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武
隋朝暴政,各地起義不斷。大業(yè)十三年(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淵也率領義軍起兵,建立了大將軍府。他的兒子李世民因收取西河有功,被封為右領軍大都督。隨后,義軍一路西進,到達賈胡堡。隋朝將領宋老生聽聞,率兩萬精兵屯駐霍邑,力圖阻止義軍前進。
天色陰沉,烏云壓境,大雨瓢潑。
義軍剛到賈胡堡,便趕上了這種鬼天氣,全軍只得止步??粗鴰ね舛勾蟮挠甑危钍烂裥闹腥f般惆悵。
“這雨下了許久,何時才會停啊……”他哀嘆了一聲。話音剛落,身后傳來腳步聲。李世民想得出神,竟沒發(fā)覺自己的父親來了。
“軍糧快吃完了,道路泥濘,補給遲遲未到。我和大家商量,打算暫時撤退,等天時地利再做行動,你看如何?”李淵道。
李世民聽聞這話,心中“咯噔”一下。
“父親三思!”他緊走幾步,來到李淵面前,急忙說,“隋帝昏庸,當初起兵正是為拯救天下百姓?,F(xiàn)如今我們該一舉攻下咸陽,號令天下,獲得更多支持。如果遇到一點兒困難就撤兵,將士們定會人心渙散,說不好會就此離開,無心再戰(zhàn),日后想再聚集人馬,可就難上加難了!”
“可霍邑地形兇險,易守難攻。宋老生若不出門迎戰(zhàn),我們也沒法攻打啊?”李淵愁眉不展。
“父親放心,此事可交給我?!崩钍烂駪B(tài)度很堅決。
幾日后,雨過天晴,霍邑城內(nèi)一片安寧。
一座高門宅院的亭廊下,一只金絲雀正在籠子里蹦跳。
宋老生吹著口哨,逗鳥耍玩,不亦樂乎。他輕松得很,因為他早已想好了跟對手周旋的辦法,只要拒不應戰(zhàn),料那幫造反的賊人絲毫沒有辦法。
宋老生瞧著這金絲雀,越看越喜歡,正在興頭上時,突然有人快步跑來,說有要事來報。
“李世民正在城外調(diào)兵遣將,好像要有什么大動作,他們還放出話來……”說到這兒,那人突然吞吞吐吐起來。
“說什么?”宋老生趕忙問。
“說大人您是縮頭烏龜,不敢露面……”
“豈有此理!”宋老生頓時氣急敗壞,音量抬高不少,驚得金絲雀在籠中直撲棱,“傳我令,全軍準備,立刻隨我出城應戰(zhàn)!”
不多時,宋老生大開城門,眼見李淵已在城東列陣。
宋老生指揮左右士兵發(fā)起猛攻,義軍被打得人仰馬翻,根本不是對手,逼得李淵最終只得率兵撤退。打了勝仗,宋老生正在揚揚得意,忽然聽到城南傳來了一片喊殺聲。
他定睛一看,烏泱泱的義軍兵馬正徑直朝他奔來,領頭的就是李世民!
“不好,中計了!”宋老生十分后悔,可惜為時已晚。
李世民這招太高明了。他從南而下,直接切斷了宋老生的部隊,讓敵人的勢力一分為二,不能彼此照應。宋老生心知上當,卻沒有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繼續(xù)打。
在這樣的形勢下,他早已心生退意,于是他一面讓前方士兵阻撓抗擊,一面讓后方士兵逐漸撤退。他撤到城門前,正想入城,誰知忽然眼前一黑,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眾目睽睽之下,宋老生直挺挺地倒下,就這樣結束了生命。
李世民一身戎裝,跨馬立在吊橋前。夕陽下,盔甲熠熠發(fā)光,他手中的兵刃更是寒氣逼人。宋老生是守城的主將,他一死,手下將士自然潰不成軍,義軍取得了期盼已久的勝利。
看著眼前的城門,李世民暗暗立誓,這只是個開始,日后自己一定會攻取更多城池!
“集合,進——城——”李世民一聲吼,義軍將士們已經(jīng)列隊整齊,踏著響亮的步伐,浩浩蕩蕩地向城內(nèi)進發(fā)。
義寧二年(618年),李淵接受隋帝禪讓,成為唐朝開國皇帝,李世民被立為秦王。
雖然唐朝已經(jīng)建立,但地方割據(jù)勢力依然強大,比如金城一地的薛舉。武德元年(618年)七月,薛舉率兵進犯涇州,被李世民打敗后落荒而逃,沒過多久,薛舉去世,他兒子薛仁杲繼承其位,繼續(xù)對抗朝廷。
這年九月,秋高氣爽,李世民奉命出兵,攻打鎮(zhèn)守折墌城的薛仁杲。
說是攻打,但李世民并不主動開戰(zhàn)。兩軍對峙了六十多天,無論薛仁杲的部將如何挑釁,李世民就是按兵不動。手下若問,他也永遠只回答一句話:“再等等,還不到時候……”
到底要等到何時呢?唐兵個個想不明白,更不知李世民在等什么。
秋去冬來,十一月時,李世民等來了好消息。
這一日,有人送來情報,薛仁杲十萬兵馬糧草吃緊。與此同時,對方兩位大將主動前來投降。
“敵人士氣低落,正是我們出兵的好時機!”李世民大喜過望。
他等了這么久,為的就是要挫敗敵人的銳氣。古語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毖θ赎降年犖樵谔栖娒媲敖嘘嚩啻?,可一直得不到回應,早已沒了斗志,再加上軍糧短缺,此時更沒心思上陣殺敵。
李世民總算等來了機會,可要想打個更漂亮的大勝仗,還需要再用些計謀。
思量片刻,他召來將軍龐玉。
“大王可有安排?”龐玉抱拳請命。
“你速速領兵前往淺水原,列陣誘敵!”
“誘敵?大王是說……”
“沒錯,好戲在后頭。所以,你這個前鋒可得把這出戲演好哇!”李世民的話意味深長。
龐玉按計劃集合軍隊,來到淺水原的南面排兵布陣。
薛仁杲命大將宗羅睺(hóu)出兵迎擊。宗羅睺率全軍出發(fā),打得龐玉連連敗退,但龐玉臉上卻絲毫沒有著急的神色。“誘敵”嘛,當然得給對方點兒甜頭,等他們放下戒備之心,元帥定會讓他們吃盡苦頭的。
果然,這時候,李世民親率大軍,自淺水原北邊趕來了。宗羅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想要回軍抵抗,卻又怕大后方遇襲。就在他猶豫不決之時,李世民早已搶先一步,率領幾十個精銳騎兵,火速沖入了宗羅睺的大營。
唐軍前后夾擊,相當于把宗羅睺包了餃子。他的兵不是被殺,就是在逃命時不慎墜入懸崖,死傷不計其數(shù)。宗羅睺見大勢已去,只得撤退。
“不好,宗羅睺要跑!”一名貼身騎兵向李世民報告。
“你們幾個隨我來,攻至折墌城下,讓他無法回城!”李世民當機立斷,便要帶二十個騎兵前去追趕。
“元帥,為何不等大軍一起攻城,您只帶這些人手,一旦有危險怎么辦?”騎兵中,有人想要勸阻李世民。
“宗羅睺的隊伍現(xiàn)在已被沖得七零八落,正是好時機!若是我為等大軍來而遲一步進攻,拖延的時間足夠讓宗羅睺重整軍隊的,一旦他率領殘兵卷土重來,到時候,不知道還得怎樣苦戰(zhàn)一番呢!”
李世民帶兵打仗,靠的就是靈活應變。他將利害關系對眾人一說,二十個騎兵立刻醒悟,齊齊跨馬疾奔,對宗羅睺步步緊逼。
宗羅睺見歸城無望,只能選擇退逃。他手下的殘兵敗將,也隨之一起逃出城外。
折墌城內(nèi),薛仁杲依然留守。當日傍晚,李世民的大軍鏗鏘行進。
“兵馬已將此城四面合圍?!币股顣r,有人來報。
“好!”李世民聽聞,心知勝局已定。
“這下子,薛仁杲就算插翅也難飛了?!北妼⒁彩驱R聲叫好。
“對呀!如今宗羅睺敗逃,薛仁杲雖還有不少精兵,但與我軍兵力相差過大,他根本就不是我們的對手?!北妼⒆h論紛紛。
“接下來,薛仁杲會如何?”又有一名將領問。
“他會主動投降?!崩钍烂耠p拳緊握,十分自信。
李世民說得沒錯,第二天早晨,果然傳來消息:薛仁杲主動請降。折墌城城門大開,李世民又成功奪下一座城池。
折墌城戰(zhàn)役結束后,眾將領向李世民表示祝賀。
“不過,在下有一事不明,”龐玉問道,“大王那日叫我誘敵,我見您胸有成竹,仿佛知道定能打勝這一仗。這是為何?”
“宗羅睺之前來挑戰(zhàn),我軍拒不出兵,這便讓他對我們有所輕視,以為唐軍畏懼,不敢輕易對抗。對方一旦輕敵,就會疏忽。因此我讓你在前方誘敵,我在后方包抄。宗羅睺的兵雖養(yǎng)精蓄銳多日,但糧草不足,一旦受挫,軍心必然渙散。如此一來,這場仗必然是他輸我贏?!崩钍烂竦?。
“既然軍心渙散,為何還非要將他們趕出城外?”龐玉不解。
“軍心雖然渙散,但他們都是這城中人,若是宗羅睺和他的殘兵一起回城,薛仁杲稍加整頓,這些士兵為了家人也會再次出戰(zhàn)。所以一時的贏不算贏,還需將他們徹底分散,使其勢力無法聚攏在一起。”李世民又補充道。
眾多的割據(jù)勢力中,北方的劉武周也不容小覷。
劉武周手下有位大將,名叫宋金剛。此人驍勇善戰(zhàn),在得到劉武周的重用后,連續(xù)攻占了黃河東岸的大片地方。為此,李淵愁眉不展。
“賊人勢力強大,大唐根基未穩(wěn),想和賊人爭奪地盤,并不是件易事。干脆放棄河東,好好守住關西吧?!背弥?,李淵思索一番,對眾人道。
“萬萬不可!”李世民聽聞,急忙勸阻。
“太原是王業(yè)的基礎,不能丟。河東物資豐富,京城要靠它供給,也不能丟。希望皇上給臣三萬精兵,臣必定能消滅劉武周,收復河東舊地?!?/p>
李世民說得慷慨激昂,一番話感動了李淵。李淵暗想:我這個兒子,確實有血性,危難當頭不求自保,逆流而上,能從虎口奪食,值得信任,干脆依了他吧。
“若是如此,那便依你所愿!”李淵點頭后,特地又調(diào)遣將領,讓他們來協(xié)助李世民。
等一切準備就緒,李世民再度率兵出征。
武德二年(620年)十一月,李世民領兵過黃河,駐扎在柏壁,與宋金剛相持。兩軍還未正式交鋒,另一邊的永安王李孝基遇到了點兒麻煩。
當時,一個叫呂崇茂的人在河東夏縣反叛,李淵派遣李孝基前去攻打。起初,李孝基旗開得勝,將呂崇茂打得慘敗。可作為“反叛聯(lián)盟”的一員,呂崇茂背后還有其他幾股勢力撐腰呢。這不,他馬上向宋金剛求助了。宋金剛得知后,即刻派遣大將尉遲敬德、尋相前去救援,這下子打得李孝基大敗。
李世民收到消息后,馬上派殷開山、秦叔寶二人進行截擊。這次行動出其不意,讓敵人方寸大亂:首先是宋金剛,他一直等著和李世民交手,怎知后方忽然被抄;其次是尉遲敬德與尋相,兩人本以為此次救援任務圓滿結束了,誰知半路突然殺出一支對方的援兵。結果可想而知,尉遲敬德、尋相敗逃,手下的兵將也被俘獲不少。
殷開山、秦叔寶得勝歸來,將士們士氣高漲。
“大家都準備好了,只求和宋金剛痛快一戰(zhàn)!”眾將領紛紛請命。
李世民卻搖了搖頭,說:“幾日前我已命人探明情況。宋金剛孤軍在外,他兵馬眾多,糧草卻供給不足,這說明他想要速戰(zhàn)速決?!?/p>
“那還等什么,打呀!”
“若是如此,兩軍交戰(zhàn),傷亡必定眾多。我們偏不遂他愿,今日起大家在營壘里養(yǎng)精蓄銳,等對方糧食吃光沒了銳氣,看他的兵還有什么力氣打。”李世民對諸將說。
“到時候,他也只能退逃?!贝蠹衣牭竭@里,總算明白了李世民的良苦用心。
武德三年(621年)二月,果然如李世民推算的那般,宋金剛因軍隊缺糧,無計可施,只好引兵撤退。唐軍一路追趕,宋金剛大敗,最終尉遲敬德、尋相領著八千兵馬投降了李世民。劉武周則在敗局已定后,只身逃往突厥。
由此,李世民成功收復了河東的并州、汾州等地。
唐王朝的統(tǒng)一勢不可當。同年七月,李淵命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當時,王世充盤踞在洛陽,勢力十分強大。若是能拿下王世充,那么整個河南也就不在話下,天下大局便可定了。
李世民率軍向洛陽進發(fā)。安營扎寨后,他帶幾百精兵前去察看地形。不料,半路遇到王世充的幾萬兵馬。雙方兵力懸殊,李世民手下的士兵不免畏懼起來。
“怎么辦?我們被包圍了!”有人道,話音透著幾分不安。
“你們先退,我來殿后!”李世民也知情況不妙。
“那怎么能行!我們絕不能如此!”
“不要廢話,留著命回去搬救兵!我等著你們來援救!”李世民有些急了。
眾騎兵面面相覷,都不愿離開。包圍圈漸漸縮小,敵人的長矛齊齊指向他們。
“再不走,誰都出不去,這是命令!”李世民又道,神情威嚴無比。
收到命令后,騎兵們開始四散突圍。王世充見此,也不著急。只要等會兒抓到李世民,唐軍來多少援兵都無所謂了。他派出勇將單雄信,率領幾百騎兵朝李世民直奔而去。
這些騎兵如餓虎撲食一般,爭先恐后地都想要擒住李世民。可惜,他們太高估自己的實力了。李世民箭法了得,左右開弓,百發(fā)百中,靠近他的人無不應弦倒下。更令人意外的是,萬軍之中,突然有一人驅馬沖了過來。李世民定睛一看,竟是陪他同來的尉遲敬德。
“怎么沒離開?”李世民詫異地問。
“您深陷危險之中,臣豈能心安逃走!”尉遲敬德說。
李世民心生感動。當初劉武周慘敗,尉遲敬德投降后,一直被唐軍將領所懷疑,但李世民卻對他深信不疑。如今尉遲敬德不離不棄,足以說明他對李世民的忠心,更證明了自己“用人不疑”的正確。李世民正欲開口道謝,抬頭卻見單雄信直逼而來。
千鈞一發(fā)之際,尉遲敬德大吼一聲,長槍斜刺,眨眼工夫竟將單雄信挑下馬。
王世充的兵馬雖多,但見此情況后,全都傻了眼。
敵人士氣減半,且戰(zhàn)且退,尉遲敬德護著李世民殺出包圍圈。不多時,援軍趕來,唐軍不但俘獲了王世充的手下大將,還俘虜了騎兵六千多人。初次交鋒,王世充慘敗。
之后,李世民派兵一路攻占龍門、河內(nèi)、回洛城。他善于用兵,又對將帥極為信任,大家都愿在戰(zhàn)場奮勇殺敵。相比之下,王世充卻漸漸失去了各地支持。不久后,汴州、豫州等地的將領陸續(xù)前來,向李世民投降。
武德四年(622年)二月,李世民發(fā)兵青城宮,斬殺八千敵軍,直逼洛陽城下。
唐軍在城下扎營,王世充眼見對方打到了家門口,再不敢輕舉妄動,他派人給竇建德捎信,請求對方支援。
一段時間后,竇建德果真帶了十幾萬人來幫忙,可惜兵馬懈怠,再加上后方糧草空虛,最終他們被李世民一鍋端了。竇建德被活捉,王世充眼見無路可退,又無援兵可尋,只得帶著他的兩千手下主動投降。
李世民此次出兵,打敗王世充,消滅又一個割據(jù)政權,為唐朝統(tǒng)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唐高祖李淵退位后,李世民成為唐朝第二任皇帝,史稱唐太宗,年號貞觀。他在位期間,廣納良言,文化繁榮,國泰民安,史稱“貞觀之治”。
小軍迷時空機
竇建德被活捉后,李世民很生氣地問他:“我對王世充興師問罪,本不關你的事,為什么你要跑來摻和一腳?”
竇建德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回答道:“我自己跑過來,不是怕您將來打我還得特意再跑一趟嘛!省事兒!”
嘿,他還真是一個幽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