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富川瑤族自治縣上燈炸龍節(jié),是從正月初十開始,到正月十五結束。相傳該習俗從我國東南沿著瀟賀古道傳入富川,被世代傳承下來,已有百年歷史。筆者于2018年元宵節(jié)和2023年元宵節(jié)前往富川調研,在獲取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對廣西賀州富川瑤族自治縣的上燈炸龍節(jié)進行深描,從而探討其文化內涵和社會功能。
富川上燈炸龍節(jié)概況
富川上燈炸龍節(jié)由上燈儀式和炸龍活動兩個部分組成。
上燈就是把燈掛上房梁,主要由頭年生子家族或家庭來舉行。舉行上燈儀式的家族或家庭要到神樓懸掛一盞花燈,一般男掛魚燈,女掛蓮花燈,用以祈求神明保佑新生兒健康平安。民間一般稱正月初十為上燈日,正月十五為下燈日。
在正月初十上燈日前,燈頭(即完成上燈儀式的人)要做一些準備。一般在正月初九前往神樓,把神樓的神龕案臺、房梁、樓梯、地板上的灰塵掃凈,并在神樓門口貼上對聯,然后將扎彩和色紙放置在神龕上。
上燈始于正月初十零點,零點前燈頭要帶著花燈、家人及新生兒和供品,來到神樓。燈頭將供品(一般是水果)放置于神龕上,然后到神樓負責人處登記下自己的姓名、電話、新生兒的名字和性別、份子錢。份子錢數額不限,主要用于初十至十五這六天神樓的香紙、蠟燭、鞭炮以及完燈酒的開銷。燈頭完成記錄后主家會得到一張寫有“沐恩弟子花男/女 敬上明燈壹盞燈樓高掛”的紅紙,燈頭將新生兒的名字、性別寫在紅紙上,再將紅紙貼于花燈的支架上以確保祈福的對象準確無誤。初十零點一到,燈頭在神像前殺生祭祀,邊祭祀邊念乞求神靈保佑小孩健康成長的話語。祭祀完畢后將花燈懸掛于神樓的房梁上,最后點燃鞭炮,拜別神像,完成上燈儀式。
接著是暖燈。就是讓花燈在神樓內懸掛到正月十五子時。從懸掛花燈到取下花燈這六天稱為暖燈。暖燈期間,要宴請親朋好友及鄰里,為新生兒積累福報。
最后是下燈。下燈即取下懸掛于神樓上的花燈,標志著上燈儀式結束。正月十五炸龍結束后,燈頭要宴請街坊鄰居(一般每家一人)及龍隊吃“完燈酒”,吃完宴后燈頭到神樓內把花燈取下,上燈儀式完成。
炸龍是富川民間的一種獨特的慶?;顒?。所謂炸龍,就是用鞭炮去炸舞著的龍。炸龍時間也是從正月初十到正月十五。
富川古明城內每條街都有屬于自己的龍和龍隊。炸龍活動所用的龍分別由黃、白、藍、青、紅幾種顏色組合而成,龍身有玉白色、金黃色、青色、翠色、紅色等。龍隊由11人組成,其中龍頭龍身龍尾10人、龍珠1人,另外還有四五個敲樂器的。龍隊成員皆由本地的青壯年男子擔任,掌龍頭的男子必須已婚,掌龍身的男子必須未婚,掌龍尾的男子則年紀最小。這樣龍才能給街區(qū)百姓帶來吉祥。
炸龍活動開始前各條街的龍隊要到每條街道的神樓里祭拜,主要是為了敬拜先賢和慶賀添丁添財。龍隊在前往神樓的過程中要逐街逐戶拜年,各條街道內的民眾會把家門口清掃干凈,準備紅包,燃放鞭炮迎接和歡送龍隊。龍隊在拜神樓時遵守著相關規(guī)定,每條龍的出游路線不能相同且不能走重復路線,在途中若遇到其他龍隊則要行對拜禮,以示尊重。當龍隊快到神樓的時候,領頭的會吹響哨子,龍隊擺正龍身將龍頭正對神樓,左右大幅度擺兩下,寓意“拜神樓”。
龍隊祭拜完各條街道的神樓便集中到古明城最寬闊的地方進行尋珠、臥龍、二龍搶珠、荷花吐珠、穿龍、盤龍等技藝的舞龍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觀看的民眾會點燃鞭炮朝舞動著的龍扔去。炸龍活動一般持續(xù)到晚上十一點多。
富川上燈炸龍節(jié)的文化內涵
富川上燈炸龍節(jié)以豐富多彩的方式承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上燈儀式和炸龍活動是富川鬧元宵習俗中的精華,蘊含了當地民眾的宗族觀念,體現了宗族長輩對晚輩的關愛,以及在炸龍活動中祈盼風調雨順的文化內涵。
在嶺南方言中,“添丁”與“添燈”諧音,“上燈”便具有了特別的寓意與祝福,富川上燈儀式作為慶賀“添丁”的儀式,蘊含了希望子孫健康成長的美好愿望。
在上燈炸龍這一節(jié)日活動中,人們主要是通過炸龍儀式來祈盼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龍是中國人獨創(chuàng)的精神文化,炸龍過程中,龍隊祭拜神樓體現了民眾對神靈的尊敬和信仰,這種信仰與當地道德觀念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民眾的行為,對當地民風的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人們通過燃放鞭炮模擬雷聲,用鞭炮炸龍祈求龍神保佑居民平安樂業(yè),既娛神又娛人。
富川上燈炸龍節(jié)的社會功能
富川上燈炸龍節(jié)作為富川的一項重要文化事項,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傳承和發(fā)展、增強文化認同、助推鄉(xiāng)村振興的社會功能,并在新時代繼續(xù)發(fā)揮著社會價值。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廣大民眾是傳承和發(fā)揚民俗文化的主體。上燈在元宵節(jié)舉行,能吸引大批游客。
富川上燈炸龍節(jié)作為習俗活動,有利于強化當地民眾的文化認同。上燈儀式體現了宗族觀念和對新生兒身份的認同,借助上燈儀式民眾將自己的情感注入給新生兒,并一代代地傳承下去。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了巨大的旅游價值,保護、開發(fā)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政府為響應國家號召,加強了旅游方面的宣傳并出臺相關政策,因此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往現場觀看。這一舉措不僅調動了當地民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強化了當地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他們自主自愿傳承上燈炸龍的意愿。
自2020年富川上燈炸龍節(jié)入選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賀州市、富川縣等政府部門制定長遠規(guī)劃和具體制度,為上燈炸龍的傳承和經濟價值變現營造出了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和外部環(huán)境,實行“非遺+團隊”“非遺+旅游”“非遺+研學”“非遺+直播”等為核心的發(fā)展模式,通過傳統(tǒng)與現代融合、傳承和創(chuàng)新并舉,重點扶持培育民間團體,打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下生產生活的關系,有效促進民俗旅游項目的開發(fā),推動當地經濟增長。
綜上所述,富川上燈炸龍節(jié)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當地歷史文化的再現。通過對富川上燈炸龍節(jié)的文化探析,可以得知炸龍節(jié)體現了當地民眾對子孫后代的重視,體現了當地民眾對風調雨順的期盼。富川上燈炸龍節(jié)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也發(fā)揮著傳承上燈和舞龍文化、強化民眾文化認同和凝聚力的社會功能,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衍生出推動鄉(xiāng)村旅游的社會功能。
作者單位:南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