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的難點之一是寫作,而寫作的難點是思維,尤其是邏輯思維。
所謂邏輯思維,即在認知的過程中借助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xiàn)實的理性認識過程。這種思維的培養(yǎng),要貼合生活實際,不違背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在寫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符合生活實際,尊重客觀規(guī)律。那什么是客觀規(guī)律呢?西瓜不是長在樹上的,零食不是從地里長出來的,忘帶錢公交車不會在原地等你拿到錢送你回家??稍谝恍┖⒆拥奈恼轮?,這些有悖于客觀規(guī)律的事件卻常常出現(xiàn),是什么導致了這種現(xiàn)象?那就是認知的缺失,缺乏對現(xiàn)實生活的了解,從而間接導致孩子們邏輯思維不完整。而邏輯思維的缺失就會導致寫作中出現(xiàn)結構混亂、邏輯不通等問題。
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思維,首先要讓他們接觸生活,學會積累素材,并善于轉化素材,讓自己有東西可寫。有東西可寫,這是每個孩子都迫切需要的。對于孩子而言,寫作的難點不是怎么寫,而是寫什么。對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日常生活除了吃飯、睡覺便是學習。在重復、單調的生活中讓孩子找東西寫,孩子自然會覺得難度太大。
那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需要讓孩子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閃光點。具體而言,在今天的經(jīng)歷中尋找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如果找不到就回顧一天的情緒變化,開心、傷心、失望、憤怒或是激動等情緒。然后找到情緒的來源,把它背后的故事挖掘出來,寫作的素材就有了。通過這種方法找到的寫作素材,通常是一個很廣泛的面,如果把其中包含的內(nèi)容全部寫出來,文章就會表達籠統(tǒng)、缺少重點。比如《過春節(jié)》這篇文章,如果把貼春聯(lián)、放鞭炮、吃團圓飯等年俗全部事無巨細地寫下來,文章主線就會出現(xiàn)問題。因為沒有側重,中心就會表達不具體。再比如寫逛街這件事,我們逛街肯定會去很多店鋪,如果把逛的所有店鋪都呈現(xiàn)出來,文章就缺少敘述中心,成了流水賬。而如果把逛街過程中的一些奇遇寫出來,比如吃到了最期待的冰激凌,看到了精彩的雜技,聽到了美妙的歌聲,這些都可以融入自己的心理活動、情緒變化作為敘述中心,這樣文章就自然而然生動具體、真實可感。
有了素材,接下來就是構思了。生活中總會發(fā)生大大小小的事,但不是每件事都會按照我們的預期發(fā)展,我們要學會對素材進行轉化加工。這個過程可以說是個藝術活兒,不單要寫好,還要真實可信,不能脫離生活實際。
有同學在《我再也不敢了》中寫道:“這天,我趁媽媽不注意溜到河邊玩。玩著玩著,我腳下一滑掉進了河里,水一下子漫進鼻腔。我在水里掙扎了好久,幸好媽媽及時坐車過來救起了我。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獨自去河邊了?!边@種內(nèi)容讓人一看就覺得特別虛假,不貼合實際,而很多孩子卻毫不在乎,反而覺得很正常,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就是在圍繞中心寫“我再也不敢獨自去河邊了”。但他們忘了最根本的一點——文章內(nèi)容不能脫離生活實際。人溺水后能在水里待很久嗎,能撐到其他人坐車來救自己嗎?所以找到素材后不能僅僅會對其進行轉化,還要根據(jù)生活實際和客觀規(guī)律去加工。
其次,孩子需要真實地融入生活,這能有效解決他們對生活的“無感”問題。一些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每天在家和學校之間“兩點一線”;他們感受不到父母的辛苦付出,只知道父母一味批評、責罵自己,認為父母把自己當出氣筒;爺爺奶奶辛苦地為孩子洗衣做飯,一些孩子卻意識不到那是他們給予自己的愛,而是當作理所當然。這些現(xiàn)象的根源是孩子沒有真實地感受生活,總是被動接受,長輩的溺愛和大包大攬使他們?nèi)狈ψ粤⒆詮姷哪芰鸵庾R。
想讓孩子融入生活,就必須讓孩子對生活有參與感。孩子需要在能力范圍內(nèi)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比如學會自理,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安撫家庭成員的情緒,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這些都可以成為引導孩子融入生活的切入點。單一的生活會讓人覺得乏味,沒有壓力、長期被大包大攬的生活容易導致孩子失去斗志,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而適當?shù)奶魬?zhàn)就可以很好地讓孩子學會調節(jié)心態(tài),讓他具備抵御挫折的能力,從而漸漸擁有強大的內(nèi)心。
很多孩子寫挨打的經(jīng)歷會寫:“媽媽打了我一頓,我哭了,豆大的淚珠從我的眼睛里滑落,我好難過呀?!边@樣的文字一看就很淺薄平淡,但如果孩子經(jīng)歷了生活的打磨,真的被家長打過,他的表達會更全面一些,比如:“明明是弟弟的錯,媽媽卻打了我,那一巴掌重重地打在我臉上,我的臉火辣辣地疼。我心里酸澀無比,就像咬了一口檸檬,我努力地想吐掉,卻發(fā)現(xiàn)它侵入我的胸口,哽在了我的心頭。我的胸腔悶悶的,我覺得自己好委屈,好難受。我的鼻子發(fā)酸,有什么東西在我的鼻腔蠕動,我的眼淚不受控制地滑落下來?!倍皇且痪錈o病呻吟的感慨:“我好難過呀!”
當孩子具備了這些思維,說明他們的寫作框架已經(jīng)搭建起來,接下來要做的便是把思維整合起來。如何整合?學會鏡頭刻畫法。在動筆之前,將要敘述的內(nèi)容想象成無數(shù)個鏡頭,讓它們在大腦里過一下,就像放電影一樣,把它慢放幾遍,回想不同鏡頭是如何銜接的,每個細微處是怎么轉變的,想清楚了再開始寫,這樣可以避免文章出現(xiàn)敘述斷層、中心斷層。
何謂敘述斷層、中心斷層?以寫“我被表揚了”為例:“我來到操場,站在宣傳欄前,突然我的好朋友跑過來跟我打招呼,我也向她問好。這時我看到宣傳欄里的表揚單上居然有我的名字,我跑了出去,又跑回來揉了揉眼睛,我居然被表揚了!”這段文字的第一個問題是描寫不連貫,敘述斷層,別人讀后不知道你寫了什么,自然也就無法感受你要表達的情感。
其次是文章的表達中心呼之欲出的時候,敘述重點轉到了其他地方,導致中心表達得不具體,沒有有效地凸顯出主題。正確的寫法應該是:“站在宣傳欄前,我一眼就看見了表揚單上寫著自己的名字。我有點兒詫異,揉了揉眼睛,又仔細地看了看,沒錯,就是我的名字。我的內(nèi)心被一股難以言表的喜悅包裹,感覺自己腳下踏著軟綿綿的白云,耳邊是悅耳的鳥鳴,身上的每個毛孔都浸透了喜悅。這時,我的朋友來了,她朝宣傳欄瞟了瞟,繼而興奮地說:‘你被表揚了,祝賀你,我的朋友?!腋蛹恿耍睦锞拖癯粤颂枪粯犹稹!敝挥袛⑹龅倪壿嬤B貫了,整體的表達才會具體。
然而寫作并非把事情敘述出來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思想情感的表達,也就是文章的中心立意。中心立意不是一句簡單的“我感動了”“我好開心”就可以表達的,而是要體現(xiàn)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波動。何謂內(nèi)心情感的波動?看到事物的發(fā)生,內(nèi)心會有波瀾。比如媽媽批評了“我”,“我”生媽媽的悶氣,不理她。而媽媽絲毫沒有介意,反而為“我”做了“我”最喜歡的可樂雞翅?!拔摇惫虉?zhí)地沒有吃,更沒有理會她。媽媽迅速夾起一個雞翅放在“我”的碗里,還笑著說:“這是你最愛吃的雞翅,快點兒吃吧!”沒有心緒波瀾的孩子就會寫“我好感動啊”,而有情緒波瀾的孩子可能就會寫:“我有點兒發(fā)愣,繼而一股無名之火涌上我的胸腔,我用筷子把雞翅撥到一邊,努力地大口吃著白米飯。雞翅誘人的香味不停地涌入我的鼻腔,那些饞蟲不停誘惑著我。不知不覺中,我的口水便流了出來。我抬頭偷瞄了一眼媽媽,只見她笑吟吟地看著我,眼神充滿了期待。我拿起筷子夾起雞翅,媽媽的眼神更溫柔了,我咬了一口雞翅,卻發(fā)現(xiàn)它原本的香味消失了,肉的質感也變了。一股澀味在嘴里蔓延,我的心頭被一種難以名狀的東西包裹著。我哽咽了好幾次,都沒有說出想對媽媽說的話。”通過對情緒波動進行深入描寫,文章也就有了情感,有了靈魂。這是寫作的要求之一,是對自我的一步步完善和升華。
細數(shù)寫作,說難亦難,說簡單亦簡單,重要的是整體的寫作思維。胸中有天地,筆下有江山。從出生起,孩子就開始了思維模式的建構,識人識物,接觸人生百味,每個階段都在塑造不同的自我,都在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而寫作便是一個人三觀的反映和情感的展現(xiàn)。擁有正確的思維習慣、正確的認知,是人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完成的課題。只有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順應每個階段的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地加以引導,才能讓他們塑造更好的自我。
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思維,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孩子的側重點不同。對于啟蒙階段的孩子,須注意在指導入門的基礎上加以引導;對于稍大一些的孩子,應注意其三觀和感知的培養(yǎng);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則要注重品行和情懷的培養(yǎng)。每個階段都應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和心理狀態(tài),完善孩子每個階段的整體思維。寫作不是急于求成的過程,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每一段路。
(責編/李希萌 責校/袁園)
投稿郵箱:25310282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