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既不是先行現代化國家的“翻版”,也不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實踐的“再版”。鄧小平提出的“中國式的現代化”命題,擘畫的“三步走”戰(zhàn)略,圍繞堅持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性質、方向等問題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原則,對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繼續(xù)探索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 中國式現代化; 社會主義; 國情
[中圖分類號] A849; D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4)09-0029-03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扎根中國大地、獨立自主探索出來的現代化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強調,我們要緊緊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這個中心任務,繼往開來,奮發(fā)進取。
體現“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長河的重要篇章。從世界范圍觀察,現代化體現為各國相互競爭和保持世界發(fā)展前沿水平的行為及過程。在國家間你追我趕的歷史長跑中,發(fā)達國家可能掉隊,發(fā)展中國家也可以后來居上。從現代化發(fā)展歷程來看,現代化大體與西方工業(yè)文明相伴而生,但不同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途徑不可能整齊劃一,必然具有適合自身特點的多樣性。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在會見英中文化協會執(zhí)行委員會代表團時提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命題。同年3月23日,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將“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的提法進一步精煉為“中國式的現代化”。
現代化從歐洲發(fā)端并逐漸擴充至全球,由此引發(fā)一系列引人深思的“現代化之問”——現代化到底是少數西方國家的“專利品”還是世界各國都能努力追求的方向?現代化道路到底是千篇一律還是豐富多彩?到底是跟在西方世界后面亦步亦趨還是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服務于資本擴張的意識形態(tài)訴求,西方流行的現代性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是唯一可行的模式,其他國家只能借鑒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才能走上發(fā)展之路。
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二戰(zhàn)以后,一些后發(fā)現代化國家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照搬先行現代化國家的條條框框,不僅沒有快速發(fā)展,反而出現“水土不服”,為本國發(fā)展埋下諸多隱患。從世界范圍看,通過照抄西方現代化“作業(yè)”真正躋身現代化的國家?guī)缀鯖]有。作為中國近現代史眾多大事、難事、要事的親歷者,鄧小平以清醒的歷史自覺強調,中國式的現代化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同時“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fā)”,并對“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這兩個重要特點作了詳細闡釋。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fā),是對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的清醒認識,充分考慮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體現了鄧小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優(yōu)良作風。
“三步走”戰(zhàn)略使現代化建設更加可感可行
為了實現現代化這一宏偉藍圖,我們既要有爭分奪秒的緊迫感,又要保持持續(xù)用力的歷史耐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鄧小平提出追趕“亞洲四小龍”和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設想。從這個時期開始,鄧小平深刻思考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推進步驟,逐步形成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zhàn)略構想。
鄧小平對“中國式的現代化”步驟安排的總體設計,經歷了從“兩步走”到“三步走”的探索過程。鄧小平把深邃的歷史遠見投向即將到來的21世紀,開始醞釀思考中國跨世紀的發(fā)展,最終形成規(guī)模宏大、思慮精密的“三步走”戰(zhàn)略?!叭阶摺睉?zhàn)略,從提出到完善,前后經歷8年時間。這個戰(zhàn)略從對20世紀最后20年的規(guī)劃到對中國發(fā)展至21世紀中葉的長遠規(guī)劃,有著既腳踏實地又引領時代的清晰規(guī)劃部署。在此基礎上,1987年黨的十三大明確闡述“三步走”戰(zhàn)略?!叭阶摺睉?zhàn)略由此家喻戶曉,成為激蕩人心的時代強音。
黨的十九大在回顧“三步走”戰(zhàn)略時指出:“改革開放之后,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zhàn)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戰(zhàn)略目標,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痹诖嘶A上,綜合考慮分析國內國際形勢和我國進入新時代之后的發(fā)展條件,黨的十九大立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期,作出“兩個十五年”的“兩步走”戰(zhàn)略安排,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進一步部署安排,明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前景。由此可見,我們黨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zhàn)略部署經歷了一個不斷完善、日趨成熟的過程。
現代化建設精準把握科學社會主義先進本質
推動生產力躍升的現代化不應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避免出現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問題,是推進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如同車之雙輪、鳥之雙翼,是高效生產與良性分配的關系。生產決定分配,且分配具有相對獨立性,反作用于更高動能、更有效率的生產。唯有生產、分配相得益彰,共同富裕才會水到渠成。
共同富裕不會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共同富裕的“共同”,體現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共同富裕的“富?!保癸@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本質要求。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多管齊下,多措并舉,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創(chuàng)新的活力競相迸發(fā)。
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是全國人民念茲在茲的現實問題,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永恒課題。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和長期積累的遠見卓識,主張“一定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fā)展生產力”,使一切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強國家綜合實力。鄧小平在1978年12月發(fā)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批評了長期以來收入分配上存在的“大鍋飯”“平均主義”現象,強調亟須打通束縛生產力的卡點堵點。始終呼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期待的鄧小平指出:“賞罰不明,干和不干一個樣,甚至干得好的反而受打擊,什么事不干的,四平八穩(wěn)的,卻成了‘不倒翁’。在這種不成文法底下,人們就不愿意去動腦筋了?!?
中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不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不盡一致,西、中、東部地區(qū)也呈現出鮮明的發(fā)展梯度特征。鄧小平基于對人民期盼的深刻體悟,對如何做大“蛋糕”進行科學謀劃。其一,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都是資源配置方式,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推動生產力發(fā)展。在“手中有糧”“國庫充盈”基礎上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其二,獨立自主不是盲目排外,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共同富裕的澎湃動能,離不開科技創(chuàng)新這個驅動引擎。其三,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qū)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人和地區(qū)在發(fā)展中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在批判“平均主義”的同時,鄧小平鼓勵“多勞多得”“優(yōu)勞優(yōu)得”,打破“一刀切”“清一色”等思想藩籬,體現“尊重勞動、尊重創(chuàng)造”的價值追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wěn)致遠。眾志成城,盡銳出戰(zhàn),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過8年接續(xù)奮斗,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提出的減貧目標。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人口規(guī)模超過現有發(fā)達國家人口總和的中國式現代化將深刻影響世界現代化格局。一個動能更為澎湃、空間更為廣闊的中國大市場也將為世界創(chuàng)造更多機遇。
一切成功發(fā)展振興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適合自己實際的道路的民族。在中國共產黨探索、開創(chuàng)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鄧小平不畏艱險、勇挑重擔,作出了濃墨重彩的歷史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毙聲r代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說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wěn),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4-08-23.
(作者簡介:任曉剛,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智庫中心書記、主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 / 蔡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