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萃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每當想起曾祖父,我的心中總會涌起一股暖流。他的言傳身教一直是家人的寶貴財富,也成為我們生命中最亮的一盞燈。
在我與他相識時,他已經(jīng)是六十三歲的老人了。在我心里,他是一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是一位慈愛的長者,更是一位擁有智慧并對晚輩寄予殷切希望的家長。他的故事曾經(jīng)在我的耳畔磨起老繭,但在他去世后,卻讓我撕心裂肺地懷念他,讓我對他的一生充滿敬意。
曾祖父名叫王鳳昇,1919年,生于定西市安定區(qū)石泉鄉(xiāng)。1945年的一天,他去離家五十里外的寧遠鎮(zhèn)馱糧食。聽說村上征兵,他便加快步伐急匆匆趕回了家,告別了年幼的兒女和懷孕八個月的妻子。他安慰他們:“我已經(jīng)有一兒一女了,保家衛(wèi)國是一個男兒應盡的責任?!睆亩ㄎ饕恢辈叫械叫陆?,幾千公里長途跋涉。一路上忍受著饑餓和嚴寒,最難過的是穿越茫茫戈壁,沒有水源只能喝尿,甚至連尿都沒得喝。他憑著頑強的意志和信念,戰(zhàn)勝無數(shù)艱難險阻終于抵達新疆的軍營。
1952年10月,曾祖父從部隊復員回家。三兄弟開始分家,老大和老二起先背著他藏了一壇油,在分家現(xiàn)場他們倆起了爭執(zhí),打了起來。老二喊:“老三,這油也有你的一份。”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他竟然揮了揮手說:“你們之前怎么商量的就怎么分,我不知道有這回事,弟兄之間以和為貴,多一口也撐不了多久,少一口也餓不死?!闭f完,他瀟灑地離開了。沒有糧食,曾祖父帶領我們一家老小堅持一碗湯也要給每人分一口,齊心協(xié)力渡過了難關。
1958年,村里有很多青壯年被分配到煤礦上工作。為了生計,他再一次背井離鄉(xiāng),先后去了靖遠縣的大水頭煤礦和景泰縣的營盤水煤礦。由于工作環(huán)境惡劣、住宿條件艱苦,一同去的十多個人都偷偷溜回家,只有他一人咬牙堅持。他的堅守和忠誠,最終為他打開了一扇幸運之門,贏得一個報長期工的名額,幸運地被蘭州沙井驛磚瓦廠招工。招工后,身體壯實的他被放在了出窯的崗位上。一是工作環(huán)境艱苦,常常在高達七八十攝氏度高溫的窯洞中,忍受著空氣中的濕度和灰塵;二是勞動強度大,需要不斷地搬運磚瓦,把剛出窯的磚瓦碼放整齊(在高溫下,需要完成大量的重復勞動,對體力和耐力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三是時間緊迫,由于窯洞的溫度控制需要一定的時間,一旦開始生產(chǎn),就需要爭分奪秒地完成每一塊磚瓦的生產(chǎn)和搬運,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高效率地完成大量的工作,要有高度的專注力和反應速度。就這樣,他在平凡卻又艱苦的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每年都因表現(xiàn)突出而獲得“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他用雙手和汗水,將一塊塊磚瓦從泥土中塑造出來,用勤勞和忠貞譜寫了平凡的人生。他的付出也為他贏得了退休金保障。在之后的二十余年里,他是我們村里同齡人中唯一一位有退休金的人。
在我出生時,曾祖父就已經(jīng)退休回家了。我們廳房的墻上全是獎狀,那片金黃是照亮我的一束光,飽含他對工作的責任和對生活的態(tài)度,是愛崗敬業(yè)的詮釋,也是對后代無言的教導。在他那充滿酸甜苦辣,極盡挑戰(zhàn)的一生中,他極具做人的智慧,對后輩寄予了厚重的希望,并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子孫。
在生活中,他無處不在地教導我們要誠實守信、勤奮好學、尊重他人,不違法亂紀。小時候,我每天能聽見他的嘮叨。家人出遠門他便催促:“別讓車等人。”期待后人能多讀書少干苦力活兒,他總說:“什么輕,算盤子輕,筆桿子輕?!薄吧賶巡慌?,老大徒傷悲?!睘榱俗尯蟠B(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他總說:“家從細處來,死水害怕勺舀?!睘榱烁玫乇Wo后代教育真誠做人,他總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睘榱烁嬖V后人做事有毅力他總說:“滴水能穿石,鐵棒磨成繡花針,想把事干好總是要堅持的,要干一行愛一行……”過去的二十多年,那些嘮叨依然在我的耳邊時時縈繞,那些年的瑣碎竟是多么智慧的哲理??!那些讓耳朵起了繭的事在今天想來是多么動人的故事,可惜永遠不會再有人講起了!
在生活中,身教更勝于言傳。曾祖父年輕時是一名英勇的士兵,他曾為國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的軍旅生涯讓他養(yǎng)成了嚴謹、自律、認真的習慣,這些習慣也深深地影響了他日后的生活。退休后的曾祖父選擇了放羊,他總是按時出山、按時回家,幫忙給曾孫們按時喂奶喂飯,細心呵護日常起居,將七個曾孫撫養(yǎng)長大。
他總是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連一個被角都要拉得平整,把家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關心每個人的需求。對曾祖母更是寬容友善、尊重體貼。正是因為他的細心呵護,四世同堂,二十幾口人的家里充滿了和諧與溫馨。
我相信,在我們的心中,曾祖父永遠是一道明亮的光芒,指引著我們前行。我們永遠懷念曾祖父,懷念他的英勇無畏,懷念他的無私奉獻,懷念他的忠誠和智慧,更懷念他的勤勞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