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福建巡撫南居益與漳州名士張燮交往考

2024-09-26 00:00:00陳根許
西部學(xué)刊 2024年18期

摘要:明代天啟年間,福建巡撫南居益在抗擊荷蘭侵略者的戰(zhàn)斗中,與漳州名士張燮因共同的家國情懷和世交關(guān)系,在朋友推薦下相識相交。兩人不僅在三次短暫相聚中結(jié)下深厚情誼,而且十多年詩書往還,相互激勵,相互影響,成就了晚明文人交往的一段佳話。

關(guān)鍵詞:南居益;張燮;交往

中圖分類號:K24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18-0123-05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n Juyi,

the Fujian Governor and Zhang Xie, a Distinguished Scholar from Zhangzhou

Chen Genxu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of Linwei District, Weinan 714000)

Abstract: During the Tianqi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Nan Juyi, the Fujian governor, formed the friendship with Zhang Xie, a renowned scholar from Zhangzhou in the war against Dutch invaders. Their acquaintance was facilitated by their mutual patriotism, familial connections, and recommendation of their friends. The two forged a deep friendship in brief three meetings, and kept in touch through letters and poem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encouraging and influencing each other, a remarkable story of personal relations among literati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Keywords: Nan Juyi; Zhang Xie; interaction

南居益(1566—1644),字思受,號二太(泰),明代陜西渭南(今臨渭區(qū))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初授刑部主事,后三遷廣平知府,又歷山西提學(xué)副使、雁門參政、山西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太仆寺卿等職。天啟三年(1623年),擢為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

南居益巡撫福建期間,舉賢劾奸,宣教化民,折節(jié)下士,廣交福建名流,與眾多福建文人結(jié)下了深厚友誼。

本文就南居益與漳州名士張燮的交往考述如下。

一、南居益與張燮交往的緣由

南居益與漳州名士張燮的交往緣于共同的家國情懷和世交之誼,更得益于朋友間的相互介紹和推薦。

(一)共同的家國情懷

南居益出身仕宦之家。張燮《壽南中丞序》:“明興數(shù)百年來,世臣之家蒙龜襲紫者,則渭南之南氏為盛。蓋太華高五千仞,削成靈秀,獨萃于公家。即漢世金張,不得傲以貂冠之七葉”[1]675。南居益“懷經(jīng)國大略,事上以忠,待人以謙,應(yīng)事以慎”[2]24,《明史》贊其“公方清正”,“臨患難而不易其節(jié)”[3]。巡撫福建時,他臨危受命、果敢擔當,清以待己,正以待屬,察吏安民,興利剔蠹,一舉收復(fù)被荷蘭人占據(jù)多年的澎湖,展現(xiàn)出以國事為重,舍身忘己的家國情懷。

tv08DvAK4+fCHaezf8EicRJ+LzA9GIyk1Cs2lvUXg+0=

張燮(1573—1640),字紹和,號汰沃,別號海濱逸史、岐海逸民等。明代福建龍溪錦江(今龍海市石碼鎮(zhèn))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鄉(xiāng)試中舉,此后屢試不中,居家著述,以舉人終身。張燮幼承家學(xué),博覽群書,精通經(jīng)史,尤工詩文,是當時閩南詞壇領(lǐng)軍人物。張燮秉承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具有治國平天下的情懷。作為一個布衣文人,他時刻關(guān)注國家大事,對邊事海防有獨到見解,對排除異己的朝政憂心忡忡。尤其是其編撰的《東西洋考》,更展示了他胸懷天下,關(guān)注民生的情懷。正因為如此,“大吏入漳,俱一式紹和廬為第一義”[4]1140。

南居益巡撫福建時,荷蘭人頻繁騷擾漳泉等地,朝廷及地方官員剿撫策略不定,更有“海上奸民多為夷耳目,以我情輸夷,又饋之食”[5]。多年的戰(zhàn)亂,使福建沿海民心浮動。而且,“漳泉間大家為人所附,小家必附人,其中家能自立者甚寡?!保?]426世家大族左右著當?shù)氐纳鐣?jīng)濟。

面對如此復(fù)雜的情形,南居益作為一個足不涉江南,目不睹滄海波濤的西北人,急需一個既了解夷情民風(fēng),又有思想、有見解、有威望的當?shù)厥兰颐藖磔o佐自己。張燮出身名門望族,以詩文名噪當?shù)?,在文人士大夫中享有盛譽。這樣一個有著共同家國情懷的世家名流,在眾多朋友推薦下,就成為身負抗夷重任的南居益入閩后結(jié)交的首選對象。

(二)世交之誼

南居益,祖父南軒,為明嘉靖年間進士,年少時曾隨父從學(xué)于王陽明,是王陽明的學(xué)生,一生以致良知為所求。父南憲仲,為萬歷二年(1574年)進士。授棗強縣令,居官三年,政績顯著,未及遷擢而卒。叔父南師仲,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官翰林院,至禮部尚書。從叔南企仲,萬歷八年(1580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累遷南京吏部尚書。南居益“少失怙恃”[2]24,隨在外為官的祖父南軒、叔父南師仲生活學(xué)習(xí),這使他有了與當時許多文人士大夫交集的機會。

張燮父張廷榜,與南居益父親南憲仲同為萬歷二年進士,亦初授縣令(仙源)之職。其伯父張廷棟,與南居益從叔南企仲同為萬歷八年(1580年)進士,也初授京官。

在那個以同年為官場結(jié)交紐帶的時代,父輩們的關(guān)系,為南居益與張燮的交往提供了天然條件。

南居益在與張燮的詩書往來中,屢稱張燮為世兄、契兄。南居益《甲子生朝紹和世兄以詩見贈是日招集署中作此奉酬(有序)》:“伊余初度,屆此清秋,紹和世兄爰攜令器,命駕清漳,眷言致頌……。”[1]459南居益詩《送紹和契兄大雅之吳門訪周仲先中丞》,也稱張燮為契兄。

世交拉近了南居益與張燮的關(guān)系,契友更讓他們結(jié)下休戚與共的情誼。

(三)朋友的“齒牙之被”

如果說,世交之誼是南居益與張燮交往的基礎(chǔ),那么,朋友的推薦、介紹就是他們交往的橋梁。

1.周起元的推薦

張燮在《寄周仲先中丞》書中寫道“……南中丞蒞漳,忽枉八騶,先訪窮巷,坐穿水云深處。比往報謁,俱修主客鈞敵之禮,而商壇坫翰墨之言。臨發(fā),復(fù)過小園,赴雞黍約。此誼今古所希,誰非仁兄齒牙之被乎?”[4]1102

周仲先,即周起元,福建海澄(今福建廈門海滄)人。他是張燮同鄉(xiāng)摯友,兩人交契殊深。而周起元與南居益同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兩人中進士后,不僅同朝為官,而且政見一致。南居益巡撫福建時,周起元也巡撫蘇州。南居益赴任福建路過蘇州,曾拜訪同年周起元,與周起元共同商議抗擊荷蘭侵略的策略,周起元也向南居益介紹了許多閩地名流文士,張燮就是其中之一。

2.蔡復(fù)一的推薦

張燮《答蔡中丞》:“……去冬,南中丞入漳,物色蒿蓬,命駕見訪,修布衣之契逾篤,此亦敬夫齒牙馀潤,以點綴吾煙霞耳……”[4]1108

蔡中丞,即蔡復(fù)一,字敬夫,福建同安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進士。蔡復(fù)一與南居益叔父南師仲為同科進士,且同朝為官多年,交誼深厚。蔡復(fù)一與南居益又先后出任山西布政使之職,可以說,二人既是故交,又為同僚。

蔡復(fù)一在《與南玄象》書中說:“……近緣晉逋,自劾待放,欣托微罪,附陳之力義,實緣二泰公祖力拯橫流,駕馬靡騁,慕我樂郊。二翁清德,素所醉心,而壯猷卓煢如此,令人益味老年臺滄海之無窮也?!保?]421又在《與南二太撫臺》中寫到:“……老公祖清德壯猷,文章經(jīng)濟,不肖心師之二十年?!保?]425可見蔡復(fù)一與南居益關(guān)系非同一般。

蔡復(fù)一入仕前,與張燮同為閩南詞壇盟友,經(jīng)常詩書往來,相引為知己。南居益巡撫福建時,蔡復(fù)一多次致書南居益,介紹家鄉(xiāng)官風(fēng)民俗,對抗擊荷蘭侵略者提出許多具體建議。在頻繁的書信往來中,蔡復(fù)一對家鄉(xiāng)的名士賢達多有介紹和推薦

3.張廷拱的推薦

張燮《寄尚宰光祿》:“霜林葉禿,紫石潭河凍不流,得翁臺噓枯吹生,被我崖壑,輒多馀潤也。中丞公真赤心救世人,真道心秀世人,真文心映世人?!保?]1097

尚宰,即張廷拱(字尚宰),福建同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與南居益為同年。張廷拱在《答張燮書中》寫到“……前從中丞公談仁兄,如凡夫談夜光卞壁,不能盡其妙,其異眼者已十誠易之,什襲珍之,非關(guān)第掉舌也。問文心之契,恨相知晚,世間安有素心折節(jié)如南中丞者哉?……”[4]1097

4.蕭基的推薦

張燮《寄蕭給諫》:“去冬南中丞蒞漳,命駕窮巷,申人外之契逾篤,此節(jié)鉞間所難,然熟非明公平昔拭羽之被哉?”[4]1110

蕭給諫,名蕭基,字大美,江西泰和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南居益巡視漳泉時,蕭任漳州府推官。蕭基曾為張燮《東西洋考》作序,對張燮的才學(xué)和處世為人極為推崇。

除南居益的故交舊友推薦外,與南居益同處抗夷前線的軍隊將領(lǐng),地方官員,也對張燮多有介紹。張燮在《寄謝都督》中就有“……昨南中丞枉訪,言大將軍似念世間有張紹和者……”[4]1098謝都督,即謝弘儀,當時任福建總兵,與南居益并肩于抗夷前線。

南居益在初訪張燮后,給張燮信中說:“獨仰叩玄亭,備聞奇字,徼高士千古之遇,華辭寵借,度幾聲施后世”[4]1104,明確道出了拜見張燮的目的和收獲。其后所作《過訪紹和詞兄賦贈》詩也寫道:“寂寂衡門書不披,此中高士野人知??扇菁毩狼瓣牐@入紫桑菊畔籬。十載云霄三落羽,半園風(fēng)雨田愁詩。似聞北闕征賢意,應(yīng)是長楊獻賦時?!保?]337稱贊張燮才華,鼓勵其出仕報國。

而張廷拱在《答張燮書中》更是寫道:“鄙意謂中丞豈能重張紹和,乃紹和重中丞耳?!保?]1097由此也可見張燮的影響。正是張燮的影響和才干,才使南居益初到福建時,問計張燮,尋求支持,進而結(jié)為摯友。

二、南居益與張燮的交往過程

南居益巡撫福建期間,與張燮有三次面對面的交往。

第一次是天啟三年(1623年)冬,南居益在計擒敵酋,取得廈門海戰(zhàn)勝利后,巡視漳州,“……南大中丞忽枉三騶,顧我窮巷……”[4]1094對南居益的突然來訪,張燮:“迨曳裾報謁,俱備主客鈞敵之禮,而申壇坫翰墨之談?!保?]1094

初次相見,二人相談甚歡,宴飲酬唱,修世交之誼,結(jié)“交心之契,恨相知晚”[4]1097。南居益稱張燮為高士,張燮則稱南居益“真赤心救世人,真道心秀世人,真文心映世人”[4]1097。

在漳州期間,南居益“枉訪小園者再”[4]1101,“臨發(fā),復(fù)過小園,赴雞黍約?!保?]1102二人兩次相聚,詩書互贈,談文論道,共商抗夷之策。張燮曾作《大中丞南公枉顧草堂賦贈二首》《南中丞至自海上枉集小園二首》,南居益作《過訪紹和詞兄賦贈》。

南居益與張燮第二次相見于天啟四年(1624年)早秋七月。張燮受鄉(xiāng)黨、摯友周起元之約,攜子張于壘(字凱甫)赴吳中做客。路過福州時,張燮致信南居益求見。南居益得信后,親往旅舍拜訪張燮。第二天,又邀張燮及其子于壘在署衙宴集。當時,正值收復(fù)澎湖之役勝利結(jié)束,南居益壽辰之時,張燮不僅受邀參加南居益生日宴會,還與南居益、徐興公等朋友相集,同游福州名勝,作詩賦詞。短短十天時間“南中丞見招暑中者三”[4]1124。張燮寫下《將抵榕城簡南中丞三首》《南中丞初度招飲衙齋同汪明生徐興公崔徵仲鄭以交及壘兒在坐用中丞韻》,南居益作《甲子生朝紹和兄以詩見贈是日招集署中作此奉酬(有序)》《送紹和契兄大雅之吳門訪周仲先中丞》。

這次相聚,讓張燮感動不已,他在《寄周仲先》信中說:“南公高誼千古,弟駐會城十日,酒算詩筒,種種異數(shù),青油幕中有此快人,真匪夷所思也?!保?]1127張燮在給南居益信中也寫道:“旅人至上,三荷嘉招,錦字盈懷,觸目見琳瑯珠玉,何其盛哉。”[4]1123南居益不僅三次集宴招飲張燮,而且在張燮“臨發(fā),更拜隆貺,杖頭暴富”[4]1123,給張燮贈送許多禮品。南居益在給張燮的信中,更是依依不舍地說:“紗帽束人,未暢十日之歡。明月夜光,紛紛懷袖者,不一而足。他日歸秦,盡足夸示鄉(xiāng)里矣?!保?]1123十日短暫相聚,雖未盡興,但彼此都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南居益與張燮第三次相聚于天啟五年(1625年)七月。當時,張燮由吳中周起元處歸閩。南居益得知后,即派人持梓資在建州等候,特意安排張燮在建州督刻自己的《七十二家集》。而南居益也因遷擢河道總督,要離開福建。于是,南居益與張燮、徐興公、馬季聲等好友相約,同游武夷山,作最后的告別。他們游一線天、宿天游觀,張燮作《陪南司空游武夷夜宿天游觀用韻四首》,南居益作《游武夷夜宿天游閣同紹和、季聲、興公三君子》。在武夷,南居益與張燮“會心山水之間……置身丘壑之際”,“謝僚居,卻供帳,屏大隊,狎小舠。挾韻士以叩舷,朋野人而呼酒?!保?]717二人在依依不舍中“促席銜杯”[1]717,在詩賦話別中“永締同懷”[1]717。

三、南居益與張燮交往的情誼

南居益與張燮雖只有三次短暫的相見相聚,但由相交到相知,由相知到相依,結(jié)下情同手足的情誼。

南居益與張燮在漳州第一次相見,就折服于張燮的才華,寄語張燮“似聞北闕微才意,應(yīng)在長楊獻賦時”[1]337,“大廷首對,必非他屬”[4]1104。南居益擢遷河道總督后,又再次上書朝廷,推薦張燮。而張燮敬佩于南居益的人格魅力,稱:“此公非惟國家得力人,真澡苑有心人也”[4]1101,“此公高誼,真近代所希有”[4]1124。

南居益對張燮《七十二家集》大為贊賞,在多次督促張燮抓緊編撰的同時,出資安排建陽縣令刊刻。對張燮所寄贈詩文,南居益:“擬裝制成冊,什襲塾中,使世世萬子孫寶之無敢墜也?!保?]1104應(yīng)南居益所請,張燮為南居益的瀑園題詩,為匯集頌揚南居益平夷功績的詩文集《勒凱編》作序,受南居益委托為徐興公《鰲峰集》寫序。向自己的朋友,書畫名家趙宦先求為南居益的瀑園題詞作文。

張燮不僅在與朋友徐興公、曹學(xué)佺、馬伯龍等人的書信中極力稱贊南居益,而且時刻關(guān)注南居益。在南居益人生的重要時刻,都以詩文相贈:頌平夷,祝生辰;擢遷則賀,貶謫則慰。

兩人由天啟三年(1623年)相識相交,到崇禎十三年(1640年)張燮病逝,18年間始終不離不棄。當?shù)弥暇右姹慧懒T職時,張燮第一時間寫信慰問,為南居益鳴冤報屈,寬心抒悶。得知張燮遭遇喪母之痛時,南居益寫信:“弟于伯母在猶子行,不能即殯室一哭,不腆代魚菽之祭,幸命執(zhí)事者薦之幾筵?!保?]1190南居益懷念與張燮的交往,曰:“慢亭杯酒,渺若隔世”,感嘆“千古佳期,何可再也”[4]1190。張燮思念南居益:“搖飏心旌,夢中勞止,恨少輕翮,未緣奮飛?!保?]1190南居益重被啟用后,張燮“狂喜欲舞”[4]1268。南居益愛屋及烏,對張燮的愛子張于壘大加贊賞,極力推薦。稱張于壘詩:“郎君佳詠,幾與阿翁稱雙玉?!保?]1129贊其:“小友呼文若,頹顏愧丈人?!保?]1124不僅待之以不拜之禮,而且向朋友介紹:“紹和有不凡子?!保?]901得知張燮痛失愛子張于壘,南居益“哭三日而后已”[4]1269,親自為張于壘文集作序。南居益十分同情張燮的不幸遭遇,誠懇建議張燮:“為宗祧計,勉納淑媛,此為大慶也。”[4]1270

南居益被罷官歸籍后,張燮與之失去聯(lián)系,他致書丁啟濬:“三秦中丞近況何似?去歲所奉秦郵,只欲倩其代將。男二太一椷,國士之懷,不能已已,自是癡想,既以愆期擲歸,春來尚有便羽,千萬示知為望?!保?]1223這些都顯示出南居益與張燮兄弟般的親密關(guān)系。

南居益與張燮的交誼,深受時人稱頌:“昔人為能得士大夫死力,如南思受……與燮往還,真使人欲自捐其七尺,一片肝膽已全,需二華三洞間矣?!保?]1277

四、南居益與張燮交往的影響

南居益與張燮的結(jié)交,影響了兩人的后半生。南居益曾致書張燮:“向者名頌及近日見贈佳序,皆足為弟千古聲施。兩年奔波海上賴此自慰,愧尺寸不足當名言萬分?!保?]1129正是由于張燮的推介,南居益才結(jié)識了福建眾多文人名士,與他們建立了深厚友誼,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和支持。經(jīng)張燮等人介紹,閩南名士池顯方還拜南居益為師。福建文人士大夫也為南居益禮賢下士,重義輕利,事不避難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共同為抗擊荷蘭侵略獻計出力。

在與張燮等福建文人詩書唱和中,南居益受閩地詩風(fēng)影響,其后期“文法兩漢、詩法盛唐”[2]24,為關(guān)中文壇帶來風(fēng)雅之氣。受張燮等福建文人寄情山水,閑云野鶴的生活方式感染和熏陶,南居益罷官還籍的十多年中,筑園野居,設(shè)壇施教,遠離名利,醉心山水。清·順治《渭南縣志》載:南居益“晚年頗用色自污,有謝傅絲竹,汾陽豪侈意。然精神強固而不衰,蓋得于敬庵(許孚遠)之教深矣”[2]24。

而張燮不僅在物質(zhì)上受到南居益的資助,而且在精神上經(jīng)常受到南居益的慰藉。他在遭受喪母、亡妻、失子的多重打擊下,是南居益的及時勸慰,給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南居益多次向朝廷舉薦張燮,更讓張燮聲名遠揚。

五、結(jié)束語

南居益與張燮因共同的家國情懷和世交之誼,以一種典型的文人交往方式,在宴集交游中相互激勵,在詩書往還中互寄情誼,以題詩贈序表達共同的思想追求。他們因情而交、因義而結(jié),切磋勵志、相互影響,成就了“自昔關(guān)閩脈,相投豈世情”[7]的南北文人交往的一段佳話,為研究晚明文化交流提供了難得的例證。

參考文獻:

[1]張燮.壽南中丞序[M]//陳正統(tǒng).張燮集: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2015.

[2]南居益?zhèn)鳎跰]//尚九遷,修.朱可衧,纂.渭南縣志:卷12(人物志).清順治十三年刻本.湖北省圖書館藏.

[3]南居益?zhèn)鳎跰]//張廷玉.明史: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1999:4567.

[4]張燮.寄傅望之[M]//陳正統(tǒng).張燮集: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2015.

[5]葉向高.中丞二太南公平紅夷碑[M]//四庫禁毀書叢刊編纂委員會.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125冊:蒼霞余草14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369.

[6]蔡復(fù)一.與南二太撫臺[M]//蔡復(fù)一.遯庵全集.何丙仲,點校.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8.

[7]池顯方.南思受中丞視師海上貽書俯念敬贈:四首[M]//晃巖集:卷4.廈門:廈門大學(xué)出版社,2009:98.

作者簡介:陳根許(1965—),男,漢族,陜西渭南人,單位為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政協(xié),研究方向為明代歷史。

(責任編輯:趙良)

义马市| 历史| 闽清县| 简阳市| 高青县| 鄂托克前旗| 张家港市| 大英县| 辽阳市| 阳朔县| 封丘县| 德钦县| 深州市| 南康市| 永兴县| 墨脱县| 汉沽区| 呼图壁县| 台湾省| 梅河口市| 安庆市| 桦甸市| 江华| 永宁县| 获嘉县| 盘锦市| 莎车县| 新兴县| 阿巴嘎旗| 祥云县| 洛阳市| 离岛区| 黄浦区| 温宿县| 深泽县| 昌邑市| 庆阳市| 西安市| 五家渠市| 油尖旺区| 若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