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無聲的家書

2024-10-14 00:00:00黃水成
牡丹 2024年19期

編者按:

世界客屬第33屆懇親大會將于近期在洛陽舉辦。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盛會之一,是海內(nèi)外客屬鄉(xiāng)親聯(lián)絡(luò)鄉(xiāng)誼和進行跨國跨地區(qū)交往的重要載體,也是各國各地區(qū)客家人開展經(jīng)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臺。洛陽是全球客家人的根親祖地,是中原先民從西晉都城洛陽大規(guī)?!耙鹿谀隙伞钡氖走w之地。

第33屆“世客會”將聚焦“尋根”,突出“共融”,彰顯河洛風韻、客家風情,為全世界客屬鄉(xiāng)親尋根拜祖、交流合作、共謀發(fā)展搭建良好平臺。

《牡丹》文學雜志“圍繞中心,服務(wù)大局”,廣泛征集,優(yōu)中選優(yōu),精選出福建、江西、廣東、洛陽等地作者的客家文學作品,近3萬字,隆重推出,助力世界客屬第33屆懇親大會的召開。

黃水成,福建平和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22屆高研班學員。在《十月》《西部》《山花》《綠洲》《福建文學》等刊發(fā)表作品百萬字。出版有《一個人的微戰(zhàn)爭》《燃燒的鞋》《神秘的電波》《風吹草木香》。獲首屆林語堂散文獎、梁斌小說獎、福建省優(yōu)秀文學作品榜上榜優(yōu)秀作品、西部文學獎等。

人物山水、棋琴書畫、飛禽走獸、梅蘭竹菊……

走進福建平和繩武樓,無不被其精雕細鏤的木雕所震撼。屏風、壁櫥、門窗、扶手上,千變?nèi)f化的木雕令人目不暇接,這座圓形土樓,全樓二十四開間,六百四十六處木雕無一雷同,尺寸毫厘之間精致至極。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樓內(nèi)每個木雕都似乎有著某種美好寓意,它們既可單獨表意,又可呼應(yīng)成章,加上泥塑與壁畫,每個單元間細細品讀下來,不難發(fā)現(xiàn)它們是聯(lián)袂成篇的大文章。這一整幢樓的木雕就像一幅巨軸,徐徐展開一代樓主的毅力與雄心。

不僅如此,這木雕似乎還寄托主人對未來的某種期望,它讓人看到他的追求,它留下那個時代的生活細節(jié),可以說,木雕是繩武樓的簡書,也是繩武樓的精神靈魂所在。讀懂了這些木雕背后的含義,就不難看出主人的良苦用心?;蛟S從一開始,主人就把它當作一件藝術(shù)精品來打磨,在他心中,繩武樓超過世上所有的大樓,甚至超過世上所有的宮殿,這是他一生的宏愿,所以為之傾盡一生。

事實也是如此。樓主葉處侯生于嘉慶辛酉年,卒于同治己巳年,距光緒元年大樓竣工之日尚有六年,很遺憾,他沒有看到大樓的最后雄姿。它應(yīng)該是一座不急于求成的大樓,才會從嘉慶建到光緒,葉家父子兩代耗盡心血,成就了這座有著“木雕博物館”之稱的繩武樓。

不妨大膽推測,葉處侯生前,大樓的主體工程均已竣工,甚至其個別樓間都已入住,只等師傅挨個樓間對其精裝修。裝修,往往更能體現(xiàn)主人的品味與追求。在居家之中嵌入一份精神的寄托,或許才是樓主的初衷。所以,他才會在大樓內(nèi)部細節(jié)上做起大文章,在木雕、壁畫與泥塑上下足功夫——“福祿書香,望子成龍,金榜題名,清風明月,蒸蒸日上,五世同堂,孝悌忠信……”讓每一面墻上、每一扇窗欞、每一扇屏風,樓內(nèi)只要能下刀之處,都長出花朵,都浮出詩書,讓每根木頭都開口說話,讓每塊木板都變成一句格言,都變成仁義禮智信,變成溫良恭儉讓,變成忠孝勇恭廉……再把每個單元都匯編成冊,整幢大樓不就是一部無聲的家書么!

夯土筑樓,要蓋一座宜居的大樓不難,難就難在這些精雕細琢上,慢工出細活,越是細微之處越費周章。而樓主人寧愿窮盡一生,也要把大樓雕琢成一部家書模樣。五十八年的漫長時光,讓樓內(nèi)的每一面墻,每處木雕還有壁畫與泥塑,都烙上了文化的符號,一座樓便具有了經(jīng)典傳承的內(nèi)涵。而除了這些,任何個人功德都不表,不得不佩服主人的眼光,比起經(jīng)典傳承來,個人發(fā)家史實在是微不足道。

那么,既然提倡詩書,直接給子孫多置辦幾套四書五經(jīng),多買些百家經(jīng)典,甚至造一幢藏書樓豈不更好?不!主人或許不這么想。書非讀不能明義,書不讀藏之何用。書籍對于賢孝子孫自不必說,即便沒有詩書可讀,也自然會想方設(shè)法去求學問道。但對庸常之輩,還有那些剛?cè)⑦M門來丁卯不識的媳婦們,葉家或許就是要通過這種無處不在的耳濡目染,通過口口相傳,在潛移默化中把經(jīng)典與家風傳承。說到底是如何傳家的問題,是給子孫留金銀,還是給子孫留文化?葉家有個公開的秘密,盛傳大樓竣工之日,主人將還剩的十八缸大銀埋在樓內(nèi)某個秘處。從他寧愿把造樓剩款埋藏也不愿留給子孫揮霍的態(tài)度來看,葉處侯明顯地選擇了后者,他選擇留文化。

更為可貴的是,樓內(nèi)木雕絕不是簡單的裝飾,更不是斷章取義,而是主人深思熟慮挑選出來的文化精髓,它們都代表某個經(jīng)典要義。只要把這些中華文化的精粹留住了,就是留下耕讀傳家的好傳統(tǒng),留下了世代傳承的好家風,這比給子孫留座金山銀山都強。這些木雕,這些壁畫與泥塑,讓后人看到葉處侯父子的追求,他們想讓子孫在溫飽之外,在柴米油鹽之外,俯仰之間,時刻感覺頭上還有清風明月存在,還有經(jīng)典詩書時時觀照,還有圣賢在看著自己,在日常的潛移默化中,讓這些文化氣息時刻塑造一個家族的氣質(zhì)與未來。主人在無聲中給后代留下一筆最寶貴的文化財富,它遠遠超過這座大樓本身的價值。這些才是人類家園生生不息的基本精神需求。

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有時發(fā)家容易守家難,讓一個家一個大家族永葆活力,走向興旺發(fā)達,成為名門望族難上加難。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罄竹遍閱,唐太宗悟出以他人為鏡來匡得失的道理;燭照史冊,康熙刨出了“正大光明”四字作為朝綱之本。國如此,家亦如此,什么才可持久傳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比绾涡奚??“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泵鞯虏攀切奚碇?。

千古興衰如月之盈虧。只是,幾千年來,仍有不少名門望族,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或隱或顯,岳岳犖犖,名人輩出。是什么力量支撐這些名門望族始終屹立不倒,仔細翻開他們的族譜便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一個永世傳承的家訓,錢氏、顏氏、曾氏、黃氏、葉氏……無不如此,每一部家訓都在告誡子孫應(yīng)志存高遠,要做立德立功立言的賢達,每一部家訓都猶如一部經(jīng)書。這些富有遠見卓識的先人們,總會從人生第一課,便給每位子孫送上一部傳家經(jīng)典。有經(jīng)典做底蘊,進而明德修身,做人做事自然更通透,講規(guī)矩,知進退,有格局,即便行至山窮水盡處,也能渡到柳暗花明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習慣在于養(yǎng)成,修為在于堅持,人的內(nèi)在氣質(zhì)與秉性修為,猶如滴水穿石。頗有見識的葉處侯焉能不明白這淺顯之理,他不但明白,他還推陳出新,干脆把自己心中想立下的家書,都刻在家中的每一個顯眼處,讓子子孫孫時時刻刻都看到這些家書,用書香去浸潤、去熏陶葉家兒女,在日常修為和點滴養(yǎng)成中日漸增益,進而達到“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的效果,這或許才是他的全部心思所在。

何止是木雕,樓內(nèi)一磚一瓦似乎都留下了主人的寄托。你看,二樓墻頭上這些泥塑的中國結(jié),它們靈動有姿態(tài),如風吹拂,窸窣作響,看上去喜慶、團圓,很切合土樓大家族的夢想。再仔細打量,便會發(fā)現(xiàn)二樓有一道墻頭特別扎眼,其他墻頭都濃妝艷抹,無一不青磚鑲嵌,泥塑彩繪,圖案精美,唯獨這道墻頭竟是原生夯土,簡直是個敗筆,主人為何留下如此顯眼的“疏忽”?轉(zhuǎn)念一想,世間最難是圓滿,主人或許就是要給這層層包裹的大樓留個透氣孔,以接天地之靈氣,同時也告誡子孫要繼續(xù)奮斗,這道不包裝的墻頭成了葉家永遠奮進的號角。

一道墻頭尚要如此精心考量,可見主人構(gòu)建繩武樓的謀略是何等之深、之精細。稍加留意便不難發(fā)現(xiàn),樓內(nèi)的每一處都被細細編排過,繩武樓沒有空余的地方。從一樓到三樓,大樓內(nèi)隨處可見儒道兩家文化元素。但從木雕所表達內(nèi)容來看,明顯能感受到儒家的味道更濃烈些。然而,瓦槽間,墻頭上,在泥塑與壁畫、斗拱與窗欞間,五行、暗八寶、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這些道家元素又無處不在。最為稱道的是,這些道家元素布置得并不顯眼,但又恰到好處地填補樓內(nèi)某些空白,就像細小的蘭草,暗香浮動卻不喧嘩,這反倒符合道法自然的本義。左手為儒,右手為道,以儒處世,以道守生,儒道相間且并行不悖,這或許又是主人的另一番寄托。

仔細察看,繩武樓還遠不止儒道文化,其中還兼有推崇守財納財勤儉持家的墨家文化,以及避害就利以自強的法家文化,甚至還有更深的內(nèi)涵有待解讀。但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或是墨家或者法家,說到底,這都是中華文化的根,這些歷經(jīng)五千年檢驗的文化精粹,它們根正苗紅,基因強大,不因戰(zhàn)刀而篡改,也不因朝代更迭而斷代,它深入百姓日常之中,成為代代相傳的文化經(jīng)典,更是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紐帶。繩武樓,它完整地留下了中華幾千年來如何傳家的大傳統(tǒng)。繩武樓的全部精髓就在一個“傳”字上。其實何止繩武樓,無論是北方的四合院,還是南方深宅大厝,歷來重視詩書傳家的好傳統(tǒng),一座講究的宅院,處處書香流溢。在鋼筋水泥代替土木磚瓦,在傳統(tǒng)日漸式微的今天,繩武樓成了映照歷史的一扇幸存窗口。從這個層面說,繩武樓,它是一座耐人尋味的大樓,更是一座承載文化傳承使命的大樓。

然而,在閩西南深山中,花巨資細細雕琢這么一座精美大樓,多少有些錦衣夜行的嫌疑,不由得令人質(zhì)疑它的初衷。

毫無疑問,把用于繩武樓木雕、壁畫和泥塑的開支節(jié)省下來,足以再造一幢大樓。主人為何不這么做?究其原因,答案或許就在這脈葉姓來時的路上。元末,為躲避戰(zhàn)亂,同安縣佛嶺郡馬府的葉伯強舉家內(nèi)遷,那牽系一個家族未來的決定,艱難而決絕。那時,蘆溪葉姓的開基始祖葉正壽尚在襁褓之中。在此后二三十年中,為尋得一處安生之地,這支族人在漳州地界幾經(jīng)輾轉(zhuǎn)漂泊,終于明洪武二年,在成dckhSiJ6XixbddvoNQ5OqA==年的葉正壽帶領(lǐng)下,歷盡千辛萬苦來到群山環(huán)抱的平和蘆溪,在其東溪與北溪匯合處,“開爐造窯,墾治田野,請納米冊”,從此落地生根,開辟了葉姓新家園。至葉處侯時,葉姓已在蘆溪開基四百多年,如今人口占蘆溪一半。當年,葉正壽為三個兒子分爨時種下的三棵榕樹苗,如今枝繁葉茂已成參天大樹,成為集市中最顯眼的風景。

其實,這脈葉姓源自南陽望族,同安也只是遷徙路上的一個先前落腳點。同葉姓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股人口遷徙的洪流從未間斷。歷史上,因兵燹和荒年,曾發(fā)生五次大規(guī)模漢民南遷現(xiàn)象,史稱客家南遷。在災(zāi)禍面前,一夜間幾乎十戶九空,村寨連片舉族遷走,那是一場一去不復(fù)返的背離。而離別又是這樣的艱難,一旦上路,兇吉未卜。倉皇四顧,盡管前路漫漫,但家園一片涂炭,災(zāi)難面前,除了出走,別無生路。帶上妻兒老小,帶上族譜,甚至帶上先人的骸骨和牌位,也要和自己的血脈胞衣做一次永世的剝離。歷經(jīng)重重苦難的客家人,比誰都更深體會“背井離鄉(xiāng)”的分量,那是一部部血淚交織的逃難史!

逃難之日,命如浮萍。為求得一地安生,求得一地長住,最后扎下根來,每個族群都迫切希望開墾一片新的家園。而陌生之地,山高地偏,野獸出沒,匪盜橫行。聚族而居,最好是一個大家族都住進一個城堡內(nèi),就成為南遷客家人的首選。宅基牢固,墻體厚實的高大土樓就此應(yīng)運而生。可以說,土樓是客家人為生存而創(chuàng)的建筑藝術(shù)結(jié)晶,一經(jīng)問世,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從兩宋到民國,它遍布閩粵兩省的群山之中。從建筑學的角度來說,它具備了現(xiàn)代建筑所提倡容積率的特點,節(jié)省空間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靈活多變,成為東方建筑的一顆明珠,也是幾千年來沒有滲入外來血統(tǒng)的最后一朵建筑奇葩。

從高空俯瞰,每座土樓都像一口井,或圓或方,那是炊煙盤繞的人間家園??嚯y深重的客家人,最終造出一座座井形的土樓。或許客家人比誰都更深理解“井”的涵義,無論溝壑灘涂、山高水冷,只要能打出井水的地方就能活命。造一幢樓,挖一眼井,清泉汩汩,生活永續(xù)。一座堅固的土樓,就是一個家或一個家族的城堡,它讓疲憊的腳步得以歇息,讓一路輾轉(zhuǎn)飄蓬的客家人終有了安歇的港灣。土樓,多像是對苦難畫上的一個句號。

到了十九世紀葉處侯年代,中原漢民的腳步已遍布南方的各角落,一些甚至跨出國門。漢民成為開發(fā)南方蠻荒的最主要生力軍。這些遷徙的中原漢民,雖然背井離鄉(xiāng),卻無一例外的信仰不改,習俗不改。其最顯著例子,就是每到一地,都少不了祠堂與學堂。祠堂是來路,學堂是傳承,更是未來。香火不斷,世代傳承,每個漢民身上都是一座文化基因庫,他們就像剛破芽的種子,落地生根。上至士大夫下至布衣,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朝代如何更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傳統(tǒng)始終沒丟,那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居廟堂憂其民,處江湖憂其君,君國家天下的大格局始終沒丟,始終相信科舉取士。而科舉在,孔孟之道就在??婆e在,耕讀傳家這一傳統(tǒng)就不會中斷,它從根本上保證了幾千年來文化血脈的薪火傳承。

耕讀,就像一條文化的大河,它最廣泛地灌溉華夏民族幾千年的文明根脈,使之得以茁壯伸展,延綿不絕。耕是人間煙火,是生存之本,更是高堂之外的廣闊鄉(xiāng)野,讀是從鄉(xiāng)野走向廟堂的起點,是進取。耕讀是修身齊家的根本,耕深了,讀透了,便有了治國平天下的本事,它開拓進取,卻沒有侵略性,華夏文明之于遠播四海,根本之道在于耕讀這條大河從未中斷,它深深植入每一個中華民族兒女的靈魂。

繩武樓,原先那里只有一座祖祠,建樓之前,葉處侯在大樓旁先建了一座私塾以供族人子弟就學。正是這份見識與胸懷,讓葉處侯的眼光穿越了漫長的時空,也正是通過耕讀,讓人看到他在大樓留下詩書傳家的美好愿景。樓內(nèi)的一景一物,一刀一筆都是對子孫的最好感召。

世上任何建筑都是時間的沙漏,最終歸為塵土。但有些建筑卻頑強地一次次站起來。那些長壽的大樓,讓蠹蟲都失去了耐心。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文化特質(zhì),沒有文化的大樓只是一幢建筑。黃鶴樓、岳陽樓、鸛雀樓,天下多少名樓之所以健在,無不因文化的不斷疊加累積筑起不倒的豐碑,文化的堅固超過世上任何巖石硬度,文化的符號超過大樓的本身。而多少樓臺坍塌化為煙塵,失去往日的輝煌,它們?nèi)鄙俚牟皇峭聊旧笆睦喂?,而是對文化的傳承。繩武樓,正是憑借富麗精工的木雕,憑借祖先對耕讀文化的傳承,一座民宅,竟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世遺之外的一顆閃耀明珠而著稱于世!

若只為安居,一座宅院足矣!而繩武樓的創(chuàng)建者卻更希望在雞鳴狗吠之外,聞聽瑯瑯書聲,以書香傳家,讓后人有一個進退自如的更加廣闊的世界。世上所有的土樓就像蓋在大地上的徽章,葉處侯通過一座大樓,把祖上的榮光傳承給后世。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宮殿,執(zhí)著的葉處侯,要么不做,要做就把它做到極致。繩武樓是葉處侯所能達到的極致,這是他心中最輝煌的大廈,超過世上所有的皇宮,這是葉家父子兩代用五十八年光陰打磨出來的藝術(shù)精品,它美得可以讓人屏住呼吸,它所散發(fā)的文化力量可以讓時間凝固。世上任何藝術(shù)都需要時間來保證,近六十年光陰的鍥而不舍,他們何止留下一座大樓,他們還在天地間留下一部無聲的家書而傳承后世。

走進繩武樓,常有個疑問,是誰成就了繩武樓“木雕博物館”的美譽?這浩大的木雕工程出自誰手?細細打量下來,無論是圓雕、浮雕還是鏤雕,或?qū)懸饣驅(qū)憣?,無不生動傳神,門窗屏風或刻或鏤,千變?nèi)f化,刀法嫻熟,這些木雕的背后一定有雙無上妙手,在巧妙地雕琢這一切,它的成敗才是一幢大樓的未來。

縱觀繩武樓木雕,隨物賦形,氣韻生動,線條流暢,左右對稱。觀感上富有層次感,在空間布局上注重惜墨留白,講究點畫呼應(yīng),看上去具有濃郁的中國畫味道,從中不難看出雕刻師對中國畫有著深厚素養(yǎng)。鏤雕是木雕中最難把握的技法,鑿、扒、鏟、鉤、剜,一筆一畫,用刀極其嚴苛,具備意到刀準,形神兼?zhèn)湔叻礁蚁碌?。最讓人稱道的是,繩武樓竟以鏤雕為主,輔以浮雕和圓雕,尺寸毫厘之間,刀法極其細膩精到。以圖喻文,以文示圖,文圖結(jié)合,象形雕刻手法是繩武樓木雕表達的一個重要特征;以圖喻典,以形會意,意象雕刻手法是繩武樓木雕表達的另一重要特征。往往,各種手法穿插交替,刀法千變?nèi)f化,內(nèi)容豐富無一重復(fù),把木雕手法表現(xiàn)得酣暢淋漓。

更可貴的是,這么精美的木雕,這一整幢大樓中竟沒采用一根名貴木料,都以普通杉木為主,只在核心部位采用樟木雕刻,可見主人并不奢靡。然而,一樓的各廳堂中,那些精雕細鏤的木雕卻貼上金箔,至今看上去還金光閃爍。毋庸置疑,這些都是繩武樓木雕中的精品力作,它們代表繩武樓的臉面,樓主可是下了血本了,可見其是何等之珍視。從另一層面說,在木雕上鍍金,猶如對書畫之裝裱,那是樓主對雕刻師的最高褒獎。

這位技藝超群的雕刻師到底是誰?

出乎意料,把一座大樓雕出花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葉處侯年輕時在廣東就學時的一位好同窗。更令人感動的是,這位李姓同窗一諾千金,不但答應(yīng)葉處侯之邀,來到蘆溪這窮鄉(xiāng)僻壤一住就是大半輩子,把畢生精力與手藝獻給繩武樓,而且還和葉家父子一樣,自己倒下了兒子接著干,兒子老了孫子頂上去,祖孫三代把全部手藝和心血都傾注在繩武樓中,這份堅持的背后何止是感動二字所能涵括。幾十年的光陰,足以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如果說葉家父子兩代傾盡全力造屋建樓算是在情理之中,那么李師傅祖孫三代耗費畢生心血共同獻給一座大樓就有點匪夷所思了。然而,正是一脈相承的家學淵源,才讓大樓里的所有木雕有了統(tǒng)一的風格,也讓整幢大樓有了藝術(shù)般的品質(zhì),這品質(zhì)比黃金還珍貴,他們留下了那個時代的風格,它超越了時空成為今日之國寶。

人生苦短,一生中若能干成一件像樣的事就值得稱道。葉李兩家都為同一座大樓傾盡全力,這份堅持世所罕見。葉處侯父子用它來蓋一幢大樓,正是這份堅持讓人看到葉處侯對家園及對一個家族的精神塑造,那是對未來的自信與期盼。李師傅祖孫三代的堅持,不僅讓人看見金貴的友誼,還讓人看到崇高的工匠精神。那份執(zhí)著與傳承,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每次打量“繩武樓”三字,內(nèi)心都涌出一陣感動?!罢哑潄碓S,繩其祖武?!比~處侯父子真是深思熟慮,既不忘來路,更存有對未來的一份期許。這何止是葉氏父子的心愿,它更是萬千遷徙族群的共同心聲。

钟祥市| 分宜县| 灵武市| 敦煌市| 德令哈市| 林周县| 双牌县| 福建省| 乌鲁木齐县| 阿坝| 武城县| 岐山县| 昌黎县| 炎陵县| 弥勒县| 柞水县| 宁武县| 宁津县| 顺昌县| 高要市| 宣汉县| 得荣县| 靖远县| 宿迁市| 乐业县| 樟树市| 牡丹江市| 灵丘县| 大理市| 商河县| 台南县| 聂荣县| 怀宁县| 扬中市| 邻水| 正镶白旗| 四川省| 佛坪县| 贵阳市| 小金县| 泸定县|