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悠燕
孤懸于東海的嵊泗縣花鳥島,給人的印象除了島礁的質地堅硬,便是蒼蒼茫茫、無邊無際的海域,至于那一小片陸域,比起大陸來,可謂小巫見大巫。近年來,隨著海島旅游開發(fā),許多人從喧囂的城市踏上這個還保存著原生態(tài)的小島,驚奇驚呼,就像一個吃膩了大魚大肉的人,突然看到幾樣清淡素菜,便發(fā)出“素菜小炒可怡情”的感嘆。
我們乘坐一艘叫“嵊翔”號的輪船從小菜園碼頭上船,這天風平浪靜,晴空萬里。很快,就到了念叨了一年之久的花鳥。我想,那天會不會也有人像我一樣在心里說:花鳥,我來啦!
花鳥燈塔。岸上,一塊橢圓形的大石頭上畫著島上地形圖,望夫石宛若鳥嘴,而我最關注的是花鳥燈塔,藍色的五角星標注它在島上的西北邊,似一只鳥的羽翼,展開來作振翅飛翔狀。
圓柱形的建筑,上黑下白,塔頂裝有風向板。銅鑄梯子從底層繞柱而上,看起來陡直。塔中心那個碩大的金光閃閃的鏡子大約就是聚光燈,據(jù)說每秒鐘旋轉一圈,射程24海里?;B燈塔陳列室現(xiàn)在被列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介紹花鳥燈塔的前言里有這樣一句話:“無邊無際的海面,黑暗籠罩了一切,倏然,一束光柱穿透而來,茫茫海陸因此有了方向,生命和航船因此有了保障?!边@是燈塔的大美大德。此時,我想起一句話:燈塔在孤寂中閃亮。黑夜中閃亮的燈塔猶如黎明曙光,給航海者溫暖和光明,勇氣和希望。如果可以計算,燈塔承載了幾代燈塔人的孤寂和守候,照亮了多少航海人前往遠方的道路。
在花鳥燈塔,看旗幟在燈塔旁獵獵作響,燈塔建成至今有140多年歷史,相對于燈塔、島礁、大海,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暫和脆弱,當年建造和管理燈塔的人,他們曾經(jīng)留在小島上的生活足跡和音容笑貌,如今已蕩然無存。在嵊泗,我們領略到了它的海洋風光、綿延沙灘和自然美景,但正如花鳥島公約上寫著的:花鳥最美的風景是人。燈塔人,常年面對的是寂寥星空、茫茫大海,聽到的是呼嘯海風、喧嘩海浪,他們被稱為海上守護神、光明傳遞者,其實,他們還是抵抗寂寞的忍者。
佛手石?;B山北側山崖,一塊巨石映入眼簾,其形狀像極了佛祖并攏的五根手指,不由想起花鳥人自稱的“花果山”。聽說花鳥因草木蔥蘢、洞穴眾多而聞名,傳說中的花果山就在此地。島上小石堆的坡頂上立著一塊“登基石”,傳說是當年孫悟空來此島的登基印證。這塊巨石叫“佛手石”,石巖縫下都是長得綠色青蔥的石艾,一簇簇、一堆堆,像是給光禿禿的石巖點綴的裝飾。還不到鮮花盛開的季節(jié),綠色的石艾裝點了這個有些單調的地方?;B人把石艾制成茶,既可解暑,又有清肝消熱之功效。我想,關于石艾,難道就沒有與孫悟空有關的傳說嗎?當然,我們也可以把“佛手石”看成是大自然的一種獨特相貌,沒有受到侵蝕才矗立至今。它站在大海邊,觀波浪洶涌澎湃,看船帆遠去歸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五碼”民宿。我們在島上的民宿間走走停停看看,對那個取名叫“五碼”的民宿會意地笑了??觳贿^年華,慢不過五碼。人生短暫,人心浮躁,總想抓住點什么,越急躁越煩惱,而在這里打造的元素,其實是在告訴你:人生大可不必總要鉚足了勁用120碼的速度去追趕別人,有時用上5碼的速度就夠了。自在、隨和、隨緣,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真好。
我們自海邊而來,對于大海幾乎熟視無睹,觀而不驚。不過,對于花鳥的海水,我不得不連呼神奇。春來海水藍如綠,這里海水藍得發(fā)綠,海天一色,遼闊沉靜,那份純凈的湛藍淹沒了你的想象力,讓人不知用什么言辭形容更為貼切。有些事物,美且不自知,擁有著湛藍海水的花鳥是可以這樣讓人深愛的。每年夏天,人們蜂擁而來,住在花鳥,體驗的不只是那份遺世獨立的淡定和從容,還有那份緩慢而安靜的花鳥時光。嵊泗打造離島微城慢生活,恰恰是把準了現(xiàn)代人的脈搏。在這里處處體現(xiàn)那種詩意、悠閑、祥和,讓一顆在塵世中變得堅硬和浮躁的心柔軟下來、安定下來,即便短暫,也可以當作休整,再重新出發(fā)。
離開花鳥,心里裝滿了島和海。立在船頭,白色的波浪仿佛自船底而生,在船后延伸出一條寬闊的白色大道?;B,它是地球上一個被濃縮的小島,如此隨意,卻讓人念念不忘。如果,你想在繁華喧囂的世界里找到獨居一隅的靜謐和自在,那就去嵊泗花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