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增強型體外反搏聯合雙心護理干預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療效、臨床指標、心功能,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賀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1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根據患者及家屬意愿進行分組,以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51例,常規(guī)藥物治療(使用藥物包括β受體阻斷劑、阿司匹林及調脂藥物等)+雙心護理]與研究組(50例,常規(guī)藥物治療+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雙心護理),15 d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療程。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臨床指標、心功能,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總有效率(76.47%)比,研究組總有效率(92.00%)較高;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均縮短,且研究組短于對照組;心肌缺血總負荷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評分及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每搏輸出量(SV)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組均較對照組均更高;兩組患者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均縮短,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短(均P<0.05);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接受增強型體外反搏聯合雙心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減輕心肌缺血程度,促進心功能恢復,且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 增強型體外反搏 ; 雙心護理 ; 心功能 ;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4.0118.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4.038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作為一種急性心臟事件,是介于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臨床綜合征,多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或冠狀動脈痙攣所致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目前,國內對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旨在穩(wěn)定斑塊,治療殘余心肌缺血,進行長期的二級預防,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臨床仍在此基礎上追求療效的進一步提升。增強型體外反搏是一種非侵入性的體外輔助循環(huán)裝置,其于患者下肢、臀部及手臂上包裹特制氣囊套,以心電圖為觸發(fā)信號,與心臟舒張期同步,由遠至近對氣囊進行充氣,從而在心臟舒張期對人體實施外壓,將血液驅回主動脈,增加心肌注入壓力和血液供給,以達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1]。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是一種危害性較大的疾病,隨著病情發(fā)展,相關癥狀會逐步加重,進一步發(fā)展為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改善患者預后質量,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可能。雙心護理是一種基于雙心醫(yī)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一種醫(yī)療照護模式,在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護理的同時,強調心理護理,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2]。本研究旨在探討增強型體外反搏聯合雙心護理干預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心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賀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1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根據患者及家屬意愿進行分組,以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51例)與研究組(50例)。對照組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24、27例;年齡51~77歲,平均(64.69±5.24)歲;病程3~8年,平均(4.02±0.66)年;BMI 21~28 kg/m2,平均(24.49±1.27) kg/m2。研究組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26、24例;年齡52~76歲,平均(63.25±5.33)歲;病程3~9年,平均(4.09±0.71)年;BMI 20~29 kg/m2,平均(24.32±1.36) 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診斷標準:參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 [3]中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⑴與上述診斷標準相符合;⑵經影像學診斷確診,冠脈造影檢查結果顯示至少有1條冠狀動脈狹窄程度≥50%;⑶既往無心肌梗死。排除標準:⑴有心力衰竭或介入治療史;⑵伴有高血壓或心律失常控制不佳;⑶伴有下肢靜脈血栓或活動性靜脈炎;⑷動脈夾層。本研究經賀州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后實施,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包括β受體阻斷劑、阿司匹林及調脂藥物等,并根據個體情況加用鈣拮抗劑、低分子肝素與硝酸鹽制劑,15 d為
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4]。研究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常規(guī)藥物治療同上,以增強型反搏治療儀(重慶普施康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型號:PECP/TI)進行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氣囊充氣壓力為0.35~0.40 kg/cm2,1 h/次,1次/d,6次/周,15 d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2.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雙心護理,⑴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建立信任的醫(yī)患關系,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情緒調整訓練,促進其形成正確思維方式的同時矯正患者認知,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保障身心健康,同時加強健康宣教,于口頭教育的基礎上進行視頻、圖片及手冊等多種形式的普及宣教,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加強其對于疾病的重視,30 min/次,2次/周;⑵心臟康復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于午餐后2~3 h進行心臟康復運動,包括散步、快走、慢跑、爬樓梯及太極等,在鍛煉期間護理人員需嚴密監(jiān)測患者狀態(tài),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應立即停止訓練,30 min/次,2次/d;⑶冥想護理:于早6: 00進行,在安靜,亮度溫和的環(huán)境中進行冥想,冥想前需穩(wěn)定情緒,著寬松衣物,排空膀胱,選取低分貝背景音樂,以盤坐位或直立位,雙手合十舉過頭頂,進行胸腹聯合呼吸,閉攏雙唇、雙目,以舌尖抵上顎經鼻吸氣,舌尖放平進行呼氣,一呼一吸為1次,15 min/次,1次/d。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參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 [3]對患者治療后效果進行評估,判定標準依次為:心絞痛發(fā)作次數(發(fā)作時間)減少幅度≥70%為顯效;30%≤心絞痛發(fā)作次數(發(fā)作時間)減少幅度<70%為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發(fā)作時間)減少幅度<30%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⑵臨床指標:記錄患者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心肌缺血總負荷、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 [5]評分,以動態(tài)心電圖(杭州百慧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CT-083S)監(jiān)測心肌缺血總負荷;SAQ總分100分,評分分值越高則患者機體功能越好。⑶心功能:以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系統(tǒng)(深圳開立生物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P22S)檢測患者治療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每搏輸出量(SV)。⑷不良反應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頭暈、頭痛、心慌、面部潮紅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不良反應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分別為各項發(fā)生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總有效率(76.47%)比,研究組總有效率(92.00%)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均縮短,且研究組短于對照組;心肌缺血總負荷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SAQ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LVEF、SV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組均較對照組均更高;兩組患者LVEDD均縮短,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與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研究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屬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一類,其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管腔固定性狹窄的基礎上,發(fā)生斑塊破裂或糜爛、潰瘍,并發(fā)血栓形成、血管收縮、微血管栓等病變,導致心肌供氧的缺少所引起的。藥物和手術治療是其臨床常用治療手段,但部分患者無法接受手術治療,但單純藥物控制又無法達到理想治療效果,而如何以無創(chuàng)手段進一步改善患者療效,一直是臨床研究熱點之一。
增強型體外反搏是一種無創(chuàng)型輔助循環(huán)技術,其采用現代醫(yī)學理論,以高性能計算機技術和數字電路進行控制,于心室舒張期通過對氣囊的序貫加壓提高舒張期壓力,以增加心肌血供,減輕心肌缺血,促進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6]。雙心護理在對心血管患者心臟進行護理的同時對其進行心理護理,可有效疏導患者負面情緒,緩解心理壓力,提高抗病能力的同時改善臨床狀況[7]。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更高;治療后研究組心絞痛持續(xù)時間短于對照組,心肌缺血總負荷水平均低于對照組,SAQ評分高于對照組,這表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接受增強型體外反搏聯合雙心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狀況,減輕心肌缺血。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會導致心肌細胞缺血、缺氧,以致壞死,心肌收縮功能下降,心臟功能受損。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研究組患者LVEF、SV水平均高于對照組,LVEDD短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并未顯著增加不良反應,這表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接受增強型體外反搏聯合雙心護理干預可改善心功能水平,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安全性良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體外反搏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體內臟器血流,改善機體各部位營養(yǎng)與氧氣供應狀況,并能夠降低心臟收縮時阻力,減輕心臟負擔,增加血管彈性,緩解心肌缺血,且可提高血流切應力,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抑制動脈粥樣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以減小心肌梗死面積,增強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9];雙心護理是于雙心醫(yī)學基礎上所發(fā)展而來的護理方法,以針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心理護理為主,以對于心血管疾病的生理護理為輔,以在進行康復訓練的同時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控制,從而提高預后質量[10]。
綜上,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接受增強型體外反搏聯合雙心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減輕心肌缺血程度,促進心功能恢復,且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安全性良好,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
蔣景奎, 邱建, 雷挺. 增強型體外反搏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9, 18(3): 308-311.
孫瑞華. 雙心模式干預對心絞痛患者的療效及其對情緒的影響[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20, 47(3): 620-622, 629.
中華醫(yī)學會, 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 中華醫(yī)學會全科醫(yī)學分會, 等.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 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21, 20(1): 6-13.
徐春華, 何軍, 張平, 等. 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 2022, 22(4): 4815-4819.
馮璐, 張亞運, 李鵬, 等.增強型體外反搏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再發(fā)心絞痛病人中的應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2, 20(20): 3766-3769.
仇一楠,郭完計.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對穩(wěn)定型心絞痛病人血漿VEGF的影響[J].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3, 21(5): 882-885.
馮新嬋, 金杏萍, 張西榮. 雙心護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貴州醫(yī)藥, 2021, 45(8): 1337-1339.
曹佳齊, 鄭宏超, 丁躍有, 等. 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對非高危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療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的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20, 19(5): 500-502.
尚福順, 史宏偉, 孫春麗, 等. 體外反搏治療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心功能、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內皮依賴的舒縮功能的影響[J]. 臨床與病理雜志, 2022, 42(8): 1924-1929.
蔡紅梅. 雙心護理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心絞痛發(fā)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23, 32(3): 413-416.
1 作者簡介:黃潔玉,大學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心血管內科護理。
通信作者:張彤,大學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內科臨床。E-mail:10371912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