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灣新見
2023年,再次歸來
我忘記了泥濘、崎嶇、顛簸
就像忘記了身體的重量
被窗外飛馳而過綠意
輕輕托起
我忘記了貧窮、瘦弱、雜亂
就像忘記了眼睛選擇效忠
一幢幢白墻藍(lán)瓦的小洋樓
在詩畫之墻與村委院落之間
站出了新的一方水土與人文
我同時還忘記了零落、模糊、隱匿
就像我忘記了這是縣城最后通公路的地方
2897米高山之上
許多大事正在發(fā)生:
桃花和梨花開了
花椒半坡紅,半坡綠
白及、當(dāng)歸、天麻又被春風(fēng)賦予生機(jī)
在群山中子嗣綿延
我知道,這種忘記
是6個自然村窮盡一生的夙愿
是23個村民小組的甜蜜
是1779人的喜出望外
是人們的所愿,有了內(nèi)容和去處
當(dāng)這個村落已擁有彝族史詩
巨變作為一種美,在新時代的光輝下自動生成
一個民族最美的封面
觀瑪咕舞
我想,一種舞蹈
長在有月亮倒影的地方
一定有它的道理
比如這個清晨
不需要悲喜的引領(lǐng)
一群耄耋老人,拉響三胡
順著追憶
甩腳、踮腳、跺腳、串花、翻身
二十四節(jié)氣就從他們
春風(fēng)流水般擺動中勻速溢出
漫過山谷,陡坡,田埂,
漫過星辰,也漫過我的腳踝
從一個段落跳轉(zhuǎn)另一個段落
刀耕火種、開荒狩獵、生兒育女
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是一種收獲金黃歡欣的敘述
是古老,是堅韌,是萬眾歸一,再一次
犁開了大地
整個過程,不算長
頭頂高聳的樹葉尚未舒展
露水依然懸掛,積蓄在薄霧中的光線
終于有一抹伏于遠(yuǎn)古的意象上
眼睛里多出一些原野的同時
除了一只飛鳥
觀舞者,紋絲不動
世界保持某種令人傾心的寂靜
仿若月亮正走向一個清晨
注: 1.“瑪咕舞”,起源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鳳屯鎮(zhèn)臘灣村,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現(xiàn)今全國瀕臨滅絕的舞種之一,被稱為“人類古老舞蹈的活化石”。2. 臘灣取冬天里的山灣之意,彝語里意為有月亮倒影的地方。
指尖上放牧春天的女人
幾乎在每一戶人家
每一座山頭,每一條溪流
每一塊莊稼地邊火塘旁
我都遇見過低頭繡花的女人
她們手中的針線上下舞動
指尖就是艷麗的翅膀
飛到哪兒,哪兒就留住了一朵花
穿到誰的身上,誰就是一片云霞
我癡迷于這樣的動作
她們一個下午都穿引著細(xì)致活
把時間花在色彩上把愛纏進(jìn)針線里
坐著繡,走著繡
唱著繡,背著孩子也在繡
她們把一針一線繡進(jìn)
馬纓花的烈焰里,喜鵲鳳凰的羽毛上
把一顆心??!繡植在一座村寨、一個國度
一條鄉(xiāng)村振興的大道上
她們專注的神情
仿佛是把命運(yùn)托付給這雙繡花的手
推開窮困
扶起瘦弱的山水,踉蹌的家園
是啊,大地如此廣袤,春天如此深情
高原的果子開始孕育
她們都是新時代熱愛奔跑的人:
李玉翠,這個要幫助村里婦女們自食其力
要帶領(lǐng)大家把彝繡帶出臘灣,走出省城,走向全世界的人
周自蘭,聽力一級殘疾,仍堅持沿著春天的方向
繼續(xù)飛舞手中的針線,點燃錦緞
鋪蓋于綿延的河流、山川
王金秀
普艷萍
郭曉琴……
我無法一一說出她們的名字,就像我
無法一一列舉她們指尖上多樣性的春天,但我知道
這群彝族兒女的春天,就是
轄咀子、起廟、迤外灣小村、白沙河、瑪咕彝寨、迷魯?shù)氐拇禾?/p>
就是祖國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