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拋物罪是指故意從建筑物或其他高空位置拋擲物品,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樓大廈逐漸增多,高空拋物、墜物事件時有發(fā)生,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為了回應社會關切,《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此罪納入法律規(guī)范體系中。實際情況中,還存在對高空拋物罪所保護的法益區(qū)分不清、“情節(jié)嚴重”認定標準過于模糊等問題。對此,本文從立法分析與司法適用分析兩大模塊梳理高空拋物罪中的問題。
一、高空拋物罪的立法分析
(一)立法目的
高空拋物罪的立法目的是強化對群眾生命安全的保障,進一步對社會反應突出的高空拋物、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駕駛的犯罪行為作出明確規(guī)定,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和“出行安全”。據此,在討論該罪的保護法益時,我們不能僅從抽象的妨礙社會管理秩序出發(fā),而應從保護不特定對象的人身、財產安全出發(fā)。
(二)法益內涵
對法益的理解,一般從高空拋物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中的位置及構成要件組成上進行。此外,在分析法益時,要最大限度地考慮立法目的?!缎谭ㄐ拚福ㄊ唬返牟莅笇⒏呖諕佄镒锩枋鰹椤拔<肮舶踩?,這表明立法之初,高空拋物罪被認為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但是,在《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頒布后,高空拋物罪被納入妨礙社會管理秩序罪項的范圍,其法益也從原來的危害公共安全轉變?yōu)榉恋K社會管理秩序。高空拋物罪的設立初衷是保護人民群眾在遭到高空擲物時的人身、財產安全等權益,這與妨礙社會管理秩序這一法益存在出入,從而出現(xiàn)高空拋物罪保護法益的爭執(zhí)。
例如,有學者認為,立法者意識到高空拋物行為的危險性與公共安全的不特定危險性有較大差距,因此在特定犯罪規(guī)定設計方面需要作出讓步。由于高空拋物行為的法益侵害更多的是表現(xiàn)在威脅不特定單一個體的安全,缺乏結果擴張意義上的不特定性的具體危險,因此,不宜作為獨立犯罪規(guī)定出現(xiàn)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按照其行為的內在定型性,將其放在擾亂公共秩序罪中更為合適。還有學者認為,高空拋物罪的保護法益是公共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主要表現(xiàn)是導致集體恐懼。導致集體恐懼的原因是行為所涉及對象的不特定性,如果涉及對象是多數人,則可以加重處罰。
社會管理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下的社會狀態(tài)。從法益分類看,公共秩序法益屬于集體法益的一種,以集體法益向個人法益的還原為出發(fā)點。從社會效果看,《刑法》在保護集體法益的同時起到了保護個人法益的效果。維持公共場所中禁止高空拋擲物品這一公民需要遵守的準則,是對公共空間中個人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保護?;诖?,我們可將關于高空拋物罪的法益理解為公共秩序下高層空間對個人人身和財產安全侵犯的保護。
二、高空拋物罪的構成要素解釋
(一)建筑物或其他高空
高空拋物罪認定是從高處拋擲的物品致使處于低處的被害人出現(xiàn)人身或財產的損失。因此,并非任何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的行為都被規(guī)制為高空拋物罪。此處構成要素中出現(xiàn)建筑物,是因為在實際中多數高空拋物罪與從住宅樓、寫字樓等建筑物中拋擲的物品有關。該構成要素的重點不是建筑物,應落腳于“高空”,而不是看拋擲物從何處來。從漢語解釋的角度看,高空指的是距地面較高的空間,但高空拋物罪中的“高空”不單單指距地面一定高度的空間,應考慮此高空所處的環(huán)境因素。同時,我們還應重視距地面一定的高度是否需要明確一個確定值。
(二)拋擲物品
1.一般性物品
從司法實踐中看,高空拋物中的“物品”包括內含危險性或因重力加速下墜時產生巨大沖擊力的物體。其雖不直接造成物理傷害,但會擾亂社會秩序的物品。為了精確界定“物品”范疇,可將其歸納為幾大類別。
第一,直接危險與動能轉化類。如菜刀、碎玻璃、冰塊、行李箱等物品,拋擲這些物品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第二,特殊生物實體類。如人、遺體及人體器官等,這類拋擲行為極其罕見且極端,不僅侵犯基本的人格尊嚴,還會嚴重破壞社會秩序與道德底線。第三,心理影響與環(huán)境干擾類。如排泄物、嘔吐物及生活垃圾等,拋擲此類物品雖不直接造成物理傷害,但社會影響惡劣。第四,擾亂社會秩序類。如在公共場所故意拋撒大量淫穢材料,對公眾道德情感和社會風氣造成沖擊,干擾社會和諧穩(wěn)定。
以侵犯法益為導向,高空拋物罪中的物品至少會干擾社會公共秩序。因此,在認定行為人拋擲“物品”時也應與“高空”相聯(lián)系,原因在于同一物體處于的不同位置時對人身及財產安全的侵害不同。例如,一塊瓜皮從2樓被拋下不易造成人身及財產損失,因此不能被認定為高空拋物中的“物品”。但從25樓被拋下,就存在致人傷亡的可能性,此時的瓜皮會被認定為高空拋物的“物品”。對此,關于高空拋物罪中的物品,可進行概括性認定,即在一定高低差下可以對人身或財產安全產生威脅。
2.非尋?!拔铩?/p>
此外,我們還應考慮人是否能被認定為高空拋物中的“物”。例如,2023年3月,陜西一男子從29層跳樓自殺,砸中一名6歲男童,兩人不幸身亡。此處,筆者認為,自殺性跳樓行為本質上不符合高空拋物罪的構成要件,因其缺乏主觀上的“拋擲”意圖且自殺者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犯罪對象”。一般情況下,若自殺者已去世,其涉及的民事賠償問題需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考慮在其遺產范圍內對受害者家屬進行補償;若自殺者幸存,則應依據具體情況,評估其是否存在過失致人死亡或重傷的責任,而非歸入高空拋物罪的范疇。
然而,針對“高空拋‘人’”這一極端情形,理論界存在不同見解。一方面,普遍共識是不應將“人”簡單地等同于“物品”,強調的是對人權的尊重與保護。另一方面,從行為后果分析,無論是人還是其他物品從高空落下,對地面人員傷害及財產破壞的潛在威脅并無實質性區(qū)別?;诖?,即使“人”不宜直接歸類于高空拋物罪中的“物品”,但如果故意將他人從高空拋出,此類行為顯然構成嚴重的違法犯罪,應依據其具體性質(如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予以嚴懲。這體現(xiàn)出法律在處理復雜案件時,會綜合考慮行為的危害后果及其對社會秩序的不良影響。
(三)情節(jié)嚴重
為限制高空拋物罪的打擊范圍,立法機關增加了《刑法》理論中的“綜合評價要件”。在對“情節(jié)嚴重”的認識方面,多數人認為設定“綜合性要件”是為了防止高空拋物罪打擊范圍過大,出于調控和平衡處罰的考慮,將其作為定罪要件。此外,在認定的具體內容上存在差異,主要考慮幾種因素,如拋擲次數、物品性質、場所人流量、危害后果等。但是,由于高空拋物罪本身設立尚屬較晚,其可參考的司法判例較少,因此還需對司法判例進行進一步的總結。
關于“情節(jié)嚴重”是指行為嚴重還是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嚴重,應從整體進行評價。如果僅是行為嚴重但沒有造成危害結果的可能性,那么該行為是否需要進行《刑法》規(guī)制,目前存在疑問。如果該行為僅造成了可能產生情節(jié)嚴重的危害結果但缺乏危險性,在不考慮多次實施或被害人存在特殊體質的前提下,也存在是否需要進行《刑法》規(guī)制的問題。因此,對于“情節(jié)嚴重”判定,需要進行整體評價。
三、高空拋物罪的司法適用問題
(一)犯罪形態(tài)的認定問題
相較于過失犯罪,從《刑法》規(guī)定看,我國任何一種故意犯罪類型在原則上都存在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高空拋物罪作為故意犯罪,本身具有既遂、未遂之分。但是,筆者通過查閱關于高空拋物罪的判決書,發(fā)現(xiàn)高空拋擲物品行為均被認定為成立高空拋物罪,認定未遂之類的較少。
對于高空拋物罪既遂,應根據可能發(fā)生的危險達到一定程度或導致實害結果出現(xiàn)時才可認定。從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角度看,高空拋物罪并非側重于直接禁止損害后果的出現(xiàn),而是更偏向于禁止損害的可能性發(fā)生,這種損害可能性通常不會轉化為實害結果。作為具體的危險犯罪,高空拋物罪應當不以實害結果的發(fā)生為條件,而需要考慮行為造成危險的可能性,在認定高空拋物罪既遂與未遂時,應以實際行為是否具有造成危險結果的可能性為既遂標準。
(二)以“情節(jié)嚴重”限定本罪認定
關于“情節(jié)嚴重”設置的本意,筆者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契合我國刑事法律體系中多采用的定性加定量的立法模式。第二,高空拋物罪作為近年來輕刑入罪的代表,生活中又時常發(fā)生從高空拋下物品的行為?;诖?,“情節(jié)嚴重”的設置主要是防止刑罰的擴大化。但是,筆者通過查閱實務案例,發(fā)現(xiàn)司法機關在實務中并沒有對“情節(jié)嚴重”的具體情形加以區(qū)分。
例如,被告人吳某將菜刀從其住宅的洗手間窗戶處扔下,未造成低層群眾人身或財產損失,被判處拘役5個月,被處罰金1000元。被告人蔡某某將裝有金屬鐵盒一類物品的垃圾袋(重量共計5.66千克)從住宅窗口拋下,未造成低層群眾人身或財產損失,被判處拘役4個月,被處罰金5000元。被告人李某多次將帶有釘子的木板從三樓拋擲到一樓小區(qū)公共區(qū)域,未造成低層群眾人身或財產損失,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3000元。上述三個案例中,被告人的具體行為類型不同,所造成的社會危害性也不同。但是,司法機關幾乎作出了大同小異的處理,均以“情節(jié)嚴重”構成高空拋物罪對被告人判處刑罰。據此,“實施高空拋物行為”符合“情節(jié)嚴重”的標準應運而生,成為“高空拋物罪”的司法適用邏輯。
結語
高空拋物罪是一種危險犯罪,會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構成嚴重威脅。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高空拋物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學界通過研究高空拋物罪的認定和適用,不僅可以教育違法行為人,還能有力地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由于高空拋物罪前后處理存在不同,相較于同時入刑的其他犯罪,其討論熱度較高。但是,結合當前立法目的及法條本身看,關于高空拋物罪的問題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法益的歸屬、“情節(jié)嚴重”的認定、相關法條的處理等方面,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對于認定和適用高空拋物罪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煙臺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