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平
2024年公歷1月,癸卯兔年十一月末,冰雪采風活動去官鵝溝。上午10點,車出縣城,幾公里路程,經過的路旁或者村莊前后,一棵棵落葉喬木夾雜濃綠蒼翠的松柏,在陽光的輝映下,顯得空闊與寧靜。每次踏上官鵝溝的路途,我都不由得會想,不知道多少次去官鵝溝了,但每次去都會迷醉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身不由己,心曠神怡。眼下,正是隆冬,以湖泊、幽谷、古木、碧水、奇峰、怪石、瀑布、雪山、草甸“九奇”著稱,被譽為最有觀賞價值的“5A級國家地質公園官鵝溝”一定別有一番情趣!
宕昌地形地貌復雜,縣境海拔在1138—4154米之間,具有亞熱帶、溫帶、寒帶三種氣候,全縣旅游資源種類齊全,富集度高,尤其官鵝溝大景區(qū),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早在新石器時代,宕昌就有人類繁衍,公元約400年,宕昌羌人酋長粱勤自立為王,始建宕昌國,公元566年被北周所滅,歷時259年。隋初為宕州,唐天寶元年改為懷道郡,“安史之亂”后限于吐蕃,北宋時收復置宕州,明清時由土司統(tǒng)治,長達561年。宕昌羌族居民多為西羌三苗部族后裔,因深居官鵝溝崇山峻嶺之中,保留了古代羌族的習俗,形成今日宕昌羌族獨特的民俗風情。他們衣著打扮、婚喪嫁娶、文化娛樂等還沿襲著古羌人的特色?!霸聮焖砷g篝火明,笛弄山風聲聲情。褐衣裘裳背揉背,春情纏綿心印心”便是描述宕昌羌族民俗的寫照。
沉浸想象,眼睛望向窗外,路基之下,閃過一個靜謐的小村莊——鹿仁村,高高的羌碉邛籠矗立于村中央廣場,這種建筑為羌族的一大特色建筑,曾經“高者十余丈”經數(shù)年而不衰,戰(zhàn)時起防御作用,并兼?zhèn)浞榛鹋_的功能,屬羌族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早先,宕昌羌族主要民居形式是“榻板”樓房,樓分兩層,土木結構,屋項蓋“榻板”,上壓白色石灰石。春夏季住在樓上,秋冬季住在樓下,冬暖夏涼。如今,家家戶戶通過改進復建的羌式獨棟小樓更具特色,墻體上雕有羌族圖騰羊頭鈕印,紅黃白色彩鮮艷,分別座落于半山腰和河谷地帶,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村旁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在陽光下熠熠發(fā)光,銀絲帶般地伸進大山深處。那閃爍的光芒剎那間令我心里一陣激動,佛經中形容時間短暫,常用“剎那”這個詞語。傳說唐玄奘去印度取經時曾向長老討教,一剎那到底有多長,如何度量。長老說,一個念頭初起的時間就是剎那。看來,打動人的往往是為之悅動的心理時間。
當親臨其境,置身于全長32公里,總面積約17637公頃,前14公里為15個色彩斑斕的湖泊,后18公里為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最深處為高山草甸和終年不化的雪山秘境,森林覆蓋率為75.1%的官鵝溝大景區(qū),你會發(fā)現(xiàn)溝內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風景如畫、山嶺重疊,通天門、獨秀峰、幽谷洞天、山盤水柱、虎口瀑、珍珠瀑、虎口瀑、官鵝天瀑等景觀原始古樸,四季色彩變幻無窮,野趣橫生。面對這樣的絕佳之處,得讓人念念心起多少個“剎那”哦!
我們此行的主要景點是從通天門步行至官鵝天瀑。車過明湖、陰平湖、公主湖、官鵝湖、立界湖、月牙湖、燕子湖,眼前景色一步一換,近聽水聲潺潺,遠觀冰封的湖面,晶瑩得像一顆顆淡綠色的寶石,四周蒼茫,環(huán)繞著許多雜草樹木,它們枝柯裸露默默地等待春天來臨,等待著冰雪消融。這些緊貼大地的植物,雖未呈現(xiàn)綠色,但枯萎的表象下,粗壯的根須正在努力向大地的深處扎得更深更牢,卻也能讓人感到一絲絲生機。
約莫10點半,車至通天門游客中心,大家背包下車,踏上真正的行程。
進入山崖對峙的通天峽,海拔逐漸上升,遮天蔽日的峽谷內頓時失去光照,空氣變得清冷,但并不刺骨。官鵝河岸兩側是陡峭的峽壁,除了一條水泥通道,靠山的一面修有盤旋曲折的木棧道,夏天的時候,人們更喜歡漫步棧道,悠然自得。沒走多遠,道路轉向,伸入前方密雜的林海之中,眼前突然之間像打開了一扇畫屏,縱橫交織的峽壁上是滿坡的松樹、樺樹、青岡樹與杉樹,稍微平緩處鋪滿了枯木、落葉、草皮,一棵棵遒勁的老松傲然挺立,河谷低處傳來淙淙流水聲,比起以往,喧囂的河水被懸崖逼向山根,再沖上峭壁,而這會兒,不知溫順了多少倍,停下腳步,聽一聽,冰面下細密的水聲仿佛悄吟低唱的弦樂,輕柔,又舒展。
道路隨溪流而上,左右逢源,面前這個懸崖壁立,凌駕于千山萬壑之上,宛如仙人手指一般直插云霄的山峰叫五谷峰。清人曾有詩云:“遠觀宛如筆架山,近觀更喜懸崖險,五谷雜糧此地生,六畜不忘炎帝傳”。酈道元《水經注》載:“炎帝成于羌水”又說:“羌水東南流經宕昌城東”。相傳,宕昌古時居住著羌人部落,羌人首領炎帝生成于羌水南邊,他率領族人住在五谷峰中,餓了,吃鳥獸的肉和山上的野果;渴了,喝山澗溪水;凍了,用樹皮編織樹葉披戴。炎帝在山林中發(fā)現(xiàn)一種野草,每到秋天,便結成籽粒,取之而食,其味甘甜,食之不易饑餓,常食不毒,體魄健壯,于是,他把這種結籽的野草稱之為“谷”,他削木做成耒耜教族人種植谷的種子。這件事感動了玉皇大帝,令一只滿身通紅的神鳥,銜著一株五穗的禾苗,飛到炎帝開墾過的土地上空,把種子撒在地里,地里長出了五種不同的作物。為了便于記憶,炎帝把這五種作物叫做稻、黍、稷、麥、菽。后來,他發(fā)動羌人開荒種地,讓五谷集中生長,適時采取,從此,人世間便生產出了五谷,后人將炎帝稱為神農氏,這就是五谷峰的由來,而那只神鳥就是布谷鳥?,F(xiàn)今居住在官鵝溝的藏族同胞便是宕昌國的古羌后裔,他們敬畏天地自然,崇尚鳳凰山神,在語言、服飾、生活習俗等許多方面還保留著古宕昌羌的原生態(tài)鮮明特征。
我們繼續(xù)前行,峽谷右側出現(xiàn)斷層巖石的山崖更加陡峭,山壁上有一塊提示牌,說此段巖層為一小型逆斷層,具有多次活動或彈性運動特征,活動過程中具有性質變化的特點。科普《甘肅官鵝溝地質公園地質遺跡景觀特征與成因研究》一文,官鵝溝國家地質公園位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與西秦嶺、岷山兩大山系支脈交錯地帶,地質遺跡景觀豐富。其形成是在當?shù)靥囟ǖ膮^(qū)域地質和自然地理背景及氣候條件下,由沉積作用、構造作用、第四紀冰川作用、流水作用、凍融作用、巖溶作用、重力作用等多種內外營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復雜的地質背景以及新生代地質結構的快速隆起,不僅使溝內擁有獨特的褶皺、斷裂構造遺跡和巖溶遺跡,也有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外動力地質遺跡,同時,溝內還擁有高品質的地貌景觀和生態(tài)景觀,被專家譽為國內最有觀賞價值的地質公園之一。
有人說,我們這是在閱讀自然之書。美國自然文學家約翰·巴斯勒說,“偉大的自然之書就攤放在我面前,我需要做的只是翻動書頁而已?!倍诖藭r,我們正在順著官鵝溝崎嶇的峽谷溝壑跋涉而上,用我們的雙腳做量地尺,一步一個腳印地打開自然這本厚重的天地奇書。
前方交錯深鎖的山崖依舊黑黝黝的,金色的陽光遠在天空,揚脖才能看得見被重重山峰阻隔了的光照。這時,近旁沒有一絲微風,我們幾十個人的隊伍更像是風浪掀起的高潮,翻動著大地之書,幾乎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
離開斷層區(qū),我們到達另一個途經地龍涎瀑。只見半山腰上被凍住的瀑布宛如晶瑩剔透的雕塑凸顯眼前,如果是夏季,如果是雨后,瀑布會像變了魔法似的更加歡快輕盈,從懸崖上一個扁圓形山洞中徐徐流出,在空中揚楊灑灑,隨風飄舞,最后流入河谷,頗似龍口吐涎,故稱“龍涎瀑”。傳說宕昌大地曾發(fā)生過一場大疫,百藥無效,只有龍涎可救萬民于水火,于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請來一條大龍伏于群山之中,日夜口吐龍涎溶于河流,百姓飲用之后疫情迅速消除,為確保宕昌百姓永享安寧,這條大龍選擇留居官鵝溝,日夜吐涎于官鵝溝,百姓時時享用,從此宕昌地區(qū)再未發(fā)生過大病大疫。
時間一點點流逝,我們伴著官鵝河在重疊的群山中穿行。接下來,會依次途經龍須瀑、虎嘯瀑、五瀑峽、九疊瀑、虎口瀑、對瀑峽直至官鵝天瀑,幾乎每一個景點都流傳著動人的神話傳說。
從《宕昌縣志》當中,以及羌族老人口口相傳的《苯教經文》《鳳凰山神的傳說》《祭祀龍王神的羊皮扇鼓舞》等宗教故事中得知,官鵝溝中的神話傳說非常多,如木檑大王、鳳凰山神、鹿仁寺等。為什么會有如此之多的神話傳說呢?或許是因為古人對自然天象,如日月運行、風雨雷電、地震、洪澇災害,以及生老病死、寒來暑往、四季更替等缺乏科學認知,人們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又無法理解,于是逐漸對自然產生了敬畏心理,幻想出一種神奇的力量,這種“神靈”崇拜,最后發(fā)育成了人類先民的原始宗教,借助“神話傳說”,表達出人們對遙遠未來的遐想,和對萬事萬物的探索。
官鵝溝《羊皮扇鼓舞·龍王神》就是如此。祭祀“龍王神”——“跳神”時先要“栽桿”,設好“祭壇”,后“開壇請神”“祈福許愿”,這些均有“師公”操持,請神到祭壇要有禱告內容:
“……龍王老爺,今日不為別事,不為別故,全村人給你點上高香,懇請龍王老爺保佑全村人,種地一籽落地,萬籽歸倉,祈求神靈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人與神的對話,最終,神把香領了,答應人們的祈求,也領了人的情,卜卦成功,皆大歡喜。隆重的祭祀活動中藏著對自然的崇敬,對神的膜拜,若對萬物沒有了敬畏,心中沒有了信仰,只能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前方無路,后方無家。這也許就是,為什么羌藏民族尤其虔誠,敬畏天地自然的原因吧。
隨著海拔更高,山間峽谷更深。道路兩邊山崖上的植被也有了明顯變化。密林中的雜木少了,綠色的松柏多了,這些高山峽谷中的柏樹如今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被,名叫岷江柏。十分有趣的是,一棵棵生長在裸露的巖石、山坡和河邊的大柏樹樹干上往往綁著紅綢,被人們當做神樹、風水樹保存了下來,據(jù)說,很是靈驗。在當?shù)夭孛裥闹?,樹也是有情懷的,千百年來默默守護著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與人們相攜互融,共同構成了官鵝溝的奇山秀水。蘇軾在《臨皋閑題》里說,江山風月,本無常主,誰在其中便可以說是主人。神奇的官鵝溝:美如山水草木,實在值得安放心情,好好擁有。
由于暖冬氣候的影響,官鵝溝里至今還沒有出現(xiàn)像往年一樣的盛雪景色,沒有白茫茫一片大地銀裝素裹,大多數(shù)植物褪去綠衣還原本色,但蒼翠的松柏卻以遒勁的風姿傲然于山水之間,自然錯落的身影使得荒涼與蕭瑟之中并沒有讓人感到沉悶和壓抑。道路旁的地上濕漉漉的,厚厚的落葉與苔蘚散發(fā)著泥土醉人的氣息,樹干上也覆蓋著黃綠色的苔蘚,小松鼠在樹上來回跳躍,像在尋找冬儲的果實。細心觀察之后,才發(fā)現(xiàn)每一株樹木的根部、每一片苔蘚的下面,甚至每一道巖石的縫隙里都有清亮的山泉水在不斷地滲出,它們應該都是官鵝河水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涓涓來源。
臨近正午,遠在山頂?shù)年柟饨K于明亮地普照大地,空氣中充滿了大森林特有的味道,是那種彌漫著草木腐殖質的芬芳,令我的心一陣陣激動。道路盡頭,右側陡峭山崖上官鵝溝最后一道景觀,也是最壯觀的一處景觀——官鵝天瀑。正面看去,山峰拔地而起,峰頂森林密布,山巖如刀削斧劈一般,一峰摯天的極頂處,有條氣勢宏大,奔涌而下的瀑布好像是從天上飛落而來,至半空,濺起無數(shù)水珠,山風吹起,變成飛動的薄霧,陽光直射下,那水霧又成了美麗的彩虹,虹隨霧動,色隨風變,千佛聚首,佛光盈峽,不是仙境勝似仙境,所以,人們把這里叫“官鵝天瀑”,其峽稱“彩虹峽”,彩虹因瀑而生,瀑布以虹而麗,是游人盡興的絕佳之處。如今,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則是一面凹凸有致的晶瑩冰瀑,被時光一點點凝結而成,那一滴滴水珠從山澗飛落的時候不懼寒風吹打,該有著怎樣堅韌的毅力啊。
行走官鵝溝,不僅讓我們領略到了山水之美景,也讓我們從羌藏族人民生活習俗中感受到了民俗之美,宕昌羌人自建立地方政權至今,古風猶存。這是一個罕見的奇跡,一個令后人肅然起敬的奇跡。經過1500年的滄桑變化,宕昌羌人早已與當?shù)貪h、藏民族融合。而宕昌這一國名、族名、城名三位一體的名稱,卻保留至今,仍是宕昌城和宕昌縣的名稱,這在全國是僅有的。
進溝的時候,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欣賞天地自然景色,目不暇接,沒有功夫感知時間的流速,沒想到折返出溝的時候,為了趕時間,幾乎是小跑步,當匆忙中再次途經一個又一個熟悉的景點,頗感親切之余,眼前豁然開朗,溫暖的陽光讓官鵝溝的山水草木全都展現(xiàn)在眼前,一種令人心生喜悅的光芒,金燦燦的光芒。我不由得想到,游人走進官鵝溝,不僅僅是一個觀賞、游玩自然山水的過程,還應該是一個逐漸抵達深入當?shù)匚幕c民俗風情的過程,這才應該是旅游的目的。
官鵝溝的山水自然,值得我們一去再去。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