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兵
《杜甫的歷史圖景:盛世》(岳麓書社2024年3月出版)是歷史學家王炳文的新作,在這部鉤沉歷史、觀瀾杜甫跌宕人生的著述中,作者將杜甫的個人命運與其所處的家國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以水乳交融的呈現(xiàn)方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氣韻生動的杜甫。
公元712年2月,在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代“詩圣”杜甫降生于一個書香門第的官宦世家。他自小好學,又深受琴棋書畫和家庭氛圍的濡染,七歲便能作詩。然而,“自古文章憎命達”,盡管杜甫青少年時代就樹立了入仕報國的理想,但由于他科考上的頻頻受挫和中年時的家道中落,命運遭逢終使他對世間冷暖有了深刻的體悟。這種人生的起伏,也促使杜甫的思想有了根本的轉(zhuǎn)變,讓他開始時刻關注起民生與社會,秉持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寫作宗旨,毅然拿起手中的筆,傾心為百姓代言,傾情為時代發(fā)聲。
杜甫的詩作沉郁頓挫,創(chuàng)作主旨始終聚焦于現(xiàn)實,這種真摯飽滿、內(nèi)蘊深厚的書寫,讓他的作品每每散發(fā)著深沉博大的思想旨趣,彰顯出體恤天下蒼生的家國之愛。即使是如今的我們,在品讀他的經(jīng)典詩篇時,依然能從繾綣的詩行里感受到他的家國情懷。本書著重從杜甫的家世講起,既敘寫他的幼年、少年時期的成長經(jīng)歷,又梳理了青年杜甫的奮斗與沉淪、交游與見聞,細致呈現(xiàn)出杜甫的前半生。
王炳文的《杜甫的歷史圖景:盛世》是國內(nèi)少有的聚焦杜甫前半生的史學作品。它以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將杜甫置于家族、社會、政治斗爭以及地緣格局中,考證并還原出了一幅杜甫所見的盛唐圖景。還原杜甫的歷史形象,亦是還原強盛的唐王朝的歷史場景。作者認為,杜甫之所以被稱之為“詩圣”是因為他的濟世情懷,而他的詩之所以被稱為“詩史”是因為杜甫的書寫與時代描摹既喚醒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歷史記憶又激發(fā)起了萬千讀者的共鳴。
在闡釋有關杜詩的文學成就時,作者圍繞杜詩勝史,“以微觀個體的杜甫為視角,還原他所看到的諸多歷史圖景”。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同時,也對一些相關的歷史細節(jié)作了適時、合理的想象,以此大大豐富了書中的題旨。如對杜甫和李白在文學上惺惺相惜的描寫,以及杜甫對高適仕途命運的殷殷牽掛,都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個有情有義、血肉豐滿的杜甫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講述杜甫其人其事的同時,王炳文還以宏闊的筆法,條分縷析地呈現(xiàn)了從開元初年到天寶十四年的盛唐歷史。對那個時期的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都有涉及,對唐代的家族與家庭、文學派和吏治派之爭、安史之亂成因等重大歷史問題,乃至吉州之案、李邕之死等具體事件,都有獨到的分析與評點。此外,書中還對神龍政變、玄宗即位、封禪泰山、北部邊防等標志性大事件,都予以了全新的解讀,鋪呈出一個強唐時代的絢麗面容。
以杜甫作為原點,作者讓詩人的生命史與大唐的歷史“活”了起來,既在綿密的書寫中展現(xiàn)了杜甫的真性情,歸結出他的文學精神和歷史情懷,又打開了8世紀時期唐朝波瀾壯闊的人文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