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網(wǎng)絡時代的你,打卡過多少“網(wǎng)紅景點”呢?
所謂網(wǎng)紅景點,就是指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特別火的特殊景點!這些景點要不就是在別處很難看到,比如重慶李子壩站的“地鐵穿樓”奇景:要不就是拍照特別好看,比如青海省烏蘭縣的茶卡鹽湖……
其實,在古代也有類似的“網(wǎng)紅景點”。不過,這個“網(wǎng)”指的是古代的“道路網(wǎng)”和“交際網(wǎng)”。雖然這些“網(wǎng)”很慢,但慢也有慢的好處。在這樣慢節(jié)奏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有些景點可以“紅”上幾百年甚至上千午呢!
這些古代的“網(wǎng)紅景點”中,有山、有水、有亭、有樓、有園……它們的存在,讓我們知道原來古人也有自己的詩和遠方,也會快樂地旅行。
在古代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最“紅”的山恐怕就是“五岳”啦,乃至于有“五岳歸來不看山”的說法。而五岳之中,又以泰山為尊。
泰山有多高呢?反正,孔子登上東山之后就覺得魯國小了,而等他登上泰山之后,覺得整個天下都小了!而杜甫仰望泰山之時,也發(fā)出了“會當凌絕頂,一攬眾山小”的感慨。
泰山有多吸引人呢?歷代到過泰山的名人實在是太多啦!除了孔子和杜甫,還有秦始皇、漢武帝、司馬遷、酈道元、李白、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姚鼐……總之,泰山不只是一座自然的山,還是文化的山。無怪乎1987年,泰山會成為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
在古代,“故事密度”最高的“水”,恐怕不是長江、黃河,也不是大大的“五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而是浙江杭州那無比秀麗的西湖。
西湖有多美?白居易說,他最愛湖東景色,一遍遍看怎么都看不夠。蘇東坡說,西湖的美就像西施一樣,無論怎樣打扮都好看。楊萬里說,六月中的西湖最好,和其他季節(jié)不一樣。張岱說,他喜歡冬天去,就為在那湖心亭看看雪……
你或許沒有耐心去聽文人用最華麗的語言講述西湖的美,但雷峰塔下、斷橋邊那一段有關白蛇的故事,卻可能更會讓你感動。這段故事也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啦,和故事發(fā)生時白蛇的壽命差不多長!
古代江南有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和岳陽樓。它們之所以長期維持極高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都有經(jīng)典詩文“加持”!
比如滕王閣,靠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那篇《滕王閣序》和那首《滕王閣》詩,天才少年把自己最燦爛的才華貢獻給了滕王閣,也讓自己和它一起不朽。
Sn+wcMASZ+4UfuOXFcLtUoCYk4p3hYRnOmpWlrdCoYU=黃鶴樓,不但有崔顥的《黃鶴樓》詩,還有李白的那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岳陽樓憑借的是杜甫的《登岳陽樓》詩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F(xiàn)在據(jù)說誰如果能在5分鐘內(nèi)背完《岳陽樓記》,就可以免費登上岳陽樓參觀啦!
古代最廣為人知的“亭”,恐怕要數(shù)浙江的蘭亭和安徽的醉翁亭啦。
書圣王羲之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在蘭亭乘著酒興寫下的《蘭亭集序》,競被后人奉為“天下第一行書”,連帶著蘭亭從此成為中國書法的勝地之一。從古至今的書法愛好者,心中都有了一個自己的蘭亭。人們一邊吟誦著《蘭亭集序》,一邊領略著蘭亭美麗的自然風光,恐怕總會生出拿起筆來寫點什么的沖動吧?
醉翁亭出名完全靠“醉翁”。誰是醉翁呢?當然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他的那篇《醉翁亭記》一共用了21個“也”字,把那一座看似普通的亭子變成了文學的殿堂。
古代江南有四大名園,分別是瞻園、留園、拙政園、寄暢園。其中最有“流量”的,當數(shù)蘇州拙政園。
拙政園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約有500年歷史。整個園子雖然是人工建造的,但自然生態(tài)的野趣卻十分突出。它的風格疏朗自然,景色典雅秀麗,一向被認為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和中國園林藝術的珍貴遺產(chǎn)。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還專門為這個園子畫過不少畫呢!
其實,古代的“網(wǎng)紅景點”遠不止以上幾種。如果感興趣的話,大家不妨讀讀古人寫的游記吧。趁著暑假,正好多出去走走。說不定,你就是未來的小酈道元、小徐霞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