅鏡甚至出現(xiàn)了“包換”等銘文。

明末清初,歐洲玻璃鏡作為貢物或中外貿(mào)易商品傳入中國,玻璃鏡照容的效果比銅鏡明亮、清晰、真實。至清中期后,銅鏡逐漸被玻璃鏡取代,用途從實用向仿制、收藏賞玩、祈福轉變,逐漸淡出日常生活。清代銅鏡的形制大多為仿戰(zhàn)國、漢、唐鏡,創(chuàng)新了雙菱形、雙環(huán)形、六角星形等新鏡種。在鑄后加工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出現(xiàn)了髹漆描金、掐絲琺瑯、松香涂墨、燙銀等裝飾工藝。

二、銅鏡的制模技術和紋飾制作技術

銅鏡紋飾經(jīng)歷了線條勾勒、線條勾勒和淺浮雕、高浮雕、淺浮雕和線條勾勒結合裝飾技術的演變,紋飾內(nèi)容經(jīng)歷了幾何線條圖形—植物紋—動物紋—人物故事紋的過程,紋飾設計從抽象、神秘發(fā)展到形象、世俗化。了解銅鏡的制模技術和紋飾制作技術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了解、厘清時代特征,對古代銅鏡的鑒定是大有裨益的。

泥范鑄造是中國范鑄技術的主流,戰(zhàn)國至唐代鑄造銅鏡大多采用的是泥范鑄造工藝。泥范鑄造的制模和紋飾制作的大致工藝流程為:制母模、制陰模、制陽模,最后翻成范。采用不同的泥料制作模、范,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陰干、焙燒,以滿足翻制和澆注的不同功能需求。鏡背范和面范對合后澆注銅液,開范后取出鏡子,對鏡子進行鑄后加工。泥范鑄造采用的泥料細膩,因此制作出的紋飾精致圓潤、纖毫畢現(xiàn)。

宋代是銅鏡制作的分水嶺,此時期濕法冶煉銅工藝得到應用,黃銅在宋代就有記載,到了明代,《天工開物》中出現(xiàn)了關于煉鋅技術的記載。宋代后,銅鏡的制作采用了新的材料(鋅)、新的配方和新的技術(砂型鑄造工藝)。砂型鑄造是我國古代一項重大的技術創(chuàng)造,省去了泥范鑄造過程中的大量人力、物力,本質上講仍是“模范—熔液—澆注”體系,只不過是用砂型代替硬形的范而已。不同的是,砂型鑄造采用的黏土砂相對粗糙、硬度低,因此要求模具有較大的拔模斜度,使得制作出來的紋飾粗獷、棱角分明。

三、銅鏡的關鍵形制特征、關鍵銘文特征、關鍵紋飾特征和關鍵鑄造工藝痕跡

縱觀銅鏡的發(fā)展歷程,呈現(xiàn)出錯綜復雜、豐富多彩的時代特征,難以把握和分類。以紋飾清晰度為例,一般認為古鏡紋飾清晰,仿鏡模糊,但具體到某一朝代,如唐代晚期的銅鏡紋飾本身就很模糊,紋飾較淺,制作較粗糙;以鏡形為例,銅鏡以圓形為主,一直貫穿各個時期,方形、花形和亞字形鏡在多個時期都有出現(xiàn),形制在傳承中又有發(fā)展,很難將某一種鏡形簡單地作為一個判斷標準來斷代。

因此有必要在理解銅鏡發(fā)展脈絡和紋飾制作技術的基礎上,從錯綜復雜的時代特征中提煉出關鍵點。如:戰(zhàn)國鏡的鏡背紋飾有拼兌鑄造痕跡(圖1,1954年長沙楊家山出土);西漢鏡的銘文多以“e”“而”等符號間隔(圖2,1977年長沙楊家山出土);五代鏡的鏡背有龜裂紋,鏡緣有刮削痕跡,鈕變小,鏡身變?。▓D3,1953年長沙市人民廣場17號墓出土);雙魚紋多為金代[見圖4,湖南岳陽出土,鑄有“鏡子局官(押)”];清代有髹漆描金、“燙銀”等裝飾工藝等。這些關鍵時代特征都是斷代的依據(jù)。

四、銅鏡合金和表面銹蝕物的關鍵元素含量

由于我國古代采用鉀鈣玻璃、鉛鋇玻璃、琉璃體系制作出來的玻璃透明度不高,起不到映像的作用,所以從戰(zhàn)國到清代,一直沿用銅合金材料制鏡的思路。

(一)銅鏡合金的主要元素含量

歷代銅鏡合金的成分大致如表1所示。

根據(jù)銅鏡的保存狀況,結合上表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一個基本的認識:

1.從錫、鉛含量來看,戰(zhàn)國至唐代銅鏡基體含錫量高,屬于含鉛的高錫青銅,色白。經(jīng)研磨拋光后,反光性能好,紋飾細膩,缺點是易破碎。戰(zhàn)國鏡因為其胎薄、緣高、邊沿窄,所以是歷代銅鏡中最容易破碎的。宋代以后的銅鏡基體含錫量降低,錫含量鮮有達到20%的,含鉛量或含鋅量增加,屬于含錫的鉛青銅或錫黃銅,映像效果變差,但是經(jīng)過磨鏡拋光處理后,也可獲得較好的映像效果。從技術上講,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帶來的優(yōu)點是耐用。

2.從鋅含量來看,明清銅鏡基體鋅含量明顯提高,銅鏡顏色變黃,映像效果變差,但耐磨性提高。

(二)銅鏡表面銹蝕物的關鍵元素含量

古代銅鏡經(jīng)歷復雜的長期腐蝕過程,在表面形成成分復雜、顏色各異的銹蝕物。毋庸諱言,在當今信息發(fā)達的今天,作偽者如果鉆研已發(fā)表的科研成果,掌握鑒定方法,利用高科技設備,想要制作出形制、紋飾、銘文與原器物相近的仿品也不是難事,傳統(tǒng)的鑒定方法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但是,想要制作出與原器物相近的銅合金基體和銹蝕物就很難了,因此通過銅器表面銹蝕情況來判斷器物真?zhèn)我恢笔乔嚆~器辨?zhèn)巫钣行У耐緩街?,古玩行里便有“看銹是關鍵”一說。銅器遭受到腐蝕后,銅器基體與銹蝕物之間存在某種關聯(lián),銹蝕物的成分比例不同于原鑄造時基體的配比規(guī)律,這正是古代青銅器銹蝕層的特點。采用科學儀器直接檢測銅鏡表面銹蝕物的成分及含量,從中提煉出關鍵元素含量的規(guī)律,是對“眼學”的一個重要補充。

1.分析方法及儀器

銅鏡基體的主要元素是銅、錫、鉛、鋅,根據(jù)銅鏡的腐蝕機理和合金含量,從銅鏡鑒定目的出發(fā),確定銅鏡表面銹蝕物中的錫、鉛、鋅為關鍵元素。鐵雖然是銅鏡銹蝕物中的次要元素,但是因為它關聯(lián)銅鏡的腐蝕機理和土壤的地域特性,所以也一并考慮。

一般情況下,因為文物的特殊性,我們不可能在銅鏡上提取大量樣品,因此濕化學分析方法和X射線衍射分析在銅鏡上不是常規(guī)的做法。在實際鑒定工作中,可選擇X射線熒光光譜法定性或半定量測定銅鏡表面約10μm深度的銹蝕物中組成元素及含量。該方法優(yōu)點是準確、快速、無損,基本滿足銅鏡研究的需要。雖然會因為樣品本身元素分布不均勻、檢測窗口有時很難貼近樣品表面以及測試束斑過小等因素干擾,導致一定的系統(tǒng)誤差,但是該方法精密度高,且可以通過取多個測量點的平均值來彌補。

2.X射線熒光光譜儀成分分析結果與討論

選擇一批保存狀況有代表性的銅鏡,采用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對表面銹蝕物進行檢測。測試分析儀器為:德國Bruker手持式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型號:S1 TITAN 600 ;實驗條件為:激發(fā)源為高性能微型陶瓷X射線管,銠靶,電壓/電流:50kV/200μA,探測器為FASTSDD檢測器,檢測模式為金屬模式,測試時間為20秒。

結合銅鏡的保存狀況,檢測結果表明:

1.宋代之前的銅鏡:鐵離子含量在0.61%—3.50%范圍內(nèi)時,形成漆古狀態(tài)的概率大;在3.50%—6.73%范圍內(nèi)時,難以形成完整的漆古。鐵離子水解使得土壤呈酸性,說明土壤酸性是形成漆古的必要條件。湖南地區(qū)出土銅鏡的保存狀況與北方有明顯差異,應該與湖南地區(qū)的土壤性質有關。

2.宋代之后的銅鏡:由于開始使用鋅和鉛代替錫,錫含量降低,理論上不足以生成足夠的二氧化錫,很難形成致密的漆古。有的銅鏡,特別是仿唐鏡,鏡面應該經(jīng)歷過表面處理而獲得白亮的膜層,經(jīng)歷腐蝕后,也呈現(xiàn)出類似于黑漆古狀態(tài),但是與宋代之前的黑漆古相比較,顏色發(fā)烏,缺少玉質感。

3.銅鏡表面銹蝕物的鉛含量:戰(zhàn)國至唐代的銅鏡表面銹蝕物的鉛含量都小于17%;宋代銅鏡除湖州鏡外,基本上都大于17%;金代銅鏡和元代銅鏡的鉛含量數(shù)據(jù)不太統(tǒng)一;明代銅鏡的鉛含量一般都小于17%。

4.銅鏡表面銹蝕物的鋅含量:明清鏡表面銹蝕物的鋅含量,明顯高于戰(zhàn)國至唐代的銅鏡,這與基體的分析數(shù)據(jù)相吻合。

5.銅鏡表面銹蝕物的錫含量:唐代之前的銅鏡表面,錫含量越高,漆古的顏色越純正,個別錫含量可達到86%。宋代之后的銅鏡表面層的錫含量整體明顯降低。

五、結論

古代銅鏡的關鍵時代特征研究是一個實戰(zhàn)性、時效性較強的應用型基礎研究工作,其核心是斷代和辨?zhèn)巍?/p>

1.銅鏡的關鍵時代特征研究要與時俱進,從宏觀定性和微觀定量兩個視角,進一步采集、厘清、提煉出確切有效的關鍵鑄造工藝技術痕跡特征、關鍵形制特征、關鍵銘文特征、關鍵紋飾特征、銹蝕物的關鍵組成元素及其含量信息,建立一個指向性較強的關鍵時代特征數(shù)據(jù)庫,形成眼學和儀器分析兩個方法相輔相成的鑒定方法。

2.基于考察取得的數(shù)據(jù)能否真實反映銅鏡的時代特征依賴樣本的有效性和樣品的數(shù)量,我們在選擇樣本時,應優(yōu)先考慮出土且鑄有年款的銅鏡為標準鏡,建立一個足夠大且確切有效的關鍵時代特征數(shù)據(jù)庫。

3.依據(jù)關鍵時代特征數(shù)據(jù)庫可減少鑒定工作中的失誤,提高鑒定工作的準確性、權威性和說服力。

4.鑒定工作中有如下觀點:

⑴當宏觀角度和微觀角度的判斷觀點一致時,說明斷代和辨?zhèn)蔚慕Y論正確;

⑵當宏觀角度的數(shù)據(jù)超出關鍵時代特征數(shù)據(jù)庫范圍時,不能簡單、程序化地一票否決,而是應先對超出數(shù)據(jù)庫范圍的數(shù)據(jù)存疑,再對銅鏡的局部和整體進行微觀分析。

⑶當微觀角度的結果超出關鍵時代特征數(shù)據(jù)庫范圍時,則可直接判斷待鑒定物為贗品。

參考文獻:

[1]張予南,崔劍鋒,白云翔等.漢代銅鏡顯微組織腐蝕現(xiàn)象的比較分析——以安吉上馬山及臨淄出土為例[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8,30(03):61-74.

[2]鐘家讓.現(xiàn)代檢測儀器在中國古代青銅器鑒定中的應用方法研究[J].文物春秋,2016(Z1):39-49.

[3]章用秀.銅鏡的發(fā)展歷史和時代特征[J].大觀(收藏),2018(05):5.

作者簡介:

劉亮(1971—),男,漢族,湖南長沙人。大學本科,文物保護專業(yè),文博研究館員,研究方向:金屬文物保護。

藺朝穎(1991—),女,漢族,湖南常德人。碩士研究生,材料工程專業(yè),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文物分析檢測。

肖攀(1990—),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材料學專業(yè),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文物分析檢測。

吳小燕(1982—),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文物與博物館專業(yè),文博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青銅器研究。

猜你喜歡
儀器分析銅鏡鑒定
新鄉(xiāng)市博物館藏銅鏡
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兩面珍貴銅鏡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建平博物館藏遼宋銅鏡簡述
遼宋金銅鏡辨識舉例
淺議檢察機關司法會計鑒定的主要職責
儀器分析課程立體知識體系構建的思考與實踐
科技視界(2016年25期)2016-11-25 08:40:29
青銅器鑒定與修復初探
資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23:20
高職《儀器分析》網(wǎng)絡化微課的探索與開發(fā)
八種氟喹諾酮類藥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鑒定
《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考試周刊(2016年74期)2016-10-08 13:42:16
毕节市| 林西县| 青田县| 嘉鱼县| 凤台县| 海伦市| 托克逊县| 随州市| 阿拉尔市| 吴川市| 武乡县| 舞阳县| 新龙县| 大同县| 陈巴尔虎旗| 东方市| 米脂县| 申扎县| 武隆县| 景泰县| 中西区| 华亭县| 仁化县| 南乐县| 建瓯市| 库车县| 远安县| 余江县| 外汇| 平果县| 柏乡县| 海丰县| 巴里| 湘阴县| 阿鲁科尔沁旗| 凉城县| 拜泉县| 枞阳县| 屏东县| 名山县| 资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