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美文引路
文學和出汗
◎魯 迅
上海的教授對人講文學,以為文學當描寫永遠不變的人性,否則便不久長。例如英國,莎士比亞和別的一兩個人所寫的是永久不變的人性,所以至今流傳,其余的不這樣,就都消滅了云。
這真是所謂“你不說我倒還明白,你越說我越糊涂”了。英國有許多先前的文章不流傳,我想,這是總會有的,但竟沒有想到它們的消滅,乃因為不寫永久不變的人性?,F(xiàn)在既然知道了這一層,卻更不解它們既已消滅,現(xiàn)在的教授何從看見,卻居然斷定它們所寫的都不是永久不變的人性了。
只要流傳的便是好文學,只要消滅的便是壞文學;搶得天下的便是王,搶不到天下的便是賊。莫非中國式的歷史論,也將溝通了中國人的文學論歟?
而且,人性是永久不變的么?
類人猿,類猿人,原人,古人,今人,未來的人……如果生物真會進化,人性就不能永久不變。不說類猿人,就是原人的脾氣,我們大約就很難猜得著的,則我們的脾氣,恐怕未來的人也未必會明白。要寫永久不變的人性,實在難哪。
譬如出汗罷,我想,似乎于古有之,于今也有,將來一定暫時也還有,該可以算得較為“永久不變的人性”了。然而“弱不禁風”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钡墓と顺龅氖浅艉?。不知道倘要做長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長留世上的文學家,是描寫香汗好呢,還是描寫臭汗好?這問題倘不先行解決,則在將來文學史上的位置,委實是 “岌岌乎殆哉”。
聽說,例如英國,那小說,先前是大抵寫給太太小姐們看的,其中自然是香汗多;到十九世紀后半,受了俄國文學的影響,就很有些臭汗氣了。哪一種的命長,現(xiàn)在似乎還在不可知之數(shù)。
在中國,從道士聽論道,從批評家聽談文,都令人毛孔痙攣,汗不敢出。然而這也許倒是中國的“永久不變的人性”罷。
(選自《而已集》,有刪改)
◆賞析
《文學和出汗》是魯迅先生的一篇非常經(jīng)典的“以矛攻盾”的駁論文。整篇文章結構緊湊,邏輯清晰,以人性、出汗和文學為線索,深入淺出地反駁了教授的觀點。作者對教授所謂“永久不變的人性”的觀點提出質疑,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人類在進化,人性怎么可能不變呢?以出汗這一生理現(xiàn)象為例,作者指出即使是看似“永久不變”的出汗,在不同人身上也有香汗和臭汗之分,這讓“永久不變的人性”更加難以捉摸。文章以諷刺的筆調,讓人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思考文學、人性以及社會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
◆技法提煉
“以矛攻盾”在論述中使用的策略主要包括了以下四種方法:以退為進法、生動比喻法、幽默諷刺法和釜底抽薪法。這些方法不僅使論述更具說服力和批判力,同時也使文章呈現(xiàn)出獨特的風格和深度。
1.以退為進法
在論證過程中,先接受對方的觀點,然后從內部進行剖析,逐步揭示其矛盾和不足。如文中魯迅先生先是假設原來的判斷是正確的,然后通過提問的方式,“它們既已消失,現(xiàn)在的教授何從看見?”揭示教授觀點的矛盾之處。這種方法使得論述更具攻擊性,同時更具思考性。
2.生動比喻法
采用比喻論證,使論述更加具體形象。如文中魯迅先生以“出汗”這一生理現(xiàn)象為喻,指出即使是看似“永久不變”的出汗,在不同人身上也有香汗和臭汗之分,形象地說明了“永久不變的人性”難以捉摸。這種比喻使得抽象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增強了論述的說服力。
3.幽默諷刺法
運用諷刺、幽默的語言,使文章更具批判力和說服力。如文中魯迅先生對空談理論的學者進行的諷刺,認為他們在文學、人性等問題上的觀點都是空中樓閣。這種諷刺手法使得文章的批判力度更加強大,令人深思。
4.釜底抽薪法
通過找到對方觀點的根源性問題,從根本上否定對方的觀點。如文中魯迅先生以“永久不變的人性”作為諷刺的靶子,批判了中國社會中某些固化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從而引發(fā)了讀者對“永久不變的人性”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
總的來說,以矛攻盾作為一種強有力的論述方式,使我們能夠在辯論或論述中,更加清晰、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社會批判性。
學子佳作
高低俯仰之間,探尋前行方向
◎汪美慧
成長之路是曲折、起伏的。若遇迷霧,我們可登上高處尋找方向;若心浮氣躁,我們可回到田間地頭,尋生命的本源。我們既要“天安門上看問題”,持有廣闊胸懷,也要置身于田間地頭,懷有本真謙卑之心——在高低俯仰之間,我們探尋前行方向。
有人認為,青年當懷“鴻鵠之志”,何必在意“田間地頭”之小節(jié)?當我們身處高處,可以放眼望去,看到更遠的世界,發(fā)現(xiàn)更多的可能性。站在天安門城樓之上,我們不僅可以領略到祖國的繁榮強大,還可以感受到大國胸懷的豪情壯志。這種高度讓我們擁有廣闊的視野,有助于我們把握人生的方向。而這是否就意味著不關注“田間地頭”之小事?萬丈高樓若沒有平地的基礎,何以矗立不倒?紙上談兵的趙括之所以在長平之戰(zhàn)中失利,正是因為他忽略了戰(zhàn)場上的細節(jié),導致戰(zhàn)局失控。同樣,我們在生活中若忽視了身邊的小節(jié),也難以實現(xiàn)偉大的夢想。
事實上,胸懷廣闊與在意小節(jié)之間并不矛盾。正如劉備所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蔽覀円谧非筮h大目標的同時,關注生活中的點滴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修身齊家,都是我們建筑人生大廈堅實的基礎。
然而,關注“田間地頭”,并不意味著陷入瑣碎,而是讓我們在追求偉大目標的過程中,更加腳踏實地。正如李大釗所說:“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我們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將來的偉大事業(yè)鋪路。只有把握好每一個細節(jié),才能在關鍵時刻展現(xiàn)出偉大的力量。
此外,關注“田間地頭”,還有助于我們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古人云:“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焙玫牧晳T就像是一磚一瓦,慢慢堆砌成我們事業(yè)的巔峰。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僅有助于提升個人素質,還能讓我們在面對挑戰(zhàn)時更加從容不迫。
在“天安門”上,我們心懷壯志;在“田間地頭”,我們努力學習先進科技,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擔負起民族復興的使命。一高一低之間,我們看到了國家的繁榮與富強,也看到了自己肩負的責任與擔當!
遠大目標與腳踏實地并不矛盾,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讓我們在追求偉大夢想的道路上,勿忘初心,砥礪前行,關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浙江嘉興市秀水高級中學】
◆點評
本文以“胸懷廣闊”與“腳踏實地”為核心,闡述了在追求遠大目標的過程中,關注細節(jié)和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作文結構緊湊,邏輯清晰,通過論述高度與基礎、遠大目標與小節(jié)、偉大事業(yè)與良好習慣之間的關系,強調了在高低俯仰之間,青年人應如何探索前進方向。在論述青年不止要有遠大抱負,也要有“田間地頭”的腳踏實地時,作文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論述方法:比喻論證“高樓建筑需要平地基礎”,舉例論證“紙上談兵”的趙括,使對方的觀點——“青年當懷‘鴻鵠之志,何必在意‘田間地頭之小節(jié)?”不攻自破。作者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遠大目標與腳踏實地、偉大事業(yè)與良好習慣的關系,鼓勵青年人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既要胸懷壯志,又要關注細節(jié),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使命貢獻力量。作文觀點鮮明,邏輯嚴密,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