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娟
寫作技巧是寫作中進行表現(xiàn)時運用的方法,是作者為表情達意而采取的有效藝術手段。
那么我們?nèi)绾螌W習寫作技巧呢?學生們可以通過學習美國當代作家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探索到一些寫作技巧,解決不知道寫什么,甚至不會寫的寫作問題,并逐漸成為一位位“小小作家”。在《假如給我們?nèi)旃饷鳌愤@一書的探索中,同學們可以學習“多觀察、多積累”的寫作技巧。因為作者海倫·凱勒是一位盲聾人士,所以常常能體會到我們常人不能體會到的事,就像第二章中海倫所說的:“只有失聰?shù)娜瞬胖缆犚娐曇羰且患嗝疵烂畹氖虑?,只有失明的人才知道能看見陽光下的事物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背?,她還問過視力正常的朋友,他們看到了什么,他們的回復往往是:“沒什么特別的。”由此可以看出,能看見的人實際上什么都看不到,那么看不見的海倫·凱勒是如何做到寫出這些語句、出版本書籍的,我們難以想象。
在海倫·凱勒的眼中,自己雖然是一位盲人,但仍舊可以體會到很多東西,就像在林子里散步,仍然能夠通過觸覺發(fā)現(xiàn)成百上千件引起自己興趣的東西,譬如樹葉的對稱性、樺樹的光滑樹皮、松樹的粗糙外表,等等,還有春日樹干的枝條、寒冬后第一棵嫩芽、鵝絨般質(zhì)地的花朵、小鳥引吭高歌時愉快的顫抖,以及把手放在小溪里,感受那清涼的流水等,這些都是我們通過觸覺能夠體會到的美妙的事物,那么作為視力正常的人,更應該能夠通過眼睛觀察到更多的與眾不同的東西,涉及事物的色彩和動態(tài)等。為此,海倫假設自己是一位大學校長,想要為大家制定一門必修課,那就是“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又假如大家只有三天光明,我們又想看到什么,這些無一不讓我們學會用好自己的眼睛。所以, 同學們?nèi)绻軌驅(qū)W會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毫不起眼的美,并把看到的這些美好事物積累起來,一定會像海倫·凱勒這般用多樣的詞語寫出那么優(yōu)美的景物與句段。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一書的探索中,同學們可以學習“精構思、列提綱”的寫作技巧。在第二章中,海倫·凱勒將重回光明的時間分為了三份,即三天,巧妙列了個三天“光明”的提綱。在第一天,她想見幾個一直陪伴她的,且讓她覺得有活下去的意義的人,并希望長時間注視著他們的臉,把她們內(nèi)在美的外部證據(jù)深深地銘記在心中。第一位就是她的老師安娜·莎莉文,這位老師在海倫·凱勒還小的時候,就來到了她身邊,幫打開了世界的大門,包括認識具體事物、走進大自然和認識“愛”這樣抽象的事物。除此,還有小狗們那忠誠信賴的眼神、家里那些親切的擺設、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等等。在第二天,她會在黎明前起身,以敬畏之心去看那太陽喚醒沉睡大地時的壯麗景色,還要去看博物館所展示的那些栩栩如生的壯觀景貌、藝術博物館所顯示的人類智慧與精神,以及羅馬大理石雕像,拉斐爾、達·芬奇、提香和倫勃朗的油畫等,并在劇院和電影院度過夜晚,旨在感受人類和自然的歷史。在第三天,她會再次迎接黎明,尋找新的令人愉悅的事物,并在平凡的世界里度過。譬如從家出發(fā),感受芳草綠樹鮮花環(huán)繞著的整潔小住房、紐約的高樓大廈,以及在帝國大廈頂端俯瞰城市的全貌,在戲院看一部熱鬧有趣的戲劇,等等。總之,提綱三天的“光明”可謂是有序又緊湊,這樣有層次、精心構思的章節(jié)不僅有助于我們較快理解文章所寫內(nèi)容,還可以使得我們輕松概括章節(jié)大意,不至于讀完一無所知、難以復述。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一書的探索中,同學們可以學習“寫細節(jié)、用修辭”的寫作技巧。在第二章中,海倫是通過指尖“看見”朋友的面部輪廓的,但我們通過她細膩描述的三天美好、短暫的“光明”可以發(fā)現(xiàn):海倫的內(nèi)心是非??释ㄟ^心靈的窗戶“眼睛”,看一看朋友們對不同意見、不同環(huán)境的反應,看一看他們那稍縱即逝的眼神和表情。就此而言“眼睛”可以幫助我們觀察對方的微妙表情,譬如肌肉的顫抖、手勢動作等,這些微妙表情、動作都可以被我們運用到一些細節(jié)描寫當中。在第三章中,海倫講述了自己大病后深陷黑暗前后的一些記憶,她開始用“手”感知東西的形狀、觀察物體的移動,并用這樣的方法學會了不少東西,譬如搖頭表示“不”、點頭表示“好”、把手收回表示“過來”、把手往外推表示“走開”,甚至會通過動作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想吃面包,通過做切面包、涂黃油的動作來表示,又如晚餐想吃冰激凌,做開制冰機的動作,并裝作打戰(zhàn)的樣子等,通過這樣的“動作”表達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
在這樣黑暗的日子里,她逐漸認識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直到安娜·莎莉文老師的到來,才讓自己的精神重獲自由。在第四章中,莎莉文老師來了,當感受到有腳步靠近時,海倫還以為是母親來了,于是伸出一只手,但沒想到竟是另一個人握住了她的手,一把將她拉過去,并緊緊把海倫抱在懷里。就此而言,通過“握住”“拉過去”和“緊緊地抱”這一連串動作上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地描述了海倫對于莎莉文老師到來的喜悅之情。除此,海倫還通過描述自己“一動不動地坐在樹杈上,期盼著莎莉文老師回來救自己”的狀態(tài),以及風吹的沙沙作響時,“樹的顫抖”和“自己被狂風卷走”這樣的擬人、夸張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在當時情境中內(nèi)心的恐懼與害怕。另外,從第二章中“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該有多好呀……”這句話來看,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通過對比,以此告訴同學們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珍惜現(xiàn)在、面對人生??傊?,同學們在該書寫作技巧的探索中,既能學習到一些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方面的細節(jié)描寫,還能學習到擬人、夸張和對比等多樣的修辭方法。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一書的探索中,同學們可以學習“用情感、深打磨”的寫作技巧。前言中的“我懷著誠惶誠恐的心情書寫我的生平”,可以看出作者挖掘孩童時期的記憶時,有些困難,因為時間已經(jīng)久遠,常常分不清事實與現(xiàn)象。這一困難與同學們不知道寫什么有些類似,所以我們可以透過海倫所寫的這本書去探索她是如何運用“用情感、深打磨”這一寫作技巧,寫出為大家所知的這本書的,以此來幫助同學們學習寫作技巧。譬如:第二章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部分內(nèi)容只是分為短暫又美好的三天,可見海倫對光明的渴望,以及想要通過“眼睛”來感受、體會豐富多彩的世界,而不是僅僅用“觸感”來感受。第三章中,隨著莎莉文老師的到來,她逐漸通過做手指游戲拼出世間萬物的名字;通過感知清涼的水流來理解語言的奧秘,還通過感知心臟了解了什么是愛這類抽象的概念,由此可見,這些事情都出自作者那顆充滿“渴望”的心,正是因為有著急欲打開視聽感覺的窗口,才能在黑暗與寂靜之中,在毫無聲音、色彩的記憶和感覺之中,仍舊通過想象,以及那樸素、真摯的語言,寫出這些令人頗為感觸的人、事、物。
與此同時,在該書中,我們還可以學習到海倫·凱勒的不少經(jīng)典語錄,可以說這些語錄都是她的切身體會,并用心打磨出來。譬如:“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使人更加喜愛聲音”,這句話是指如果你得到的東西又失去了,你就會珍惜。由此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學會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不是等失去了才學會。
綜上所述,同學們可以通過探索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來學習“多觀察、多積累”“精構思、列提綱”“寫細節(jié)、用修辭”和“用情感、深打磨”這樣的寫作技巧。希望同學們都能借助這些“寫作技巧”掌握寫作的能力,解決不會寫、寫不好,以及不知道寫什么的寫作問題,從而成為一個會寫作的“小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