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宜生
(作者單位:貴州商學院)
新時代發(fā)展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行政事業(yè)單位的穩(wěn)定運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有利于提高社會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而固定資產是保障行政事業(yè)單位順利運行的主要資產,與單位的整體管理水平具有直接關系。但是,部分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審計中存在一些問題,對單位正常運行和發(fā)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探討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審計的有效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財政撥款是行政事業(yè)單位在日常工作開展中購置固定資產的主要資金來源,這就導致行政事業(yè)單位存在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資金不足等問題,造成部分單位出現固定資產匱乏等現象。同時,相關人員在固定資產審計和管理中,未嚴格按照各項標準要求和規(guī)范開展工作,任意性較強,并容易受到人為主觀意識的影響,造成固定資產審計工作存在較多不足之處,引發(fā)一系列賬外資產、資金浪費等問題,不利于單位長久發(fā)展。另外,相關主管部門在日常管理中會定期進行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清查工作,但是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固定資產少計、漏計等問題。
行政事業(yè)單位主要通過自購自建、社會捐贈、上級調入這三種方式獲得固定資產,需要在固定資產審計過程中,更多強調土地、建筑、設施設備等相關固定資產的權屬問題,并重視檢查與行政資產相關的各項流程有無違法違規(guī)現象。另外,固定資產購置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還應當重點關注會計記錄的原始憑證、合同文書、驗收報告等各項信息資料有無缺陷,會計賬務處理是否合法合規(guī),固定資產入庫驗收的相關手續(xù)是否齊全,是否存在重大決策失誤,是否產生固定資產損失浪費的現象,是否存在借助賬外資金采購固定資產造成資產流失的現象等[1]。
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相關人員應當嚴格按照各項標準要求規(guī)范使用,避免出現固定資產損失、浪費的現象,防止對行政事業(yè)單位的正常運行產生不良影響。固定資產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審計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第一,固定資產領用時間、人員等各項信息有無準確登在臺賬上;第二,單位是否存在固定資產閑置的現象,有無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第三,是否安排專業(yè)人員對固定資產進行科學管理,有無合理設置固定資產資金明細賬、實物卡片;第四,我國對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提出明確要求,審計人員應按照相關要求,全面審查固定資產的使用性能,如果單位存在向外出租、出借固定資產的情況,審計人員需要確定各項流程是否符合規(guī)定,同時單位還會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因此需要明確其是否向同級財政及時上繳固定資產出租、出借的收入;第五,固定資產減少時,相關工作人員有無立即按照規(guī)定規(guī)范處置資產,并辦理相應的上報審批手續(xù);第六,在單位固定資產日常管理過程中,有無定期進行清查盤點審計,對是否存在臺賬、卡片和實際是否相符、有無固定資產流失等各項問題進行審查;第七,單位在固定資產使用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定期進行盤盈盤虧,這就需要審計人員全面審核財務處理工作是否規(guī)范標準,同時對盤盈的固定資產的處理是否符合要求,有無對變相處理、產生賬外資產等問題進行審查。
固定資產在使用一定年限或者受到較多損壞,不符合國家各項標準的情況下,行政事業(yè)單位需要及時對其進行報廢處理,同時對部分具有一定價值的固定資產進行變賣,以減少損失,獲得一定經濟效益。另外,行政事業(yè)單位在處理固定資產的過程中要將其調出,合理處置固定資產。行政事業(yè)單位在處置固定資產時,無論是報廢、變賣處理,還是調出,都應當嚴格按照相關主管部門的要求和工作流程進行,還要獲得審核批準,這樣才能針對性處置固定資產。因此,固定資產處置審計的過程中,重點審查三種處置形式是否按照程序規(guī)范辦理審批,是否存在未通過批準私自核銷資產的情況[2]。此外,審計人員還要審查行政事業(yè)單位對固定資產進行處置之后獲得的收入,是否嚴格按照要求及時上繳給同級財政部門。
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績效審計主要關注以下幾點內容:一是固定資產規(guī)模是否適應行政事業(yè)單位工作量大小。行政事業(yè)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中,會結合其類型和國家要求,制定相應的內部考核指標,這就需要審計人員對固定資產使用率、閑置率進行調查和分析,明確其是否在考核指標范圍內。二是固定資產在日常使用中會受到操作人員綜合能力、外部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損壞,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定期進行維修和維護。而這也需要審計人員更多關注各項維護費用支出是否符合固定資產規(guī)模,有無存在固定資產維護費用損失浪費的現象。三是審查行政事業(yè)單位通過自建方式獲得的固定資產有無達到項目設計效益,固定資產周邊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是否具有實質性普惠效益,以及是否讓人民群眾有實在的獲得感[3]。
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審計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分析固定資產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審計人員側重于審查單位是否建立健全相應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從而為固定資產使用、處置、維護保養(yǎng)、定期盤點等各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新時期,行政事業(yè)單位對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提出更高要求,同時不斷增加審計工作量,縮短審計時間,從而造成審計人員工作開展不嚴謹,取證較少,并存在審計程序不符合要求等問題,大大降低了固定資產審計工作質量,引發(fā)一系列審計風險。審計人員是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審計工作的主體,其綜合能力、風險意識對審計工作開展質量和效率具有較大影響。但是,部分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審計人員缺乏較強的責任心和風險意識,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水平不高,在實際工作中無法嚴守職業(yè)操守,隨意減少審計程序,從而難以保證審計結論的可靠性,給審計工作帶來很多風險。
固定資產審計技術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審計的缺點。例如,在實際應用審計抽樣方法過程中,審計人員通常按照相應比例,抽取總體樣本進行審計,這樣就會造成獲得的審計結論存在一定的偏差,無法保證審計結論的精準性,給審計帶來較大風險。另外,審計人員運用審計分析復合法的過程中,固定資產審計程序比較復雜煩瑣,大大降低了審計工作效率,從而增加審計風險[4]。
被審計單位在固定資產審計工作中沒有積極配合,提供的相關信息資料不完整或者不真實,具有較大偏差,這就造成審計人員無法準確掌握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真實狀況,從而無法及時、準確發(fā)現被審計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造成審計人員得出錯誤的審計結論[5]。
一些行政事業(yè)單位在固定資產審計中,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較為單一,而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行政事業(yè)單位面臨的風險更加復雜多樣,所以面對固定資產審計發(fā)展的新要求,其需要持續(xù)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專業(yè)培訓[6]。行政事業(yè)單位管理者需要定期舉辦固定資產審計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培訓,邀請行業(yè)內的專家進行授課。培訓的內容可以包含固定資產審計方法、重點、要求等,以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日益復雜多變的審計工作需求。二是增強審計人員的協(xié)調溝通能力[7]。審計人員在開展固定資產審計工作時需要與其他部門協(xié)同,需要具備協(xié)調溝通能力,如果缺乏,就會影響其他部門的配合度。行政事業(yè)單位管理者可以定期開展團隊建設活動,讓員工和審計人員能夠在團建中加強溝通,學習部門之間的溝通技巧。
一是查閱法。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合理借助查閱法進行固定資產的審計工作,有效采集相關信息資料,審核檢查各類固定資產購置手續(xù)、處置流程等是否符合規(guī)定。
二是實地盤點法。審計人員要在對車輛、平板電腦等相關移動固定資產進行全面審查的過程中,用突擊實地盤點的方法,確定固定資產的真實性、入賬的完整性。
三是調查取證法。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合理應用調查取證法提高固定資產審計工作質效,全面審查單位相關年度資料,根據以往的固定資產審計結果、巡查和專項檢查報告的信息數據,進一步掌握更多相關資料。審計人員還要查閱行政事業(yè)單位的會議紀要等,了解固定資產的各項變動情況,多角度審查有無賬外資產的現象。例如,審計人員在對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進行全方位審計工作中,要審查單位的固定車輛,通過查看臺賬詳細了解各個車輛的類型、購置時間、費用支出等相關信息,同時和單位相關人員約定時間和地點,將單位公務車輛全部集中停放,以便進行現場盤點,詳細對比分析車輛和各項信息是否存在不相符的現象,從而發(fā)現固定資產使用、處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保障審計工作開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總體而言,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相關制度、文件、會議紀要、采購計劃和采購合同等進行詳細調查,相關人員可以加強對該單位的全面了解,并為接下來的審查工作做好準備。而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固定資產的經營情況進行現場調查,能夠判斷審計工作是否存在錯誤并找出解決問題的線索。同時,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和普通員工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和相互印證,相關人員可以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情況。
一是購置環(huán)節(jié)。行政事業(yè)單位在開展固定資產審計工作時,應當關注固定資產購置的合法合規(guī)性,詳細檢查采購手續(xù),確保手續(xù)齊全,得到相關部門的審批,禁止出現私自采購固定資產的現象[8]。同時,審計人員應重視固定資產入賬的真實準確性,全面檢查核算計價有無錯誤。行政事業(yè)單位在當期固定資產采購量較大的情況下,經常會發(fā)生未計入固定資產的現象,這就需要審計人員明確該環(huán)節(jié)是否存在賬外資產的問題。
二是報廢處置環(huán)節(jié)。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當在該環(huán)節(jié)檢查相關審批手續(xù)是否齊全,在固定資產報廢處置中是否存在中介機構,相應的評估內容是否合理,避免出現以權謀私,擅自占用單位固定資產的現象,防止資產流失。
三是固定資產賬目設置。賬目能夠充分反映固定資產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所有權是否歸屬行政事業(yè)單位。因此,審計人員要詳細分析固定資產賬面設置的科學合理性,確保各項內容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可以采用上述多種審計方法,提高固定資產審計工作效果。
四是固定資產使用效益。行政事業(yè)單位在運行發(fā)展過程中,主要借助財政資金采購固定資產,提高自身工作質效。因此,在固定資產審計中,審計人員應詳細計算并對比分析相關比率,如使用率、閑置率、毀損率、丟失率和更新率等,全面核查固定資產使用效益。
行政事業(yè)單位固定資產審計的范圍較為廣泛,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的審計風險。因此,審計人員應當合理應用各類審計方法,做好固定資產增加、減少、折舊等多個方面的審查工作,避免出現賬外資產的問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另外,行政事業(yè)單位應當不斷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增強管理意識,完善固定資產使用、處置和調撥等工作程序,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