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心理發(fā)展。該如何正確面對和養(yǎng)育“逆反期”的孩子,幫助他們平穩(wěn)度過這個時期,是父母、老師不容回避的問題。對于孩子出現(xiàn)逆反,有著不同的成因。那么,面對逆反的孩子,該怎么辦?聽聽他們的故事——
別讓『榜樣』傷了孩子
沅江玉潭學校 徐花
“我討厭英語課,討厭英語老師?!币惶欤迥昙墝W生小嘉找我做心理咨詢,一見面,他就表達了對英語老師的不滿。小嘉說,英語老師有幾次在課上批評了他,還拿他跟在隔壁班就讀的表弟做比較,這讓小嘉反感、憤怒。此后英語老師越想讓他好好學,他就越不學。
為什么小嘉會有如此反應?小嘉告訴我,他的父母在外工作,放假住在奶奶家,跟表弟玩得很近,家里人總喜歡拿他跟表弟作比較。于是,就有了上述的情況。
對問題有了清晰的了解后,我給小嘉講了巴甫洛夫的實驗,讓他明白:生活中總會遇到批評或消極評價,這時會在大腦中建立起一種消極條件性情緒反射——使你以后在這個人面前不敢說話或情緒上不喜歡這個人。但這種情緒反射是可以消除的,明白原理之后,我再對小嘉進行系統(tǒng)干預。
教給他正確的價值觀。告訴小嘉,當長輩或老師以同齡人為榜樣,引發(fā)自己內(nèi)心不愉快時,知道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不要檢索腦海的消極思維,要以積極情緒面對。
找到小嘉逆反的具體行為表現(xiàn),分析出其中的S(事件)——E(情緒)——R(行為)形成機制,并設(shè)計新性格使之變成新的行為。比如:當英語老師拿我跟表弟比較時,我的心情應是平靜的,這說明英語老師是希望我好。我應該感恩她,課堂上更加認真聽課。
將這些新的行為經(jīng)過反復訓練,將其鞏固下來。小嘉告訴我,在最近的考試中,他的英語考了90 分。
父母“逆”孩子“反”
沅江市政通初級中學 周麗麗
某中學心理課堂的吐槽大會上,九年級學生小凱說:“我做什么我媽都要來挑刺,我不能忍受……”小凱媽媽也表示:從孩子青春期開始,母子關(guān)系從母慈子孝到了劍拔弩張。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它的顯著特征就是抵觸、不順從乃至于抗拒。
孩子逆反行為的背后是一場“權(quán)力游戲”!一方面在中國式父母身上極易表現(xiàn)出的掌控欲;另一方面,當受到父母的壓制,孩子對自我權(quán)利的維護會讓他們嘗試挑戰(zhàn)權(quán)威,也就是逆反。
要清楚地認識到:這場“權(quán)力游戲”并不是一場戰(zhàn)爭,而是一次共成長。給同學們支幾招:
樹立全面評價的觀念。要認識到:70 后、80 后父母不能夠理解Z時代的我們是正?,F(xiàn)象。父母的強勢更多來自他們的代際傳承以及自身的局限性。不應因為親子間價值觀的沖突,而去否定父母對我們的愛。
多運用同理心積極歸因。運用同理心去分析每一個沖突背后的原因,對癥下藥,盡可能尋找積極視角將沖突歸因于可控因素。
善用非言語溝通方式。中國式父母的表達是含蓄內(nèi)斂的,青春期的我們與父母溝通越來越少,而愛的表達方式不僅限于言語的溝通,有時一個親吻、一個擁抱、一段文字,就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變『教育』為『傾聽』
沅江市瓊湖書院 唐大紅
林陽是一名高中生,他從小就對表演充滿熱情,夢想能成為明星。父母卻更希望林陽能夠?qū)W⒂趯W業(yè)。
林陽堅持自己的夢想,自學了吉他,積極參加學校的文藝表演,甚至在網(wǎng)絡(luò)上發(fā)布自己的表演視頻,但這些行為在父母眼中卻是“不務正業(yè)”。
沖突在一次晚餐時爆發(fā),當父母再次催促林陽放下表演,林陽忍無可忍,大聲反駁:“你們知道什么?表演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那晚,林陽失眠了。
幾天后,他邀請父母來到自己的房間,為他們演奏了一首自己創(chuàng)作的曲子。曲子里,有對夢想的追求,有對家人的感激。父母被打動了,他們開始去嘗試理解林陽的世界。
與此同時,林陽開始主動與父母溝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目標。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熱愛表演不意味著放棄學業(yè)。父母也逐漸放下?lián)鷳n,開始支持林陽追求夢想。
逆反心理不一定是壞事,家長不必如臨大敵。它有時能夠激發(fā)孩子更加堅定地追求自己的夢想。面對孩子逆反,我們不能簡單地采取壓制的方法。相反,我們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去引導他們。
轉(zhuǎn)變思維對付逆反心
沅江市芙蓉學校 劉婭萍
一大早,還沒到學校,就接到同事的電話,急切的聲音讓我加快了腳步。趕到時,只見一女生淚眼婆娑地站在辦公室里。
這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和姑姑一起生活,可姑姑一家人對她態(tài)度并不友好。女生邊說邊哭“:我要離家出走?!?/p>
我示意她坐下,告訴她可以用畫畫的方式來和我交流。
她一邊畫一邊介紹,說起傷心的記憶,她又忍不住哭泣。我拍了拍她的肩,遞給她幾張面巾紙。
接納情緒,建立信任。這是我做的第一步。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轉(zhuǎn)變思維,化解叛逆。
“聽說你想離開姑姑家,說說你的方案?!蔽覇?。
在我們的探討下,她羅列了四種方案:租個房子自己住,家要在學校附近,算上租金、押金,至少要2000元;和媽媽一起住,還要等媽媽找到工作;繼續(xù)住在姑姑家,可能會吵架;去另外一個姑姑家住幾天,自己和姑媽冷靜一下。
然后,我倆討論了每種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確定第四種方案最可行。
我看著她堅定的眼神,知道她已經(jīng)從激動的情緒中脫離出來。我確信她不會再做出沖動的舉動后,問道:“你現(xiàn)在能整理好情緒和思路,平靜地和姑媽溝通了嗎?”
她長長地舒了口氣,說:“我會向姑姑說出我真實的感受,我們一起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
后來,確如她所言,她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