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云南曲靖市富源縣古敢水族鄉(xiāng)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年,“瘴擺”流行,寨民死亡過半,各寨中的老人商議后,決定殺雞宰豬去補掌河源頭潭壩邊祭祀……守祭的幾個人躲在暗處偷看,只見水潭一分開,一條壯如牛犢的大魚搖頭擺尾冒出水來,滿身金鱗銀甲,眼睛如銅鈴般大,胡須有手指粗。伺候在前后左右的魚稱他為“大王”。這時,一條豬嘴魚勸魚王不可貪戀月色,因為人間正四處傳染瘟疫。魚王聽了哈哈大笑,搖身一變,變成一個人首、凸眼、寬鼻、獠牙、伸舌、口含利劍的“怪物”,說道:“一毒降一毒,毒毒是怪物;以毒攻毒,以邪壓邪,只要我變個‘吞口’,包能吞邪鎮(zhèn)惡!”
這便是富源水族“吞口”由來的神話故事,這個故事經(jīng)過人們口耳相傳,變得神秘而夸張,有的水族文化研究者據(jù)此認為水族的圖騰為“魚”。
依筆者愚見,老虎才是水族的圖騰,其依據(jù)就是水族人家崇拜供奉的“吞口”。首先,水族相傳的“吞口”故事恐怕不是原始的神話故事,而是后人加工夸飾過的傳說,它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異。其次,水族歌謠《祭吞口》歌詞為:“吞口吞口,橫眉怒目,神力威武,坐鎮(zhèn)門頭。一伸頭,頭頂天堂;二張眼,眼望四方;三豎耳,耳聽言談;四翹鼻,鼻聞妖王;五開口,口吞洪流。春夏秋冬,安安穩(wěn)坐,一口吞光妖魔邪惡。開光開光,保我平安健康,喂牛牛成對,喂馬馬成雙。”如果吞口是魚變化而來,為什么祭詞中連“魚”這個詞語都沒有,這怎么能說魚是水族圖騰呢?再次,水族人家過著谷稻羹魚的生活,不但吃魚,還推出很多以魚為主的特色菜,如果魚是水族圖騰物,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全族人都需要圖騰保護,吃了它誰來保護族人?最后,魚不是水族的族徽,只有成為族徽的事物才是該族的共同崇奉對象,才是該族的圖騰。依筆者愚見,“吞口”來源于中華文明非常古老的神吞神殺信仰,經(jīng)過神吞神吐而獲得神性、神力,進而升入神格。
二
干欄居,是古代南方各族先人為應對高溫潮濕天氣和蛇蟲猛獸的傷害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典型建筑樣式。他們居干欄,過著采集漁獵的生活,到明代,干欄式的建筑已轉變?yōu)椤叭藯渖?,牛羊犬豕畜其下”的樣式。南方很多少?shù)民族,都有住“干欄居”的歷史記錄。
山林狩獵部族主要崇拜獸類,人們崇虎、祭虎正是希望人具有神虎那樣的神力或得到虎神的庇護。
彝族、水族制作的虎頭吞口,系在一起時,吞口的神秘問題便迎刃而解:虎頭吞口就是遠古巫覡文化中神吞神生信仰的文化遺存。
其造型是:人首、凸眼、寬鼻、獠牙、伸舌、口含利劍。筆者認為水族吞口圓形而突出的眼睛是虎眼的特征,人耳與犬耳在同一具吞口上是今天所見的造型特點,如果回溯到遠古,其造型未必如此。吞口上的犬耳應該為虎耳,至于人耳,應該是巫師的耳朵。巫師戴上虎頭面具,就出現(xiàn)人耳和虎耳都有的造型。因此可以說,今天水族吞口的造型不是模仿真實虎頭,而是模仿頭戴虎頭面具的巫師將利劍含在口里作法的頭部造型特征,于是就形成了今天古敢水族吞口的形狀。富源古敢水族的木雕吞口的真正源頭是神虎崇拜,虎口插入利劍是為了表明其神吞神殺功能。古敢水族木雕吞口拉長了臉部,有人面傾向,這是順著原生木身作立體雕刻,受到制作木材限制的緣故。在古敢水族吞口非遺傳承人郎萬平的家里,筆者親見了一件水族服飾上繡著的吞口具有非常明顯的虎頭造型特征,其獠牙實為虎齒;水族吞口儺舞所戴面具同樣是虎頭造型。今天富源縣老廠樂額水族村還保留著一只古老的石雕吞口,就是一只老虎(古稱石貓貓)造型。
三
《云南富源水族文化攬要》說:“最早記載富源水族的康熙《平彝縣志》,稱富源水族為‘仲彝’?!苯?jīng)查康熙《平彝縣志·卷三·種人附》原文只有如下記載:“仲彝。習俗儉約,男女皆事犁鋤。服短衣長裙,構樓而居,好食犬鼠。病不服藥,惟務祀鬼。相傳為宋時因罪投荒者,祀祖猶類華俗。多姓王。”并沒有說“仲彝”就是水族?!耙妥濉痹Q“夷族”,富源縣原稱“平夷縣”,后來改為“平彝縣”。富源古敢水族是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經(jīng)過民族學專家認定才確定下來的族稱,之前曾被當作布依族、侗族。1988年經(jīng)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了富源縣古敢水族鄉(xiāng)。史料所載的“仲彝”是不是今天的水族?“仲彝”與今天的彝族是什么關系?這還需要更多有力的證據(jù)。畢竟彝族與水族兩個民族之間服飾不同,語言文字不同。但彝族崇拜虎,有虎頭吞口,而水族也有吞口,這也絕不是巧合能夠解釋得了的。
彝族大多居住山區(qū),虎是彝族的文化圖騰,人們崇拜虎、祭祀虎,希望得到其神靈的護佑。楚雄彝族吞口的虎頭特征非常明顯,一眼看去就是虎頭造型,同樣突出虎齒、口含利劍。在楚雄州還建有太陽歷文化公園,公園里建有八虎廣場;公園的祭壇上隨處可見老虎的立體雕塑和老虎浮雕;楚雄州博物館內藏有虎頭吞口淺浮雕,同樣口含利劍;彝族民間還為孩子縫制虎頭帽,孩子戴虎頭帽和戰(zhàn)士戴虎頭銅盔的性質是一樣的,除了具有保護、保暖的實用功能外,還有巫術信仰的含義,希望得到圖騰神靈的護佑、驅除邪魔。
富源古敢水族的族源說法甚多,有土著說、兩廣遷移說、殷人后裔說、睢水遷移說等,但都是推斷,缺乏強有力的證據(jù)。
富源古敢水族主要居住在黃泥河、塊澤河流域的低熱河谷槽區(qū),兩河皆為南盤江水系。據(jù)水族年長者口述,他們祖輩先定居于安南(今貴州普安)格格河(南盤江流域),后因反抗清王朝才輾轉遷徙到現(xiàn)在的地方。1855年在太平天國運動影響下,潘新簡領導水族人民在今貴州三都縣九阡舉行武裝起義,參加者以水族為主,多達萬人。起義軍圍攻荔波縣城,聲勢大震,后來起義軍匯入石達開部。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荔波、獨山、都勻是全國水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云南富源古敢水族鄉(xiāng)、富源老廠樂額水族村都處在云貴交界地帶,兩省交錯相接的地方,婚嫁喪葬,相互往來遷移,是常有的事。
古敢水族郎姓有一塊1948年郎氏為其去世于光緒庚寅年(1890年)的先輩所立的石碑,其中有:“吾家祖籍湖廣省城北外豬市巷魚塘邊之人氏。吾始祖明厚偶因年辰不至,洪武末年南蠻作亂,始祖奉旨從軍,自楚來黔。于蠻清泰,移為貴州省興義縣,居鴨池田上寨?!边@條線索說水族由湖廣遷入貴州西南的興義,再次遷入富源古敢水族鄉(xiāng)。另一塊是郎應祿于乾隆辛巳年(1761年)為其爺爺郎文奇、奶奶張?zhí)ⅲ挥诠鸥宜宥颊评墒献鎵L中,碑文為:“厥先系發(fā)跡荊楚,自洪武時來滇,并創(chuàng)業(yè)于平彝安邊營,于慈二百余年,歷世幾代矣……”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朱元璋命常升往湖南辰陽征兵5000人,派右軍都僉事、千戶盧春率領,赴原羅山縣境駐屯平彝衛(wèi)(今富源縣)。這些被征士兵中或許就有水族。
綜合上述可知,富源古敢水族是從鄂西、湘西等荊楚地區(qū)先后遷入貴州,少部分再由貴州遷入富源古敢、樂額等地,今天富源水族吞口實為荊楚神虎信仰的文化傳承,吞口是虎頭造型,獠牙為虎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