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斯洛維奇(Paul Slovic)是美國俄勒岡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風險決策的專家。他是風險分析學會的會長,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nited States)院士,美國心理學會杰出科學貢獻獎獲得者。斯洛維奇長期研究風險心理學中的偏見和啟發(fā)式原則(heuristics)。 他擅長從平?,F(xiàn)象和極端事件中尋找有違經(jīng)典理論卻更貼近現(xiàn)實的解釋。例如,人們?yōu)楹螌€別受害者特別同情,卻對成千上萬受害者無動于衷?美國政府對核廢料的風險概率評估為何與地方民眾的看法大相徑庭?關于風險事實的信息為什么會在大眾傳播中被扭曲?斯洛維奇和研究伙伴發(fā)展了數(shù)量心理學方法(psychometrics), 并研究總結出風險決策中的“感觸啟發(fā)式原則”(affect heuristics),簡稱“感觸法則”。
情緒、情感和感觸在日常語言交流中容易混用,從英文翻譯成中文,隨語境又可以有多種譯法。不過,從心理學角度研究人們的心理活動,這些概念還是有區(qū)別的。斯洛維克嚴謹?shù)剡x擇“感觸”(affect)來闡述人們對風險的直觀認知,也體現(xiàn)了他的洞見。
感觸法則樸素地解釋了人們的偏好和行為首先受到直觀感觸的左右。另外,人們的偏好是活性的,受情感體驗和理性思辨的互動過程影響。在風險情境中,我們平常假設的信息客觀性并不存在。感受、感觸、感覺始終伴隨理性思辨,影響對決策問題的定義,左右人們的選擇。斯洛維奇指出,在風險決策中,專家傾向于用概率思維評估所謂的客觀風險,一般民眾則是自然而然地對風險事件產(chǎn)生好或壞、積極或消極的主觀感受。民眾的主觀感受左右他們的風險偏好和行為選擇,在遭遇恐慌事件和極端事變時更加如此。用這些理論去分析當下的社會現(xiàn)象,會發(fā)現(xiàn)斯洛維奇的感觸法則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因篇幅和語言差異,訪談內容做了編輯。
問:你的理論指出,感性體驗和理性分析是兩種認知活動,它們同時影響人們對風險的感知。為何您用“感觸”(affect),而不是情感(emotion)或情緒(mood)來定義感性體驗原則?
斯洛維奇:“感觸”是一種非?;\統(tǒng)的感覺活動,它可能是好或壞的,是積極或消極的。這是一種簡單的初始接觸體驗,直接傳遞消極或積極的感受,并引發(fā)人們下意識的反應。它是好東西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就應該接近它、觸碰它。如果是不好的東西,就應該遠離或回避它。
相比而言,情感更加具體。它顯然也是一種感覺,但指向性明顯,如憎恨、憤怒或喜悅;感覺濃度更高,更為強烈。我的措辭選擇深受神經(jīng)科學家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著作的影響。在《笛卡爾之誤》一書中,他援引許多神經(jīng)科學的病例揭示了這樣一個現(xiàn)象:當病變影響病人的感性體驗能力時,他們仍然可以理性思考;邏輯思維沒有問題,但他們無法感知現(xiàn)實,無法作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決定。神經(jīng)科學的研究顯示,人們需要感觸、感覺來牽引、協(xié)調、監(jiān)督和激勵理性思辨活動。
情緒是一種非常強大、直觀的感受,而且會帶來很大壓力。因此,你通常無法長時間處于某種情緒狀態(tài)。感觸作用是一種我稱之為微弱低語的情緒。它給你的信號與憤怒或憎恨等負面情緒發(fā)軔階段相同。有感觸時,你能通感讓你憤怒或憎恨的事情,但實際上你還沒有處于亢奮情緒狀態(tài)。
因此,感觸是感覺表征,它微探情感或情緒狀態(tài),能產(chǎn)生好或壞、積極或消極的反應。即使非常輕微,它也幾乎總是存在的。它很溫和,與我們同在,不大會擾亂我們的心緒。同時,它引導著我們的思辨活動,當處于風險情境中時,它的效果會更加顯著。
問:精彩!感觸作用是否會動搖理性決策選擇的一個基石概念即偏好?經(jīng)濟學一般把人的偏好當作固定的、預設的、穩(wěn)定的變量,認為人們是基于此對多個選項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較,然后選擇。你的研究表明,風險偏好并不是一開始就設定好的,它實際上是在情感體驗和理性思辨互動過程中構建起來的。根據(jù)你的感觸過程論,我們是否要重新思考風險管理策略呢?
斯洛維奇:有些偏好是穩(wěn)定的,例如在特定情形作出風險決定,并且是頻繁、反復的選擇。習慣培育穩(wěn)定性,經(jīng)驗幫助常識作出判斷。比如說,保險人員看到數(shù)據(jù),知道如何根據(jù)過去的經(jīng)驗作出理賠決定,這是常見的重復決策。但是,當決策情形未出現(xiàn)過,比較新穎或獨特,情況就不一樣了。這時,我們無法依靠經(jīng)驗或沒有經(jīng)驗可依,因此需要先有一個選擇信息的框架。怎樣框選信息影響構建偏好的方法和過程。所有的信息都有某種框架,但這個篩選信息的框架依據(jù)什么?是絕對數(shù)字、百分比、概率分布還是發(fā)生的頻率?框選信息有不同的形式,可以是信息表達的媒介材料或描述結構。
另外,感觸是引導我們構建信息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這也是我和合作伙伴所關注的研究。我們試圖理解感觸、感覺和情感是如何在頭腦中發(fā)揮作用的。感性體驗和理性思辨,以及它們之間的矛盾沖突,都是我們當下構建風險認知的原材料。
我們對于偏好的構建過程研究起源于一個悠久的社會現(xiàn)象:賭博。賭博有一定的輸贏概率,也有具體數(shù)量的輸贏,它有各種各樣風險情境的基本結構。我們試圖了解人們如何對待賭博中的選擇問題。我們想知道是否有些人對下注選項的偏好主要受概率影響,另一些人可能會更多地考慮回報。換言之,信息表達的形式(概率或具體數(shù)字)是否會影響偏好。我們還想研究個體差異,想知道個體的關注重點及感覺對選擇的影響。通過三種實證方法測試參與者的反應,包括表達他們喜歡或不喜歡某場賭博的程度,或者是想玩還是不想玩的選擇,我們發(fā)現(xiàn),信息的呈現(xiàn)形式和人們的主觀感觸能改變偏好。
對于我們的發(fā)現(xiàn),一些經(jīng)濟學家不同意。他們認為價格是衡量偏好的理性依據(jù),偏好一般是穩(wěn)定的,不會隨主觀感觸而改變。這場筆墨官司打了蠻久。經(jīng)過反復實證,兩位經(jīng)濟學家最后在《美國經(jīng)濟評論》上發(fā)表文章,承認我們的研究結論是可靠的。
問:風險認知的感觸法則在學術界已經(jīng)被接受,它對風險管理的實踐和公共政策有什么意義?
斯洛維奇:通過研究賭博,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例如,當人們判斷風險和收益時,與之相關的連帶活動特征會影響決定。比如,你是否是自愿暴露在風險之下,是否覺得自己能理解涉及的風險;風險是熟悉的事件還是不熟悉的事件,或者是部分熟悉的事件;獲得風險信息是否觸發(fā)恐慌心理(dread);是否認為風險是可以控制的,是否認為風險會帶來不可逆轉的災難性后果:這些屬性影響著人們的風險認知和選擇。
另外,經(jīng)濟學的理論常識是高風險對應著高回報。如果冒了風險,我們就必須從風險中獲得相應較高的收益,以證明冒風險是合理的。但在現(xiàn)實世界里,普通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中,風險和收益是負相關的。我們一直在為這一似乎違背經(jīng)典理論的現(xiàn)象尋找心理學解釋。后來的研究表明,感觸能改變風險和收益之間關系的性質。如果人們對某項活動的感觸為好的、積極的、正面的,那么他們就會認為它的益處高而風險低,反之亦然。在風險認知中,感觸是第一位,然后才是理性思辨。
這一點很重要?,F(xiàn)在,風險管理得考慮人們的感受。針對氣候變化和環(huán)境污染的公共問題,我們也需要把感觸法則納入政策規(guī)劃和執(zhí)行中。
問:人們的恐慌心理感觸會怎樣影響風險評估和公共政策?
斯洛維奇:我可以用一個反面例子來說明。美國有上百個核反應堆,怎樣處理核廢料是個大難題。核廢料對反應堆不再有用,而且具有高放射性,必須與環(huán)境隔離很長時間,也許是幾千年。政府必須找到一個地方把它儲存起來,在它的放射性衰減的過程中,讓它遠離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自1982年起,政府開始尋找合適的地質結構做洞穴,永久存放核廢料。能源部委派由工程師、物理學家和地質學家組成的團隊勘探合適的地點。他們找到的唯一合適地方在尤卡山,位于內華達州的沙漠,離拉斯維加斯有90英里??茖W勘探在40年前就開始了。地質學家花了150億美元進行科學研究,但是,我們仍然沒有核儲存庫,因為當?shù)厝藷o法接受。整個風險評估過程沒有讓當?shù)厝藚⑴c進來,沒有考慮一般民眾的恐慌心理。專家做了理性分析,認為它是安全的,然后通知政府它是安全的。但是,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沒有考慮到當?shù)鼐用竦男睦矸磻?,也沒有計劃建立與居民之間的信任關系。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戲劇性的例子。截至目前,政府仍然還沒有尋找到一個永久存放核廢料的合適地方。
這個例子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發(fā)。首先,僅僅傳播準確、真實的信息是不夠的,還必須獲得對方的信任和認可。其次,要關心對方。傳播信息過程中,要讓對方感受到關心,讓他們覺得給他們提供這些信息是為了他們的利益,而不是為了你的利益。最后,不僅要評估信息內容,也要評估信息傳遞媒介和事件背景,還要評估信息傳遞媒介所代表的組織。值得信賴是一個綜合因素。
問:還有哪些社會現(xiàn)象能特別體現(xiàn)感觸法則?
斯洛維奇:有很多。比如,對同一性質的風險事件,如果把它的負面影響用一個人的經(jīng)歷表達出來,其震撼力遠遠超過用統(tǒng)計數(shù)字形式做的記錄。我們觀察到一些奇怪的現(xiàn)象,似乎人們認為一個生命非常重要,但千萬個生命可能不那么重要。研究這種不一致性后,我們發(fā)現(xiàn),對受風險危害的個體,人們的感觸很明顯;對千萬個受害者,人們的感觸往往會麻木。這就是感觸法則在社會現(xiàn)象中的具體表現(xiàn),即“大數(shù)令人麻木”。例如,在模擬核戰(zhàn)爭造成10萬甚至200萬人死傷的社會調查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相當大比例的民眾支持為贏得戰(zhàn)爭而使用核武器。他們對超大規(guī)模死亡人數(shù)沒有直觀感觸。
人們對數(shù)字信息呈現(xiàn)的形式,例如頻率和概率的信息,其反應也是不一樣的,盡管它們在統(tǒng)計意義上是完全一樣的。用“每10人中的1位受到影響”和“10%的人口受到影響”來描述同一個風險現(xiàn)象時,人們的感觸程度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大腦似乎不習慣用概率分布的語言來處理信息。
再如,過去香煙制造商要讓廣告充滿感情,會設計這樣一個場景:美麗的人在美麗的風景中吸香煙。讓所有的積極情緒與抽香煙聯(lián)系在一起,這也是感觸法則的應用。
現(xiàn)在,在市場營銷的產(chǎn)品宣傳中??吹健疤烊弧币活惖脑~匯,這也是廣告商利用感觸法則,讓“天然”牽引好的、積極的、新的或他們正在改進的心理感受。
問:感觸法則也讓我們對信息有新的認識。你的研究提出信息的“信號值”(signal value),補充了香農信息論的基本原理。香農的研究背景是電話公司交換機之間信息傳輸?shù)墓こ虇栴}。信息與數(shù)據(jù)交換及計算聯(lián)系在一起,被認為沒有語義或激發(fā)行動的意義,感觸法則中的信息形式有語義或牽引行為的作用,就像紅綠燈一樣,它有語義,有行動含義。是不是應該這樣去看待風險管理中的信息?
斯洛維奇:這是非常好的問題。信號價值有助于我們從信息中獲取意義,也就是說,你掌握了某件事情的主要信息。已發(fā)生的事情,所造成的損失,要么是金錢損失,要么是結構性損失,要么是生命損失,都是構成事件的事實,非常重要。信號價值意味著我們要從字里行間讀出這些事實或其他含義,尤其是找出這些事實是否能告訴我們造成此次事故或問題的系統(tǒng)管理有多完善,或者我們能否相信其負責人。
信號值也是風險社會放大理論的核心概念。對于某個事故,通過不同的信息形式和媒介去感知和解讀它,會產(chǎn)生類似石頭扔到池塘中的蕩漾效果。風險放大理論可以用漣漪效應圖(見圖1)表示。漣漪的中心部分是直接的事實、直接的損害,影響從這里擴散開來。例如,它可能會像化學事故那樣產(chǎn)生影響,不僅會對化工廠的管理產(chǎn)生影響,還會對整個化工行業(yè)的管理產(chǎn)生影響,而且影響范圍會越來越廣。因此,事故的信息都有社會性,有信號值。其影響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間接社會影響的后果和代價可能比直接損害更為嚴重。這就是風險社會放大理論的重要性所在。信號值是決定漣漪發(fā)展復雜度、影響力的關鍵因素。
另外,風險在社會的放大程度還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管理者的能力、可信度、責任心及風險事件再次發(fā)生觸發(fā)系列事件的概率等。風險管理者必須綜合考慮上述因素,才能理解風險是如何在社會范圍內不斷被放大的。
問:風險的社會放大理論是一個非常全面的框架,我們能不能用它去阻遏風險在社會層面的擴散?
斯洛維奇:當然可以。我認為這個框架提供的風險管理元素是雙向的,包括理解放大的原理和控制衰減的關鍵。例如,污名化的過程邏輯可以作為反污名化管理的指導原則。邏輯是一樣的,管理活動的努力方向則是相反的(見圖2)。掌握污名化過程后,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拆解它的傳播信息源、媒介、傳播信號和傳播渠道。
問:你書中有一句話:風險是感覺。你進一步解釋道,信息僅僅真實是不夠的,它必須以一種可接受的、具有社會意義的方式來表述。你是不是在提醒風險管理者,我們不能只考慮事實信息,還需要依據(jù)風險情境,用多種形式來呈現(xiàn)信息?
斯洛維奇:你問得非常好。我認為這是對風險管理能力的新要求。這意味著僅僅傳播準確、真實的信息是不夠的,傳播者還必須被視為是值得信賴、有能力勝任的。除此之外,還要關心受到風險影響的人,讓對方感覺到你提供這些信息是為了他們的利益,而不是為了你的利益。
因此,我認為這是一個關鍵因素。我們不僅要評估信息,還要評估信息傳遞者和整個情況的背景,以及信息傳遞者所代表的組織,即這是一個以關愛的方式正確、公平地對待利益相關者的組織。研究美國政府在內華達州核廢料處理案例時,我們看到,如果民眾不信任只強調地質科學數(shù)據(jù)的專家小組,即使信息是重要的、準確的,也可能不會被很好地接受。
問:你的研究也涉及人類大腦和人工智能處理風險的模式。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人工智能帶給人類的風險?
斯洛維奇:這是一個重要問題。多年前,當我剛開始在俄勒岡研究所工作時,我和我的同事們嘗試做一個人工智能模型,幫助放射科醫(yī)生通過X射線來判斷胃潰瘍是否為惡性。我們發(fā)現(xiàn),醫(yī)生對X射線的不同特征給予不同的權重。結果,11位放射科醫(yī)生給出不同的判斷。今天深度學習技術已經(jīng)能夠改善權重的偏見。但是,人賦予機器處理權重的輸入原理并沒有改變。如今,人工智能有太多超過人類大腦的地方,可是,機器沒有人心,沒有同情心,沒有道德感或感情。今天的機器是由人類編程和制造的,也許在未來,它們會自己制造。我不知道它們會如何自我建造,但只要人類在制造機器,就可以嘗試控制輸入。我們可以把美好的、積極的、親和的、社會性的、同情心的思想和情感輸入機器中。如果制造機器的人類沒有將這些思想和情感編入機器,它們就會成為冷酷的效率工具。這是人類不能答應的。
問:決策中的啟發(fā)式原則(heuristics)已經(jīng)有許多著作。卡尼曼和特沃斯基(Daniel Kahneman aniKplC9G7LYdrCRjjqt53CLXoGHJvlqDSGfNVYOgubWg=d Amos Tversky)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關注啟發(fā)式原則的結果,而你的感觸法則更重視啟發(fā)式原則對風險認知過程的影響。你的研究是對前景理論的補充和完善,是不是這樣?
斯洛維奇:和你聊天很有趣,因為你知道很多,問的問題也很好。我一直深受卡尼曼研究的影響,我和特沃斯基還是同學,他把我介紹給了卡尼曼。事實上,1971年至1972年,他們休學術假時在我的研究所工作,做了一些關于啟發(fā)式和偏見的早期研究工作。我也深受他們的影響,學習他們使用非常樸實的研究方法和樸素的場景研究有趣的問題。
我認為,在很多情況下,他們的洞見更側重于直覺是如何工作的,如可獲得性的偏見(accessibility bias)。人們會根據(jù)事件的發(fā)生頻率和概率來判斷它是否容易被調用、可獲取,是否容易想起來或想象出來。因此,它也是一個過程模型。
不過,他們的大多數(shù)研究沒有明確地將“感觸”納入其中??崧谥Z貝爾獎獲獎感言中提到,情感啟發(fā)式是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啟發(fā)式,在某種意義上他們錯過了。換言之,這也是我的幸運,發(fā)現(xiàn)了情感體驗中的感觸法則。它確實與前景理論相輔相成。
問:我在教研中用你的理論多年,我也一直希望把你的理論貢獻介紹給中國讀者。現(xiàn)在終于如愿以償!
斯洛維奇:是你提出了這么多好問題。另外,你能對我認為很重要的工作給予如此密切的關注,我深感榮幸。當我們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進行這些研究時,就希望能有像你這樣的人去欣賞它們,而你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