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7月4日,年僅29歲的陳延年慷慨赴死。一年后,他的弟弟陳喬年同樣為革命壯烈犧牲。97年后的今天,這兩位兄弟在互聯(lián)網上不僅擁有了自己的“話題”,還有很多人走向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安徽合肥延喬路、安慶延喬兄弟讀書處,緬懷他們。不僅僅是兄弟倆,趙世炎、鄧中夏等一大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如今依舊“活”著,活在無數當今“同齡人”的指尖與筆尖乃至心間,他們跨越時空和生死,成了一種紅色“頂流”。
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伴隨每年桃花盛開的是四面八方絡繹不絕的來信,在這些信里最常見的一句話是“希望你們能看到”,而信的落款往往都是“一位普通的中國青年”。在合肥延喬路,每到清明或者“七一”,路牌上系滿了紅領巾,工作人員專門制作紀念展板,結果展板又被鮮花“占領”,而后街區(qū)改造,特意建造了更大的廣場,供大家獻花紀念。
不忘來時路,是為了走好腳下路、更是為了開辟未來路,對于英烈最好的緬懷,是奮力擔當。我們期盼,廣大青年能從英烈精神中汲取奮進力量,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在平凡的ERFZ+6g2p8P873+rbdZBQg==崗位中找到自己的堅守,從而貢獻不平凡的力量。
(選自“新華社”2024年7月4日)
◆素材解讀
1.“頂流”的背后,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陳延年、陳喬年充滿激情、充滿理想,為了信仰、為了大眾犧牲自我,如今成為紅色“頂流”。這種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從戰(zhàn)火紛飛的忘我犧牲,到和平歲月的堅守奉獻,都在書寫著紅色血脈的賡續(xù),映照著一種精神的延續(xù)。
2.犧牲不是英烈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英烈的生命不能被略過,他們選擇了最為艱難的路,他們把個人的生命排在家國之后,只要我們記得,英烈們就永遠活著。當代青年在不同的地點,以不同的方式紀念英烈,就是對英雄精神的最好傳承。
◆適用話題
薪火相傳 紅色血脈 青春奮進 銘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