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莉婷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與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應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與教學活動,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可將新舊知識相融合,形成知識的串聯(lián),并在腦海中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這種學習態(tài)度上的轉變,可使學生充分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成長與進步,進一步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自信,推動學生主動意識的形成。
《草船借箭》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 課的內容,本文講述了諸葛亮與周瑜之間的故事,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華心生嫉妒,要求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最終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草船借箭》節(jié)選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故事情節(jié)曲折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涵蓋的語文要素為“借助資料了解三國時代的一些歷史背景,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1.會認瑜、忌等10 個生字,會寫妒、忌等13 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委托等13 個詞語。
2.默讀課文,借助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料與自己整理的資料內容,嘗試理解課文,對課文主要講述的故事進行總結,初步學習與掌握古典名著的閱讀學習方法。同時,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總結哪些行為能體現(xiàn)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通篇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不同語言的特點,激發(fā)學生閱讀中國古典名著與歷史小說的興趣,使學生能通過閱讀學習課文,能完整地讀完《三國演義》整本書。
1.感受故事中出現(xiàn)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重點感受諸葛亮與周瑜的人物形象。
2.學習與掌握古典名著的閱讀方法。
在教學開始前,為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微課視頻,了解在三國時期,發(fā)生在東吳赤壁的一段歷史故事。對此,教師可從網(wǎng)絡上眾多的影視作品中截取精彩片段供學生學習,如大型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戲劇片《借東風》、電影《赤壁》等。在學生觀看后,教師可讓學生簡要談一談自己的想法,說說通過觀看影片了解到課文講述了怎樣的故事,讓學生嘗試用簡短的話語進行概述。在學生交流討論后,教師可將小說《三國演義》與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相對比,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念。在學生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fā)后,教師可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并結合課文內容提出如下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
1.誰用草船向誰借箭?
2.為什么要借箭?借箭的目的是什么?
3.他是怎樣借箭的?借箭之后又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想要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欲望,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進行獨立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故事主要內容。語文閱讀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重視營造學習氛圍,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形象的教學情境,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引出課文主題,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在課前預習活動中,教師已要求學生利用手中的學習工具,解決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在教學中,教師可就學生預習成果進行檢查,以“接龍”的方式,組織學生按順序進行課文閱讀,該方式既能檢驗學生是否認真進行預習,還能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運用激勵教育法,對能完整、流利地閱讀課文的學生獎勵一朵小紅花,在教學結束后,得到小紅花最多的學生可獲得教師準備的精美禮品,從而強化學生的主動意識。
在學生朗讀完課文后,教師出示PPT,要求學生不僅要正確讀出課件中的生字詞,還要對詞語的意思做出解釋。
妒忌 都督 幔子 翎毛 水寨
吶喊 丞相 疑惑 擂鼓 弓弩手
在完成生字詞的學習后,教師帶領學生再次朗讀課文,解決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的問題,并要求學生嘗試用課文中的語句進行回答。
師:誰用草船向誰借箭?
生: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課文第7~8 自然段寫出了具體過程。
師:為什么要借箭?借箭的目的是什么?
生:周瑜以軍情緊急為由要求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借箭的目的是為接下來打仗做準備。(該回答作為教學拓展延伸切入點,可引出赤壁之戰(zhàn)的故事。)
師:他是怎樣借箭的?借箭之后又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生: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布置好用青布幔子遮蓋的草把子,在大霧天乘船來到曹軍的水寨,擂鼓讓曹操誤以為有敵襲,最終借得十萬支箭。借箭之后又發(fā)生了借東風、赤壁之戰(zhàn)等故事。(教師可詢問學生是從哪些地方了解到這些故事的,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梳理生字詞,精讀課文,幫助學生掌握故事的發(fā)展順序,明確“草船借箭”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并通過問答的方式強化學生概括、分析、總結的能力。而應用激勵性教育法,則能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在學生初步學習課文內容并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究,解讀課文對話。對此,教師可分三步進行,設計以下三種教學活動。
▲活動一:問題探究,感受人物
教師可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設計靈活多樣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分析課文中的對話,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
1.諸葛亮對魯肅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边@里的幫忙是指什么?諸葛亮為什么要對魯肅保密?
2.周瑜對諸葛亮說:“現(xiàn)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敝荑槭裁匆@樣說?他這樣做是出于什么心理?
3.諸葛亮對魯肅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霧散了就回去?!敝T葛亮的這個計策是如何實施的呢?為什么諸葛亮如此篤定曹操不會出兵?
教師:讓我們帶著問題,再次回到課文,閱讀課文第4~8 自然段,尋找問題的答案。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在討論交流中解決教師布置的問題。
1.這里的幫忙是指讓魯肅準備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多名軍士,并將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用青布幔子遮擋,借助大霧偽裝成軍士,讓曹操誤以為東吳想要借助大霧出兵。諸葛亮對魯肅保密的原因是,魯肅作為周瑜的心腹,如果將計劃告訴魯肅,周瑜妒忌的心理一定不會讓諸葛亮借箭成功。
2.周瑜善妒,對諸葛亮的計謀與才華有著極強的妒忌心,在文章第2 自然段中能明顯看出,周瑜想借商議軍事的由頭為難諸葛亮,并引導諸葛亮在帳中立下軍令狀,一旦諸葛亮完不成便能以此為由頭借機處理掉諸葛亮。
3.諸葛亮計劃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對每個人的性格有著深度的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加之曹操的部隊多是中原人,不善水戰(zhàn),大霧天氣更不敢出兵應敵。諸葛亮是借助天時地利,加上自身才思敏捷才能成功借到箭。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對話,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此外,這樣的實踐活動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讓他們在解讀對話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活動二:角色互換,體驗人生
角色互換活動是一種富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深入體驗課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處理方式。教師可以設計各種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力,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同理心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在開展角色互換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各種富有挑戰(zhàn)性的情境。
1.讓學生扮演諸葛亮,面臨周瑜的妒忌和壓力,如何運用智慧化解危機,完成任務。在這個情境中,學生需要設身處地地思考,如何在周瑜的質疑和妒忌下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為劉備謀取利益。
2.讓學生扮演魯肅,在諸葛亮和周瑜之間保持中立。在這個情境中,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在兩位將領之間,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保持公正和中立,既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又要避免卷入兩人的矛盾。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公正、客觀的品質,以及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
3.讓學生扮演曹操,在大霧彌漫的夜晚,如何判斷敵我,應對突發(fā)情況。在這個情境中,學生需要學會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運用自己的判斷力和決策能力,確保戰(zhàn)局穩(wěn)定。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和領導力。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互換,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處事方式,提高學生的同理心和換位思考的能力。同時,角色扮演的活動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他們在演繹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課文人物添加更多的生動細節(jié)。)
▲活動三:創(chuàng)意改編,展現(xiàn)才華
創(chuàng)意改編活動旨在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課文內容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三個步驟:
1.改編劇本: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自選角度、自定角色,將課文中的故事進行改編。例如,學生可以嘗試從諸葛亮、魯肅、曹操等不同角色的視角出發(fā),創(chuàng)作出各自心中的“草船借箭”故事。
2.表演展示:學生分組,將改編后的劇本進行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語言表達、肢體動作、情感傳遞等方面,以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力和溝通能力。
3.評價與反思:教師組織學生對各組的表演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從劇本創(chuàng)意、表演技巧等方面進行評價。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改編和表演過程中的得失進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意改編活動,學生可以將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作出富有個性的作品。這樣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審美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也可以讓學生反思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總結自己的學習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和體驗,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逐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推動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使學生能主動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樣的自主學習活動。
通過總結和反思,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提高他們的概括和總結能力。同時,反思也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從而調整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此外,分享感悟和體驗可以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