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您2000年回國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服務,如今又忙碌于巴黎奧運會的保障服務,這次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您這么一問我才意識到,不知不覺24年過去了。我從小參加運動訓練,和體育結下不解之緣,國家把我培養(yǎng)成體育人,后來留學美國,又在紐約大學康復系當教授。在國外看到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后,我就回來了。完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保障工作后,我受國家體育總局和李寧先生委托為國家培養(yǎng)體能康復人才,長期留下來。沒想到一干就到了現(xiàn)在。我有幸參加了6屆夏季奧運會和4屆冬奧會的備戰(zhàn)和保障。一路走來,我很開心地看到,我國的體能和康復事業(yè)有了質的飛躍。這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創(chuàng)造了境外最好成績,和我們國家比較成熟的體能和康復保障體系分不開。代表團的保障營里都配有體能和康復師,我就在皮劃艇、賽艇、乒乓球隊的保障營里為運動員服務。
問:為什么選擇這些項目?您對這些運動很有興趣嗎?
答:其實是一種緣分。乒乓球是國球,我一直想親身感受一下。對我來說,這還是個全新領域,接觸到非常難得。至于這項運動的健身效果,大家比我清楚。
見過健身房的“劃船器”吧?那就是模擬賽艇動作的器械。賽艇和皮劃艇都是奧運項目中最耗費體力的,對體能要求非常高。每次劃槳都要全身發(fā)力,能量消耗特別大。運動員每天要進行高強度、重復性非常高的訓練,對身體和心理都是巨大考驗。動作看似簡單,但都要求全身高度協(xié)調(diào),稍有不慎,整個配合就會出問題。
但是它們的好處太多了,如都強調(diào)團隊合作和領導力;不僅鍛煉身體,還要求強大的耐力和專注力,磨煉意志;水上運動,身心都能放松,特別適合解壓;對核心、手臂、腿部的力量要求很高,可全面鍛煉身體,而且消耗卡路里非???,很適合現(xiàn)代人日常鍛煉。
我喜歡這些運動,工作室里特意放了一張乒乓球臺。還有一臺劃船器,是我保持身材的“秘密武器”。奧運期間,我把保障工作與項目興趣結合起來,做起來更帶勁了。
問:乒乓球和水上運動的損傷有哪些不同,日常健身如何預防這些傷???
答:兩個項目的傷病有很大不同,主要是運動方式和對身體的要求有所不同。
乒乓球看似輕巧運動,實則對身體靈活性和反應速度要求非常高。揮拍、轉身、下蹲等都在短時間內(nèi)反復進行,肩膀、手腕和肘部容易受傷。常見傷病有肩膀勞損、網(wǎng)球肘、手腕扭傷。另外,由于頻繁快速的腳步移動,膝蓋損傷也較常見,尤其是膝蓋軟骨磨損。備戰(zhàn)巴黎奧運會時,馬龍、樊振東和王楚欽等名將都有過上述問題。
普通人打乒乓球避免傷病,首先要注意姿勢規(guī)范,如揮拍時不要過度扭轉肩膀或手腕。其次,力量訓練很重要,可以加強肩膀和手腕的穩(wěn)定性,特別是那些常被忽視的小肌肉群。最后,熱身拉伸也是防傷關鍵,打球前后都要充分活動開關節(jié),尤其是肩部和腿部。
皮劃艇和賽艇是全身發(fā)力運動,特別是核心、上肢、背部和腿部,每一次劃槳都需要這些部位強大的爆發(fā)力和協(xié)調(diào)性。常見傷病集中于下背部、肩膀、膝蓋、髖關節(jié)等處。尤其是下背部,劃槳要不停地扭動,容易造成肌肉勞損或更嚴重的椎間盤問題。劃槳時肩膀承擔大部分發(fā)力,也是“重災區(qū)”。巴黎奧運冠軍徐詩曉、孫夢雅、劉浩和季博文都不同程度經(jīng)歷過這些傷病。
普通人參與水上運動,如用劃船機健身,要注意動作的規(guī)范性。劃船時要保持背部挺直,避免過度彎曲,否則易引發(fā)下背部問題。另外,力量訓練有助于強化背部和肩膀肌肉,減少勞損。對于剛接觸這項運動的人,逐步增加強度很重要,不要上來就追求速度和力量,要讓身體有一個適應過程。
問:奧運會期間,作為體能康復專家,您如何發(fā)揮作用?為運動員主要做什么?
答:我的工作分為三部分:一是每天晚上復查、治療和放松。水上項目隊員住在離賽場較近的酒店,我們在此租了一個會議室作為賽時中國隊治療室,每天給運動員治療。由于全部保障人員和設備都在一個酒店,服務運動員很方便。這是歷屆奧運會保障條件最好的一次。但乒乓球隊住在奧運村,治療分在3個地方。運動員在哪里,我們就去哪里做治療和康復。二是做好訓練中的傷病預防。訓練前幫助運動員打肌貼,激活肌肉;配合體能教練的準備活動。訓練后為運動員做拉伸、冰敷等工作。三是跟隨運動員參加比賽,既給運動員心理上的支持,又能當場處理運動員的突發(fā)狀況。
問:能不能舉個例子,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您的工作?
答:有個乒乓球運動員,身上幾處都有舊傷,關節(jié)還動過手術。奧運期間,他每天比賽或訓練后,都直接找我做治療,再回奧運村休息。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了如指掌,哪里不舒服,哪里需要按摩或治療都心里有數(shù)。大賽前,像他這樣的頂尖運動員往往睡不著,翻來覆去,搞得脖子或腰有時不舒服。乒乓球對手感和身體協(xié)調(diào)性要求極高,一點小問題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他們非常注重把自己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
除了給他做身體上的放松治療,我還得幫他調(diào)節(jié)精神狀態(tài),特別是比賽前后的那些焦慮啊緊張啊。有時候與他分享我的冥想技巧,幫他早點入睡。在奧運會,運動員精神緊張得像根繃緊的弦,任何小的不適都可能被放大,形成巨大心理負擔。我們的任務就是幫他們減輕身體和心理的負擔,尤其是那些特別信任醫(yī)生的運動員。他們看到我們隨隊,一下子心就定了。
離決賽還有一個多小時,我為一位皮劃艇運動員做完簡單放松后,在旁邊默默陪著。誰知道他突然來了一句:“我腰有點別扭,趕緊給我整整!”我立即把他帶到按摩床上,伸手一摸,腰部確實有點小錯位,但不嚴重。于是,三下五除二,我很快為他做了復位,然后拍拍他說:“沒事啦,去決賽吧!”他下床活動了一下,臉色立馬輕松了許多,然后拿起槳,和同伴一起走上賽道。
其實,我們也會緊張,不只在治療中,還有在船庫里看電視中比賽場景時,直到同事們大喊“第一,咱們拿了第一”,我們才會長舒一口氣。
問:比賽中,西班牙羽毛球女選手馬林膝蓋受傷,中國舉重選手石智勇大腿肌肉拉傷,這些傷是怎么發(fā)生的?怎么避免?
答:我沒直接參與這兩個項目的保障工作,不便評說。不過,像馬林這樣的膝關節(jié)傷并不鮮見。以前中國羽毛球隊的王琳和李雪芮也遇到過類似問題。從視頻中可見,馬林是在后場扣球后右腳單腿落地時受傷的,膝關節(jié)內(nèi)扣內(nèi)旋,這種動作很容易導致前交叉韌帶損傷,甚至牽連內(nèi)側半月板和內(nèi)側副韌帶。這種傷在女運動員中更常見,男運動員因為力量較大,身體結構上有差異,相對好些。
羽毛球選手需要前后左右大范圍移動,三維空間跑動多,特別是后場起跳扣殺,落地時身體后仰,髖部和臀部發(fā)力有限,落地的沖擊力全都集中在膝蓋上,膝蓋很易受傷。
石智勇在抓舉上遙遙領先其他選手,卻在挺舉時左側內(nèi)收肌拉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從視頻中可見,挺舉時他骨盆位置有明顯偏差,很可能是長期腰傷的影響。那為什么他能順利完成抓舉呢?這與兩個動作的要求不同有關。
抓舉是個快速且連貫的動作,要一次性把杠鈴舉過頭頂,雖然需要腰部的穩(wěn)定性,但動作持續(xù)時間短,腰部負擔較輕。挺舉則分為翻杠和上挺兩個階段。上挺時,腰部要長時間保持穩(wěn)定支撐。腰痛會引起身體姿勢變化和力量分配不均。骨盆位置偏差,增加了內(nèi)收肌的負擔,最終導致拉傷。
問:做過多屆奧運會保障工作后,您對大眾健身中預防運動損傷有什么建議?
答:老百姓平時參加運動,最重要的是別急著當“冠軍”。先把基礎打牢,再去挑戰(zhàn)高難度,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1.很多人運動前嫌麻煩,不做熱身,結果肌肉和關節(jié)還沒準備好,上來一通猛沖,扭傷、拉傷啥的也就跟著來了。所以運動之前,哪怕花上5到10分鐘,做點簡單拉伸、慢跑之類的活動,身體都會感激你。2.人們總愛說“今天不拼明天拼”,運動可不能這么玩。尤其是長期不動的人,別一上來就挑戰(zhàn)高強度,要逐步加量。不要看到別人跑5公里、舉幾十公斤,就硬跟著上。3.每項運動都有適合的裝備,如跑步鞋、護膝、護腕等,那是保護關節(jié)和肌肉的好幫手。該穿啥就穿啥,不要圖省事,忽視裝備的重要性。4.很多人運動時感到酸痛或者不舒服,仍硬撐著繼續(xù)。這是身體在發(fā)出“警告”,該休息時就得休息。一直往前沖,傷了就得不償失了。5.很多人運動完直接“收攤”回家。其實,這時拉伸和放松非常重要,有助于肌肉更好地恢復,減少酸痛感。
總之,運動是為了更健康開心,但別太拼,量力而行,記著好好保護自己。健康第一,成績第二!
○責編 王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