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冰
在美國大學申請中,申請文書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申請季,一個申請者的托福、SAT成績及GPA等硬性條件已經(jīng)是“鐵板釘釘”,沒有太大的提升余地。如果申請者要做最后的沖刺,為錄取增加點砝碼,只能在申請文書上多下功夫。
文書要展示的,是你的獨特性
任何一所大學的招生官,都會對申請者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非常感興趣。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和申請者進行深度接觸和交流,只能以申請者的硬性條件為基礎(chǔ),通過其文書來感受申請者,了解他身上有哪些令人心動的特質(zhì)、他的興趣和熱情、他的抱負和夢想、他所關(guān)心的事,以及他的人生經(jīng)歷。換言之,招生官會通過申請文書,進一步了解一個申請者是否是大學所需要的那一類人,或者說申請者身上的某一個特質(zhì)是不是他們恰好需要的。
這里要說明的是,對大學招生官來講,一個個體是否發(fā)展全面并不是太重要,他們更關(guān)心這一屆招來的學生會不會構(gòu)成一個圓——如果你恰好是那個圓上所缺失的一條弧線,那么你被錄取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所以,一份出色的大學申請材料,不應該一味地向招生官展示申請者多么優(yōu)秀,而是要展示申請者有多么獨特。而文書,是達成目標非常重要的途徑。
文書很重要,但不能被“神話”
幾乎每一所美國名校,都把申請文書視為重要的錄取因素,位列常春藤盟校的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甚至一度把申請文書列為最重要的錄取因素。即使像加州大學系統(tǒng)這樣的公立學校,也越來越看重申請者的文書,這一點從其前幾年把申請文書從2篇調(diào)整到4篇就可以看出來。
哈佛大學格外看重學生的申請文書,曾經(jīng)宣布他們會仔細閱讀每一位申請者的文書,以保證所有申請者都會被同等對待,同時也是為了不錯過任何一個潛在的哈佛學生。其潛臺詞就是:只要你申請了哈佛大學,不管你的硬性條件多么糟糕,我們都會仔細閱讀你的申請文書,并從中發(fā)現(xiàn),你到底是不是我們需要的學生。
當招生官在一個可錄可不錄的申請者的材料上糾結(jié)的時候,文書會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這個時候,一篇出彩的文書可能會讓招生官下定錄取的決心。尤其是兩個申請者硬性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文書讓人怦然心動的申請者一定會脫穎而出。所以,申請美國大學時,即便你的硬件不是特別出色,也別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校,說不定,文書可以讓你“咸魚翻身”。在過往的年月里,我曾親眼見證為數(shù)不少的硬件一般的學生,因為文書出色,最后進入遠高于他們硬件水平的大學。
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夸大文書對申請的作用,更不能神話文書。事實上,如果你的硬性條件足夠強大,比你申請的大學的要求高出很多,即使你的文書很平淡,還是有很大機會被錄取。但這些年,也有一些硬件很好的申請者在保底學校上遭遇“滑鐵盧”。這給了我們一個提醒:即使面對保底學校,申請文書也不可以敷衍了事,起碼要讓校方感受到你的誠意。
也有少數(shù)同學,平時不注意硬件的達標,把錄取希望都寄托在最后的文書上面,這就更不可取了。因為,如果硬件不達標,大學招生官可能都看不到你的文書,特別是一些規(guī)模較大、每年招收學生較多的綜合性大學。比如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某一年新生申請者加上轉(zhuǎn)學申請者,居然達到了13萬左右。面對如此龐大的申請者,招生官把來自四面八方的材料和每一個申請者對上號都已經(jīng)很費時費力,在這種情況下,哪還有精力一份份審閱材料、一篇篇閱讀文書(UCLA要求每個申請者提交4篇文書,這就意味著招生辦的人要看大約52萬份文書)。因此,一些綜合性大學在招生時,往往會在篩選階段先淘汰一些硬件不過關(guān)的學生,這些學生的文書很難有機會進入招生官的手里,無論它們多么出彩。
出彩的文書,需要花時間反復打磨
無論怎樣,文書都是申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絕不可以輕視。對此,我建議大家盡早準備,特別是Common系統(tǒng)(美本申請系統(tǒng))的主文書,提前一年準備都不過分。出彩的文書大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花時間反復打磨的。但凡事都有個分寸,很多人在文書打磨這個問題上會走極端,總是想打造一篇毫無瑕疵、至臻至美的文書。
且不論招生官是不是真的喜歡那些看上去完美無瑕的文書,這在實際操作中都是很難辦到的。因為,就文章來講,從來就沒有一個關(guān)于完美的統(tǒng)一標準,每一個人心中完美的文書的樣子都是不同的。
有些學生和家長為追求完美,把文書拿給不同的人看,征求不同的意見,然后不停地修改、加工。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都忘記了基本的一條:聽了太多別人的意見并吸納進來后,你的文書就成了個百衲衣、大雜燴,卻獨獨不是你了。
而且,即便你的文書征求了100個人的意見,寫了100稿,自以為已經(jīng)很完美,但當你拿給第101個人看時,他也一定會給你第101個意見。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閱讀喜好等都是不同的,他給出的意見,其實就是站在自己角度的一種解讀,你千萬不要把所有的意見都當回事。而且,給你的建議,更多時候是在談文章,而不是在談申請文書,這不是同一個概念。為此,我給申請者的建議是:在這么多給你意見的人當中,選擇一個你最信服的人(最好是專業(yè)人士),以他的意見為準。其他人的意見,僅供參考。
總而言之,雖然文書對大學申請至關(guān)重要,但別總想著打造一篇絕對完美的文章,須知,天下公認的完美文章并不存在,何況是一篇帶有強烈目的性的申請文書。很多時候,過于完美反而是種災難。
(作者系美本申請規(guī)劃及美本文書創(chuàng)意和潤色資深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