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40歲,走路變成健身活動;到了60歲,走路變成社交活動。這兩個年齡段的人都把走路搞復雜了,忘了行走的原貌。
我們沉浸在現(xiàn)代生活基本邏輯中,簡直要淹死了。要想獲得對走路原初意義的體會,孩子成了一個端口。一個負責任的家長一般總是愿意讓孩子多走走路。孩子憑借粗壯的生命直覺,常常走出了一種和成年人完全不同的步伐。
成年人走路,如果不是從A點到B點,那勢必就要繞一個圈兒,像得了強迫癥,動物中一般只有拉磨的驢才會這么干。但是只有人把這種事兒當成了一種榮譽,互相攀比誰繞的圈多。我樓里有個老李頭就特愛干這事兒,清早起來圍著一棵歪脖樹繞圈,晚年活成了一顆衛(wèi)星。
孩子走路就不同了。我們經(jīng)常說孩子是跑來跑去的,三步并作兩步的,跌跌撞撞以及流連忘返的。
就跑來跑去而言,孩子們經(jīng)常走十步退五步,也完全有可能走五步退十步??梢姾⒆幼呗凡⒉皇瞧瘘c到終點,有的只是出發(fā)點到停止點。孩子也很少強迫性地繞大圈,他們通常會以自己的身體為中心繞小圈或者是以花壇為中心追逐。
就三步并作兩步而言,成年人健身特別重視調(diào)節(jié)呼吸的節(jié)奏,努力將呼吸同抬落腿的頻率捏合,做到步幅的統(tǒng)一。
這樣的努力對孩子來說是莫名其妙的。他們從來不試圖控制自己腳步的節(jié)奏,甚至常常出現(xiàn)身體和心靈沖突的情況。心里想跑得快,但腳步跟不上。腳步跑得快,心里還沒準備好。這就出現(xiàn)了三步并作兩步的情況。
就跌跌撞撞而言,成年人走路總是提前做好規(guī)劃,并且不斷地重復單調(diào)的路線。不是前后畫直線,就是來回繞圈。他非常熟悉路上的障礙物,眼睛總是向前看,很少出現(xiàn)碰撞。
孩子從不計劃自己的路線,眼睛也并不總是向前看。他時?;仡^,時常左顧右盼,在此過程當中也常常會撞上東西。如果很疼他會大哭一場,如果不疼,就哈哈大笑。
就流連忘返而言,成年人從不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路上。路上的一切最好變得透明,雖然下意識地知道周遭事物,卻把它們當作不必注意的。
孩子是完全敞開的,他的注意力像網(wǎng)一樣撒下去,什么都有可能收獲。路邊的一束野花,地上的一截樹枝,滑梯上的一枚鐵釘都可能引起關注和身心投入。正像是詩人泰戈爾注意到的:“孩子,你多么快樂,整個早晨坐在塵土里,玩著一根折斷的小樹枝?!背赡耆藢渲Υ蠖寄魂P心,除非在撿柴火,否則他們只會埋頭苦走。
孩子的行走對大人的提示是顯而易見的:行走本身不該變成一種工具,它可以既不是通勤,也不是健身,它可以是一項生活。人生路越走越辛苦,跟成年人這種狹窄的生活態(tài)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